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环;李南洋;冼翠琴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及腰骶MRI检查,并依据尿动力学结果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其中解栓术11例,膀胱扩大术5例,骶神经调节3例,间歇性清洁导尿4例,尿道周围胶原注射3例.全部患者治疗后均行尿动力学随访.结果 22例获3个月至2年随访,其中16例膀胱、尿道功能明显改善,3例膀胱尿道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6.3%.结论 对脊髓栓系综合征应行尿动力学与MRI及IVU和膀胱造影检查,并依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行术前术后评估,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解栓术,膀胱扩大,尿道周围胶原注射,间歇性导尿等,效果良好.
作者:张文广;叶伟龙;汤平;谢克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已逐渐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心病危险因子除已知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缺乏运动之外,已经证实还有一些危险因子.
作者:阴彦龙;王仰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如合并自发性气胸,病情凶险,需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但因为慢阻肺患者合并气胸缺乏气胸的典型临床表现,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影响病人预后.我科曾误诊36例,现对其误诊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邱丽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等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为我们所认识和重视.E-选择素(E-selectin)作为一种促炎因子,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E-选择素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王迎梅;马华;何素兰;袁小娟;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宫颈糜烂(cervical evosion)是妇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约占妇科门诊总数60%左右,是宫颈炎的一种病理表现,也是诱发宫颈症的高危因素之一.现今对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有微波,电熨,激光,冷冻及中药等方法,均有一定疗效.我院应用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妇康栓加用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榕娟;林洁;龙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金特佳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金特佳联合葛根素治疗组40例,川芎嗪对照组40例,疗程14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金特佳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川芎嗪.
作者:陈文腾;蓝宝琼;符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其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脐带绕颈422例进行分析.结果 脐带绕颈发生率为20.53%,脐带绕颈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9.15%,27.49%,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升高(P<0.05);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带绕颈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在严密产程监护下,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可降低脐带绕颈围生儿病率.
作者: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损害,甚至肝硬化,称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简称甲亢性肝病).本组对4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治疗甲亢性肝病的几点体会.
作者:彭锦;黄伟平;韩钧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下颌阻生智齿拔牙创预防术后干槽症(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10例拔除阻生牙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5例.实验组向牙槽窝中置入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槽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96%和6.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置入拔牙创能有效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李向东;卢忠林;林少萍;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CU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方法 收集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319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62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19株,阳性率56.8%.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8%),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2.6%,真菌占9.4%.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4%),肺炎克雷伯氏菌(11.3%)不动杆菌属(9.4%)和真菌(9.4%)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63.2%和41.2%.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特征,并有上升趋势.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菌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病原菌传播的关键.
作者:黄玉环;李南洋;冼翠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众所周知,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关系密切,牙髓为牙本质提供营养,并能不断形成牙本质,牙本质则将牙髓与外界有害刺激隔离,一旦牙本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牙髓暴露,常需将牙髓去除,终可能导致牙丧失.
作者:周丽珍;郭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 dimmer,D-D),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 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22例,产后出血量500-800 ml,第2组15例,产后出血量>800ml,选同期正常分娩产妇49例(产后出血<500ml)为对照组;定量检测3组产时D-D、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时D-D明显升高,AT-Ⅲ:A降低于(P均<0.001);第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均<0.01)及D-D(P<0.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WPC)(P均<0.01)及AT-Ⅲ:A降低(P<0.001).与第1组相比,第2组D-D升高,Fg、BPC及AT-Ⅲ:A降低(P均<0.01).结论 AT-Ⅲ:A及D-D比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灵敏,可早期诊断产后出血所致的DIC.
作者:折瑞莲;苏放明;霍梅;周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辅助气道建立与通气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目的在于保持足够的氧合,并使二氧化碳得以充分排出体外.在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初的数分钟内,胸外按压相对人工呼吸更为重要.因此,在抢救室颤所造成的心脏骤停的初几分钟内,单人复苏者应减少因人工通气而造成的胸外按压的中断.高级生命支持者在尝试置入辅助气道或者检查心脏节律时,也必须谨慎以减少对胸外按压的中断.
作者:宋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羟丁酸钠和丙泊酚应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要幼儿唇腭裂12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咪唑0.2mg/kg,羟丁酸钠80-100 mg/kg,芬太尼3ug/kg,琥珀胆碱2mg/kg或仙林0.1mg/kg,经口或鼻气管插管,人工控制呼吸,切皮前静注芬太尼2ug/kg,术中必要时追加芬太尼每次1-2 ug/kg,Ⅱ组:仅用丙泊酚2mg/kg代替羟丁酸钠80-100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每次1-2 mg/kg,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引起的循环变化,气管插管条件,术后并发症,术中肢体动情况及吞咽动作,拔管时间.结果 插管条件Ⅰ组优于Ⅱ组;术后导管拔除时间,Ⅰ组40±10 min,Ⅱ组10±3 min(P<0.01).拔管后Ⅰ组SPO298%,Ⅱ组出现喉痉挛8例,喉水肿3倒.HR:两组诱导后较诱导前均减慢(P<0.01).收缩压:Ⅰ组诱导后较诱导前升高(P<0.05),Ⅱ组20%婴幼儿诱导后较诱导前下降25%.术中挣动情况:Ⅰ组麻醉减浅时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无吞咽反射.Ⅱ组表现为肢体挣动,吞咽反射活跃.结论 羟丁酸钠用于婴幼儿全凭静脉麻醉优于丙泊酚,但清醒慢于丙泊酚.
作者:孔晓光;周易;甘玉芬;缪冬梅;余朗;卢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诊断依据B超、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膀胱5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全膀胱切除术1例.肿瘤位于尿道3例,行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术2例,尿道外口肿瘤切除术1例.14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予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结果 病理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1例,非典型性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混合性肿瘤(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8例;尿道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45例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5年,3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TURBT.结论 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误诊,需术后病理检查确诊;TUR是标准治疗方法;大部分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特殊病理类型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需按移行细胞癌处理,进行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
作者:翁明高;陈仕平;朱绍兴;李启镛;岑和;许恩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29岁,民工,2006年8月13日14时许因室外高温重体力劳动时突发昏迷约1小时被送入我院急诊.当时查体:患者昏迷伴痉挛抽搐,体温41℃,血压80/50 mmHg,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双瞳孔等大等圆(2mm),对光反射迟钝.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音正常,心律齐,心率170次/分.腹软,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心电图示室上速,脑CT检查未见异常,化验:血常规WBC4.6×109/L,血小板141×109/L,CO2CP13.2mmol/L,BUN7.6mmol/L钾,钠,氯均低于正常.
作者:杨书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增城地区儿童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i)的耐药情况,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鼻咽拭子采集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应用Hi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用K-B法检测Hi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头孢硝基噻酚显色反应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814份标本分离出458株Hi,分离率为25.2%,其中102株Hi β-内酰胺酶阳性,产酶率为22.3%.458株Hi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100%)其它依次为头孢呋肟(99.8%),阿奇霉素(98.9%),环丙沙星(96.5%),阿莫西林/棒酸(95.0%),头孢噻肟钠(93.7%),利福平(93.4%),头孢克洛(93.4%),氨曲南(92.4%);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四环素耐药率高,分别为:34.1%,74.7%,46.1%.结论 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潘翠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动态变化以及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及12例体检健康者血浆TNF-α的水平.同时对36例多发伤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TNF-α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未合并MODS(非MODS)患者(均P<0.01);死亡组血浆TNF-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浆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7P<0.01).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测定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对早期诊断MODS可起预警作用.
作者:王白云;吴礼平;候立力;廖谷清;梁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妇科感染性疾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输卵管妊娠发病率占95%左右,而未生育患者的逐渐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因此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范娟;干书汉;周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0%-20%左右[1],既往多在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及导管介入封堵,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介入封堵手术适应症窄等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外科封堵技术,2005-2006年我科对30例房缺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韩冬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