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

王金星;陈勇忠;周清碧;戴晓明

关键词:胫骨平台,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摘要: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5例,V型6例,Ⅵ型3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Ⅲ型有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植骨石膏外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7年: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8.9%和85.2%.结论 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尽可能减少对骨折块的血运干扰,保护关节附属结构,正确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阿莫西林750mg,口服,2次/d,丽珠得乐600mg,口服,2次/d,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38例,雷尼替丁150mg,口服,2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两组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1%和60%,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仅出现口干3例,恶心1例.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亦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30例治疗组和28例对照组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二组患者均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6-8 L/min,湿化瓶中含20%-25%酒精,合理使用速尿,西地兰静脉推注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 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P<0.01,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吗啡、硝普钠联合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绪言;陈明山;周海平;刘彩容;何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洋藻类药物研究进展

    海洋藻类药用植物在我国中医药学中,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地位,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中包括藻类在内的海洋湖沼药物近10%[1].近年来对海洋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藻类药物在抗癌、抗菌抗炎、免疫、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是一类可以作为开发的天然资源.

    作者:张万科;欧阳林旗;罗志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对比研究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1].肠套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约占95%,继发性肠套叠多数发生在较大的儿童,约占5%.

    作者:符俊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 dimmer,D-D),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 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22例,产后出血量500-800 ml,第2组15例,产后出血量>800ml,选同期正常分娩产妇49例(产后出血<500ml)为对照组;定量检测3组产时D-D、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时D-D明显升高,AT-Ⅲ:A降低于(P均<0.001);第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均<0.01)及D-D(P<0.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WPC)(P均<0.01)及AT-Ⅲ:A降低(P<0.001).与第1组相比,第2组D-D升高,Fg、BPC及AT-Ⅲ:A降低(P均<0.01).结论 AT-Ⅲ:A及D-D比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灵敏,可早期诊断产后出血所致的DIC.

    作者:折瑞莲;苏放明;霍梅;周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360例382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的病例共46例.结果 误诊为突发性聋26例,占56.5%;漏诊为混合性聋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6例,占34.7%;误诊为药物中毒性聋4例,占8.8%.结论 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雄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亢性肝病40例治疗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损害,甚至肝硬化,称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简称甲亢性肝病).本组对4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治疗甲亢性肝病的几点体会.

    作者:彭锦;黄伟平;韩钧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E-选择素及基因多态性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等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为我们所认识和重视.E-选择素(E-selectin)作为一种促炎因子,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E-选择素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王迎梅;马华;何素兰;袁小娟;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2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及腰骶MRI检查,并依据尿动力学结果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其中解栓术11例,膀胱扩大术5例,骶神经调节3例,间歇性清洁导尿4例,尿道周围胶原注射3例.全部患者治疗后均行尿动力学随访.结果 22例获3个月至2年随访,其中16例膀胱、尿道功能明显改善,3例膀胱尿道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6.3%.结论 对脊髓栓系综合征应行尿动力学与MRI及IVU和膀胱造影检查,并依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行术前术后评估,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解栓术,膀胱扩大,尿道周围胶原注射,间歇性导尿等,效果良好.

    作者:张文广;叶伟龙;汤平;谢克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无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10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无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中保证吻合口有良好的血运而无张力,避免过度牵拉、揉搓食管及胃壁,用胸膜或带蒂的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加强围术期处理,可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永宏;谭传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作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不服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月时、6月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波动指数(PI)、血流量(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6月时与治疗1月时比较,治疗组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观察起始时、1月时、6月时SBP、DBP、颈内动脉PSV、EDV、PI、VOLUME无显著差异.结论 氨氯地平不仅能降低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显著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

    作者:张炜;占琼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ICU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方法 收集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319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62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19株,阳性率56.8%.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8%),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2.6%,真菌占9.4%.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4%),肺炎克雷伯氏菌(11.3%)不动杆菌属(9.4%)和真菌(9.4%)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63.2%和41.2%.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特征,并有上升趋势.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菌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病原菌传播的关键.

    作者:黄玉环;李南洋;冼翠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屏气HASTE厚层采集与呼吸导航TSE三维薄层采集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屏气HASTE厚层采集法与呼吸导航TSE三维薄层采集法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患者常规扫描图像及MRCP图像,对两种MRCP序列的图像质量、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59例中有52例确诊为胰胆系病变,7例为正常,两种序列获得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z=-0.388,p=0.698),对胆系各解剖结构显示无明显差别(p>0.05).HASTE图像对病变显示优于3DTSEMIP(z=-1.999,p=0.046);3DMIP结合原始图像对病变显示优于HASTE图像(z=-3.787,p=0.000).结论 呼吸导航TSE三维薄层采集序列可作为MRCP检查的首选序列.

    作者:张丽香;徐坚民;龚静山;朱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六)

    1 辅助气道建立与通气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目的在于保持足够的氧合,并使二氧化碳得以充分排出体外.在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初的数分钟内,胸外按压相对人工呼吸更为重要.因此,在抢救室颤所造成的心脏骤停的初几分钟内,单人复苏者应减少因人工通气而造成的胸外按压的中断.高级生命支持者在尝试置入辅助气道或者检查心脏节律时,也必须谨慎以减少对胸外按压的中断.

    作者:宋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及QRS波的表现.结果 31例心室率为160-240 次/分,平均为180次/分;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形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delta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作者: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在不同孕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九年间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130例进行分类讨论.结果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发生在孕早期可不处理,发生在中期终止妊娠,发生在晚期选择恰当的分娩时机和方式.

    作者:周冰;金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M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6例(69.6%),好转4例(17.4%),死亡3例(13.0%),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U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UP脑炎多见,早期诊断及治疗MP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对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尤为重要.

    作者:刘晓日;吕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黄蛰虫丸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治疗临床期(Ⅳ期)DN5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观察对DN脂质代谢,蛋白尿及肾功能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硬化钠代谢紊乱52例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程度与肝性脑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清钠的标准判定预后.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重度低钠血症中,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中轻度患者.结论 正确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吴庆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作者:张坤;张宏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