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甲医院评审对输血医疗文书的促进效果分析

何杜;阳勇;周飒

关键词:三甲医院评审, 输血, 医疗文书, 护理记录
摘要:探讨启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对提升临床输血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性的效果.对三甲评审前和启动三甲评审半年后的输血相关文书规范性进行统计、分析.申请单规范填写合格率以及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护理记录、术中输血记录规范率均在90%以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及申请单的主任审核率还有待加强.经过多途径的培训和半年的多部门联合督查,医护人员对输血文书书写的重要性及规范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使书写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BNP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不同程度COPD中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及不同程度COPD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NP)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COPD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呼吸内科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COPD患者84例,根据不同患者临床症状差异,以及动脉血气和脏器功能障碍等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COPD、中度COPD和重度COPD患者,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浆BNP和血清hs-CRP水平,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浆BNP和血清hs-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COPD患者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其血浆BNP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相比健康体检者要高,COPD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相比治疗前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和血清hs-CRP水平均相比治疗前要低,轻度和中度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BNP和血清hs-CRP水平分别低于重度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显著;而轻度和中度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越高表明COPD严重程度越高,血浆BNP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COPD诊疗的评价指标.

    作者:罗广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62例手足口病患者(患者组)入院时和治疗后的hs-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进行检测,以hs-CRP>5.0 mg/L、WBC>10.0×109/L为阳性标准,对比分析两者阳性率的差异.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手足口病患者与健康儿童hs-CRP水平、WBC计数的差异.结果 手足口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hs-CRP及WB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hs-CRP的阳性率为74.2%(46/62),WBC计数的阳性率为41.9%(21/62),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治疗后手足口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WBC,hs-CRP对手足口病感染早期的判断更为敏感,可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及判断疗效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作者:刘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贡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自贡地区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疑诊为地贫的患者采用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地贫基因检测,从而进行确诊和分析.结果 2477例疑似患者中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1068例,占43.12%(1068/2477);α-地贫586例,占54.9%(586/1068);β-地贫460例,占43.10%(460/1068);αβ复合型地贫22例,占2.1%(22/1068).男性871例,基因携带者305例,占35.02%;女性1606例,基因携带者763例,占47.51%.共检测出36种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较高的前5位依次为――SEA/αα、CD41-42、CD17、IVS-2-654、-α3.7/αα突变.在αβ复合型地贫中,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为CD17、CD41-42和-28;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α3.7/αα、――SEA/αα、-α4.2/αα.结论 了解该地区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可为该地区地贫的预防控制、遗传咨询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万富明;欧丽琼;缪群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EB病毒VCA-IgM及AST、ALT对EB病毒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IgM(VCA-Ig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单项及联合检测对EB病毒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化学发光法测定的EB病毒VCA-IgM阳性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DNA,酶速率法检测ALT、AST水平.将标本分成EB病毒DNA阳性组和EB病毒DNA阴性组,运用SPSS22.0对各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DNA阳性组VCA-IgM、AST、ALT水平均高于EB病毒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IgM、AST、ALT 3者均与EB病毒DNA相关(P<0.05).VCA-IgM、AST、ALT 3者单项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95%CI:0.735~0.872)、0.788(95%C I:0.708~0.868)、0.752(95%C I:0.671~0.832),3者联合检测的A U C为0.830(95%C I:0.765~0.896),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结论 EB病毒现症感染的相关指标中,VCA-IgM具诊断学意义,优于AST、ALT,3者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意义,有助于EB病毒感染及其他合并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张培莉;邵婧;刘义庆;陈兰兰;范卫华;牛登冉;段文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界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 M I)的临床诊断价值,确立其临床诊断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5599例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将患者分为AMI和非AMI 2组,比较AMI组与非AMI组的中位数,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临床诊断界值.结果 AMI组Myo、CK-MB、TnI与非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Myo、CK-MB、TnI的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136.85、4.455、0.150 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873、0.976.结论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

    作者:曾令恒;赵艳华;姜朝新;何锋荣;王陈龙;潘开拓;和仕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扬州地区58例21-三体综合征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21-三体综合征儿童染色体核型分布及特点.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前来该院门诊进行遗传咨询的433例儿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共发现21-三体综合征58例.其中单纯型21-三体占93.10%(54/58);嵌合型占3.45%(2/58);易位型占3.45%(2/58).在单纯型21-三体患儿的性别比(男:女)为1:1.16.结论 扬州地区约93%的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是单纯型21-三体,男孩和女孩21-三体综合征患儿比例相当.

    作者:徐月新;居云;傅丹;张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4例纳入该研究,据临床病情程度将上述患儿分为普通组46例和重症组38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幼儿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 重症组的IL-6、IL-10、TNF-α水平分别为(61.81±20.17)ng/L、(174.25±60.41)ng/L、(469.33±168.23)ng/L,均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普通组的IL-6、IL-10、T N F-α水平分别为(15.75±3.41)ng/L、(33.80±12.11)ng/L、(78.22±58.57)ng/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Ig A、Ig G、Ig M水平分别为(0.82±0.26)g/L、(6.87±1.38)g/L、(0.76±0.15)g/L,普通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10±0.29)g/L、(8.26±1.05)g/L、(1.12±0.22)g/L,重症组与普通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因子失衡及免疫功能降低且以重症患儿为明显,采用细胞因子及体液免疫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

    作者:周冠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在菌血症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 T)在菌血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951例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 T检测的标本检测结果 ,分析PC T水平与血培养结果 的关系,同时比较PC T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之间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效能.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25.4%和9.8%;PCT区分血培养阴性与阳性、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佳临界值分别为0.540 ng/mL、2.065 ng/mL.血培养阴性与阳性组、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组之间PCT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同时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为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信息,从而改善和提高菌血症诊断的准确性,避免非必需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临床诊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曾桂胜;陈志芬;吴见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孤独症研究进展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1-2].调查显示 :2014年美国ASD患病率达到1/68 ,中国大陆ASD患病率为(2 .8~30 .4 )/10000 ,中国港台地区为(1 .8~424 .4)/10000[2] .ASD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行为观察和量表测定 ,如孤独症患者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孤独症患者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 ,还可以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精神和行为疾病分类》(ICD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 S M-V )[1 ] .该病至今没有特异性的实验诊断手段 ,但是可以应用C T、M RI、脑电图进行辅助诊断.

    作者:阳青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六安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34例健康成人和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8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3、IL-4、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IL-1a、IL-1RA]的浓度.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IL-6、IL-10和T N F-α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IL-1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 IL-6和TNF-α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相关,IL-10在精神分裂症早期抗炎中起作用.

    作者:张光满;李莹;张文;童庆好;余万庆;高志文;程凤先;但孝宏;王昆;程静静;刘欢;黄琴;许华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呼吸科诊治的AECOPD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实施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实施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半年内再次急性加重发生率、半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参考降钙素原水平有助于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姜宏英;杨庆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在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清和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成年中枢神经性系统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初诊疑似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均采用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及分离确诊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同时对脑脊液和血清标本进行降钙素原的检测.整理并记录60例患者的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 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 .以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结果 为金标准,血清和脑脊液降钙素原大于0.5 ng/m L为感染阳性,采用四格诊断表,输入降钙素原检测结果 和脑脊液病原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并计算血清、脑脊液降钙素原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判断的一致性,分析降钙素原脑脊液和血清检测方法对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31例患者为细菌性感染,22例患者为病毒性感染,7例患者未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88.34%.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49例、阴性11例;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阳性37例、阴性23例.血清降钙素原与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结果 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769,血清降钙素原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 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脑脊液降钙素原与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结果 的Kappa系数为0.315,脑脊液降钙素原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 一致性较差.血清降钙素原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96.08%,准确度为93.33%,特异度为77.78%,脑脊液降钙素原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73.33%,准确度为45.00%,特异度为38.46%;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的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方法对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成年人中枢神进系统细菌性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维;李春明;黄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孕妇妊娠早期生殖道GBS筛查及干预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早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筛查及干预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从1000例早孕孕妇中筛查出来的66例GBS检测阳性的孕妇依据是否愿意接受阴道用药治疗分为接受引导用药治疗的A组45例及未接受阴道用药治疗的B组21例;另选取同期100例GBS检测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的围产结局.结果 A组、对照组围产结局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孕妇生殖道GBS筛查及干预可以降低流产、早产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改善围产结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郑丽君;王云霞;易辉;何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无标记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传感器构建

    目的 构建一种无标记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传感器.方法 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法定向固定单克隆抗体于金叉指微阵列电极表面以捕获CD4+T淋巴细胞,并用循环伏安法(CV)扫描对金叉指微阵列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进行表征,后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EIS)对免疫传感器捕获的CD4+T淋巴细胞进行阻抗检测,通过等效电路拟合获得的阻抗值变化绘制标准曲线.结果 该免疫传感器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线性范围是(5.0×103-5.0×106)/mL,检测下限为5.0×102/m L.结论 该免疫传感器的结果 准确可靠,检测过程简便,价格低廉,有望用于实时检测系统,为实现快速、准确、价廉的CD4+T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提供帮助.

    作者:蒋兴宇;蒋栋能;孟凡飞;蒲晓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变化及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在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病例组8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对照组85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水平.比较病例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IL-1β、IL-6、TNF-α、NGF、BDNF水平与PANS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t=4.560)、IL-6(t=4.957)、TNF-α(t=4.7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GF(t=-4.806)、BDNF(t=-4.88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3个月末,血清IL-1β(t=4.543)、IL-6(t=4.327)、TNF-α(t=4.654)浓度比治疗前降低,NGF(t=-4.641)、BDNF(t=-4.87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325,P<0.01),IL-6与阴性症状分正相关(r=0.319,P<0.01),TNF-α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281,P<0.01),NGF与阳性症状分负相关(r=-0.229,P<0.05),BDNF与阳性症状分负相关(r=-0.272,P<0.05).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cut-off值分别为40.083、20.037、17.115、19.998、584.157 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72、0.686、0.712、0.708,敏感度分别为0.565、0.871、0.894、0.859、0.729,特异度分别为0.871、0.565、0.365、0.494、0.624.结论 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的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在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泽兵;李冬;林萍;孙祖俊;杨雪松;林斐然;徐筱;王峰;谢红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价值

    目的 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的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探讨血清AECA检测对LN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LN患者60例(LN组)、无肾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例(SLE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纳入该研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AECA,对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组血清AECA阳性率为33.33%,SLE组AECA阳性率为36.00%,两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N组和S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ECA在LN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但不能反映SLE肾脏损伤,SLE肾损伤需检测其他肾脏相关指标来判定.

    作者:韦薇;沈雅萍;杨翌翔;曹云芳;侯彦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用IQM数据对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再激活试剂包进行性能评估

    目的 使用IQM数据对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再激活试剂包进行性能评估.方法 利用再激活试剂包的IQM数据,对过程控制液A、B各检测项目的西格玛值(σ)、平均偏倚(Bias)、假失控率(Pfr)、误差检出率(Ped)、假失控率分析批长度(ARLfr)、误差检出率分析批长度(ARLed)及平均误差检出时间(ADT)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 过程控制液A除项目K+、Ca2+、乳酸外,其余检测项目σ均>8.00;除K+、Ca2+、乳酸外,其余检测项目的Pfr均<0.50%;Ped值除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细胞比容(Hct)项目>95%外,其余检测项目均<90%;误差平均检出时间(ADT)除血糖外均<13 h.过程控制液B除项目Ca2+的σ为5.93,其余检测项目σ均>7.00;除Ca2外,其余检测项目的Pfr均<0.50%;Ped值除Na+和乳酸外,其余检测项目均>99.50%;ADT均<44.00 min.结论 通过仪器的智能化质量管理能充分保障再激活试剂包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试剂包的残余试剂,从而降低检测成本.

    作者:肖光军;刘艳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lncRNA与精神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出现情感、认知、行为等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此类疾病病因复杂 ,大多发病机制未被阐明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 ,易出现误诊 ,如何早期确诊精神疾病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具有高度保守性 ,在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 lncRN A与精神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以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祖森;沈棫华;宋传福;梁可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表达差异的检测

    目的 分析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TSS)毒力基因表达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7-11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随机选取76株,采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exoU、exoS、ex-oT、exoY 4种毒力基因;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exoS、exoY检出率高,分别为52.6%(40/76)、63.2%(48/76);主要为exoU(-)exoS(+)exoT(-)exoY(+)基因型,占59.26%;多重耐药及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4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TTSS阳性组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低于TTSS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携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别;多重耐药及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相似.

    作者:王娟;梁媛紫;戴佩坚;陈国锋;欧阳展迪;蔡佳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分级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ABT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异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ABTI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3例),对3组的H M GB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3组中不同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的患者H M GB1水平的差异.结果 (1)3组的HMGB1水平比较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度组和中度组中男性、女性患者间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中男性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3)轻度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中度组、重度组中年龄>60岁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4)在上述3组中,急性胆囊炎患者的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胆管炎患者(P<0.05).结论 ABTI患者病情越严重,其血清中的HMGB1的水平也越高.而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ABTI患者而言,其血清的HMGB1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人群中的分布有所不同.这提示HMGB1水平可作为预测和反映ABTI严重程度的指标,值得在临床加以重视.

    作者:范婉婷;张平安;韩瑞玲;谢军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