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浸润阻滞为主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田国刚

关键词:浸润阻滞, 急性疼痛, 损伤,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阻滞为主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139例,分成两组,试验组(n=76),用镇痛复合液根据部位不同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30ml,以痛点为穿刺点,行扇形浸润注射,结合干热敷、适度制动、局部按摩等理疗.5~10天后,根据疼痛缓解情况,VAS降低≥5的病人无需进一步治疗,VAS降低<5的病人进行第二次治疗.对照组(n=63):组成与实验组相似.接受NSAIDs类药物治疗, 理疗措施同实验组.结果试验组效果优良率1周80%,2周92.1%,2周有效率10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优良率1周30%,2周57.1%,2周有效率76.1%,15例(23.8%)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浸润阻滞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高,未见明显的治疗并发症, 病程缩短,病人乐于接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的方法.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转归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送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治疗,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危重新生几303例,转运病种前三例分别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共占72.9%)其中274例治愈出院占90.4%,死亡7例,占2.31%.结论先稳定病情是转运成功的关键,新生儿科专业医务人员全程参与,途中及时救治,与基层医院良好的业务合作必不可少.

    作者:王道红;李异明;黄辉文;张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散发麻疹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我院2002年2月28日至3月30日共收治麻疹病例9例,全部是在学校学生,现将流行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小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1.临床资料本组共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1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接受动脉测压的病人均为循环功能衰竭者.

    作者:陈华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肝细胞外间质(ECM)水平及临床价值

    目的为了解儿童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在慢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0名1~15岁健康儿童和180名患有慢性肝炎儿童的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 结果 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x±s)如下:HA(58±16)ng/ml,LN(115±17)ng/ml,PcⅢ(146±2 7)ng/ml,CⅣ(51±16)ng/ml.HA、CⅣ与年龄不相关(r=-0.022,P>0.05;r=0.070,P>0.05) ,而LN与年龄显著相关(r=0.128,P<0.01),PcⅢ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9,P<0.01).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与同龄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轻度慢性肝炎患儿除HA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0.05)外,其他3项均无差异.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的4种血清标志物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中,有2种或3种以上的标志物显著性增加. 结论 4项标志物在儿童期有其年龄特征.它们可反映慢性肝炎患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因此,对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项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 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颈髓异常节段C3-4 3例,C4-5 2例 ,C3-5 1例,C5-6 2例,其中合并原有病变:椎管狭窄2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 ,无病变2例.结论 MRI能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细微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黎君翔;林明侠;符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大便双糖测定的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发病机理,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而进行了本研究.方法测定临床诊断为RV肠炎44例患儿及正常对照大便的双糖.结果 RV肠炎大便中的双糖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RV肠炎的发病是以RV损伤小肠绒毛为主,影响小肠的分泌吸收功能;同时小肠粘膜上皮内的双糖酶活性减退,致肠内乳糖及其他双糖吸收障碍,肠道内双糖增多,渗透压升高,水分渗出,导致水样性腹泻. 提示在临床治疗RV肠炎时,能否合理调节饮食,给予适当的消化酶,以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的目的.

    作者:李建军;刘作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甲状腺患者围术期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体会

    现将2001年4月至2002年5月的110例甲状腺手术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玉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肾移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我们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45例Ⅱ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移植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自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作者:刘瑞琴;焦伟华;张建华;林柏怡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邻指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31例.结果术后31例全部成活 ,28例2周断蒂,3例瘀血,3周断蒂.术后随诊6-12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佳皮瓣.

    作者:邱勋永;柴益民;陈彦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 .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 以腭部为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1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 21例.结论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作者:金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广州市婴儿出生体重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广州市婴儿出生体重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因素,指导在城市社区中更好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方法利用孕产妇保健卡资料,调查了广州市1605例的足月正常、自然经阴道娩出的婴儿出生体重,并分析了婴儿性别、孕周、孕次、是否经产妇、产妇年龄、产妇文化程度、产妇体重等因素与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男婴和女婴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289g 和3207g,男婴体重显著高于女婴(t=2.29,p<0.05).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分别占4.5%和5.2%.婴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孕周(r=0.32,p<0.01)和产妇出生前体重 (r=0.37,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产妇年龄显著负相关(r=0.11,p<0.05)不同孕次产妇的婴儿出生体重存在明显差异(F=3.42,p=0.02),怀孕3次产妇的婴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怀孕1~2次和4次的产妇的婴儿.结论广州市婴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240g,婴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年龄、产妇体重、孕周、产次和婴儿性别等因素有关.

    作者:黄细铭;艾玲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休克病人手术中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体会

    我院手术室,在受条件限制血源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对30例休克病人手术中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人的出院指导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98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了正确的出院指导.经随访其中87例恢复较理想,11例再次复发.现将道如下:

    作者:刘喜梅;李慧;王桂芳;范卫玲;纪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原-2的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90例疑似胰腺疾病患者分别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和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淀粉酶.结果 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结果有19例阳性,敏感度为 90.5%,69例非急性胰腺炎腹痛患者中阳性者5例,特异性为 93%,而血、尿淀粉酶的敏感度分别为 85.7%和 80.9%,与尿胰蛋白酶原-2结果比较,作X2检验,P<0.05.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明显优于血、尿淀粉酶.

    作者:徐金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40例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期剪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一组观察组为(出生后36-48h,55例);第二组对照组为(以生后48-72h,85例对比)脐带残端剪断后采用我院药房购进的脐带粉撒在创面上。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效果差异较大,在生后48~72h脐带残端剪除出血量少,应用脐带粉后脐带干燥时间短,感染率为0。结论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达到收敛、止血、抗感染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诗芳;李秋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7例报告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987-20 02年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7例;其中肾上腺瘤者21例(78%);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 (22%),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术后肾上腺瘤者21例,血钾均恢复正常,19例血压恢复正常,2例仍高,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血钾恢复正常5例,血压4例降到正常.结论原醛症定性诊断主要靠症状和生化测定,定位靠B超、CT,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荆志涛;刘近坤;高先华;高文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熏烫洗疗法对颈项痛32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熏烫洗对颈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按中医理论对颈项痛辩证施治,给予中医按摩和中药熏烫洗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6例(58%),显效68 例(21%),好转63例(20%),无效3例(1%).结论中药熏烫洗疗法对颈项痛疗效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润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 .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作者:苏卫红;隆习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手术的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脑膜瘤手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及术后Hb和Hct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膜瘤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12) 和ANHD组(Ⅱ组,n=12),两组均采用气内全麻.Ⅱ组手术开始前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和术后Hb、Hct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接近,Ⅱ组有9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余3例各输异体血200ml;Ⅰ组病人均输异体血,输血量400-800 ml,显著多于Ⅱ组(P<0.01).Ⅱ组术毕Hb及Hct与Ⅰ组对比下降(P<0.05),术后第1和第7 天与Ⅰ组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手术病人术中减少或不输异体血.

    作者:丁叁强;杨丹娜;郑淦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7例治愈出院,术后1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 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均及时发现得以及时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CCF血管内栓塞治疗应重视术后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张和妹;陈健龙;王鹏程;吴美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