孙小静;刘晓勇;何师民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多种中药材里的一类重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方面对常见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栀子苷、胡黄连苷、獐牙菜苦苷等)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在体内快速吸收,在肾、肝等组织脏器中广泛分布,经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等多种代谢过程后迅速排泄出体外的药动学特点,为提高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郑浩然;褚扬;李伟;丁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糖复康宁提取物对钠离子-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 (SGLT2)的抑制作用及对二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通过由转染试剂Lipo 3 000介导的转基因方法构建SGLT2过表达的HEK293细胞株,考察0.01、0.03、0.1、0.3、1.0、3.0 mg/mL糖复康宁提取物对SGLT2介导的α-甲基吡喃葡萄糖苷(14C-AMG)摄入的抑制作用;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制备二型糖尿病动物模型,ig低、高剂量(162、324 mg/kg)糖复康宁提取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周,每周测定空腹血糖值,给药结束后测定糖耐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0.3、1.0、3.0 mg/mL的糖复康宁提取物对SGLT2介导的14C-AMG摄入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IC50为0.119 mg/mL;与模型组比较,ig 162、324 mg/kg糖复康宁提取物35 d后,二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0.01),糖耐量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 糖复康宁提取物对二型糖尿病大鼠发挥显著降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相关.
作者:武卫党;王泽;魏滋鸿;张星艳;李亚卓;刘鸿生;陈俊杰;刘昌孝;伊秀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可溶性钙结合蛋白sorcin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的钙平衡,在肿瘤多药耐药(MDR)中起重要作用.Sorcin不仅自身可导致耐药,而且可通过增加P-糖蛋白(P-gp)表达等途径间接导致耐药,因此可能在临床对肿瘤的治疗中成为逆转肿瘤MDR的靶点.与sorcin相关的治疗MDR的新方法包括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技术、二氢杨梅素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等.针对sorcin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为临床逆转MDR提供依据.
作者:勇宇飞;刘克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结合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结合雌激素软膏(乳膏)联用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与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单用对照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时间为2000年1月-2017年8月,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篇文献(1 26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单用组相比,结合雌激素软膏(乳膏)联用甲硝唑栓(复方甲硝唑栓)组治愈率高[RR=1.55,95%CI (1.39~1.72),P<0.001]、复发率低[RR=0.35,95%CI (0.24~0.49),P<0.001],同时血清雌二醇(E2)低[MD=-12.94,95%CI(-14.45~-11.42),P<0.001]和血清促卵泡(FSH)水平高[MD=44.56,95%CI(41.25~47.87),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高[RR=2.66,95%CI(1.37~5.15),P=-0.004],但是不良反应以乳房胀痛、轻度恶心等为主,停药后明显好转.结论 结合雌激素联合甲硝唑局部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张青冬;尹红章;廖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比格犬血浆中芬太尼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SPE)法从血浆中提取芬太尼和内标芬太尼-d5,建立比格犬血浆中芬太尼的LC-MS/MS测定方法,进行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灵敏度、稀释可靠性、稳定性方法学验证;8只比格犬,分别单次iv给予芬太尼的生理盐水溶液400 mg/只,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芬太尼浓度,并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芬太尼的线性范围为2~1 000 pg/mL,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灵敏度、稀释可靠性、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比格犬体内芬太尼药动学参数:t1/2为(4.53±0.748)h,AUC0-t为(19 659±3 889) h·ng/mL,CL为(2 259±284) mL/(h·kg),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 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芬太尼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洪正飞;刘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肿瘤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MDR的机制有多种,其中外排型转运体的过表达是导致MDR的主要机制,因此研究外排型转运体介导的肿瘤MDR机制和发现可以逆转肿瘤MDR的抑制剂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就目前研究的3种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MDR及逆转MDR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肿瘤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作者:王诗琦;刘克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芪柏颗粒的UPLC特征图谱,为评价不同批次成品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T3 C18(100 mm×2.1 mm,1.8 μm)作为色谱柱,以乙腈-0.3%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8℃,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4 mL/min.结果 建立芪柏颗粒的UPLC特征图谱,12批不同批次成品相似度均>0.92,共标定46个共有峰,筛选其中25个共有峰与单味药材进行比对并归属,其中4个共有峰来源牡丹皮,4个共有峰来源甘草,2个共有峰来源炙黄芪,2个共有峰来源墨旱莲,1个共有峰来源卷柏,12个共有峰未进行归属.结论 成功建立芪柏颗粒的U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其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为芪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作参考.
作者:张承盟;钱长敏;缪兴龙;何毅;李瑞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研究Caco-2细胞中各药物转运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及转运活力,对比其与人正常肠道中药物转运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Caco-2细胞中人肠道相关转运蛋白MDR1、BCRP、MRP2、OATP1A2、OATP2B1和PEPT1的表达水平;将Caco-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板内培养21 d并给予不同药物转运蛋白的底物及抑制剂,评价Caco-2细胞中相关转运蛋白的转运活性.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药物转运蛋白MDR1、MRP2、BCRP和OATP2B1在Caco-2细胞中均有相对高的表达,表达量的顺序为:MDR1 >MRP2>OATP2B1 >BCRP,在正常人肠道表达量顺序为BCRP> MDR1>MRP2> OATP2B1;转运蛋白活力评价表明,各药物转运蛋白的活力测试结果均为阳性,验证了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论 Caco-2细胞中表达正常人体肠道表达的部分药物转运蛋白(MDR1、MRP2、BCRP和OATP2B1),表达水平与正常人体肠道中大致相当,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慈小燕;王泽;李亚卓;谷元;武卫党;曾勇;伊秀林;司端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因子、T细胞亚群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抗感染、抗凝、氧疗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滴血必净注射液,7d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血清因子、T细胞亚群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7d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7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D-dimer、APACHEI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7d内MODS发生率(13.3% vs 20.0%)与病死率(10.7% vs 13.3%)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症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减轻高凝状态.
作者:魏军;王艳红;蒋金辉;冯冬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急性毒性及两者(1∶1)混合使用后的相互作用.方法 补骨脂素(1 125、843、633、475mg/kg)、异补骨脂素(475、404、343、292 mg/kg)以及两者1:1的混合物(633、538、457、389、330 mg/kg)1次性ig给予小鼠,连续观察并记录14d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用SPSS计算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以及两者混合使用后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等效线图解法判断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 给药组小鼠均出现僵直、腹部贴地、活动力减弱,甚至抽搐、口眼周有分泌物,心率减慢直至死亡的现象,与助溶剂组比较,体质量呈降低趋势;补骨脂素LD50为638.69 mg/kg,95%可信限为526.91~785.78mg/kg;异补骨脂素LD50为351.72 mg/kg,95%可信限为248.17~394.57 mg/kg;两者1∶1混合给药的LD50为454.66 mg/kg,95%可信限为422.58~489.59;两者合用的LD50在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相加等效线上.结论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大剂量给予小鼠时,引起药物急性毒性反应,1∶1混合给药具有相加作用.
作者:白茹玉;张盼阳;毕亚男;张玥;王跃飞;孙力康;周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异氟醚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细胞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含2%异氟醚的气体环境及常规气体环境(5% CO2)培养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 6 h,作为异氟醚组及对照组;CCK-8实验检测两组细胞气体暴露完成后0、24、48、72 h相对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C-Myc及N-Myc的蛋白表达.结果 异氟醚组细胞于暴露完成后48、72 h时增殖能力较对照组细胞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氟醚组穿透基质胶的侵袭细胞数、穿过微孔的迁移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异氟醚组C-Myc及N-Myc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氟醚可通过下调C-Myc及N-Myc基因的表达,抑制人高级别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转移.
作者:尚利伟;苗润宏;常书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其表现为肿瘤细胞对单一或多种化疗药物同时出现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无关.将化疗药物与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联合应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之一.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低毒、高效,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肿瘤治疗期间,黄酮类化合物能通过抑制ABC转运体、诱导凋亡、调节氧化应激等作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归纳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应用及其纳米剂型改造的进展,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金焕;谭爱萍;刘克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元对临床重要转运体OAT1、OAT3、OATPlB1、OATPlB3、OCT1、OCT2、BCRP、BSEP和P-gp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过表达各转运体的细胞株,检测淫羊藿苷元(0、0.03、0.10、0.30、1.00、3.00、10.00 μmol/L)对hOAT1介导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14C-对氨基马尿酸(14C-PAH)、hOAT3介导的3H-硫酸雌酮铵(3H-ES)、hOATPlB1介导的3H-ES、hOATP1B3介导的3H-雌二醇葡糖苷酸(3H-EG)、hOCT1介导的14C-溴化四乙胺(14C-TEA)、hOCT2介导的14C-TEA、hBCRP介导的3H-ES、MDR1介导的3H-地高辛(3H-Digoxin)、以及hBSEP介导的3H-牛黄胆酸盐(3H-TCA)转运活性的影响,计算淫羊藿苷元对不同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元0.3~10μmol/L浓度对OAT3转运活性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5),0.1~10 μmol/L对P-gp有显著抑制作用;1~10 μmol/L浓度对OATPl B3和BCRP转运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3~10 μmol/L浓度对和OATP1B1转运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OAT3和BCRP转运活性的IC50分别为4.97和8.15 μmol/L;对OAT1B1、OATP1B3、OCT2和P-gp的IC50均大于10 μmol/L,对OAT1、OCT1和BSEP转运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淫羊藿苷元对药物转运体OAT3和BCRP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对OAT1B1、OATP1B3、OCT2和P-gp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OAT1、OCT1和BSEP无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武卫党;慈小燕;魏滋鸿;张星艳;李薇;王泽;金明吉;孟坤;刘昌孝;伊秀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曲安奈德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按平皿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5种试验菌分别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以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营养琼脂培养基中添加0.001% TTC菌体显色剂能有效地对细菌着色,保证细菌计数的准确性;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 mL加10 g聚山梨酯80的方法制各样品液,5种试验菌均取得了很好的回收率(>70%).结论 所建立的曲安奈德原料药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郭俊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到2017年1月选择在定边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超声心动仪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射血分数(EF),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为89.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Dd值都明显降低,而EF都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Dd更低、EF值更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与LDL-C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而HDL-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与LDL-C值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用能发挥更好的降脂效应,能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赫媚雅;付琦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第一分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儿140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丙酸氟替卡松单药治疗对照组和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每组70人.ELISA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17、IL-10因子表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降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4.3%(P<0.05);治疗前两组IgE、IL-17和IL-10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IgE和IL-17表达显著降低、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对IgE和IL-17的减低作用以及对IL-10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IgE表达与IL-17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5),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r=-0.36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的为11.4%,治疗期间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调节IL-17/IL-10因子失衡可能是其起效的作用机制.
作者:黄永生;张秀琴;张坤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参附注射液作为传统方剂参附汤的现代用药形式,在临床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其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失血性、感染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保护作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还发现其对缺血脑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慢阻肺、腹膜透析参与肾功能、化疗及麻醉术后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均有确切疗效.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抗凝血、抗凋亡,改善代谢,增强免疫等多方面.就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疗效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圆;任长虹;吴晓丹;杨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对患儿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5月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将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研究组,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可吸吮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可吸吮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1.2%,显著低于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F-1、G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F-1、G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佳,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有效提高患儿血清IGF-1水平和GH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森山;罗明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对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 获取HepZJ培养上清液,通过PCR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支原体检测,通过显色基质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将HepZJ细胞悬液经尾iv进入SD大鼠后观察其生存情况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剖检,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析该细胞系的生物分布;将HepZJ细胞悬液sc进入BALB/c-nu裸鼠后分析其致瘤性.结果 HepZJ支原体检测电泳图未见阳性条带;内毒素检测浓度<2 EU/mL;SD大鼠尾iv HepZJ后生存情况良好,血液、肺脏、脾脏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GAPDH-Human和TERT-Human基因表达,血液中12h后、肺脏和脾脏中1周后基本被清除,剖检过程中未见肿块形成;裸鼠sc HepZJ后无硬性肿物形成.结论 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无支原体、细菌污染,进入体内后无明显副反应及致瘤性,具备应用安全性.
作者:卢扬洲;黎少;姜华;李路路;王超;霍艳;黄瑛;高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58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21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6.21%、55.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郭力源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