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蛰虫丸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李帆

关键词:大黄蛰虫丸, 糖尿病肾病, 肾病蛋白尿, 西药常规治疗, 现报告如下, 微血管病变, 肾功能影响, 致死原因, 脂质代谢, 西药治疗, 临床意义, 临床期, 致残, 基础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延缓或阻止DN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治疗临床期(Ⅳ期)DN5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观察对DN脂质代谢,蛋白尿及肾功能影响,现报告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作者:张坤;张宏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房间隔缺损30例研究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0%-20%左右[1],既往多在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及导管介入封堵,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介入封堵手术适应症窄等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外科封堵技术,2005-2006年我科对30例房缺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韩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随着妇科感染性疾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输卵管妊娠发病率占95%左右,而未生育患者的逐渐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因此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范娟;干书汉;周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97例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9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穿孔修补137咧(占46.13%),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毕Ⅰ式术12例(占4.04%),毕Ⅱ式术148例(占19.83%).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284例(占96.6%),死亡10例(占3.4%),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处理,要早诊断,早手术处理,手术方法宜简单有效.

    作者:蓝玉华;容国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对比研究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1].肠套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约占95%,继发性肠套叠多数发生在较大的儿童,约占5%.

    作者:符俊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酶学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浓度的变化在评估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32例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患儿病情在急性期和治疗缓解期血清LDH、CK、ALT、AST、ALP、GGT浓度的变化,并将这些酶浓度的变化与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32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病情急性期血清LDH、CK、ALT、AST、ALP浓度的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1).2)血清TG浓度与血清酶LDH、CK、ALT浓度呈正相关关系,FIB浓度与LDH、CK、ALP、TG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连续监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血清LDH、CK、ALT、AST、ALP浓度的变化可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运生;李长钢;黄宝兴;孙玲玲;章文;吴跃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对TIA和进展性脑梗死病情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进展性脑梗死(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5例TIA患者和3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全量与半量使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CS)及临床疗效.结果 TIA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治疗组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显著改善TIA与PCI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何学芳;赵玉章;杜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细菌性肺炎45例

    目的 研究比较氧氟沙星在治疗肺炎后期静脉给药及口服给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开始以氧氟沙星10~15 mg·kg·d,分两次静脉给药治疗三天,临床改善后,随机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45例口服氧氟沙星胶囊10~15 mg·kg·d,分二次给药;常规治疗组51例继续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结果 从临床治愈率,症状、体征及X线改善情况来看,两组无显著差别,但序贯治疗组的经济费用明显减少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对初给予氧氟沙星静脉抗菌治疗反应良好的肺炎患者,可以安全地转为口服的序贯治疗,该疗法对广大患者看病贵问题起到长远影响.

    作者:龙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应用上海产GF-1吻合器吻合的效果.结果 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结论 上海产GF-1吻合器灵敏度、性能精确度比进口一次性吻合器较差,但价格便宜,只要严格掌握吻合器吻合的适应症和吻合器吻合技术,吻合效果还是可靠的.

    作者:黄定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癌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

    肺癌起病多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给肺癌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甚至造成误诊或漏诊,若能及早识别,将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

    作者: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硬化钠代谢紊乱52例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程度与肝性脑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清钠的标准判定预后.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重度低钠血症中,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中轻度患者.结论 正确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吴庆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前分别用尼尔雌醇或米非司酮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的佳方法.方法 绝经后妇女需取环15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50例给予尼尔雌醇4mg,顿服,于服药后第8天来院取环,B组5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天8:00和20:00各服一次,连续3天,第4天上午来院取环,C组50例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进行取环术.观察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取环术中不良反应,和一次性取环的成功率.结果 A组,B组在软化及扩张宫颈,术中不良反应程度及一次性取环成功率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尼尔雌醇及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均可改善宫颈条件,减少患者取环的痛苦,提高取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莺华;陈丽群;周琴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腰椎正侧位片34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3例;骶髂关节CT扫描2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骶髂关节炎,其中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脊柱异常表现为竹节状者26例,其他中轴关节异常表现者8例.X线与CT检查对Ⅲ、Ⅳ级骶髂关节表现显示基本相同,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累及骶髂关节,逐步向脊柱及中轴关节发展,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作者:贺莉;陈淑君;张祖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髋关节OA测量关节间隙的临床研究

    目的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测量小关节间隙判断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50例髋关节OA患者.A组为男性患者25例,年龄从52岁至62岁,平均56.8岁.B组为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从51岁至62岁,平均55.2岁.所选患者X光片均有轻度较对侧小关节间隙变窄,依据Kellgren/Lawrence Scale分级均为2级.随访5年.对随访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后,A组Kellgren/Lawrence Scale分级:2级16例;3级8例;4级1例.B组:2级7例;3级14例;4级4例.对A、B两组患者关节间隙变化用秩和检验分析,得P=0.0240(P<0.05),认为B组关节间隙变化明显.A、B两组患者关节炎的变化P=0.024(P<0.05),故B组关节炎的变化明显.结论 小关节间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不断变小.女性在髋关节炎早期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间隙的变小及骨性关节炎的加重较男性明显.

    作者:王昶;何平;孙晓安;王立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创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循证医学模式下的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pass grafting,CABC)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存在由于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肾、肝、心肺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凝血系统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等,同时部分患者由于高龄肾动脉粥样硬化及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心功能不全及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等,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而失去手术机会.

    作者:隋铁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方法的改进

    目的 观察臂丛(肌间沟)与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及1:2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先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作同侧颈浅丛阻滞.结果 44例病人均获得麻醉效果,2例因疼痛剧烈以氯胺酮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6%.结论 锁骨骨折手术所经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局部麻醉很难达到完全的镇痛效果,甚至造成麻醉失效,故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麻醉时,采用臂丛阻滞加同时阻滞同侧的颈浅丛,大大提高了麻醉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可推广应用.

    作者:申黎光;苗颖;郑涛;贺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水平至踝关节水平,层厚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剂量100ml~130ml,注射速率3.0ml/s-3.5ml/s.扫描后在Workstation4.2工作站上对全部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进行下肢动脉成像,重建方式采用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结果 所有病例动脉血管重建像均显示良好,MSCTA发现37例患者共114个动脉节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例下肢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真实再现下肢动脉的解剖与形态,对临床评估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范围与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岩;季立平;石士奎;杨运俊;孙景秋;丁强;徐家利;任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动态变化以及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及12例体检健康者血浆TNF-α的水平.同时对36例多发伤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TNF-α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未合并MODS(非MODS)患者(均P<0.01);死亡组血浆TNF-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浆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7P<0.01).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测定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对早期诊断MODS可起预警作用.

    作者:王白云;吴礼平;候立力;廖谷清;梁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黛力新与可多华联合治疗伴焦虑症女性尿道综合征

    目的 观察黛力新与可多华联合治疗伴焦虑症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焦虑精神症状,将伴焦虑患者分为2组:黛力新与可多华联合治疗组、可多华对照组,随访4周,评价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Zung积分.结果 6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42例伴有焦虑,治疗后Zung积分下降,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女性尿道综合征焦虑症发生率较高,黛力新与可多华联合治疗伴焦虑症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杨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线索细胞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为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Clue Cell),滴虫,霉菌分布,探讨线索细胞对(BV)的诊断及治疗监督.方法 采用妇科多项快速染色液(CTB)法检测线索细胞、滴虫、霉菌.结果 966例BV患者检出率为70.1%,与对照组8.6%有显著差异(P<0.001);合并霉菌、滴虫及三者同时感染分别为10.6%、8.7%及4.8%;线索细胞阳性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均转阴性.结论 线索细胞对(BV)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梁宗夏;杨海;王筑;周淑勤;罗伟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