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姗玲;林娟娟;施瑾
目的 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 Twis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骨髓瘤患者作为骨髓瘤组,并选择25例诊断为骨髓瘤合并髓外病变的患者作为合并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骨髓瘤细胞核、细胞质中的 Twist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患者 Twist1表达情况,分析Twist1与患者临床参数(性别、年龄)等关系.结果 Twist1在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组织及髓外组织的细胞核、细胞质均中可表达,且合并髓外病变者的细胞核 Twist1高表达率均高于细胞质(P<0.05),其细胞核、细胞质中的髓外组织高表达率均高于骨髓瘤组(P<0.05);骨髓瘤组织细胞核的Twist1表达率随着分期增加而增加,但两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组织细胞核中Twist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显示Twist1表达高低与性别、年龄不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一定联系,且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r=0.316,P<0.05).结论 Twist1在骨髓瘤患者骨髓中高度表达,尤其是合并髓外病患者的髓外病变组织的细胞核中,且 Twist1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期有关,临床可作为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作者:蔡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P53、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52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将膀胱癌患者分为Ⅰ ~ Ⅱ期组和Ⅲ ~Ⅳ期组.比较三组间血清 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血清 MMP-7、MMP-9及尿液 MMP-7、MMP-9水平.结果 Ⅰ ~ Ⅱ期组和Ⅲ ~ Ⅳ期组患者的血清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 ~ Ⅳ期组患者均高于Ⅰ ~ Ⅱ期组(P<0.05);Ⅰ ~ Ⅱ期组和Ⅲ ~ Ⅳ期组患者血清MMP-7、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 ~ Ⅳ期组患者高于Ⅰ ~ Ⅱ期组(P<0.05);Ⅰ ~ Ⅱ期组和Ⅲ ~ Ⅳ期组患者尿液MMP-7、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 ~ Ⅳ期组患者均高于Ⅰ ~ Ⅱ期组(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指数、MMP-7、MMP-9及尿液MMP-7、MMP-9水平均有异常,而且膀胱癌分期越高则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更高,上述指标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鹏;杨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本地区围产期GBS感染预防效率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在本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入住产科病房生产的孕妇3667例,分析其B族链球菌(GBS)携带、风险因素及产时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IA P)情况.结果 早产和足月孕妇GBS筛查率分别是23.4% 和35.6%,GBS阳性率分别是10.9% 和8.4%,含至少2项风险因素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9% 和0.3%.GBS筛查对产时GBS携带情况具有较好的预判作用.早产和足月孕妇在IA P执行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早产孕妇、GBS携带和至少2项风险因素执行IA P效率分析,早产孕妇灵敏度高(96.1%),GBS 携带和至少2项风险因素特异性高(分别是93.2% 和90.3%).结论 早产孕妇是执行IA P的重点人群,GBS筛查策略优于风险评估策略.
作者:胡花;张蓓蓓;富君丽;龚薇;朱瑜芬;常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抑酸及给予器官支持治疗及抗凝治疗,记录患者入院1个月内预后情况,其中死亡组(46例)、存活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凝血酶时间(T 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 T)],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绘制凝血功能指标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存活组抗凝治疗后PT、APT T、T T、FIB、D-D均短于或低于死亡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PTT、PLT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T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佳诊断阈值为13.84 s时,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698.A PT T 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佳诊断阈值为38.95 s,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698.PL T 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当佳诊断阈值为216.62× 109,灵敏度为0.686,特异度为0.913.结论 抗凝治疗后PT、APTT、PLT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死亡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韦丽淑;陈贤华;罗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14年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居前三位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通过Whonet5.6软件统计2014年该院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同时统计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值,将耐药率和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使用量呈正相关(均 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应建议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合理、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株的出现.
作者:何秀丽;张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对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采集的儿童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常规肺炎链球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合检验历史系统分析阳性病例来源标本类型及患儿年龄分布,并用M IC法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分离1243株肺炎链球菌,1岁以内婴儿分离率高,占42.80%.标本来源有呼吸道标本(72.81%),耳分泌物(15.37%),血液(5.63%),脑脊液(3.06%),胸腔积液(2.01%).所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株中,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4.93%、85.76% 和73.53%,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4.70%、39.59%、24.05%、22.85%,19.89%,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低于10.00%,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 0~1岁为广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主要年龄阶段,该地区肺炎链球菌儿童分离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情况较严重,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有显著提高,在临床使用上应引起重视.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莲芬;解锐历;彭丽兰;钟华敏;谢永强;关小珊;李小聪;陈晓光;李华;周珍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以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结果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检出94例,占82.46%;未检测出M 蛋白20例.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率为17.54%.未检出M 蛋白的20例患者的游离轻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都有κ或λ链水平的显著升高,或者κ和λ水平同时升高,因此对于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检测血清游离轻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结论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小燕;周铁成;程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双重分子信标的实验体系以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及其耐药菌株.方法 选择不同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终得出佳反应条件.结果 为保证扩增效率且无非特异性扩增,终选择佳条件是:M g2+浓度3.0 mmol/L;退火温度60 ℃;引物浓度0.3 mmol/L.结论 确立了双重分子信标实验的优条件,从而保证了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低可检测1 CFU/mL)、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包括耐药菌株的结核杆菌复合群)、重复性好(变异系数<5%)等优势,为双重分子信标检测结核杆菌提供了必要条件.
作者:余传星;张焕;黄明翔;赵自云;朱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26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26的水平,并分析这两项指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6、IL-26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Ⅲ ~ Ⅳ期的胃癌患者血清IL-6分别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和TNM 分期为Ⅰ ~ 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 NM 分期Ⅲ ~ Ⅳ期的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 cm的胃癌患者血清IL-26分别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 N M 分期为Ⅰ ~ Ⅱ期的胃癌患者和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的胃癌患者(P<0.05).结论 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6、IL-26的水平升高明显,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肿瘤增大有关.
作者:董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剂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双黄连、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组合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以FIC指数判定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 双黄连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用后,无显示为协同作用的菌株,显示为相加作用的菌株占16.7%;显示为无关作用的菌株占83.3%;无显示为拮抗作用的菌株.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作用后,显示为协同作用的菌株占23.3%,显示为相加作用的菌株占73.3%,显示为无关作用的菌株占3.3%,无显示为拮抗作用的菌株.结论 双黄连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使用,对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作者:马冬梅;陶庆春;齐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自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9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范围早期脓毒症组49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症休克组33例.按照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 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 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 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t分别为33.136、21.863,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t=16.876,P<0.05).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上升,随着病情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且可作为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作者:石玉娜;周晓燕;王庆海;张绍增;刘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妊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不同程度患者Cy-sC、UmAlb及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CysC、UmAlb、BUN及SCr水平分别为(1.31 ± 0.36)mg/L、(66.23 ± 32.36)mg/L、(5.02 ± 1.25)mmol/L、(57.37 ± 14.2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6 ± 0.12)mg/L、(7.15 ± 2.35)mg/L、(4.45 ± 0.45)mmol/L、(49.48 ± 5.37)μmol/L,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CysC、UmAlb、BUN及SCr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患者,观察组患者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CysC、UmAlb水平较高,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发现孕妇早期肾损伤.
作者:许开利;王保国;苏晓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典型哮喘(CA)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A患者40例(CA组)、CVA患者50例(CVA组)及健康人员30例(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NO、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R)等资料.结果 CA组、CVA组大呼气峰流速(PEF)显著小于对照组,FeNO、痰 EOR、血清 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组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PEF均小于CVA组,FeNO、痰EOR、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大于CVA组(P<0.05);三组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对CA与CVA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5%、77.52%.结论 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FeNO对CA与CVA 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7例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重症感染组)及36例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普通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7例健康小儿为对照,检测所有儿童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组CD3+、CD4+、CD4+/CD8+、IgA、Ig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且普通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急性期血清 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及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且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P<0.05),重症感染组恢复期IL-1β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链球菌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韩小胜;黄会;魏小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肾功能正常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C)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本院50912例肾功能正常且病历资料中具备血清CysC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CysC检测方案均为血清透射比浊法.分析男性及女性人群血清CysC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 50912例研究对象的检测数据按性别分组、年龄分层后,剔除异常点,得到有效资料46756例.除1~10岁年龄段男性血清CysC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年龄段男性血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组内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各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分析显示男性及女性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ρ=0.465、0.483,均 P<0.001),但按年龄段分组后,各年龄段内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或仅呈轻度相关(-0.100<ρ<0.180,P<0.05).结论 在年龄>10岁时,肾功能正常男性血清CysC水平高于女性;在1~100岁范围内,血清CysC水平随年龄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进一步以10岁为单位分层后,各个年龄段内血清CysC水平均与年龄无相关性或仅有轻度相关性.
作者:冯国绪;程佳;谭琴;幸坤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双路普雷沃菌属于普雷沃菌属,专性厌氧菌,革兰阴性球杆菌,又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胃肠道以及女性生殖道中,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有创伤时可以引起齿龈、女性生殖道、腹腔或盆腔等感染[1].2016 年6 月,1 例剖宫产术后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1 株厌氧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通过VITEK2 Compact 生化鉴定和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确诊为双路普雷沃菌,根据鉴定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应用,迅速控制了该菌的血流感染.具体鉴定过程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康海全;王静;樊慧丽;邓丽华;姜飞;马萍;顾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不同除脂方法在消除脂血对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干扰中的效果.方法 首先配制不同浓度模拟脂血并进行三酰甘油(TG)和ALT 检测.使用3种待评价除脂方法对重度模拟脂血(即脂血浓度为5%)进行预处理和AL T检测.使用3种不同除脂方法对检测中随机收集的46袋乳糜血浆袋的标本进行预处理并检测ALT.结果 低浓度脂血对ALT检测无明显影响,脂血浓度为5% 时对ALT 检测产生严重干扰.3种不同除脂方法处理重度模拟脂血的效果不同,相比较而言聚乙二醇(PEG)法和超速离心法处理效果要优于乙醚萃取法.3种不同除脂法对随机收集的乳糜血浆标本进行处理,PEG法、超速离心法处理后与原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醚法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原值和其余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模拟脂血浓度达到5% 以上时,对ALT 检测产生严重干扰.本研究结果表明,PEG法和超速离心法均可有效消除脂血对AL T检测的干扰,但相比较而言,PEG法经济、简便易行.
作者:王霞;潘彤;杨文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菌阴性肺结核患者48例纳入本研究(肺结核组),另选择同期因异物入院行软式支气管镜术患者48例为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分析BALF内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BALF的CD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01),而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CD8+T 淋巴细胞、CD4+/CD8+诊断菌阴性肺结核曲线下面积(A UC)分别为0.756(95% CI:0.611~0.887,P=0.003)、0.785(95% CI:0.621~0.903,P=0.001);在系统抗结核治疗后CD8+T 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CD4+T 淋巴细胞水平、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结论 菌阴性肺结核患者BALF T 淋巴细胞亚群显著改变,通过检测BALF的T 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菌阴性肺结核诊断和疗效评价.
作者:李素英;杨红;余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多组学时代的到来,检验组学这一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检验组学是综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的检验数据结果,并利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对各个组学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分类、整合的多领域交叉学科.通过大数据、高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得到更加精准的病理指标置信区间,完善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体系,形成个体化的生物医学信息库,以满足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要求.尽管检验组学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与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检验组学将会成为临床检验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刘伟;张阳;黄姣祺;田晖艳;府伟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凝聚功能检测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应用Preason相关性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聚块形成时间(K)水平分别为(6.0 ± 1.8)min、(1.1 ± 0.3)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 ± 2.2)min、(2.2 ± 0.5)min (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大弹力度(M A)、血小板聚集率为(69.4 ± 5.0)mm、(71.9 ± 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1 ± 4.6)mm、(55.7 ± 9.2)%(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DD)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0.4±0.2)mg/L、(4.5±0.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1)mg/L、(2.7±0.8)g/L(P<0.05).Pr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D以及FIB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2、-0.557、-0.497、-0.528、-0.544、-0.567,均 P<0.05),而M A 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D以及FIB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2、0.592、0.623,均 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凝聚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查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就孟;韦赐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