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窦颅底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

黄世铮;刘雄光

关键词:鼻窦, 颅底, 软骨瘤, 头颅, 病因不明, 软骨炎, 佝偻病, 足趾, 异位, 学者, 胸骨, 手指, 盆骨, 胚芽, 颅内, 肋骨, 脊椎, 创伤
摘要:1 概述鼻窦颅底的软骨瘤真正病因不明,常与创伤、佝偻病及慢性软骨炎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异位的软骨胚芽及头颅软骨遗基的残余[2],以手指、足趾、肋骨、胸骨、脊椎及盆骨等处多见,而发生于头颅内比较少见[3,4].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和羟丁酸钠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麻醉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羟丁酸钠和丙泊酚应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要幼儿唇腭裂12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咪唑0.2mg/kg,羟丁酸钠80-100 mg/kg,芬太尼3ug/kg,琥珀胆碱2mg/kg或仙林0.1mg/kg,经口或鼻气管插管,人工控制呼吸,切皮前静注芬太尼2ug/kg,术中必要时追加芬太尼每次1-2 ug/kg,Ⅱ组:仅用丙泊酚2mg/kg代替羟丁酸钠80-100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每次1-2 mg/kg,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引起的循环变化,气管插管条件,术后并发症,术中肢体动情况及吞咽动作,拔管时间.结果 插管条件Ⅰ组优于Ⅱ组;术后导管拔除时间,Ⅰ组40±10 min,Ⅱ组10±3 min(P<0.01).拔管后Ⅰ组SPO298%,Ⅱ组出现喉痉挛8例,喉水肿3倒.HR:两组诱导后较诱导前均减慢(P<0.01).收缩压:Ⅰ组诱导后较诱导前升高(P<0.05),Ⅱ组20%婴幼儿诱导后较诱导前下降25%.术中挣动情况:Ⅰ组麻醉减浅时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无吞咽反射.Ⅱ组表现为肢体挣动,吞咽反射活跃.结论 羟丁酸钠用于婴幼儿全凭静脉麻醉优于丙泊酚,但清醒慢于丙泊酚.

    作者:孔晓光;周易;甘玉芬;缪冬梅;余朗;卢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99mTc-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99mTc-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不同分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用99mTc-DTPA肾清除率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其结果与生化法测定的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GFR与Ccr呈正相关(r=0.7135),GFR与Scr呈负相关(r=-0.651),GFR与BUN间无相关性(r=0.109).结论 由于生化方法测定Ccr与Scr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且方法繁琐、费时,不适合临床,99mTc-DTPA测定清除率方便、快捷和准确,而且99mTc-DTPA测定清除率还有重复性能好等优点.

    作者:官荣光;李繁;陈锦超;柯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KX-21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异常报警信息的分析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Sysmex kx-21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报警信息与白细胞显微镜复检的相符性.方法 通过对2120例标本结果的数据统计,根据仪器给出的警示信息的169例标本和随机抽取无警示信息的100例标本,分别制作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人工镜检,分析仪器测定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KX-21血液分析异常报警信息的敏感性98.2%,特异性为62.8%,阳性预测值为65.7%,阴性预测值98%.结论 KX-21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无异常报警时结果可信,可起到很好的过筛作用,异常报警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人工复检.

    作者:梁海珊;陈海花;林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水平至踝关节水平,层厚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剂量100ml~130ml,注射速率3.0ml/s-3.5ml/s.扫描后在Workstation4.2工作站上对全部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进行下肢动脉成像,重建方式采用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结果 所有病例动脉血管重建像均显示良好,MSCTA发现37例患者共114个动脉节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例下肢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真实再现下肢动脉的解剖与形态,对临床评估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范围与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岩;季立平;石士奎;杨运俊;孙景秋;丁强;徐家利;任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五年制临床本科医学生实习出科考试27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五年制医学生临床出科考核改革的实践方法,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考核并统计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海南医学院5年制临床本科270名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内科学生对心电图的读图判断技能差,学生对内、外、妇、儿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均表现较差,病史采集技能尚好,体格检查和内、外科操作技能较好,医德医风和病历书写成绩好.结论 临床出科考试是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习质量监控制度.

    作者:李书卫;刘艺雯;陈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后猝死二例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开放手术后猝死的认识.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前列腺开放手术术后猝死2例的发生机制、易发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列腺开放手术后猝死发病率低.结论 积极处理易发因素、加强术后有关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作者:王广宁;周振玉;赵阶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78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RP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ug/kg诱导,0.2ug·kg-1·min-1维持),FP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诱导,0.03ug·kg-1·min-1维持),复合异丙酚,且根据血压及手术情况调整异丙酚用量.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异丙酚用量,拨管时间.结果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心率显著减慢(P<0.01),且RP组较FP组明显(P<0.05),其他时段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异丙酚用量少于FP组(P<0.05),拨管时间明显短于EP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较快而完全,更适于颅内显微手术.

    作者:林赛娟;田国刚;唐群新;吴爱珍;黄玉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近十年温热地区新生儿硬肿症与感染的关系研究(附462例报告)

    目的 就温热地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病因及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了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住院新生儿硬肿症共462例(占同期新生儿的11.4%),就胎龄、体重、出生时情况、临床特征及转归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硬肿症在温热地区也是一常见病,也常见于夏秋季节(占53.9%),而围产期感染是导致新生儿硬肿症发病并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结论 在温热地区,及时防治围产儿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王建华;庄泽吟;陈秋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结核患者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血脂水平,了解该疾病患者血脂代谢情况.方法 对137例肺结核患者及142例正常人的血清用bayerl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和对照组TG分别为0.95(0.58-1.25)mmol/L和1.02(0.68-1.79)mmol/L;TCH为3.52mmol/L±1.04和4.33mmol/L±1.28;HDL-c为0.83mmol/L±0.22和1.20mmol/L±0.35;LDL-c为2.12mmol/L±0.87和2.91mmol/L±1.02.两组间结果比较:肺结核患者组TCH、HDL-c和LDL-c降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TG水平略有降低但无差异(P>0.05).结论 结核病人血脂检测对结核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易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无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10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无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中保证吻合口有良好的血运而无张力,避免过度牵拉、揉搓食管及胃壁,用胸膜或带蒂的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加强围术期处理,可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永宏;谭传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M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6例(69.6%),好转4例(17.4%),死亡3例(13.0%),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U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UP脑炎多见,早期诊断及治疗MP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对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尤为重要.

    作者:刘晓日;吕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下颌阻生智齿拔牙创预防术后干槽症(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10例拔除阻生牙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5例.实验组向牙槽窝中置入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槽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96%和6.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拔牙创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李向东;卢忠林;林少萍;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E-选择素及基因多态性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等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为我们所认识和重视.E-选择素(E-selectin)作为一种促炎因子,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E-选择素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王迎梅;马华;何素兰;袁小娟;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作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不服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月时、6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波动指数(PI)、血流量(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6月时与治疗1月时比较,治疗组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观察起始时、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氯地平不仅能降低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显著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

    作者:张炜;占琼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管狭窄病因探讨

    1998年以来再次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其中5例系腰术管狭窄症,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引起腰椎管狭窄的发病原因探讨如下:

    作者:符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S1蛋白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 对乙肝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出率高,与HBVDNA符合率也高,分别为86%与88%,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模式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39%和41%,HBSAg抗HBC阳性组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6%和28%.结论 前S1抗原较HBV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尤其可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

    作者:周潇;傅均星;范火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5倒,与阿司匹林64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12周期间,氯吡格雷组对改善临床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心肌梗塞(MI)发生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随访12(8.6±2.6)月中,发生UA、MI、心力衰竭及心脏性死亡等均较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氯吡格雷可作治疗UA,预防其发展为MI和降低心脏性事件发生的二级预防药物.

    作者:陈业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对TIA和进展性脑梗死病情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进展性脑梗死(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5例TIA患者和3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全量与半量使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CS)及临床疗效.结果 TIA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治疗组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显著改善TIA与PCI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何学芳;赵玉章;杜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胺碘酮(乙胺碘呋酮)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各种心律失常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治疗的首选药物.我院心内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应用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9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现将临床用药及观察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裕;王艺玲;雷叶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360例382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的病例共46例.结果 误诊为突发性聋26例,占56.5%;漏诊为混合性聋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6例,占34.7%;误诊为药物中毒性聋4例,占8.8%.结论 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雄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