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杰;杜学丽;牛银萍;孙培卓;尹航
目的 系统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其他药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7年9月1日前发表在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State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累计1 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沙利度胺组在有效率(OR=2.71,95%CI=1.87~3.93,P< 0.05)、关节肿胀数(OR=1.68,95%CI=0.99~2.37,P<0.05)、关节压痛数(OR=2.22,95%CI=1.31~3.14,P<0.05)、红细胞沉降率(OR=12.93,95%CI=10.26~15.60,P< 0.05)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用沙利度胺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R=0.93,95%CI=0.66~1.32,P>0.05).结论 联用沙利度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菲;姜明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云树果实醋酸乙酯提取物(EGCF)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20 mg/kg,阳性对照,ip给药)组和EGCF高、中、低剂量(400、200、100 mg/kg,ig给药)组,连续给药10d,另设一对照组.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抑瘤率及脾脏指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p-STAT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GCF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0.001),脾脏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0.01);各剂量组瘤组织均出现较多红染、碎片状的干酪样坏死区域,且伴有大量空泡形成;各剂量组均显著减少肿瘤组织VEGF表达,高剂量组显著抑制STAT3磷酸化(P<0.05、0.01).结论 EGCF能够抑制H22实体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阻断STAT3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金山;符元泽;徐晓诗;谭雪;杨光忠;陈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同时适用于5种丹参制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冠心丹参胶囊、心可舒片、双丹胶囊)中4个酚酸类成分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参素为内参物,建立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相对保留值法和保留时间差法对成分定位的影响,并采用外标法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采用相对保留值法可对待测成分进行准确定位,所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良好,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丹参素的相对保留值分别为1.894、5.379、6.599,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6.611、3.845、2.059,采用外标法验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上述丹参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梁文仪;袁永兵;陈文静;吴玲芳;李师;亓旗;崔雅萍;梁林金;叶婷;张兰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是(2.8±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哕音消失时间是(4.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是(7.4±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4±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元杰;杜学丽;牛银萍;孙培卓;尹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在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体外溶出相似性评价研究中,针对批内溶出量相对标准偏差(RSD)较大、无法满足相似因子(f2)法适用条件的情况,验证非模型依赖多变量置信区间法在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中的使用区别.方法 参考FDA和CFDA发布的《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使用两种不同的非模型依赖多变量置信区间法,即Bootstrap统计验证方法(BS)和Mahalanobis distance多变量分析法(MD)对模拟的参比制剂与仿制制剂溶出数据相似性进行评价.结果 利用BS法得出仿制批与参比批的f2预期值(f2*)=59.965,大于50.MD法得到参比批次间多变量统计矩大值是1.559 4,并将其确定为相似性限度,仿制批与参比批多变量置信区间90%上限为2.656 7,大于相似限度.结论 采用BS法评价体外溶出具备相似性,而采用MD评价方法则不具备相似性.因此,对于同一组数据,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作者:刘畅;周学海;缪子敬;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7年2月选择在咸阳市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诊治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1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奈哌齐5 mg,均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认知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反应时是(487.24±30.23)s,对照组的是(545.30±31.49)s;治疗后观察组的正确数是(285.30±11.44)个,对照组的是(251.44±13.09)个;治疗后观察组的漏划数是(18.49±6.46)个,对照组的是(38.28±4.56)个;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MMSE评分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的MMSE评分相比,观察组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神经心理学状况,安全性比较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宁;张晨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艾叶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鞣酸、萜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利胆、止血及抗凝血、抗过敏、免疫调节、抗癌等.目前其应用集药品、食品、保健品等于一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的开发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为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艾叶药材、开发艾叶产品提供参考.
作者:曹玲;于丹;崔磊;都晓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以氯沙坦钾片为对照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随机入组原发性高血压(1级)受试者276例,分成试验组(137例)和对照组(139例),试验组用药:松龄血脉康胶囊+氯沙坦钾片安慰剂;对照组用药:氯沙坦钾片+松龄血脉康胶囊安慰剂,疗程8周.比较坐位收缩压(SeSBP)、舒张压(SeDBP)、血压达标率、中医证候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对照组坐位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均值分别为:(10.80±9.41)、(10.01±9.70) mmHg(1 mmHg=0.133 kP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舒张压下降均值分别为:(8.36±7.71)、(8.39±8.41) 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54.01%、51.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可有效降压、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安全性好,且疗效与氯沙坦钾片相当.
作者:王东华;马吉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了了解与掌握网络毒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简介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结了相关毒性预测工具与软件,概述了毒性预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重点综述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肝毒性、肾毒性成分、心脏毒性成分与急性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毒理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相关领域,尤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了中药的毒性成分,迫切需要用现代技术方法对中药毒性进行预测与评价,为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网络毒理学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刘睿;李新宇;李亚卓;刘昌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受体拮抗剂苯并噻唑啉-2-酮-甲酰胺类化合物Y-QA31对甲基苯丙胺(METH)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CPP实验,以METH为阳性药,观察Y-QA31(12.5、25、50 mg/kg,ip)自身致CPP潜力;通过CPP实验建立大鼠METH精神依赖模型,观察Y-QA31(6.25、12.5、25、50 mg/kg,ip)预处理是否干预模型的形成、表达、复吸.结果 0.5 mg/kg METH可诱导大鼠产生明显的CPP;Y-QA31自身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伴随给予Y-QA31不能阻止METH诱导大鼠CPP的形成;表达期单次给予Y-QA31能剂量依赖性降低METH诱导的大鼠CPP的表达;Y-QA31可抑制METH诱导大鼠CPP的复吸.结论 Y-QA31能抑制METH的奖赏效应,在成瘾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王琦;吴纯启;吴宁;王晓菲;王全军;张有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伤科接骨片联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医院进行诊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静脉滴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每次50 mg,每天1次;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伤科接骨片治疗,4片/次,3次/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封闭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3.33% (5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封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科接骨片联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患者的伤口愈合,控制感染,改善血清感染相关指标.
作者:郭风莲;杜景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症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我国运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历史悠久,文冠果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学习记忆和防治阿尔茨海默症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文冠果抗阿尔茨海默症的有效成分及文冠果抗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活性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文冠果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雅欣;路肖;肖碧灵;尹美玲;顾梦影;钟荣洲;尚永金;王克;李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妊娠动物从胚胎着床至硬腭闭合期ig给予替芬泰,评价其对妊娠动物、胚胎及胎仔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交配成功后的SD大鼠于妊娠6~15d连续ig给予替芬泰,剂量为50、175和620 mg/kg,溶媒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期间定期记录孕鼠体质量及24h摄食量,于妊娠21d解剖孕鼠进行大体检查,称量子宫质量,计数黄体数,植入数,吸收胎、死胎和活胎数.胎仔经称质量、性别鉴定、顶臀长和尾长测定及外观检查后,各留取50%胎仔制作标本进行骨骼和内脏的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替芬泰175(个别天数)和620 mg/kg剂量组孕鼠24 h摄食量明显减少、体质量明显降低及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P<0.05、0.01);3个剂量的受试物对孕鼠的生育能力无影响;620mg/kg剂量组胎仔体质量偏低;在胎仔外观、内脏和骨骼检查中,给药组和溶媒对照组均出现一些发育异常,其中与溶媒对照组比较,620 mg/kg剂量组胎仔体质量显著降低、波状肋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0.01),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ig给予175和620 mg/kg剂量的替芬泰,妊娠大鼠出现一定的系统毒性,50 mg/kg(临床拟用剂量的30倍)为妊娠大鼠的无毒性反应剂量;ig给予620 mg/kg替芬泰,对胚胎发育有一定毒性,175 mg/kg剂量为大鼠胚胎发育的无毒性反应剂量.
作者:温和;刘妍;高绪聪;申秀萍;黄正明;梁光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超滤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检测抗601合剂中2种指标性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大鼠空白血浆和正常人空白血浆超滤液中的黄芩苷、绿原酸含量,进行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超滤膜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配制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为28.2、141.0、282.0 mg/L,绿原酸质量浓度为6.40、32.0、64.0 mg/L的抗601合剂溶液,分别与BSA溶液、大鼠空白血浆、人空白血浆混匀后,置于37℃水浴温育4h,于超滤离心管中10 000 r/min离心20 min,取超滤液10 μL注入UPLC分析测定,计算超滤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建立的UPLC法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超滤膜回收率均良好,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黄芩苷与BSA、大鼠空白血浆和正常人空白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3.70±1.65)%、(82.72±1.64)%、(87.33±1.84)%,绿原酸与3种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6.78±1.91)%、(74.18±2.01)%、(78.54±2.97)%,无浓度相关性,两成分与BSA溶液蛋白结合率显著低于与大鼠空白血浆、人空白血浆结合率(P<0.05).结论 抗601合剂中的黄芩苷、绿原酸与不同种属血浆均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在考察范围内无浓度相关性,归类于中速处置类药物,体内消除情况与其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绚;许静;张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明确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是否为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其复发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院后12个月内是否复发,将患几分为复发组(n=48)和未复发组(n=88),统计两组患儿入院时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阳性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组患儿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67% vs 32.95%,P=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关节炎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均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对于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的患儿,未接受抗链球菌治疗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接受抗链球菌治疗的患儿(44.00% vs 23.26%,P=0.036).结论 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对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患儿的抗链球菌治疗可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叶小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药毒性成分是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选择马兜铃酸作为中药毒性成分代表,检索了含马兜铃酸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对上述专利技术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中药毒性成分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达到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杨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心血瘀阻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北车医院收治的68例心血瘀阻证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曲美他嗪片治疗,每次20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活力、MDA含量的变化,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是94.12% (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 (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血瘀阻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能与有效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有关.
作者:赵彩霞;李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中国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3月.获取西格列汀对中国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0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RCT,包括糖尿病肾病患者7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格列汀组在降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和肾脏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P<0.05);在降低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β2-微球蛋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降血糖药物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春燕;范小冬;孔文强;谢星星;周春阳;杜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与5、10、20、40、60、80、1 00 μmol/L的大黄素作用24、48 h,MTS法检测细胞增殖;40、80、160 μmol/L大黄素作用HepG2细胞24 h,AO/EB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活性:ATP试剂盒检测细胞ATP含量,不同荧光探针加载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黄素对HepG2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黄素抑制HepG2细胞生长,且呈时间、浓度相关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7.42±1.25) μmol/L;随着大黄素浓度升高,AO/EB双染观察到细胞核浓缩、碎裂、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40、80、160 μmol/L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caspase 3活性显著增强,ROS水平、Ca2+浓度明显增加(P<0.05、0.01、0.001),80、160 μmol/L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0.01、0.001).结论 大黄素造成HepG2细胞内ROS堆积,ATP合成功能障碍,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进而诱导线粒体通透转运孔开放,导致钙离子和细胞色素C外流,活化caspase蛋白家族,导致细胞凋亡.
作者:熊思敏;张金晓;康玮;王磊;荆宝琴;张宗鹏;吕雄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滤泡性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失调相关.Copanlisib是拜耳公司研制的抗滤泡性淋巴瘤的孤儿药,也是全球首个泛I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高效选择性抑制剂,对复发性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临床试验充分证实,于2017年9月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在临床使用.概述了Copanlisib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试验和安全性等研究情况.
作者:张恩景;邓体瑛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