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下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张平;孙传友;张庆祥;陆锡平;徐明义;鞠盛涛;毕海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胭绳肌腱, 膝关节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43 例.急性损伤23 例,陈旧性损伤20 例.术前Lysholm评分29~77分,平均56.6分.通过小切口用取腱器切取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编织成四股并与微孔钢板相连,建立骨隧道,将四股胭绳肌腱安放至合适位置,用微孔钢板与界面螺钉双重固定.术后无须外固定,早期CPM锻炼.结果 43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26个月,平均12个月.按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93分.优28 例,良13 例,可2 例.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良好、稳定性增强.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创伤小、固定可靠、再松动率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技术治疗10 例椎体压缩骨折,全部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观察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随访3~30个月,所有患者胸腰段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但是它有填充剂渗漏导致脊髓神经受压、烫伤,骨水泥单体导致心肺反应,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术中预防并发症.

    作者:陈富强;马一翔;沈珊安;王方;葛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3 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的可行性,扩大其治疗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3 例的临床资料,年龄67~94 岁,平均73.5 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系统性内科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结果 70 例获得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14个月.有26 例出现针道周围炎性反应,其中12 例出现针道感染,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髋部固定针松动12 例,但未影响骨折愈合;髋部固定针穿越股骨头2 例;髋内翻畸形愈合9 例;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下降20 例,其中6 例明显受限.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缺点均很明显,有较高并发症,延长离床负重活动时间是减少固定失败的有效方法,对现有外固定器进行改良和设计是扩大使用范围的关键.

    作者:苗旭漫;吴其常;崔海峰;石伟;王飞;左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自体静脉移植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的方法与随诊.方法 自1997年7月至2006年5月,对12 例外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自体静脉移植治疗,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及随诊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 12 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畅通,全部病例行走自如,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治疗及彩色多普勒随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实用性、可靠性、科学性.

    作者:刘西斌;崔青;辛海松;于双惠;许国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酒精性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饮酒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65年至1990年全世界酒类产量增加了50%,2005年酒类消费产量增长速度在20%左右,2007年我国白酒产量同期增长17.8%.

    作者:郭锦丽;耿俊梅;苏芙蓉;李佳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创面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对13 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 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0 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6.0 cm~10.5 cm×8.0 cm.结果 术后13 例皮瓣,11 例全部成活;1 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 例大部分坏死,患者拒绝再手术.随访5~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颜色接近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患者对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外形满意.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钟云祥;余纯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骨折21 例体会

    目的 观察AO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O锁定加压钢板使用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对32 例胫骨中下段骨折进行手术固定.术后平均随访7.5个月.结果 29 例骨折复位良好、顺利愈合且功能恢复良好,3 例出现延迟愈合.结论 运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iNOS抑制剂对兔关节软骨修复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关节软骨修复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髁间关节面造成全层软骨缺损.随机抽签均分为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组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组(S-methylisothiourea,SMT)组.术后1年处死动物.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的分布情况,图像分析技术定量胶原的表达及进行修复组织软骨厚度的测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图像分析显示,1年后SMT组Ⅰ型胶原表达量为65.9%,明显少于BMP组88.5%和对照组94.6%的表达量,Ⅱ型胶原30.7%的表达量明显多于BMP组10.8%和对照组4.5%的表达量.1年后SMT组软骨厚度(1.85±0.56) mm明显高于BMP组(0.67±0.31) mm和对照组(0.24±0.10) mm.SMT组缺损区Ⅱ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BMP组和对照组.结论 iNOS抑制剂SMT的应用能明显增加Ⅱ型胶原表达和软骨厚度,对于维持软骨表型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炜;王吉兴;金大地;刘晓霞;刘安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椎椎管内巨大脂肪瘤1 例报告

    本科室于2006年收治一患者,女,38 岁,安徽省滁州市人,系3个月前出现颈部不适,活动时颈部疼痛,当时未予处理及检查,后无意间在一次体检中颈椎X线片示:提示C2椎板异常.

    作者:鲁成;王恒;仲文军;阮子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18 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8 例.据Pipkin分型,Ⅰ型4 例,Ⅱ型7 例,Ⅲ型4 例,Ⅳ型3 例.结果 股骨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股骨头坏死12 例(67%).结论 股骨头骨折力争早期解剖复位,股方肌骨瓣既可解决植骨又可重建血运,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秀峰;姜劲松;程俊文;周志康;荆健;赵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钢板前内侧安置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0月使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35 例,男27 例,女8 例;年龄18~55 岁,平均35.5 岁.根据AO分型分类,A型5 例,B型19 例,C型11 例.结果 本组获得12~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3个月),33 例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32周(平均18.2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25°~135°(平均129°),后伸30°~40°(平均36°),外展75°~90°(平均85°);肘关节屈曲135°~150°(平均146°),后伸-5°~0°(平均-1°);2 例骨折内固定后钢板断裂,经更换钢板加植骨后骨折愈合.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肱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金荣;董桂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43 例.急性损伤23 例,陈旧性损伤20 例.术前Lysholm评分29~77分,平均56.6分.通过小切口用取腱器切取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编织成四股并与微孔钢板相连,建立骨隧道,将四股胭绳肌腱安放至合适位置,用微孔钢板与界面螺钉双重固定.术后无须外固定,早期CPM锻炼.结果 43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26个月,平均12个月.按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93分.优28 例,良13 例,可2 例.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良好、稳定性增强.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移植双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创伤小、固定可靠、再松动率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张平;孙传友;张庆祥;陆锡平;徐明义;鞠盛涛;毕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报告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比较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23 例严重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1 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12 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年~6年7个月.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牵引组:解剖复位2 例,满意复位4 例,复位差5 例,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为54.55%;手术组:解剖复位7 例,满意复位4 例,不满意复位1 例,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率为91.67%.髋关节功能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定,牵引组:优2 例,良3 例,可4 例,差2 例,优良率45.45%;手术组:优7 例,良3 例,可2 例,优良率83.33%.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作者:冯明生;高冀敏;常永红;赵林林;孙富;樊满武;叶小兵;曾红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研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55 例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回顾,其中28 例手术内固定治疗,27 例非手术治疗.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手术组28 例,非手术组27 例;随访时间15~46个月,平均23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平均为91.2分,极好15 例,好11 例,一般2 例,优良率为92.9%.非手术组平均为82.5分,极好10 例,好11 例,一般6 例,优良率为77.8%.手术治疗组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 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在关节活动、肌力和功能恢复方面较非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建议对此类患者尽量选择手术治疗.

    作者:张汉中;韩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可吸收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目的 探讨治疗三踝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对17 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当的外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 经平均1.5年随访,疗效优13 例,良3 例,可1 例.结论 对三踝骨折行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郭筱秋;张学恒;颜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6 例.结果 16 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骨髓炎、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按Neer标准评分,优良率81 .3%.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利于骨折愈合、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齐伟正;翟惠影;甄新乐;赵小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阔筋膜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目的 总结采用阔筋膜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对16 例患者采用阔筋膜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并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2~3年,平均28个月的随访,按Arner-Lindhohm评定标准判定,优12 例,良3 例,差1 例,临床优良率达93.8%.结论 阔筋膜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

    作者:赵磊;王黎明;蒋纯志;桂鉴超;王刚锐;徐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破坏31 例

    目的 总结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骨扩张器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1 例共59个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破坏的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扩张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9个椎体均单侧经椎弓根基底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疼痛均有明显缓解,VAS术前平均为(8.03±0.27)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3.0±0.32)分,术后1个月VAS平均为(2.8±0.22)分.术前病椎前缘的平均高度为(17.36±1.28) mm,术后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22.13±0.69) mm,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3.0~5.0 mL,平均4.6 mL.骨水泥沿椎弓根针道反流2 例,均无临床症状;渗漏到椎管内1 例(1个椎体),2 d后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渗漏率为1.7%.结论 Sky骨扩张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瘤骨质破坏,可迅速缓解疼痛,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作者:陈国立;黄涛;宫同强;李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AF内固定联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段结合部位的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爆裂性骨折占其发病率的15%左右.

    作者:李长民;李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产生并发症的25 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 例患者共发生7种并发症,与钩钢板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肩痛、应力性骨折、脱钩、半脱位.结论 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预防,正确手术和内固定置入及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成亮;盛威忠;陶铁成;黄林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组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手法复位、有限切开复位加C型臂X线机透视和小切口经皮等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按AO/ASIF标准分类:A型骨折12 例,C1和C2型骨折6 例.固定18 例股骨远端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6~2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膝内翻及外翻无严重并发症,优11 例,良5 例,可2 例,疗效满意.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使骨折确切复位,注意股骨远端的力线恢复,膝关节功能满意.

    作者:杨东方;金林峰;季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