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杜宝在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的缝合技术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B组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术,术后3、6、12个月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评估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短12~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为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振中;罗世东;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对21例包容性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2 ~55岁,平均37.5岁;单节段15例,双节段6例,其中L4-5(14节),L5S1(13节),对治疗前和术后2~3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30 ~ 55 min,平均46 min.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3d、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1.10±0.65)分、(1.22±0.70)分、(1.15±0.75)分和(0.98±0.85)分,与术前腰痛VAS评分(5.30±1.5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25±0.69)分、(1.43±0.90)分、(1.32±0.84)分和(0.99±0.57)分,与术前(6.85±1.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 (8/21).结论 应用双极射频微创手术系统“三合一”技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秦海江;张永战;尹利强;蔡向伟;张建;李晋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应用Hyprocure治疗儿童可复性平足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应用Hyprocure治疗儿童可复性平足19例33足.均为儿童,男3例5足,女16例28足;年龄6~12岁.手术采用局麻2 cm足部跗骨窦切口,用特定工具将Hyprocure置入跗骨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1~9个月).患者均下地负重行走.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法进行评估,优21足,良6足,可6足,优良率81%.结论 应用Hyprocure治疗儿童可复性平足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
作者:韩明;杜宝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使用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治疗髌骨骨折32例,采用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男22例,女10例;年龄19 ~71岁,平均年龄36.5岁.骨折均为粉碎型,采用膝关节功能恢复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 ~12个月,采用陆裕朴等的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 经张力带别针系统治疗髌骨骨折,有钢丝不会滑脱、不会退针的特点,能早期功能锻炼,后期骨折愈合好,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陈芙蓉;王彦红;付常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足背动脉推进皮瓣修复前足背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前足背部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应用足背动脉推进皮瓣修复.男7例,女2例;年龄17~ 52岁,平均36岁.缺损面积2.5 cm×3.5 cm~4cm×7.5 cm.结果 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9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感觉良好,踝足功能满意.结论 足背动脉推进皮瓣,包含了知名动静脉和神经,皮瓣血供及回流肯定,成活质量高,感觉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用于修复小面积前足背部皮肤缺损.
作者:彭冰;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1月15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先后行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定期复查,观察疗效.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 45岁,平均42岁.根据Thompson-Epstein分型,入选病例均为Ⅴ型髋关节后脱位,即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股骨头骨折Pipkin分类,Ⅰ型7例,Ⅱ型6例,Ⅳ型2例.结果 15例随访8~ 24个月,平均18个月.依据Thompson-Epstein评分标准对所有患髋进行功能评定,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尽早复位髋关节,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髋关节功能好.
作者:涂应兵;杨德菊;李志华;汪波;高泓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和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选择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的4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龄19 ~ 66岁,平均43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20例)与锁定接骨板组(25例).依据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肩功能恢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初步愈合,无一例患者随访时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以及肱骨头坏死.术后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价,交锁髓内钉组功能优11例,良7例,中2例;锁定接骨板组优7例,良8例,中10例.两组治愈显效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和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铁翼;冯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无血清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大鼠双侧睾丸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90、CD44和CD45流式鉴定.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成两组,实验组无血清诱导培养,对照组有血清诱导培养.采用雪旺细胞化学诱导因子逐步诱导2周,比较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免疫荧光S-100和GFAP阳性率.结果 分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CD90和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后两组形态学相似,实验组S-100、GFA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无血清诱导培养可作为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的方法.
作者:张秀霞;蒋良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方式、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骨科联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将镍钛形态记忆合金弓齿钉应用于治疗36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2 ~ 65岁,平均43.5岁.骨折按Edward分型[1],AⅢ型29例,BV型7例.术后随访患者,评价手术疗效、功能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术后随访9 ~ 23个月,均达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无感染、钢板断裂、再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定钢板联合记忆合金弓齿钉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对粉碎程度重的锁骨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复位效果,并具有骨折端持续加压、早期功能康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许累欣;张欣;章云童;王攀峰;许硕贵;张春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Ⅱ、Ⅲ度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Ⅱ度滑脱52例,Ⅲ度滑脱20例;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8例;男18例,女54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0.2岁.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以滑脱复位率作为评价腰椎滑脱复位的程度,分别是完全复位组29例,滑脱复位率100%;部分复位组38例,滑脱复位率82.5%;未复位组5例,滑脱复位率0.分别测出三组的术前滑移程度,术后滑移程度;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24 ~ 66个月,平均3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0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达88.89%.术后与术前VAS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滑移程度、腰椎滑脱复位率和临床疗效满意率,未复位组与完全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间2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越完全越有利于患者症状解除和明显改善,未复位组原位融合与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腰椎滑移程度对远期腰椎融合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黄卫国;海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采用微创经皮钢板置入(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联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外固定架、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3种手术方法对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采用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的45例患者作为A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的23例患者作为B组,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的23例患者作为C组,比较3组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IPPO技术联合LCP比外固定架以及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更具有优势,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泉;刘斌;尚红涛;王立涛;刘玉民;董桂贤;孙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不同年龄段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47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不同年龄段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本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2~ 104岁,分成三个年龄段组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意外,也无后遗症存在.结论 根据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胜琼;韦武燕;覃丽;龙巧仙;徐洁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设计一种悬挂式下肢骨科手术牵引装置,并评价在髋部骨折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需手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6~ 87岁,平均72岁.股骨颈骨折16例,粗隆间骨折24例.所有患者术中行闭合牵引复位切开内固定,术中牵引采用悬挂式下肢骨科手术牵引装置(专利号ZL 2012 20091822.1)行牵引复位,评价装置在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及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病例.根据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 悬挂式下肢骨科手术牵引装置术中安装应用简便,术者能灵活应用,复位花费时间短,术后疗效满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志峰;刘世峰;魏小华;黄喆;叶旭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复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68例76足,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盆复位钳和顶锥挤压移位的骨块复位,C型臂进行Br(o)den位及跟骨轴位和侧位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B(o)ld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6 ~72个月,平均34个月,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38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89.4%.术后皮肤边缘坏死2足,经换药愈合,1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3个月后恢复.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要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器械对影响关节的移位骨块进行精准复位,采用跟骨锁定钢板进行跟骨的前突、载距突及结节三点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云峰;段洪;邵标;李盛杰;李兴伟;耿承奎;聂邦旭;贺云;余林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治疗3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1 ~74岁,平均42.6岁.损伤节段:T113例,T1216例,L1 14例,L2 3例.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11个月.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率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同时微创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疼痛轻等优点.结论 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是治疗无神经障碍或有轻微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葛志强;苗洁;李冠军;赵洪波;仝超;臧坤;郭艳萍;刘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在X线下,利用网格状坐标体外定位器,在体表精确定位内固定螺钉和钢丝等.方法 对54例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在X线网格定位器定位下、X线无网格定位器下和无定位组进行手术,比较总辐射强度和按螺钉数或者钢丝数平均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量.结果 X线网格组的辐射强度(14±4) mAS和X线无网格组的辐射强度(70±9) mA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网格组的按螺钉数或者钢丝数平均的手术时间(3.1±0.5) min、切口长度(0.8±0.2) cm、出血量(3.3±0.6) mL;X线无网格组手术时间(6.4±0.7)min、切口长度(1.5 ±0.5) cm、出血量(6.1±1.2) mL,和无定位组手术时间(8.5±1.2) min、切口长度(2.5±0.9)cm、出血量(8.4±1.1) mL,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格状坐标体外定位器可在四肢内固定物取出手术中运用.该方法简单、精确、可靠,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放射暴露量,节约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作者:蔡源源;牛文利;夏元;孟明柱;李新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3~75岁,平均46.7岁.左侧6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 d,平均7.6d.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2例,Ⅲ型11例.采用Mayo评分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 22个月,平均15.6个月.13例患者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可见1例人工桡骨头松动,未见脱出,肘关节功能可,12例未见感染、异位骨化、人工关节松动、脱出、肘关节滑膜炎、功能障碍、旋转时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桡骨头置换在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早期恢复肘关节稳定性,能够使肘关节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
作者:傅仰攀;范华强;唐聪;王建雄;张少战;卢海燕;董辉详;黄长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而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6例,其中男62例,女94例;年龄56 ~ 77岁,平均70.1岁.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判断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注射量、单侧或双侧注入、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是否偏一侧分布、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以及术前椎体裂隙样变等因素对手术椎体是否出现再发骨折的影响.结果 10例患者发生了手术椎体的再发骨折,4例的新发骨折出现在PVP术后3个月内.术前椎体存在裂隙样变的患者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概率明显增高(B=-2.864,OR =0.004,95% CI =0.002-0.05,P=0.000).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是否偏一侧分布、骨水泥有无椎间盘渗漏未增加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合并裂隙样变的骨折椎体是PVP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作者:李亮;聂艳;姜保恩;隋海涛;于学忠;卢建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和疗效以及高频超声在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2例(124髋)6个月内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婴儿,其中男性14例,女性88例,单侧80例,双侧22例,年龄3~24周.据Graf超声波髋关节分型,20髋为Ⅱa(-)型,50髋为Ⅱb型,34髋为Ⅱc型,18髋为Ⅲ型,2髋为Ⅳ型.常规新生儿体检均发现有双侧臀纹不对称,或伴有髋关节屈曲外展受限,经Garf静态超声技术确认.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平均间隔2~3周超声监测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4 ~ 20周,随访时间15 ~ 30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92例(112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复查超声和X线片指标恢复正常,确认治愈.4例(5髋)治疗过程中超声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年龄超过8个月后,改用髋外展矫形器固定,4周后X线片指标恢复正常.6例(7髋)年龄超过6个月,指标未恢复正常,且伴有内收肌紧张,予以内收长肌松解后石膏固定.在此6例患儿中,3例(3髋)随访至18个月,髋臼指数大于25°,Sheton氏线不连续,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所有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Ⅱ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后续进一步治疗.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早期超声检查为及时应用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轻患儿晚期畸形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曙光;沈丽萍;陈建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0 ~ 93岁,平均73.6岁.按Evans分型,ⅡA型10例,ⅡB型12例,Ⅲ型6例,Ⅳ型7例.结果 35例患者均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 ~18个月),术后患肢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5例,差5例,优良率85.7%.结论 PFN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卢建钢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