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Twis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蔡正平

关键词:骨髓瘤, 髓外病变组织, Twist1表达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 Twis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骨髓瘤患者作为骨髓瘤组,并选择25例诊断为骨髓瘤合并髓外病变的患者作为合并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骨髓瘤细胞核、细胞质中的 Twist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患者 Twist1表达情况,分析Twist1与患者临床参数(性别、年龄)等关系.结果 Twist1在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组织及髓外组织的细胞核、细胞质均中可表达,且合并髓外病变者的细胞核 Twist1高表达率均高于细胞质(P<0.05),其细胞核、细胞质中的髓外组织高表达率均高于骨髓瘤组(P<0.05);骨髓瘤组织细胞核的Twist1表达率随着分期增加而增加,但两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组织细胞核中Twist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显示Twist1表达高低与性别、年龄不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一定联系,且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r=0.316,P<0.05).结论 Twist1在骨髓瘤患者骨髓中高度表达,尤其是合并髓外病患者的髓外病变组织的细胞核中,且 Twist1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期有关,临床可作为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sICAM-1、miR-210、CEA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miR-210、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在该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血清 TK1、sICAM-1、miR-210、CEA水平,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患病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与miR-210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ICAM-1、CEA、sTK1、miR-2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210的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TK1、sICAM-1、miR-210、CEA四项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比单项检测的高,也高于T K1、miR-210、CEA三项联合检测.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5.70%,特异度为86.00%,阳性预测值为82.00%,阴性预测值为88.00%,准确度为92.40%.结论 血清TK1、sICAM-1、miR-210、CEA联合检测可能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能提高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刘懿;赵四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重要的学科.检验科在疾病的治疗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化检验设备的普及让检验技师把大多数的精力用在了保证结果的精准性,而忽视了对受检患者的人文关怀.当代临床检验医学呈现出人文关怀的缺失,仅强调检验工作者的技术能力显然是不够的.笔者结合自身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以满足患者需求作为导向,总结了一系列提高医学检验科人性化服务水平的措施.

    作者:龚倩;王金金;王芳;梁爱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 探讨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菌阴性肺结核患者48例纳入本研究(肺结核组),另选择同期因异物入院行软式支气管镜术患者48例为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分析BALF内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BALF的CD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01),而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CD8+T 淋巴细胞、CD4+/CD8+诊断菌阴性肺结核曲线下面积(A UC)分别为0.756(95% CI:0.611~0.887,P=0.003)、0.785(95% CI:0.621~0.903,P=0.001);在系统抗结核治疗后CD8+T 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CD4+T 淋巴细胞水平、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结论 菌阴性肺结核患者BALF T 淋巴细胞亚群显著改变,通过检测BALF的T 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菌阴性肺结核诊断和疗效评价.

    作者:李素英;杨红;余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ALDI-TOF MS快速鉴定1例双路普雷沃菌血流感染

    双路普雷沃菌属于普雷沃菌属,专性厌氧菌,革兰阴性球杆菌,又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胃肠道以及女性生殖道中,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有创伤时可以引起齿龈、女性生殖道、腹腔或盆腔等感染[1].2016 年6 月,1 例剖宫产术后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1 株厌氧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通过VITEK2 Compact 生化鉴定和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确诊为双路普雷沃菌,根据鉴定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应用,迅速控制了该菌的血流感染.具体鉴定过程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康海全;王静;樊慧丽;邓丽华;姜飞;马萍;顾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自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9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范围早期脓毒症组49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症休克组33例.按照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 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 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 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t分别为33.136、21.863,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t=16.876,P<0.05).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上升,随着病情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且可作为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作者:石玉娜;周晓燕;王庆海;张绍增;刘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检验组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多组学时代的到来,检验组学这一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检验组学是综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的检验数据结果,并利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对各个组学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分类、整合的多领域交叉学科.通过大数据、高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得到更加精准的病理指标置信区间,完善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体系,形成个体化的生物医学信息库,以满足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要求.尽管检验组学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与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检验组学将会成为临床检验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刘伟;张阳;黄姣祺;田晖艳;府伟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POD)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104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均进行D-二聚体和CRP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CRP、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天、第5天和出院末时,死亡组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CRP持续升高提示AECOPD患者预后差,故D-二聚体和CRP水平可以反映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助于预后判断.

    作者:史姗玲;林娟娟;施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Twis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 Twis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骨髓瘤患者作为骨髓瘤组,并选择25例诊断为骨髓瘤合并髓外病变的患者作为合并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瘤患者骨髓及髓外病变组织中骨髓瘤细胞核、细胞质中的 Twist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患者 Twist1表达情况,分析Twist1与患者临床参数(性别、年龄)等关系.结果 Twist1在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组织及髓外组织的细胞核、细胞质均中可表达,且合并髓外病变者的细胞核 Twist1高表达率均高于细胞质(P<0.05),其细胞核、细胞质中的髓外组织高表达率均高于骨髓瘤组(P<0.05);骨髓瘤组织细胞核的Twist1表达率随着分期增加而增加,但两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组织细胞核中Twist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显示Twist1表达高低与性别、年龄不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一定联系,且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r=0.316,P<0.05).结论 Twist1在骨髓瘤患者骨髓中高度表达,尤其是合并髓外病患者的髓外病变组织的细胞核中,且 Twist1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期有关,临床可作为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作者:蔡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FeNO水平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典型哮喘(CA)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A患者40例(CA组)、CVA患者50例(CVA组)及健康人员30例(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NO、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R)等资料.结果 CA组、CVA组大呼气峰流速(PEF)显著小于对照组,FeNO、痰 EOR、血清 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组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PEF均小于CVA组,FeNO、痰EOR、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大于CVA组(P<0.05);三组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对CA与CVA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5%、77.52%.结论 肺功能、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FeNO对CA与CVA 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外泌体在肺结核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外泌体可由几乎所有类型细胞产生并释放,其被发现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唾液、胸腔积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等.外泌体含有的组分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外泌体在调节细胞功能及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泌体在细菌组分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外泌体的研究背景、外泌体的形成和分泌、外泌体与结核分枝杆菌(M TB)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结核疫苗和诊断靶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节假体感染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细菌生物膜(BBF)是细菌分泌的多糖、纤维蛋白和脂蛋白等物质黏附于生物材料形成的并能将细菌自身包裹于其中的膜样复合物,如关节假体表面的膜状物质.BBF能增强细菌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近年来,BBF对抗菌药物极强的抵抗力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关节假体感染后BBF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就关节假体感染后BB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BBF的形成过程、耐药机制、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方法.

    作者:杨培丽;王丽娟;王奕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院内收治的15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M A U)水平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单纯糖尿病组(C组),选择同时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MAU、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含量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A组在平均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平均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脂联素、血清抵抗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递增趋势,A 高,B次之,C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递增趋势,A 高,B次之,C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与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机体内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的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病肾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检测指标.

    作者:邬亦华;龙泉;石晓欣;王瑞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C反应蛋白对儿童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感染患儿51例、急性细菌感染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未发现感染疾病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P-10水平.采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 病毒感染组的IP-10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IP-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P-10和CRP在区分急性病原体感染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8和0.873,灵敏度分别为35.0%、79.6%,特异度分别为96.1%、98.0%.IP-10与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到82.5% 和100.0%.结论 高水平血浆IP-10可能对患儿发生急性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P-10和CRP联合检测提高急性病原体感染诊断效能.

    作者:黎村艳;张晓;陆建国;曹友德;谭黎明;马欣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iRNA在早期心肌梗死表达新进展

    心肌梗死(MI)是由冠状动脉被完全阻塞,该部分心肌因无血液供氧而坏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表现类型之一.对MI的早期诊断可影响病情发展,甚至可逆转预后.近年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 A)可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在早期M I患者血液中检出.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miRN A在早期M I表达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马如超;朱晓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快速鉴定结核杆菌的双重分子信标检测体系的优化

    目的 优化双重分子信标的实验体系以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及其耐药菌株.方法 选择不同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终得出佳反应条件.结果 为保证扩增效率且无非特异性扩增,终选择佳条件是:M g2+浓度3.0 mmol/L;退火温度60 ℃;引物浓度0.3 mmol/L.结论 确立了双重分子信标实验的优条件,从而保证了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低可检测1 CFU/mL)、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包括耐药菌株的结核杆菌复合群)、重复性好(变异系数<5%)等优势,为双重分子信标检测结核杆菌提供了必要条件.

    作者:余传星;张焕;黄明翔;赵自云;朱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h17、Th22、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 细胞(T h)17、T h22、调节性 T 细胞(T 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1例作为CIN组,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健康组.纳入研究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测定其中的外周血 T h17、T h22、T re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1、IL-22水平.结果 观察组 T h17、T h22、T reg 水平高于CIN 组和健康组,CIN 组T h17、T h22、T reg水平表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7、IL-21、IL-22水平高于CIN组和健康组,CIN组血清IL-17、IL-21、IL-22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 ~Ⅳ期组 T h17、T h22、T reg水平高于Ⅰ ~ Ⅱ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 ~ Ⅳ期组血清IL-17、IL-21、IL-22水平高于Ⅰ ~ Ⅱ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 T h17、T h22、T 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宫颈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明;姜昭敏;赵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自该院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高脂血症伴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血脂指标及颈动脉IM T 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12.778,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0.941,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7.239、9.216、9.800,P<0.05),而 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7.68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 T 和颈动脉斑块面积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8.919、6.344,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脂血症伴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且可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桑泽东;葛树勇;李宇;何良军;王青银;陈曼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凝聚功能检测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应用Preason相关性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聚块形成时间(K)水平分别为(6.0 ± 1.8)min、(1.1 ± 0.3)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 ± 2.2)min、(2.2 ± 0.5)min (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大弹力度(M A)、血小板聚集率为(69.4 ± 5.0)mm、(71.9 ± 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1 ± 4.6)mm、(55.7 ± 9.2)%(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DD)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0.4±0.2)mg/L、(4.5±0.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1)mg/L、(2.7±0.8)g/L(P<0.05).Pr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D以及FIB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2、-0.557、-0.497、-0.528、-0.544、-0.567,均 P<0.05),而M A 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D以及FIB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2、0.592、0.623,均 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凝聚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查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就孟;韦赐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7例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重症感染组)及36例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普通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7例健康小儿为对照,检测所有儿童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组、普通感染组CD3+、CD4+、CD4+/CD8+、IgA、Ig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且普通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组急性期血清 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及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且普通肺炎链球菌急性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恢复期(P<0.05),重症感染组恢复期IL-1β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链球菌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 N 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链球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韩小胜;黄会;魏小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尿碱性磷酸酶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碱性磷酸酶(UALP)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单纯性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组,筛选出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糖尿病肾病组,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CysC、HCY及UALP水平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HCY及UALP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的 CysC、HCY 及 UALP 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CysC、HCY及UALP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媛;王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