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股骨干骨折并脂肪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洪根;马一功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脂肪栓塞
摘要: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在骨折创伤后发生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对策.结果 脂肪栓塞综合征较常见于骨折创伤、髓内手术,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其主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排除颅脑外伤后的意识障碍、皮下瘀斑、肺部斑点状实变或更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为特征,治疗上以充足供氧及防止并发症为主.结论 脂肪栓塞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长骨骨折及涉及髓内手术的患者应时刻警惕脂肪栓塞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因其发生率较低,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多中心、多单位之间联合探讨、数据共享.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

    目的 总结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以提高锁骨近端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治疗水平.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4例锁骨近端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4例均为锁骨近端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半脱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外观美观,X线片示骨折脱位复位良好,钢板位置良好.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患者疗效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定,4例均为优,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再脱位,以及血管、神经及胸膜损伤等副损伤.结论 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并胸锁关节脱位符合胸锁关节微动生理功能,保护肩关节功能,防止胸锁关节退变导致慢性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具有符合生理功能、术后美观、固定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冲华;马斌;邵建明;高吉芬;陈坤全;胡全国;彭张健;赵永坤;张会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局部椎板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局部椎板骨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我科采用局部椎板骨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7例为观察对象,分别从术后患者影像学观察植骨融合成功率、术前术后视觉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为1.5年.术后1年影像学显示融合率92.6%,2例未融合,支具外固定平均约3个月延迟融合;视觉疼痛评分术前(6.9±1.5)分恢复至术后(1.7±0.8)分,27例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8.9%;2例出现脑脊液外漏,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局部椎板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临床疗效满意、融合率高等优点,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较好的方法.

    作者:苗胜;沙广钊;郭政;邵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压冷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加压冷疗对关节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80例,按手术日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术后均留置关节腔内引流管,对照组是术后抬高患肢、常规包扎伤口等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术后抬高患肢、常规包扎伤口等术后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术后立即进行患侧膝关节持续加压冷疗每天6h,连续3d,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腔引流总量的多少、置管天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膝关节腔引流总量及置管天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局部加压冷疗法可以有效减少关节腔引流量、置管天数,有利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章亚青;黄长明;万小梅;朱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损伤控制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和体会.方法 我科2008-2009年所收治的38例Pilon骨折,均视轻重按照不同形式的步骤和阶段性处理,终手术内固定.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患者软组织得到良好的恢复,均未出现内植物外露,关节功能按Marzur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结论 针对Pilon骨折患者,改变以往在一开始就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观点,而采用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按照分期手术的策略,首先以快捷、简单的操作,维护患者的生理机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和机会,然后再进行完整、合理的手术或分期手术,有效的促进软组织损伤的恢复.

    作者:徐世稳;张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同指中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以指神经血管背侧支为蒂的中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以指神经血管背侧支为蒂的中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5岁.创面面积2.0cm× 1.5 cm~3.0 cm×2.0cm,皮瓣面积3.0cm×2.0 cm~2.5 cm×1.5cm.结果 随访时间3~10个月,1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能耐寒,伤指无疼痛,两点分辨觉6~10 mm,平均8 mm.结论 手指中节背侧岛状皮瓣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会文;邓华民;陈晓迪;史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锁骨骨折术后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5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3例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其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锁骨骨折手术病例,3例出现钢板断裂.结论 锁骨骨折手术钢板使用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骨折复位不良等医源性因素是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忽视外固定、医嘱下功能锻炼和随访的重要性也是原因之一.规范手术操作、规范使用钢板、修复骨缺损、术后辅以外固定及科学的功能康复锻炼和随访等,是防止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谭力;接健;陈福扬;王梅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Cable-needle钢缆环扎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Cable-needle钢缆环扎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25例病例,均为粉碎性髌骨骨折,男18例,女7例;年龄15~65岁,平均39岁.采用Cable-needle钢缆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25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无Cable-needle钢缆松动并发症,仅1例髌骨骨折术后3个月Cable-needle钢缆卡扣处钢缆残端外露,突破皮肤,给予取出钢缆闭合皮肤破口,顺利愈合.参照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2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Cable-needle钢缆环扎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便,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常德勇;马同敏;高雅滨;张国峰;葛海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82例胫骨干骺端骨折在跟骨牵引闭合复位后采用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男55例,女27例;年龄19~78岁,平均35岁.AO分型胫骨远端骨折A1型13例,A2型9例,A3型14例;胫骨近端骨折A2型12例,A3型34例.结果 8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3个月.按胫骨干骨折治疗效果评价标准(Johner Wruhs)评定,优43例,良29例,中10例.结论 MIPPO技术联合LCP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泉;刘斌;尚洪涛;王立涛;刘玉民;董桂贤;孙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四肢挤压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骨科治疗对四肢挤压伤的疗效,探讨治疗时机.方法 2008-2011年的200例四肢挤压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人,两组均予以骨科清创、抗炎、固定、切开减压等措施,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0.22 MPa间断吸氧,1日1次,10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肿胀开始消退时间、微循环改善时间、感染例数及疗效与治疗起始时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肿胀开始消退时间提前(P<0.01),微循环改善时间缩短(P<0.05),感染例数下降(P<0.05).结论 对于四肢挤压伤患者,经过骨科治疗后,只要情况许可,尽早行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顾惠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6例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其中T113例,T1219例,L140例,L214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A型骨折34例,B型骨折7例,C型骨折35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38例,D级5例,E级5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评分均大于4分.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66例,前路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10例,其中多节段固定31例,单节段固定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评分标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合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变化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ODI术后平均手术改善率为62.5%,优良率为69.8%;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所有患者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椎体骨折节段、损伤程度、AO分类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椎管彻底减压,恢复和重建椎体高度,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可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王浩;刘宝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创内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舟骨骨折

    目的 报道微创手术治疗新鲜无移位舟骨骨折的疗效、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体会.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技术治疗14例新鲜无移位舟骨骨折的患者,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疼痛、恢复工作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恢复工作时间为2周,腕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90%以上,无术后并发症.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 经皮加压螺钉技术治疗急性无移位舟骨骨折创伤小,不需外固定,恢复工作时间较保守治疗缩短,愈合率高,治疗结果满意.

    作者:黄晖;庄小强;白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慢性跟腱囊炎8例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跟腱囊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例(9足)慢性跟腱囊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例(3足),女5例(6足),年龄32~51岁,平均50.4岁.手术方法采用跟腱外侧入路,剥离跟腱止点将跟腱向上掀起,清除跟骨后上炎性滑囊组织及侵蚀破坏的骨组织,用摆锯去除跟骨后上增生骨嵴并修理平整,如跟腱内有钙化及变性组织一并切除,用带线锚钉将跟腱缝合于止点上.术后踝关节跖屈位短腿石膏固定6~8周,定期随访.结果 8例患者随访10~21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从术前平均54分提高到术后92分,恢复到正常功能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 跟腱完全剥离、清除炎性滑囊及骨性突出是治疗慢性跟腱囊炎较好的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作者:张智;陆俊峰;吴小满;赵东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锁骨钩钢板联合喙锁韧带修复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总结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我院骨科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爱惜邦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5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38.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2 d,平均6d.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手术时间50~120 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未发生锁骨钩脱落、钢板断裂.术后6~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钢板取出后无再脱位等并发症.35例均按肩关节ASES等级评分评定疗效,优(100~90分)28例,良(89~75分)4例,一般(74~51分)3例,差(≤50分)0例,优良率91.4%.结论 以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加不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罗德军;戢勇;吴国勇;陈云;唐旭;唐毅;骆勇刚;张辉;雷海;李水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53例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结果 根据X线片测量指标综合评定,51例患者(53例患者51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2%;腕关节功能根据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良率88.2%;并发症6例,发生率11.8%.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贡小强;张亚俊;徐东来;黄永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手指近节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取近节指背设计皮瓣比创面大约20%,并标明受区及供区切口线,自皮瓣近侧切口,寻找位于手指侧方中线偏掌侧的固有血管.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手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 此皮瓣不牺牲手指指动脉,手术简便,是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毓强;赵科;闫庆军;张良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表辅助定位锁定式交锁髓内钉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带锁髓内钉定位及锁钉等装置进行改进,增加经体表辅助定位器,降低交锁髓内钉的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方法 作者从2006年起对交锁髓内钉及其定位装置不断改进,增加经体表辅助定位器,2011年申请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应用改进后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50例都顺利完成,远端锁钉均一次成功锁定,未发生锁钉困难及失败.结果 术中应用改进后的体表辅助定位锁定式定位器,50例手术都顺利完成,远端锁钉均一次成功锁定,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未发生锁钉困难及锁钉失败.结论 通过对定位装置的改良,增加体表辅助定位,使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困难得到解决,使交锁髓内钉手术难度降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和手术并发症,值得广泛地推广和临床应用.

    作者:梅紫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 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作者:沈宁江;王先安;林庆彪;林明侠;陈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

    目的 总结2.4 mm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结果.方法 对收治的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骨折复位丢失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26例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2.4 mm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23例患者获得随访,按Gartland和Werley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良率95.7%,放射学评分优良率91.3%.结论 正确应用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X线影像及临床结果.

    作者:彭斌;凯瑟尔·阿马努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式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与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进行比较,探讨改良VSD治疗在儿童创伤骨科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治疗53例53处儿童下肢开放创面,其中创面采用常规VSD治疗(常规组)28例28处;创面采用改良VSD治疗(改良组)25例25处,即在常规VSD敷料中加入冲洗管,进行持续低流量灌注,冲洗液应用10%葡萄糖3000 mL+盐酸硝旋山莨菪碱40 m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创伤部位及创面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改良组敷料持续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注射器冲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少(P<0.05),敷料更换次数较常规组少(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 改良VSD可以明显延长敷料使用时间,减少敷料更换次数,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闭合,从而降低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

    作者:周宏艳;左玉明;赵洪波;王月光;王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VSD技术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随着现代交通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小腿、足跟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病例逐渐增多,临床上修复困难,传统的游离植皮及局部转移皮瓣不能进行有效的创面覆盖和软组织充填.作者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1]结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3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机械绞伤9例,重物砸伤2例,热压伤1例.受伤部位:小腿中下段21例,足跟部9例,膝关节2例,其中伴有骨折骨外露29例,伴有神经肌腱外露3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8 cm~20 cm×40 cm.

    作者:李林东;蒋纯志;邱维胜;尤传飞;倪前朝;裴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