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杨靖;李莉

关键词:血液标本, 处理方式, 生化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 的影响.方法 将院内进行血液检查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条件处理后的血液标本的生化结果 进行统计对比,以25例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按处理方式分1、2、3组,按保存方式分为A、B、C组.结果 1组和2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在处理后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血液标本的处理方式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则没有明显影响.B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在保存后,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A组的检测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血液标本的保存方式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和生化指标检测过程等条件进行控制,保证采集到的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LISA检测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抗PLA2R抗体)滴度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疾病诊断及病情判断提供更特异的血清学指标.方法 选取该院肾内科就诊行肾组织活检并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34例,该院住院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12例,收集血清检测抗PLA2R抗体并结合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IgG、IgA、IgM、C3、C4指标,分析其对膜性肾病的诊断性能.结果 抗PLA2R抗体滴度在膜性肾病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中位数依次为22.1、2.0、2.0RU/mL,膜性肾病组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LA2R抗体在膜性肾病组阳性17例(阳性率50%),阴性17例,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其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为100%.膜性肾病组TP、ALB、IgG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LA2R抗体与血清TP、ALB、IgG、IgA、IgM、C3、C4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82、-0.344、-0.502、-0.295、0.062、0.005、0.241,与TP、ALB、IgG、IgA呈负相关(P<0.01),与C4呈正相关(P<0.05),与IgM、C3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抗PLA2R抗体在膜性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无法行肾活检患者的必要和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指标,定量检测有助于病情判断.

    作者:方玲;顾向明;周泽红;林淼雄;齐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探讨

    目的 探讨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药敏试验的不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药敏参考.方法 对临床分离筛选的16株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记录24、48、72h这几个时间段的结果 .然后将菌株传种数代至其不产生物膜,再行上述操作.后对两次的药敏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24h抑菌圈的毫米数与48、72h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生物膜的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时,结果 宜在48h后报告,这对于该菌的预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石宗盛;薛世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连云港地区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目的 连云港地区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 应用骨髓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骨髓标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制备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收获标本的顺序,地域季节的差异,温度、湿度变化,操作人员的主观失误等都可导致后结果 的成败.结论 骨髓染色体R显带制备技术影响因素众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核型分析,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检查对于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故其现已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规检查不可或缺的项目.

    作者:史沛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NGAL在诊断肝硬化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均可能发展至的晚期阶段 ,其失代偿期时常出现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和/或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肾毒性损伤和炎性反应 ,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并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肝硬化患者发生AKI后 ,多预后不良.据文献报道 ,肝硬化住院患者A K I发生率高达19% ~20% [1 ].常见的AKI疾病包括肾前性氮质血症、肝肾综合征(HRS)和急性肾小管坏死[1-2 ] .研究表明 ,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与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5] .尽管对肝硬化患者 AKI的研究不断深入 ,诊疗措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发展 ,但其预后依然较差.缺乏敏感、特异、及时、简便的诊断和(或)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临床医生不能在肝硬化患者AKI早期或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和评估病情 ,进而实施积极地干预或治疗.

    作者:葛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45例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及类型,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对该院2009-2015年245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结果 45103例次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45例,发生率0.54%;输注成分以血浆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有输血史/妊娠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输血存在风险,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严格按照输血程序,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雷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CCP抗体、RF、CRP和ESR检测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早期RA患者210例(RA组),其中男28例,女182例;同时选取其他风湿病患者115例(非RA组),其中男38例,女77例;健康体检者85例(健康组),其中男46例,女39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及CRP水平;采用魏氏法检测ESR,检测其在RA及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病患者体内的水平变化.结果 RA组的抗CC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是60.95%、97.64%、98.46%、50.30%、0.59;RF检测分别是52.38%、95.29%、96.49%、44.75%、0.48;CRP检测分别是30.48%、89.41%、87.67%、87.67%、34.23%、0.20;ESR检测分别是49.52%、87.06%、90.43%、41.11%、0.37.RA组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RF水平,两者的检测结果 明显高于非RA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ESR检测RA组与非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水平较高,明显优于RF检测,抗CCP抗体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张梅;黄延峰;梁大立;罗永钊;王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PCR法对1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HPV感染率46.84%(74/158).感染比例高的亚型是HPV16(36.48%),其次分别是HPV52(21.62%)、HPV58(13.51%),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5.68%(56/74),HPV多亚型感染率为24.32%(18/74).结论 该研究中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2、58,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超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实验室咨询服务软件模块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开发临床实验室咨询服务软件模块,提高实验室服务水平.方法 利用ASP.NET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搭建Web平台,基于平台功能开发咨询服务模块.结果 软件模块解决实验室咨询服务包含的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2个方面需求;主动服务模块实现实时更新的在线检验手册列表,医护和病患等相关人员使用院内外联网电脑和手机等智能设备可以在线浏览和查询检验手册,获取包括检验前的样本准备和检验后的报告解读等信息;被动服务模块使用留言板和消息机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使用该模块后,科室每年节约成本约1.5万元,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由原来95.5%提升到98.5%,每天相关咨询电话由原来60次减少至35次.结论 该模块降低了科室成本,增进了实验室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实验室服务水平.

    作者:朱涛;欧阳能良;黄福达;王伟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预测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13例单纯糖尿病组和98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hs-CRP、Cys C、Hcy水平变化;以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早期肾病组中的3项检测结果 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和单纯糖尿病组hs-CRP、Cys C、Hcy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hs-CRP、Cys C、Hcy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效率,对于糖尿病早期肾病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许庭松;孙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亲权鉴定中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一种高度多态性和可遗传性的遗传标记 ,通常由2~6 bp的核心序列串联重复而成 ,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基因组中.根据其分布于染色体的不同 ,分为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和性染色体STR基因座(包括X-STR和Y-STR).常染色体STR基因座是目前亲权鉴定实验室中运用广泛的遗传标记 ,性染色体STR基因座以其独特的遗传特点在亲权鉴定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本文就STR基因座在亲权鉴定中的运用情况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瑞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和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率,分析和研究诊治过程中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 选取64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 阳性率差异.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其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Sp100)、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LC-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SLA/LP、LKM-1、LC-1作为特有抗体,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AMA-M2、gp210、Sp100作为特有抗体.结论 临床上对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重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的检测,有利于早期确诊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华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开展氯吡格雷治疗,负荷剂量为300mg,维持剂量为75mg,将受试者分成氯吡格雷抵抗组与反应组,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代谢CYP2C19基因型,观察CYP2C19基因型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该组受试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27例,检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携带者共计16例,慢代谢基因型患者VASP-PRI与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反应组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中,包括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氯吡格雷抵抗会使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齐林;乔辉;韩静贤;刘时武;袁义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GP73和AFP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对比分析AFP和GP73的阳性检出率,探讨GP73和AFP用于诊断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肝细胞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GP73水平.结果 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阳性检出率为96.00%,AFP阳性检出率为84.00%,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为(702.64±54.35)ng/mL,AFP水平为(6772.4±1942.3)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和AFP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和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对于肝细胞肝癌患者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钱海根;刘超群;胡焉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SO15189认可体系中试剂、质控品及定标品的科学管理

    该文结合实际工作,根据ISO15189认可准则规范医学实验室试剂、质控品和定标品的接收、保管和使用程序,保证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进一步完善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李冰;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疟疾患者体内疟原虫滴度与体温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疟疾患者体内疟原虫滴度与体温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疟疾漏诊和误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疟疾检测阳性标本93例,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厚薄血片同时对标本进行疟原虫检测,同时记录他们体温,体温每升高1℃进行1次疟疾检测,直到疟疾检测阳性为止.结果 在受检的93例标本中,中国人感染率为56.98%(53/93),外国人感染率为43.01%(40/93),中国人和外国人疟疾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疟疾感染与人种无关;在93例标本中,初次感染疟疾的48人,包括47个中国人,1个外国人.45人为2次或多次感染疟疾,其中滴度为1:10的人数为33人,复发率为0.09%(3/33),再燃率为0.27%(9/33),滴度为1:20的人数为28人,复发率为0.04%(1/28),再燃率为0.21%(6/28),滴度为1:30的人数为19人,复发率为0.16%(3/19),再燃率为0.37%(7/19),滴度为1:40的人数为13人,复发率为0.15%(2/13),再燃率为0.38%(5/13),复发人数与再燃人数与滴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P>0.05;χ2=1.96,P>0.05).结论 疟疾和滴度、温度呈正相关,滴度升高,发生复发和再燃的概率增大.

    作者:罗慧琴;李玲;刘付芹;赵亚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emotype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探讨和分析Hemotype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将Hemotype全自动血型仪利用96孔U型微孔板凝集法进行ABO正反定性、Rh(D)正定型及盐水法不规则抗体检测,将其结果 与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 1234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emotype全自动血型仪检测结果 有11例正反不一致(一次定型率为99.91%),6例O细胞凝集,59例RH阴性.手工法有9例正反不一致(一次定型率为99.92%),5例O细胞凝集,59例RH阴性.经送血型室鉴定,全自动血型仪多检测出1例亚型,1例CisAB,1例冷凝集.结论 Hemotype全自动血型仪结果 可靠、准确,灵敏度更高,实现了血型检测的自动化,操作简便,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便于查询和追溯,促进输血安全.

    作者:黎金凤;陈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进展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兼具有骨髓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双重特征 ,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 H O )将其归类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 PN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其主要特点是单核细胞增多伴病态造血.符合诊断的患者中具有相似临床表型 ,可以是多个分子事件造成的 ,不同的分子事件可能影响一个共同的分子途径 ,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致病途径导致相似的临床表型.本文就CM M L的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贺望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对小鼠糖尿病造模条件的优化

    目的 研究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模型的佳方案.方法 观察小鼠性别、体质量、四氧嘧啶剂量的不同组合,对造模成功率、致死率的影响.结果 选择体质量18~<22 g的雄性小鼠禁食16 h,120 mg/kg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获得成模率较高、致死率较低、血糖持续稳定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结论 筛选出较理想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对小鼠糖尿病的造模条件.

    作者:殷素会;曹兰;刘佳霖;沈克飞;王小雄;程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保证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的方法讨论

    目的 保证血凝分析仪血凝结果 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样本质量、试剂质量、仪器质量和检测的质量控制几个环节分别进行控制.结果 样本质量、试剂质量、仪器质量和检测的质量控制几个方面得到保证后,血凝分析仪血凝测定结果 得到保证.结论 对标本的制作、仪器的质量及检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就能得到可靠的血凝分析结果 .

    作者:赵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IL-17介导的免疫过程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严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并会大幅增加军事人员由于创伤引起多重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概率.白细胞介素17 (IL-17 )通路是各种免疫应答中中性粒细胞募集过程必不可少的 ,中性粒细胞可以对鲍曼不动杆菌起到控制作用.这可能说明IL-17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对于宿主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 IL-17在保护性免疫应答中的潜在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