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帕金森病Ⅳ期合并股骨颈骨折

杨红胜;常山;曹宗锐;严小虎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帕金森病, 髋关节置换, 关节成形术
摘要: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帕金森病Ⅳ期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例帕金森病Ⅳ期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例,女7例;年龄65~76岁,平均71.1岁。记录手术前后患髋 Harris 功能评分,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时间14~72个月,平均38.9个月。术后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Harris 评分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无术后脱位。术后1年内因并发症死亡2例,术后2年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结论双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病Ⅳ期合并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术后患者可恢复至患者术前状态,有利于并发症的治疗,但患者2年内的死亡率高于早期帕金森患者。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怎样写好前言?

    正文前言部分的作用是对全文有个概括的了解,论述研究的背景和原理、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联系与补充、研究的新颖和重要之处、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前言一般300~400字。前言写好之后先进行自我审查:是否对上述需阐明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是否使读者阅读之后对全文有概括了解?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实用骨科杂志关于开通网上支付宝付款的通知

    作者: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胫骨远端解剖型加压接骨板取出时近端锁定螺钉断裂1例分析

    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anatomically pre-shaped 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 system,AP-LCP)是传统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 system,LCP)的改进型,理论上,其能自然匹配相应部位的解剖形态,无需术中塑形[1-2]。随着AP-LCP 临床应用,发现一些弊端[3],AP-LCP 取出困难开始报道[4-5]。我们对1例 Pilon 骨折行 AP-LCP 固定,4年后取出时近端锁定螺钉断裂。本文从 AP-LCP 设计理念、植入步骤、取钉时机等多环节分析断钉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何勍;李海峰;程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臭氧对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髓核固缩的影响

    目的:探讨臭氧对于青壮年及中老年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髓核固缩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经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1例,其中Ⅰ组:青壮年组(年龄19~35岁)27例;Ⅱ组:中老年组(年龄40~60岁)24例。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突出节段 MRI 横断面上椎管矢状径长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及突出椎间盘髓核固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 VAS 评分更低,髓核固缩更明显。结论对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患者,臭氧治疗对青壮年患者疗效较好,可能与其导致髓核固缩有关。

    作者:李健辉;李建伟;解晓彬;刘剑锋;景邵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D 打印技术在复杂 Pilon 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 打印技术在临床治疗复杂 Pilon 骨折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临床上复杂的19例 Pilon 骨折患者进行螺旋 CT 扫描,将其医学数字成像与通讯(digital l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 Mimic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3D 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在3D 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并进行骨折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疗效。结果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2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的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 AOFAS 踝与足评分及疼痛 VAS 评分,优16例,良3例,优良率100%。重建的三维模型能准确的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判断,初步实现 Pilon 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3D 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 Pilon 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提高基层医师的诊治能力。

    作者:李攀;李让贤;夏兴平;刘超;段春辉;邓声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欢迎订阅2017年《实用骨科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9.3岁。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3例,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于伤后0~8 d 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固定肱骨干粉碎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行 X 线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根据长管状骨折复位评价标准给予评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测量肩、肘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25~68 min,平均35.5 min;术中出血量为88~169 mL,平均123.6 mL。患者术后获5~22个月(平均9.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新发重要血管、神经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3 d 出现发热、伤口红肿、渗液,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评定如下:优20例,良8例,可2例;骨折愈合时间为9~22周,平均12.5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延期愈合、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肩、肘关节活动良好,未发生关节僵硬、功能严重受限等并发症。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微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骨折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叶军;白龙;于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踝关节脱位是导致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旋后外旋型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为常见的类型。其中 SER 四型骨折由于造成踝关节不稳,所以需要手术治疗。SER四型骨折部分会造成踝关节脱位。踝关节骨折脱位意味着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但目前还缺乏脱位对围手术期并发症、放射学及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脱位是否会增加 SER 四型踝关节骨折(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切口并发症或深部感染发生率、是否会增加骨折复位不良的风险、是否与经过至少随访1年后的关节功能不良有关。2004—2010年由同一医生治疗的 SER 四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共178例,经过选择后共有108例纳入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有完善的影像学资料。前后位或侧位片上胫骨和距骨对位不良时判定为骨折脱位。MRI 检查用来判断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损伤情况。所有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第1天 CT 检查评估关节复位情况、下胫腓复位情况及后踝骨缺损情况。伤口并发症定义为伤口需要长期换药处理或口服抗生素。术后感染则依据伤口是否需要冲洗或清创来决定。初的临床结果评价采用 FAOS 评分。第二期临床评价在末次随访时进行,通过与健侧踝关节运动比较进行评分。108例患者中,73例无脱位,35例有脱位,且以三踝骨折多见。两组患者的统计学资料和并发症是相同的。开放性骨折和外固定应用在脱位患者中比例明显更高(分别为 P =0.037,P =0.003)。CT 显示两组患者下胫腓联合的恢复、后踝骨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伴有脱位的患者则有更高的骨折复位不良的风险(P =0.005)。围手术期切口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的发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P =0.375,P =0.65)。在平均21个月的随访中,根据 FAOS 评分的测量结果表明,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疼痛增加(P =0.005),日常活动度减少(P =0.014)。对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则表明伴有脱位的患者踝关节内外翻及跖屈活动度明显减少(P =0.007,P =0.028,P =0.001),而背伸活动度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2)。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踝关节骨折同时发生脱位和不良的影像学表现与功能结果有关,但没有增加表浅和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医生向患者在交待预期临床效果时更加明确,并且可能对处理这种复杂创伤有所帮助。

    作者:王勇卓;张民;Milton M. Little;Marschall B. Berkes;Stephen J. Warner;David L. Helfet;Dean G. Lorich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性骨病致双侧股骨多次骨折1例报道

    肾性骨病致全身多处骨折的文献报道国内外并不少见[1-2],但对于导致双侧股骨骨折的报道少见,尤其是多次股骨骨折更是罕见,值得分析和探讨。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肾性骨病致双侧股骨多次骨折的患儿做一简单报道。

    作者:王凯;孟国林;常祺;高扬;王陶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帕金森病Ⅳ期合并股骨颈骨折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帕金森病Ⅳ期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1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例帕金森病Ⅳ期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例,女7例;年龄65~76岁,平均71.1岁。记录手术前后患髋 Harris 功能评分,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时间14~72个月,平均38.9个月。术后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Harris 评分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无术后脱位。术后1年内因并发症死亡2例,术后2年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结论双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病Ⅳ期合并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术后患者可恢复至患者术前状态,有利于并发症的治疗,但患者2年内的死亡率高于早期帕金森患者。

    作者:杨红胜;常山;曹宗锐;严小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髋臼重建及 S-ROM 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

    目的:探讨髋臼重建及组配式 S-ROM 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Methods 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 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2髋),男4例,女16例;年龄30~69岁,平均46.3岁。采用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组配式 S-ROM 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采用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记录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38个月。Harris 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6.7±8.3)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9.2±3.9)分,髋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VAS 评分由术前的(6.3±1.8)分,下降到术后(0.67±1.23)分,术后股区疼痛明显减轻,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近似正常。2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术区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 X 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结论髋臼重建及组配式 S-ROM 假体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 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解决髋关节发生的解剖变异。

    作者:祝勇;岳云亮;王岩峰;范广宇;赵孟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代谢性骨病患者 BMD与TRAP、D-Pyr/Cr、NTX/Cr、HOP/Cr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代谢性骨病患者跟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四种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y,TRAP)、脱氧吡啶酚(deoxy pyridinoline,D-Pyr)、Ⅰ型胶原 N 端肽(N-telope 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NTX)、尿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OP)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超声法、酶联免疫法、氯氨 T 化学法测定82例代谢性骨病患者跟骨 BMD T 值、Z 值以及血清 TRAP、尿 D-Pyr/ Cr、尿 NTX/ Cr、尿 HOP/ Cr水平,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并以85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结果代谢性骨病患者跟骨 BMD T 值、Z 值、骨硬度指数下降(P ﹤0.05),男女性 T 值与年龄负相关,与体质量正相关(P ﹤0.05),而与身高、BMI 相关关系不大;患病组血清TRAP、尿 D-Pyr/ Cr、尿 NTX/ Cr、尿 HOP/ Cr 水平升高(P ﹤0.05),男性 BMD 除 Z 值与 TRAP 外,T 值、Z 值均与 TRAP、D-Pyr/ Cr、NTX/ Cr、HOP/ Cr 负相关(P ﹤0.05),女性 T 值、Z 值与 D-Pyr/ Cr、NTX/ Cr 负相关(P ﹤0.05)。结论代谢性骨病患者跟骨 BMD 下降,骨吸收标志物 TRAP、D-PYR、NTX、HOP 水平升高,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较准确评估患者的骨量变化及病情程度。

    作者:吕俊杰;钟彩琴;马长德;丁吉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非短缩性截骨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护理

    目的:探讨非短缩性截骨下组配式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在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护理特点。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针对接受组配式假体(不)伴粗隆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截骨组15例,未截骨组14例)的29例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施行不同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截骨组随访(26.3±16.26)个月,Harris 评分(81.36±11.91)分,患肢延长(11.78±7.99)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未截骨组随访19.2个月,Harris 评分(88.3±8.08)分,患肢延长(10.24±5.36)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末次随访两组间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组术后1例截骨区骨不连,2例轻度跛行;非截骨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翻修病例。结论与传统粗隆下截骨术式相比,非短缩性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少,以早期功能锻炼为主的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牧;王兴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可膨胀交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干骨折

    目的:比较可膨胀交锁髓内钉(Fixion IL)、普通交锁髓内钉、钢板(早期多使用解剖型钢板,后期多使用锁定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采用可膨胀交锁髓内钉(Fixion IL)、普通交锁髓内钉、钢板治疗的肱骨干中上段骨折6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X 线暴露、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肩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神经麻痹、二次手术)等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X 线暴露、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膨胀交锁钉组手术用时短(70.02±10.34)min,出血少(50.24±11.06)mL,骨折愈合快(12.28±1.95)周,X 线暴露时间(18.46士2.54)s,少于普通髓内钉组,多于钢板组。钢板组术中出血多,骨折愈合慢,但 X 线暴露少,与普通髓内钉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比较中,可膨胀交锁钉组没有出现神经麻痹、骨不连,无二次手术,有2例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但Neer 功能评定为中;普通髓内钉组亦未出现神经麻痹,有4例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4例中1例功能评定为差,3例功能评定为中,有2例出现骨不连,需行二次手术;钢板组有5例出现神经麻痹,后完全恢复,3例出现了骨不连,需二次手术,均未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功能评定为优。结论可膨胀交锁钉(Fixion IL)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疗效确实,与钢板及普通髓内钉相比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贺云;闵捷;张云峰;余鹏;胡军;李盛杰;黄杰平;段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的撰写要求

    参考文献应根据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要求各项齐全,严格按照稿约要求的格式书写。除引用方法类文献不限年限,其余参考文献应以近5年内为宜,其中近1~2年文献占半数以上,尤其注意对我刊近2年内发表文献的引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减压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目的:观察微创减压刮除病灶后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透视下微创钻孔减压刮除病灶植入优质自体松质骨并压实,同时活血抗凝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36例(44髋),男22例(28髋),女14例(16髋);年龄22~58岁,平均36岁。按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 ass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分类,Ⅰa 2髋,Ⅰb 8髋,Ⅰc 10髋,Ⅱa 10髋,Ⅱb 4髋,Ⅱc 6髋,Ⅲa 4髋。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和股骨头的 X 线片影像结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 Harris 评分(53.10±6.12)分,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81.10±10.90)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像学显示,多数植骨愈合,关节间隙增宽。结论微创减压刮除病灶后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作者:沙广钊;颜连启;宋良玉;范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AIS 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以脊柱旋转不对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AIS 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高达1.5%~3%[1],对患者及其家人均造成严重的身心、经济负担。矫形理论的成熟和内固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畸形的矫正有了显著的改善,但随着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估量(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也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而非单纯的手术矫正率和客观影像学参数的改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成为了 AIS 患者及医生越来越关注的指标。目前,国内外针对 AIS 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为此,笔者回顾了近年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施剑雄;初同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小 RNA-136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探究

    目的:检测微小 RNA-136(miR-136)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6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及36例外伤性截肢后的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软骨组织中 miR-136的表达情况。瞬时转染 miR-136模拟物至软骨细胞,并观察其对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 miR-136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予以验证。结果 miR-136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软骨组织(P =0.02)。过表达 miR-136可显著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3)及 Bcl-2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al x protein, BAX)的表达,并降低 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CLL/ Lymphone-2,BCL-2)蛋白的表达。BCL-2是 miR-136的靶基因,miR-136可与 BCL-2mRNA 的3'-非编码区结合并抑制其翻译。结论 miR-136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呈现低表达,过表达 miR-136可显著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其凋亡;BCL-2是 miR-136的下游直接靶基因,miR-136可能通过调控 BCL-2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阿布都艾尼·热吾提;缪晓刚;王利;瓦热斯江·尼亚孜;孙俊刚;袁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40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原因、之前的手术方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40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诊断的不同分为三组,组1为1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组2为31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组3为27例腰椎滑脱症术后。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后症状复发时间、之前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节段、入院诊断。总结分析 FBSS 的原因及其和之前的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患者共240例,男136例,女104例。三组原因比例高的分别是: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狭窄、内固定失败。三组之前的手术中比例高的术式分别是:单纯髓核摘除术、椎板切除减压术、腰椎后路侧方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论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复杂,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管狭窄、手术并发症、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内固定失败等,而合理运用手术方式或可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深深;贾连顺;陈雄生;周盛源;王英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青少年急慢性髌骨脱位中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类型的核磁共振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APD)与慢性髌骨脱位(chronic patellar dislo-cation,CPD)患者中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损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股骨滑车解剖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71例青少年 APD(33例)与 CPD(38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对比分析两组 MPFL 的损伤特点及滑车解剖参数。结果 APD 与 CPD 两组间 MPFL 损伤发生率、MPFL 消失的发生率及 MPFL 损伤发生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的 MPFL 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发生率及 MPFL 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像学统计显示 APD 与 CPD 组间股骨滑车解剖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少年 APD 更易引起 MPFL 部分撕裂,而 CPD 引起 MPFL 完全撕裂概率更大;APD、CPD 后 MPFL 损伤均以髌骨侧多见,而 CPD 相对更易发生多部位损伤;股骨滑车解剖形态异常是导致二者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作者:吕飞;齐岩松;徐永胜;包呼日查;王永祥;魏宝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