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夏;杨海;王筑;周淑勤;罗伟琴
海洋藻类药用植物在我国中医药学中,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地位,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中包括藻类在内的海洋湖沼药物近10%[1].近年来对海洋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藻类药物在抗癌、抗菌抗炎、免疫、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是一类可以作为开发的天然资源.
作者:张万科;欧阳林旗;罗志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及漏诊情况.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对50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检查,均经腹腔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90%(45/50).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彩色血流测定可提高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能发现临床症状不典型、经腹部超声未发现或不能确定的早期异位妊娠包块,但仍有漏诊病例.分析漏诊原因,进一步提高确诊率.
作者:黄旴宁;张秋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改变、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和回声.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56例脑梗塞患者和48例非心血管病中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回声,有无斑块形成,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以及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回声不均匀增强;斑块数目较多,斑块回声以不均匀强弱混合回声为主.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结论 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简便有效方法,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及早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早期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梗塞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袁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测量小关节间隙判断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50例髋关节OA患者.A组为男性患者25例,年龄从52岁至62岁,平均56.8岁.B组为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从51岁至62岁,平均55.2岁.所选患者X光片均有轻度较对侧小关节间隙变窄,依据Kellgren/Lawrence Scale分级均为2级.随访5年.对随访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后,A组Kellgren/Lawrence Scale分级:2级16例;3级8例;4级1例.B组:2级7例;3级14例;4级4例.对A、B两组患者关节间隙变化用秩和检验分析,得P=0.0240(P<0.05),认为B组关节间隙变化明显.A、B两组患者关节炎的变化P=0.024(P<0.05),故B组关节炎的变化明显.结论 小关节间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不断变小.女性在髋关节炎早期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间隙的变小及骨性关节炎的加重较男性明显.
作者:王昶;何平;孙晓安;王立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 dimmer,D-D),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 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22例,产后出血量500-800 ml,第2组15例,产后出血量>800ml,选同期正常分娩产妇49例(产后出血<500ml)为对照组;定量检测3组产时D-D、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时D-D明显升高,AT-Ⅲ:A降低于(P均<0.001);第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均<0.01)及D-D(P<0.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WPC)(P均<0.01)及AT-Ⅲ:A降低(P<0.001).与第1组相比,第2组D-D升高,Fg、BPC及AT-Ⅲ:A降低(P均<0.01).结论 AT-Ⅲ:A及D-D比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灵敏,可早期诊断产后出血所致的DIC.
作者:折瑞莲;苏放明;霍梅;周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78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RP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ug/kg诱导,0.2ug·kg-1·min-1维持),FP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诱导,0.03ug·kg-1·min-1维持),复合异丙酚,且根据血压及手术情况调整异丙酚用量.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异丙酚用量,拨管时间.结果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心率显著减慢(P<0.01),且RP组较FP组明显(P<0.05),其他时段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异丙酚用量少于FP组(P<0.05),拨管时间明显短于EP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较快而完全,更适于颅内显微手术.
作者:林赛娟;田国刚;唐群新;吴爱珍;黄玉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辅助气道建立与通气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目的在于保持足够的氧合,并使二氧化碳得以充分排出体外.在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初的数分钟内,胸外按压相对人工呼吸更为重要.因此,在抢救室颤所造成的心脏骤停的初几分钟内,单人复苏者应减少因人工通气而造成的胸外按压的中断.高级生命支持者在尝试置入辅助气道或者检查心脏节律时,也必须谨慎以减少对胸外按压的中断.
作者:宋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治疗临床期(Ⅳ期)DN5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观察对DN脂质代谢,蛋白尿及肾功能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利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部疾患进行超声检查,早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2006年11月,应用胃超声快速显影液及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有消化道症状的140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出胃溃疡189例,并经胃镜及手术证实进行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冰芬;罗玲;谭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作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不服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月时、6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波动指数(PI)、血流量(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6月时与治疗1月时比较,治疗组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观察起始时、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氯地平不仅能降低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显著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
作者:张炜;占琼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用耳声发射法筛查我院1050例收治的各类新生儿,分为高危新生儿组和表危织,入院当日进行测定,对未通过者在14日后重新测定,并进行卡方检验.对不通过者,建议进行必要的干预,然后到五官科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定.结果 高危组初检通过率为65.0%,低危组通过率为79.8%,x2=28.06,P<0.001,高危组复检通过率79.8%,低危组复检通过率为93.7%,x2=46.51,P<0.001,高危新生儿组与一般新生儿组有显著差异.不通过筛查病例再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定的通过率为65.8%.结论 耳声发射法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早期发现听力有重大意义.
作者:孔晓燕;陈娟;钱家平;徐玉香;周晓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概述鼻窦颅底的软骨瘤真正病因不明,常与创伤、佝偻病及慢性软骨炎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异位的软骨胚芽及头颅软骨遗基的残余[2],以手指、足趾、肋骨、胸骨、脊椎及盆骨等处多见,而发生于头颅内比较少见[3,4].
作者:黄世铮;刘雄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增城地区儿童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i)的耐药情况,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鼻咽拭子采集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应用Hi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用K-B法检测Hi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头孢硝基噻酚显色反应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814份标本分离出458株Hi,分离率为25.2%,其中102株Hi β-内酰胺酶阳性,产酶率为22.3%.458株Hi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100%)其它依次为头孢呋肟(99.8%),阿奇霉素(98.9%),环丙沙星(96.5%),阿莫西林/棒酸(95.0%),头孢噻肟钠(93.7%),利福平(93.4%),头孢克洛(93.4%),氨曲南(92.4%);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四环素耐药率高,分别为:34.1%,74.7%,46.1%.结论 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潘翠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就温热地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病因及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了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住院新生儿硬肿症共462例(占同期新生儿的11.4%),就胎龄、体重、出生时情况、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硬肿症在温热地区也是一常见病,也常见于夏秋季节(占53.9%),而围产期感染是导致新生儿硬肿症发病并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结论 在温热地区,及时防治围产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王建华;庄泽吟;陈秋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妇科感染性疾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输卵管妊娠发病率占95%左右,而未生育患者的逐渐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因此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范娟;干书汉;周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VEGF和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喉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RI-PCR方法检测62例喉鳞状细胞癌、54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VEGF mRNA及COX-2mRNA的表达.结果 VEGF 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喉黏膜中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在喉鳞癌组织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6.279,P<0.01).COX-2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喉黏膜中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在喉鳞癌组织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9.559,P<0.01).在喉鳞癌中VEGF mRNA和COX-2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756,P<0.01.结论 VEGF和COX-2与喉鳞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并有协同作用.
作者:刘小平;陈广理;周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标准剂量沙利度胺和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MP方案化疗,马法兰4mg/m2·d,口服,d1-7;强的松40mg/m2·d,口服,d1-7.每4周1次共6次.标准剂量组同时给予沙利度胺口服,从100mg/d起,晚上顿服,逐渐增加至400mg/d,持续至6个MP疗程;小剂量组沙利度胺以100m/d开始口服,每晚顿服,持续至6个MP疗程.定期测定血常规、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肾功能、β2-微球蛋白和乳氢酸脱氢酶、扁骨X线片,观察常见不良反应.所得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 标准剂量组完全缓解率25%和总有效率83.3%,小剂量组完全缓解率16.7%和总有效率75%,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的便秘、恶心、腹胀、口鼻干燥、头昏、头痛、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均高于小剂量组,总不良发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MM与标准剂量沙利度案联合MP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少,更适合长期应用.
作者:熊文杰;杜新;游伟文;卓家才;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CU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方法 收集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319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62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19株,阳性率56.8%.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8%),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2.6%,真菌占9.4%.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4%),肺炎克雷伯氏菌(11.3%)不动杆菌属(9.4%)和真菌(9.4%)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63.2%和41.2%.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特征,并有上升趋势.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菌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病原菌传播的关键.
作者:黄玉环;李南洋;冼翠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作者:张坤;张宏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人们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经常会感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胸闷、气短等现象,但到医院多次检查并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对此医生往往会用亚健康状态来解释.这种所说的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它多见于45岁以上的人群.经研究认为这种状态的产生与微循环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范海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