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FeNO水平差异分析

王超

关键词:典型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炎症
摘要:目的 分析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典型哮喘(CA)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A患者40例(CA组)、CVA患者50例(CVA组)及健康人员30例(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NO、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R)等资料.结果 CA组、CVA组大呼气峰流速(PEF)显著小于对照组,FeNO、痰 EOR、血清 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组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PEF均小于CVA组,FeNO、痰EOR、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大于CVA组(P<0.05);三组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对CA与CVA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5%、77.52%.结论 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FeNO对CA与CVA 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鉴定结核杆菌的双重分子信标检测体系的优化

    目的 优化双重分子信标的实验体系以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及其耐药菌株.方法 选择不同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终得出佳反应条件.结果 为保证扩增效率且无非特异性扩增,终选择佳条件是:M g2+浓度3.0 mmol/L;退火温度60 ℃;引物浓度0.3 mmol/L.结论 确立了双重分子信标实验的优条件,从而保证了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低可检测1 CFU/mL)、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包括耐药菌株的结核杆菌复合群)、重复性好(变异系数<5%)等优势,为双重分子信标检测结核杆菌提供了必要条件.

    作者:余传星;张焕;黄明翔;赵自云;朱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MALDI-TOF-MS技术建立肺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及其初步验证

    目的 利用液体芯片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筛选肺腺癌患者与肺良性疾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性多肽,建立肺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发现诊断肺腺癌的潜在标志物.方法 收集肺腺癌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33例,其中肺腺癌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将上述两组按3:1随机分为训练组(肺腺癌患者30例,对照者26例)和测试组(肺腺癌患者7例,对照者7例).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以及软件ClinPro T ools 3.0筛选训练组中肺腺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差异性多肽,建立肺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利用测试组中的血清标本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评估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通过软件ClinPro T ools 3.0分析,得到9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多肽峰(P<0.05),其中肺腺癌中表达上调的峰m/z 分别为8976.5、4469.05、4966.78、8925.5、4531.05,表达下调的峰m/z分别为3304.44、8594.76、3266.82、3195.52.根据遗传算法(GA)建立肺腺癌诊断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整体识别能力为94.49%,利用测试组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5.7%.结论 肺腺癌患者血清中与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人血清中存在差异性多肽,利用这些差异性多肽峰建立肺腺癌诊断预测模型,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荆心研;卢兆莲;张婷;胡成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FeNO水平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典型哮喘(CA)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A患者40例(CA组)、CVA患者50例(CVA组)及健康人员30例(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NO、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R)等资料.结果 CA组、CVA组大呼气峰流速(PEF)显著小于对照组,FeNO、痰 EOR、血清 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组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PEF均小于CVA组,FeNO、痰EOR、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大于CVA组(P<0.05);三组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对CA与CVA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5%、77.52%.结论 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FeNO对CA与CVA 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双黄连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分析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剂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双黄连、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组合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以FIC指数判定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 双黄连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用后,无显示为协同作用的菌株,显示为相加作用的菌株占16.7%;显示为无关作用的菌株占83.3%;无显示为拮抗作用的菌株.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作用后,显示为协同作用的菌株占23.3%,显示为相加作用的菌株占73.3%,显示为无关作用的菌株占3.3%,无显示为拮抗作用的菌株.结论 双黄连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使用,对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作者:马冬梅;陶庆春;齐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居前三位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通过Whonet5.6软件统计2014年该院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同时统计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值,将耐药率和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使用量呈正相关(均 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应建议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合理、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株的出现.

    作者:何秀丽;张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7例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重症感染组)及36例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普通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7例健康小儿为对照,检测所有儿童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组CD3+、CD4+、CD4+/CD8+、IgA、Ig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且普通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急性期血清 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及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且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P<0.05),重症感染组恢复期IL-1β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链球菌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韩小胜;黄会;魏小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CCA、TSGF和CA125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和糖链抗原125(CA125)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并以同期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SCCA、TSGF和CA12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 cm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 ~ Ⅳ期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均高于Ⅰ ~ 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血清SCCA和TSGF水平均高于腺癌患者,而CA125水平则低于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SCCA+ TSGF+CA125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血清SCCA、TSGF、CA125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TSGF和CA125水平检测有助于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作者:余晓辉;周阳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POD)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104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均进行D-二聚体和CRP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CRP、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天、第5天和出院末时,死亡组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CRP持续升高提示AECOPD患者预后差,故D-二聚体和CRP水平可以反映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助于预后判断.

    作者:史姗玲;林娟娟;施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sICAM-1、miR-210、CEA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miR-210、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在该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血清 TK1、sICAM-1、miR-210、CEA水平,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患病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与miR-210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ICAM-1、CEA、sTK1、miR-2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210的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TK1、sICAM-1、miR-210、CEA四项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比单项检测的高,也高于T K1、miR-210、CEA三项联合检测.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5.70%,特异度为86.00%,阳性预测值为82.00%,阴性预测值为88.00%,准确度为92.40%.结论 血清TK1、sICAM-1、miR-210、CEA联合检测可能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能提高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刘懿;赵四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妊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不同程度患者Cy-sC、UmAlb及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CysC、UmAlb、BUN及SCr水平分别为(1.31 ± 0.36)mg/L、(66.23 ± 32.36)mg/L、(5.02 ± 1.25)mmol/L、(57.37 ± 14.2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6 ± 0.12)mg/L、(7.15 ± 2.35)mg/L、(4.45 ± 0.45)mmol/L、(49.48 ± 5.37)μmol/L,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CysC、UmAlb、BUN及SCr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患者,观察组患者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CysC、UmAlb水平较高,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发现孕妇早期肾损伤.

    作者:许开利;王保国;苏晓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检验组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多组学时代的到来,检验组学这一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检验组学是综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的检验数据结果,并利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对各个组学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分类、整合的多领域交叉学科.通过大数据、高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得到更加精准的病理指标置信区间,完善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体系,形成个体化的生物医学信息库,以满足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要求.尽管检验组学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与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检验组学将会成为临床检验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刘伟;张阳;黄姣祺;田晖艳;府伟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抑酸及给予器官支持治疗及抗凝治疗,记录患者入院1个月内预后情况,其中死亡组(46例)、存活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凝血酶时间(T 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 T)],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绘制凝血功能指标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存活组抗凝治疗后PT、APT T、T T、FIB、D-D均短于或低于死亡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PTT、PLT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T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佳诊断阈值为13.84 s时,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698.A PT T 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佳诊断阈值为38.95 s,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698.PL T 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当佳诊断阈值为216.62× 109,灵敏度为0.686,特异度为0.913.结论 抗凝治疗后PT、APTT、PLT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死亡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韦丽淑;陈贤华;罗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节假体感染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细菌生物膜(BBF)是细菌分泌的多糖、纤维蛋白和脂蛋白等物质黏附于生物材料形成的并能将细菌自身包裹于其中的膜样复合物,如关节假体表面的膜状物质.BBF能增强细菌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近年来,BBF对抗菌药物极强的抵抗力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关节假体感染后BBF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就关节假体感染后BB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BBF的形成过程、耐药机制、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方法.

    作者:杨培丽;王丽娟;王奕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91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变化的分析

    目的 探讨291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将2016年1 -12月无偿献血者291例纳入研究,分别检测献血前和献血30 d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献血前和献血30 d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不同性别之间献血前和献血30 d后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献血30 d后CD3+、CD4+淋巴细胞、CD4+/CD8+高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献血前和献血30 d后IgA、IgM、IgG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献血30 d后CD3+、CD4+淋巴细胞、CD4+/CD8+均高于献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献血前和献血30 d后CD3+、CD4+淋巴细胞、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献血前和献血30 d后IgA、IgM、Ig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献血后血液、体液免疫功能均无明显变化,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上升,使机体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作者:彭娜;占甘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ALDI-TOF MS快速鉴定1例双路普雷沃菌血流感染

    双路普雷沃菌属于普雷沃菌属,专性厌氧菌,革兰阴性球杆菌,又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胃肠道以及女性生殖道中,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有创伤时可以引起齿龈、女性生殖道、腹腔或盆腔等感染[1].2016 年6 月,1 例剖宫产术后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1 株厌氧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通过VITEK2 Compact 生化鉴定和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确诊为双路普雷沃菌,根据鉴定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应用,迅速控制了该菌的血流感染.具体鉴定过程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康海全;王静;樊慧丽;邓丽华;姜飞;马萍;顾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围产期GBS感染预防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本地区围产期GBS感染预防效率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在本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入住产科病房生产的孕妇3667例,分析其B族链球菌(GBS)携带、风险因素及产时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IA P)情况.结果 早产和足月孕妇GBS筛查率分别是23.4% 和35.6%,GBS阳性率分别是10.9% 和8.4%,含至少2项风险因素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9% 和0.3%.GBS筛查对产时GBS携带情况具有较好的预判作用.早产和足月孕妇在IA P执行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早产孕妇、GBS携带和至少2项风险因素执行IA P效率分析,早产孕妇灵敏度高(96.1%),GBS 携带和至少2项风险因素特异性高(分别是93.2% 和90.3%).结论 早产孕妇是执行IA P的重点人群,GBS筛查策略优于风险评估策略.

    作者:胡花;张蓓蓓;富君丽;龚薇;朱瑜芬;常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种不同除脂方法在消除脂血对丙氨酸转氨酶检测干扰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除脂方法在消除脂血对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干扰中的效果.方法 首先配制不同浓度模拟脂血并进行三酰甘油(TG)和ALT 检测.使用3种待评价除脂方法对重度模拟脂血(即脂血浓度为5%)进行预处理和AL T检测.使用3种不同除脂方法对检测中随机收集的46袋乳糜血浆袋的标本进行预处理并检测ALT.结果 低浓度脂血对ALT检测无明显影响,脂血浓度为5% 时对ALT 检测产生严重干扰.3种不同除脂方法处理重度模拟脂血的效果不同,相比较而言聚乙二醇(PEG)法和超速离心法处理效果要优于乙醚萃取法.3种不同除脂法对随机收集的乳糜血浆标本进行处理,PEG法、超速离心法处理后与原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醚法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原值和其余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模拟脂血浓度达到5% 以上时,对ALT 检测产生严重干扰.本研究结果表明,PEG法和超速离心法均可有效消除脂血对AL T检测的干扰,但相比较而言,PEG法经济、简便易行.

    作者:王霞;潘彤;杨文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重要的学科.检验科在疾病的治疗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化检验设备的普及让检验技师把大多数的精力用在了保证结果的精准性,而忽视了对受检患者的人文关怀.当代临床检验医学呈现出人文关怀的缺失,仅强调检验工作者的技术能力显然是不够的.笔者结合自身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以满足患者需求作为导向,总结了一系列提高医学检验科人性化服务水平的措施.

    作者:龚倩;王金金;王芳;梁爱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C)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本院50912例肾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中具备血清CysC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CysC检测方案均为血清透射比浊法.分析男性及女性人群血清CysC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 50912例研究对象的检测数据按性别分组、年龄分层后,剔除异常点,得到有效资料46756例.除1~10岁年龄段男性血清CysC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年龄段男性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组内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各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分析显示男性及女性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ρ=0.465、0.483,均 P<0.001),但按年龄段分组后,各年龄段内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或仅呈轻度相关(-0.100<ρ<0.180,P<0.05).结论 在年龄>10岁时,肾功能正常男性血清CysC水平高于女性;在1~100岁范围内,血清CysC水平随年龄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进一步以10岁为单位分层后,各个年龄段内血清CysC水平均与年龄无相关性或仅有轻度相关性.

    作者:冯国绪;程佳;谭琴;幸坤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泻病原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腹泻发病率居高不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腹泻常见的原因是肠道病原体感染,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症状相似,病原体种类繁多且常存在混合感染,给肠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带来了困扰.本文对目前实验室、临床常用的肠道病原体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汇总目前肠道病原体检测有效、快捷的方法,旨在为及时发现肠道病原体感染疫情、深入开展肠道病原体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健;王鑫淼;李青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