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手术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和对策.方法总结24 例髋关节翻修手术前后概况,分析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并提出对策.结果 24 例翻修手术前准备充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认真对待每一例翻修手术的病人,需要医护密切地配合,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再次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新进展.方法采用德国Link公司Wolter锁骨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7 例.采用Lazzcano标准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价.结果随访6~18个月,优15 例,良2 例,差0 例.术后无再脱位及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Wolter锁骨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 岁,主因腰部酸困伴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3年7月21日收住我科.查体:腰椎侧弯,L5棘突旁压痛阳性,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麻木,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背伸无力,腰椎CT显示L5S1右侧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于2003年7月25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L5S1右半侧椎板切除,部分小关节突切除、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腰痛及右下肢疼痛麻木完全消失,但术后第4天起出现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升高,腰部伤口无红肿发热现象,腰部无疼痛,双下肢活动感觉无异常,内科会诊考虑肺部感染转内科消炎治疗无效.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嗜睡,言语不利,颈项强直,腹胀等症状[1],伤口深部穿刺抽出黄色脓液,急行CT检查,可见手术区软组织肿胀,并有局限性低密度区.于当日晚9时行伤口切开探查及脓肿引流术,见有黄色脓液流出,彻底冲洗,伤口内放引流管,庆大霉素盐水灌注,缝合伤口,取脓液细菌培养.清创术后第3天伤口红肿,有分泌物,伤口全部拆线,拔出引流管,伤口内庆大盐水纱布条填塞,换药时有清亮液体流出,考虑为脑脊液,坚持每天换药,14 d后清亮液体停止流出,20 d后伤口愈合.患者腰部、右下肢无不适感,行走出院,X片显示椎间融合器位置好,无松动及塌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模板测量与术后相关因素的评估,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模板测量的准确性和重要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选取因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9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 例,女8 例.年龄40~74 岁,平均58.7 岁.术前通过临床查体及骨盆X光正位片,对双下肢不等长和双侧股骨偏心距的差异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估.再利用模板测量,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的型号及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以及预定出平衡双下肢长度的计划.术后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 19 例患者中术前有15 例存在双下肢不等长,术后这些患者的下肢不等长情况都有显著改善.此19 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均值由术前8.4 mm减小到4.4 mm,73.7%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在5 mm之内.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均值由术前6.3 mm减小到3.0 mm.术前模板测量出的假体型号与实际应用的假体比较,髋臼假体符合率为52.6%,股骨柄假体符合率为63.2%.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精确的模板测量对于重建髋关节结构和功能及恢复下肢长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用肱骨分叉式带锁髓内钉(BLIN型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共31 例,其中19 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 例用螺针固定胫腓下联合,2 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 例松动,2 例术后1~2 a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 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43 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0 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 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高Ca2+对脊髓灰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离体培养脊髓组织在高钙离子环境下30 min~12 h不同时间点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钙损伤后30 min~6 h脊髓组织灰质中c-fos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强,4~6 h达到高峰,8 h即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高钙离子能诱导离体脊髓组织灰质c-fos基因的表达,提示钙离子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介导c-fos等即早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58 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大部分扩髓.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无障碍,术后关节疼痛3 例.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需掌握好时机,适应证及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骨折,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分类方法是Lauge-Hansen和AO的分类方法,我们将Lauge-Hansen旋后外旋和旋后外展型骨折简称为旋后型骨折.此类骨折占踝部骨折的7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均由旋后应力引起骨折,外踝的骨折块较小,内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差,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复位丢失.我们从2002年9月至今对25 例旋后型踝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的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均得到稳定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Pilon骨折是由轴向应力造成的胫骨下1/3涉及穹窿部的关节内骨折,多半有胫骨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且因为胫前软组织微循环较差,治疗上难度较大.我院自1993~2001年共收治该类患者43 例,现对该组病例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孟氏骨折的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6 例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6 例中,误为软组织损伤5 例,误为尺骨或尺桡骨骨折6 例,手法复位不充分2 例,石膏松动再移位、塑形不良或体位不当3 例.结论错诊或漏诊以及处理不当是导致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主要原因,而提高认识、重视体检、正确投照、仔细阅片、充分复位、良好塑形、适宜体位、适时复诊是预防小儿孟氏骨折误诊的有效措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β-连环素(β-catenin)以及ki-67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上皮钙黏附素/β-连环素(E-cadherin/β-catenin,E-cad/cat)复合物与滑膜肉瘤的形态发生学及其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Envision 二步法)检测 Ecadherin,β-catenin 以及 ki-67 在26 例滑膜肉瘤(其中双相分化型6 例,单相分化型20 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E-cadherin在7 例滑膜肉瘤中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6.9%(7/26),且主要表达在有上皮样分化区域的肿瘤细胞膜上,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型有关;b)β-catenin除表达于肿瘤细胞细胞膜上以外,57.7%(15/26)出现有意义的异常表达(表现为肿瘤细胞细胞浆或细胞核表达),其异常表达与ki-67指数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a)Ecadherin/β-catenin介导了滑膜肉瘤中上皮样分化肿瘤细胞间的粘附,可能参与了该肿瘤的形态学发生;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激活了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引起滑膜肉瘤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促进该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肘内翻是其常见合并症,尺偏型骨折发生率高达50%.作者从1996年至2001年手术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 例,采用适当调整携物角和交叉克氏针桡侧张力带内固定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该合并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6 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病人,术前化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结果术后随访1~3.5 a,平均2.8 a.所有病人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78 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37 例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37 例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术后感染2 例,深静脉血栓8 例,滑动螺钉穿出股骨头关节面5 例,髋内外翻或下肢旋转畸形10 例,内固定失效8 例,骨延迟愈合2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 例.结论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为对骨折类型了解不充分,无菌操作不严,手术操作不规范,骨折复位不佳,术后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并提出预防对策: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手术技巧,规范手术操作,骨折解剖复位,合理处理小粗隆,重视康复训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调整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距骨外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踝关节调整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距骨外移8 例.结果 8 例术后随访11~3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踝关节调整术是治疗内外髁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距骨外移的有效方法,是预防踝关节并发症的积极措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长期以来,膝关节韧带修复和重建的研究一直是膝关节外科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加镜下置管持续冲洗关节腔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12 例,随访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12 例患者中获随访10 例,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定:优5 例,良4 例,可1 例,优良率90%.结论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髌骨骨折的特点及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老年人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52 例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镍钛-聚髌器组(30 例)与非镍钛-聚髌器组(22 例),对比术后石膏固定率与疗效评价优良率.结果镍钛-聚髌器组术后石膏固定率低于非镍钛-聚髌器组,疗效评价优良率高于非镍钛-聚髌器组.结论 a)老年人髌骨骨折的常见类型为粉碎性骨折;b)镍钛-聚髌器应用于老年人髌骨骨折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