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成;王恒;仲文军;阮子平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尤其四部分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该类损伤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难以取得满意疗效[1].
作者:袁加斌;王跃;庞建;张耀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三踝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对17 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当的外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 经平均1.5年随访,疗效优13 例,良3 例,可1 例.结论 对三踝骨折行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郭筱秋;张学恒;颜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AO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O锁定加压钢板使用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对32 例胫骨中下段骨折进行手术固定.术后平均随访7.5个月.结果 29 例骨折复位良好、顺利愈合且功能恢复良好,3 例出现延迟愈合.结论 运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对13 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 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0 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6.0 cm~10.5 cm×8.0 cm.结果 术后13 例皮瓣,11 例全部成活;1 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 例大部分坏死,患者拒绝再手术.随访5~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颜色接近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患者对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外形满意.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钟云祥;余纯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0月使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35 例,男27 例,女8 例;年龄18~55 岁,平均35.5 岁.根据AO分型分类,A型5 例,B型19 例,C型11 例.结果 本组获得12~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3个月),33 例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32周(平均18.2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25°~135°(平均129°),后伸30°~40°(平均36°),外展75°~90°(平均85°);肘关节屈曲135°~150°(平均146°),后伸-5°~0°(平均-1°);2 例骨折内固定后钢板断裂,经更换钢板加植骨后骨折愈合.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肱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金荣;董桂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复合镇痛效果,探讨佳镇痛方案.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镇痛方案进行围手术期镇痛治疗,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积分分析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积极持续的镇痛方法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功能康复效果取得明显改善.结论 TKA术围手术期采用积极、持续、综合的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祝云利;吴海山;吴宇黎;符培亮;李晓华;钱齐荣;赵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研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55 例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回顾,其中28 例手术内固定治疗,27 例非手术治疗.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手术组28 例,非手术组27 例;随访时间15~46个月,平均23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平均为91.2分,极好15 例,好11 例,一般2 例,优良率为92.9%.非手术组平均为82.5分,极好10 例,好11 例,一般6 例,优良率为77.8%.手术治疗组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 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在关节活动、肌力和功能恢复方面较非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建议对此类患者尽量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张汉中;韩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8 例.据Pipkin分型,Ⅰ型4 例,Ⅱ型7 例,Ⅲ型4 例,Ⅳ型3 例.结果 股骨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股骨头坏死12 例(67%).结论 股骨头骨折力争早期解剖复位,股方肌骨瓣既可解决植骨又可重建血运,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秀峰;姜劲松;程俊文;周志康;荆健;赵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传统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CT)及MR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5 例因外伤临床膝关节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X线、CT及MRT1WI/TSE,T2WI/TSE,STIR序列扫描,并作结果比较.结果 46 例X线平片明确诊断有骨折;11 例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骨皮质断裂;28 例X线及CT骨结构均未见异常,MRI表现:T1WI呈不规则网状、地图状低信号,T2WI呈片状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并与其病理改变相符合.同时MRI还能反应出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及关节腔(囊)内积血情况.结论 X线是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常规X线检查方法的补充,可发现细小骨皮质及骨小梁改变,MR检查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它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增加临床对外伤性骨损伤的认识,为临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有利于关节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作者:茆占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微创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94 例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合并开放伤70 例,均采用分阶段微创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6~13个月,94 例骨折均在术后2~6个月愈合,患肢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63 例,良25 例,可6 例,优良率93.6%.结论 分阶段微创治疗胫骨近段粉碎性骨折,尤其合并开放伤者,疗效满意.
作者:周伟;刘阳;王效东;闫宇光;朱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43 例.急性损伤23 例,陈旧性损伤20 例.术前Lysholm评分29~77分,平均56.6分.通过小切口用取腱器切取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编织成四股并与微孔钢板相连,建立骨隧道,将四股胭绳肌腱安放至合适位置,用微孔钢板与界面螺钉双重固定.术后无须外固定,早期CPM锻炼.结果 43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26个月,平均12个月.按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93分.优28 例,良13 例,可2 例.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良好、稳定性增强.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创伤小、固定可靠、再松动率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张平;孙传友;张庆祥;陆锡平;徐明义;鞠盛涛;毕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技术治疗10 例椎体压缩骨折,全部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观察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随访3~30个月,所有患者胸腰段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但是它有填充剂渗漏导致脊髓神经受压、烫伤,骨水泥单体导致心肺反应,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术中预防并发症.
作者:陈富强;马一翔;沈珊安;王方;葛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以来15 例股骨头骨折病人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 14 例随访1~3年,1 例失访.按美国骨科学会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评分:优7 例,良4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79%.结论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 Ⅰ、Ⅱ、Ⅳ型股骨头骨折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作者:唐海军;孟南方;陆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合并糖尿病老年髋部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35 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其中包括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27 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8 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术后5 例出现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3 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此类患者,患者可以早期下地,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军;李贵宾;孙明宇;谷贵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分析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5 例65 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 (A组15 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B组23 例)和改良Gamma形髓内钉内固定(C组17 例)三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随访时Sanders评分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5~36个月(平均9个月),三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 66.7%、78.5%和94.1%,C组优良率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时间、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以及B组与C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A组并发症较高,有髋内翻2 例、断钉退钉2 例,浅表感染1 例,B组和C组并发症主要为大粗隆骨折2 例和髋内翻1 例.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采用改良Gamma形髓内钉固定,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负重早,并发症少;对于稳定型骨折且手术承受能力较好的患者,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疗效满意.
作者:侯永洋;庞施义;赵家宏;徐亚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饮酒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65年至1990年全世界酒类产量增加了50%,2005年酒类消费产量增长速度在20%左右,2007年我国白酒产量同期增长17.8%.
作者:郭锦丽;耿俊梅;苏芙蓉;李佳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段结合部位的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爆裂性骨折占其发病率的15%左右.
作者:李长民;李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的严重创伤,骨折累及关节面,移位形式复杂、合并伤多,髋臼部位解剖深而且特殊,故治疗难度大.
作者:石成弟;郭晓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6 例.结果 16 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骨髓炎、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按Neer标准评分,优良率81 .3%.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利于骨折愈合、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齐伟正;翟惠影;甄新乐;赵小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掌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23 例38处掌骨骨折采用骨膜有限切开间接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 8.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周,平均3.7周.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评价,优33 处,良3 处 ,可2处,优良率达94.74%.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掌骨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赵建国;王书军;王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