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管狭窄病因探讨

符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腰椎管狭窄, 再次手术治疗, 原因探讨, 狭窄症, 发病
摘要:1998年以来再次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其中5例系腰术管狭窄症,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引起腰椎管狭窄的发病原因探讨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原发性绒癌并畸胎瘤误诊一例分析

    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绝大多数发生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称继发性绒癌.原发性绒癌为非妊娠性绒癌,较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我院2006年5月收治一例卵巢原发性绒癌并畸胎瘤被误诊为宫外孕破裂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程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4例观察

    目的 比较标准剂量沙利度胺和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MP方案化疗,马法兰4mg/m2·d,口服,d1-7;强的松40mg/m2·d,口服,d1-7.每4周1次共6次.标准剂量组同时给予沙利度胺口服,从100mg/d起,晚上顿服,逐渐增加至400mg/d,持续至6个MP疗程;小剂量组沙利度胺以100m/d开始口服,每晚顿服,持续至6个MP疗程.定期测定血常规、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肾功能、β2-微球蛋白和乳氢酸脱氢酶、扁骨X线片,观察常见不良反应.所得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 标准剂量组完全缓解率25%和总有效率83.3%,小剂量组完全缓解率16.7%和总有效率75%,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的便秘、恶心、腹胀、口鼻干燥、头昏、头痛、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均高于小剂量组,总不良发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MM与标准剂量沙利度案联合MP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少,更适合长期应用.

    作者:熊文杰;杜新;游伟文;卓家才;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 dimmer,D-D),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 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22例,产后出血量500-800 ml,第2组15例,产后出血量>800ml,选同期正常分娩产妇49例(产后出血<500ml)为对照组;定量检测3组产时D-D、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时D-D明显升高,AT-Ⅲ:A降低于(P均<0.001);第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均<0.01)及D-D(P<0.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WPC)(P均<0.01)及AT-Ⅲ:A降低(P<0.001).与第1组相比,第2组D-D升高,Fg、BPC及AT-Ⅲ:A降低(P均<0.01).结论 AT-Ⅲ:A及D-D比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灵敏,可早期诊断产后出血所致的DIC.

    作者:折瑞莲;苏放明;霍梅;周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创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循证医学模式下的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pass grafting,CABC)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存在由于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肾、肝、心肺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凝血系统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等,同时部分患者由于高龄肾动脉粥样硬化及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心功能不全及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等,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而失去手术机会.

    作者:隋铁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

    目的 了解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提高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水平,以达到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的要求.方法 从2001年开始对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生活饮用水(深层地下水)和供水设施进行检测和卫生监督管理.结果 2001年水样合格率为98.92%,均为余氯不合格;2002年水样合格率为99.46%,为感官性状不合格和铁含量超标,其余检测指标和供水卫生设施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结论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基本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和国际卫生机场标准.

    作者:杨居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超声造影检查法诊断胃溃疡189例

    利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部疾患进行超声检查,早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2006年11月,应用胃超声快速显影液及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有消化道症状的140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出胃溃疡189例,并经胃镜及手术证实进行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冰芬;罗玲;谭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应用上海产GF-1吻合器吻合的效果.结果 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结论 上海产GF-1吻合器灵敏度、性能精确度比进口一次性吻合器较差,但价格便宜,只要严格掌握吻合器吻合的适应症和吻合器吻合技术,吻合效果还是可靠的.

    作者:黄定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五年制临床本科医学生实习出科考试27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五年制医学生临床出科考核改革的实践方法,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考核并统计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海南医学院5年制临床本科270名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内科学生对心电图的读图判断技能差,学生对内、外、妇、儿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均表现较差,病史采集技能尚好,体格检查和内、外科操作技能较好,医德医风和病历书写成绩好.结论 临床出科考试是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习质量监控制度.

    作者:李书卫;刘艺雯;陈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下颌阻生智齿拔牙创预防术后干槽症(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10例拔除阻生牙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5例.实验组向牙槽窝中置入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槽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96%和6.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拔牙创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李向东;卢忠林;林少萍;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作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不服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月时、6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波动指数(PI)、血流量(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6月时与治疗1月时比较,治疗组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观察起始时、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氯地平不仅能降低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显著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

    作者:张炜;占琼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5例巨大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巨大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症.方法 通过对15例巨大卵巢肿瘤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术中中转开腹及术后复发等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除1例经术中活检诊断为晚期卵巢癌行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顺利经腹腔镜完成,术中出血不多,无1例出现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诊3-12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是治疗巨大良性卵巢肿瘤(包括畸胎瘤)的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严书平;邢秀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未破裂型早期输卵管妊娠的阴道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及漏诊情况.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对50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检查,均经腹腔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90%(45/50).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彩色血流测定可提高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能发现临床症状不典型、经腹部超声未发现或不能确定的早期异位妊娠包块,但仍有漏诊病例.分析漏诊原因,进一步提高确诊率.

    作者:黄旴宁;张秋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经保守治疗在35天内治愈,1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不提倡早期手术.

    作者:朱帜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及QRS波的表现.结果 31例心室率为160-240 次/分,平均为180次/分;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形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delta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作者: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

    目的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P-选择素(P-selectin)动态变化,探讨它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中P-选择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颅脑外伤后6小时血浆中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外伤后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在外伤后7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P-选择素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伤情判定、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延成;孙奡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其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脐带绕颈422例进行分析.结果 脐带绕颈发生率为20.53%,脐带绕颈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9.15%,27.49%,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升高(P<0.05);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带绕颈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在严密产程监护下,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可降低脐带绕颈围生儿病率.

    作者: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作者:张坤;张宏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线索细胞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为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Clue Cell),滴虫,霉菌分布,探讨线索细胞对(BV)的诊断及治疗监督.方法 采用妇科多项快速染色液(CTB)法检测线索细胞、滴虫、霉菌.结果 966例BV患者检出率为70.1%,与对照组8.6%有显著差异(P<0.001);合并霉菌、滴虫及三者同时感染分别为10.6%、8.7%及4.8%;线索细胞阳性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均转阴性.结论 线索细胞对(BV)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梁宗夏;杨海;王筑;周淑勤;罗伟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可达龙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可达龙静脉给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难复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予可达龙150mg溶于生理盐水20ml 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无效的间隔30min后重复1次,再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28例病人同时口服胺碘酮.结果 36例快速心律失常均被有效控制.结论 可达龙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黄远志;梁钰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360例382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的病例共46例.结果 误诊为突发性聋26例,占56.5%;漏诊为混合性聋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6例,占34.7%;误诊为药物中毒性聋4例,占8.8%.结论 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雄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