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加镜下置管持续冲洗关节腔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12 例,随访后评价其疗效.结果 12 例患者中获随访10 例,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定:优5 例,良4 例,可1 例,优良率90%.结论膝关节镜联合关节腔冲洗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选择性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方法彻底清理足跟部创面,根据创面缺损范围选择性应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结果 32 例皮瓣全部成活,行走正常.结论在没有足部血管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应用岛状皮瓣转位为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佳适应证,小面积缺损以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首选,较大面积缺损则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首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临床应用初步结果和手术技巧,并分析其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共采用交锁髓内钉合并植骨术治疗32 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病例,其中男性22 例,女性10 例,年龄27~48 岁,平均年龄33 岁.术前,2次手术的5 例,1次手术的27 例.踝前板固定的8 例,解剖板固定的6 例,普通钢板固定的3 例,加压钢板固定的8 例,外固定架固定的7 例.术中有一助手把持描准器,抵消重力影响使之与胫骨冠状面平行,确保锁钉一次成功.结果对32 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静力固定改动力固定的时限选择、交锁髓内钉的特点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分析.术后12~16周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改动力固定,术后7~11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所有病例双下肢等长,负重无疼痛,无跛行,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合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适应证宽,对血运破坏小,及时改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使应力轴线上的骨痂及植入物不断加强和改造,骨折愈合牢固,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讨其适应证,分析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C臂电视X光机监视下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通过门诊复查、信件等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6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随访3~18个月,有效率88.2%,治愈率68%.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病人痛苦小、费用低、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熟练操作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病例患儿,女,10 岁,主因左膝部间断性疼痛3 a入院.患儿3 a前无外伤史、无明确诱因出现左膝部疼痛,关节内侧肿胀,理疗热敷后好转,以后每年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 d.曾行MRI检查考虑左膝关节髌上囊积液,X线平片骨质及关节结构未见异常,未见软组织肿块及静脉石.此次发作疼痛不缓解,关节活动受限,跛行.查体:左膝内侧及髌骨内上方肿胀,压痛明显,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未触及明确肿块及波动感,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末稍血运及感觉正常.诊断:左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术中见膝关节髌上囊内上区域囊壁有不规则迂曲血管团块分布,内有血栓形成,髌上囊囊腔与关节腔相通,囊内积血20 mL,受累滑膜面积达4 cm×5 cm大小,色紫红,骨膜及相应筋膜层组织被侵袭,界线欠清.病理见肿块切面灰白相间,有出血灶,4.5 cm×4 cm×2 cm大小,镜下示瘤性增生,为腔内充满红细胞之血管组织,少部分血管内皮增生,间质有少量纤维组织.病理诊断:左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海绵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以纤维蛋白封闭剂(FS)、Pluronic-F127(PF)、透明质酸(HA)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常规分离、消化、体外单层培养新生兔软骨细胞,分别将软骨细胞与3种支架材料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并于第10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湿重测定,GAG含量测定和组织化学检查来判断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三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FS组体积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PF组体积中等,质地柔韧,陷窝清楚,可以检测到阳性的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表达.HA组只形成很小的组织块,硬度较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少,三组的GAG含量分别为(8.8±0.4) mg/g,(6.8±0.3) mg/g,(4.2±0.3) mg/g,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3).结论 3种可注射性支架中,FS成软骨作用强,PF较好、HA组差,FS和PF可以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H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3年本院共收治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患者12 例,根据Gustilo Andersen开放骨折分型,其中ⅢA型5 例,ⅢB型7 例;MESS评分在7分或者7分以下伴骨缺损的患者被选择,骨缺损均在4 cm以上.12 例患者均采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Il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4 a(平均20个月),12 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6周(18~30周),平均外固定时间34周(32~44周).其中针道感染8 例,皮肤过敏1 例,骨折畸形愈合2 例;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病例,术后膝关节僵直3 例.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优8 例,良1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为7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优7 例,良3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 Hybrid骨外固定结合自体Ilizarov骨延长是治疗大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西脉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35 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28 例,中外1/3骨折7 例.结果 35 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优良率94%.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定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髌骨骨折的特点及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老年人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52 例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镍钛-聚髌器组(30 例)与非镍钛-聚髌器组(22 例),对比术后石膏固定率与疗效评价优良率.结果镍钛-聚髌器组术后石膏固定率低于非镍钛-聚髌器组,疗效评价优良率高于非镍钛-聚髌器组.结论 a)老年人髌骨骨折的常见类型为粉碎性骨折;b)镍钛-聚髌器应用于老年人髌骨骨折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Pilon骨折是由轴向应力造成的胫骨下1/3涉及穹窿部的关节内骨折,多半有胫骨骨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且因为胫前软组织微循环较差,治疗上难度较大.我院自1993~2001年共收治该类患者43 例,现对该组病例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新进展.方法采用德国Link公司Wolter锁骨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7 例.采用Lazzcano标准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价.结果随访6~18个月,优15 例,良2 例,差0 例.术后无再脱位及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Wolter锁骨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共31 例,其中19 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 例用螺针固定胫腓下联合,2 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 例松动,2 例术后1~2 a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 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58 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大部分扩髓.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无障碍,术后关节疼痛3 例.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需掌握好时机,适应证及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3月至2003年9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30 例胫骨骨不连的体会,所有病例均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行骨折断端加压固定,去除内固定,无感染者行局部植骨,口服骨复生胶囊.结果 30 例骨不连终均达到骨性愈合,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不连,由于在远离病灶的部位穿针,对骨不连断端的血循环及骨潜能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所发生24 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24 例脑脊液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8~20 d内治愈,无1 例发生脑脊髓膜炎,有2 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访4个月~2 a,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脑脊液漏均可治愈.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可采取手术切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6 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病人,术前化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结果术后随访1~3.5 a,平均2.8 a.所有病人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孟氏骨折的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6 例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6 例中,误为软组织损伤5 例,误为尺骨或尺桡骨骨折6 例,手法复位不充分2 例,石膏松动再移位、塑形不良或体位不当3 例.结论错诊或漏诊以及处理不当是导致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主要原因,而提高认识、重视体检、正确投照、仔细阅片、充分复位、良好塑形、适宜体位、适时复诊是预防小儿孟氏骨折误诊的有效措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的一种常见损伤,对于胫骨平台重度塌陷和粉碎骨折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2 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应用膝关节被动练习器进行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骨折,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分类方法是Lauge-Hansen和AO的分类方法,我们将Lauge-Hansen旋后外旋和旋后外展型骨折简称为旋后型骨折.此类骨折占踝部骨折的7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均由旋后应力引起骨折,外踝的骨折块较小,内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性差,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复位丢失.我们从2002年9月至今对25 例旋后型踝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的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均得到稳定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日渐增多,围手术期糖尿病的处理成为骨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199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骨关节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5 例,其中施行手术治疗31 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