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Ca2+对脊髓灰质中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高钙, 脊髓组织培养, c-fos, 脊髓继发性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外高Ca2+对脊髓灰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离体培养脊髓组织在高钙离子环境下30 min~12 h不同时间点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钙损伤后30 min~6 h脊髓组织灰质中c-fos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强,4~6 h达到高峰,8 h即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高钙离子能诱导离体脊髓组织灰质c-fos基因的表达,提示钙离子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介导c-fos等即早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针治疗小腿骨折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使用带锁髓内针治疗小腿(胫骨)骨折的经验,介绍带锁髓内针的特点、临床适应证、手术操作、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2 例胫骨骨折,应用扩髓或不扩髓带锁髓内针进行治疗,其中开放骨折38 例属GustiloⅠ型或Ⅱ型,余均为闭合型.采取闭合或微创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后即刻开始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4~5 d伤口无异常,渐部分负重.结果 52 例随访6~28个月,全部达骨性愈合.其中2 例再次手术植骨后骨性愈合;3 例术后4~6个月动力化后愈合;2 例行二次手术植皮.结论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技术能有效地稳定骨折,对肢体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干扰小,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以纤维蛋白封闭剂(FS)、Pluronic-F127(PF)、透明质酸(HA)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常规分离、消化、体外单层培养新生兔软骨细胞,分别将软骨细胞与3种支架材料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并于第10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湿重测定,GAG含量测定和组织化学检查来判断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三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FS组体积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PF组体积中等,质地柔韧,陷窝清楚,可以检测到阳性的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表达.HA组只形成很小的组织块,硬度较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少,三组的GAG含量分别为(8.8±0.4) mg/g,(6.8±0.3) mg/g,(4.2±0.3) mg/g,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3).结论 3种可注射性支架中,FS成软骨作用强,PF较好、HA组差,FS和PF可以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

    目的选择性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方法彻底清理足跟部创面,根据创面缺损范围选择性应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结果 32 例皮瓣全部成活,行走正常.结论在没有足部血管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为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佳适应证,小面积缺损以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首选,较大面积缺损则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首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胸腰椎体跳跃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跳跃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6 例胸腰椎体跳跃性骨折的诊断、漏诊及治疗方法.结果 16 例均临床治愈,随诊6个月~14 a,平均2.1 a.4 例病人可进行正常生活,6 例可在器具辅助下,大部分自理生活,6 例病人不能自理生活.16 例病人均未出现脊柱畸形及不稳.结论对于胸腰椎体跳跃性骨折进行稳定性重建,选择何种固定方案是关键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而施术.但应减少漏诊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短节段椎弓根器械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43 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0 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 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计算机导航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与进展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s surgery,CAOS)即利用各种影像设备如CT、MRI、PET、DSA、US等结合导航系统,对人体骨骼解剖结构及手术器械进行显示和定位,通过计算机制订手术计划,在术中进行操作干预的一项技术[1].早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立体定位,肿瘤切除化疗等[2].其大的优势是: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减弱了术中放射线的照射,使骨科手术变得更安全、更准确、更微创[3].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报道以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 11 例足背及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远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大19 cm×9 cm,小5 cm×4 cm.结果 11 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时间2~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需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并发症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克服了传统梅花针不能控制骨折缩短分离和旋转的缺陷,扩大了髓内钉的临床使用范围,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特别是对于一些粉碎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因手术操作复杂,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日渐增多,围手术期糖尿病的处理成为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199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骨关节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5 例,其中施行手术治疗31 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的改进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肘内翻是其常见合并症,尺偏型骨折发生率高达50%.作者从1996年至2001年手术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2 例,采用适当调整携物角和交叉克氏针桡侧张力带内固定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该合并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分析

    目的评价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讨其适应证,分析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C臂电视X光机监视下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通过门诊复查、信件等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6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随访3~18个月,有效率88.2%,治愈率68%.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病人痛苦小、费用低、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熟练操作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钢板内固定在旋后型踝部骨折中的应用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骨折,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分类方法是Lauge-Hansen和AO的分类方法,我们将Lauge-Hansen旋后外旋和旋后外展型骨折简称为旋后型骨折.此类骨折占踝部骨折的7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均由旋后应力引起骨折,外踝的骨折块较小,内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差,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复位丢失.我们从2002年9月至今对25 例旋后型踝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的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均得到稳定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分叉式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19 例

    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用肱骨分叉式带锁髓内钉(BLIN型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65 例颈椎损伤患者,依据Allen分类方法对其颈椎损伤类型进行分类,依据ASIA国际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对其脊髓损伤情况进行分级,应用统计学软件包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颈椎损伤的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颈椎损伤的程度可以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作出判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Ca2+对脊髓灰质中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外高Ca2+对脊髓灰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离体培养脊髓组织在高钙离子环境下30 min~12 h不同时间点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钙损伤后30 min~6 h脊髓组织灰质中c-fos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强,4~6 h达到高峰,8 h即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高钙离子能诱导离体脊髓组织灰质c-fos基因的表达,提示钙离子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介导c-fos等即早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临床应用初步结果和手术技巧,并分析其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共采用交锁髓内钉合并植骨术治疗32 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病例,其中男性22 例,女性10 例,年龄27~48 岁,平均年龄33 岁.术前,2次手术的5 例,1次手术的27 例.踝前板固定的8 例,解剖板固定的6 例,普通钢板固定的3 例,加压钢板固定的8 例,外固定架固定的7 例.术中有一助手把持描准器,抵消重力影响使之与胫骨冠状面平行,确保锁钉一次成功.结果对32 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静力固定改动力固定的时限选择、交锁髓内钉的特点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术后12~16周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改动力固定,术后7~11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所有病例双下肢等长,负重无疼痛,无跛行,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合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适应证宽,对血运破坏小,及时改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使应力轴线上的骨痂及植入物不断加强和改造,骨折愈合牢固,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膝关节滑膜血管瘤误诊1 例

    1 病例患儿,女,10 岁,主因左膝部间断性疼痛3 a入院.患儿3 a前无外伤史、无明确诱因出现左膝部疼痛,关节内侧肿胀,理疗热敷后好转,以后每年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 d.曾行MRI检查考虑左膝关节髌上囊积液,X线平片骨质及关节结构未见异常,未见软组织肿块及静脉石.此次发作疼痛不缓解,关节活动受限,跛行.查体:左膝内侧及髌骨内上方肿胀,压痛明显,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未触及明确肿块及波动感,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末稍血运及感觉正常.诊断:左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术中见膝关节髌上囊内上区域囊壁有不规则迂曲血管团块分布,内有血栓形成,髌上囊囊腔与关节腔相通,囊内积血20 mL,受累滑膜面积达4 cm×5 cm大小,色紫红,骨膜及相应筋膜层组织被侵袭,界线欠清.病理见肿块切面灰白相间,有出血灶,4.5 cm×4 cm×2 cm大小,镜下示瘤性增生,为腔内充满红细胞之血管组织,少部分血管内皮增生,间质有少量纤维组织.病理诊断:左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海绵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髋关节翻修手术不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手术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和对策.方法总结24 例髋关节翻修手术前后概况,分析不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并提出对策.结果 24 例翻修手术前准备充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认真对待每一例翻修手术的病人,需要医护密切地配合,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再次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加镜下置管持续冲洗关节腔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12 例,随访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12 例患者中获随访10 例,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定:优5 例,良4 例,可1 例,优良率90%.结论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的模板测量与术后评估

    目的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模板测量与术后相关因素的评估,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模板测量的准确性和重要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选取因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9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 例,女8 例.年龄40~74 岁,平均58.7 岁.术前通过临床查体及骨盆X光正位片,对双下肢不等长和双侧股骨偏心距的差异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估.再利用模板测量,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的型号及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以及预定出平衡双下肢长度的计划.术后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 19 例患者中术前有15 例存在双下肢不等长,术后这些患者的下肢不等长情况都有显著改善.此19 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均值由术前8.4 mm减小到4.4 mm,73.7%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在5 mm之内.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均值由术前6.3 mm减小到3.0 mm.术前模板测量出的假体型号与实际应用的假体比较,髋臼假体符合率为52.6%,股骨柄假体符合率为63.2%.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精确的模板测量对于重建髋关节结构和功能及恢复下肢长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