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刘子豪;王海霞;刘林林;冯晨芳;刘颖;刘晓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神经功能, 内皮祖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间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神经功能、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时研究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时研究组IL-6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9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收集其尿液、血液及痰液等标本,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鉴定.结果 全组病原菌感染率为27.08%,共分离103株病原菌,其中15株真菌,42株革兰阴性菌及46株革兰阳性菌.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能表现较高敏感率;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性均为100.00%,对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等敏感性较弱;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及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对氨曲南及头孢类抗菌药敏感性较弱.结论 由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抵抗力低下与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患者机体内菌群失调,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对其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梁训宏;吴劲松;程锦娥;李文清;吴伟元;卢月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ox-LDL、Lp-PLA2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老年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ACI组)和同期医院住院患者150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对血清中的ox-LDL、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比较ACI组和对照组的血清ox-LDL、Lp-PLA2及其他血脂指标水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ox-LDL、Lp-PLA2水平进行比较;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轻型、中型、重型患者的ox-LDL、Lp-PLA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的血清ox-LDL、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x-LDL、Lp-PLA2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x-LDL、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中型、重型血清ox-LDL、Lp-PLA2水平均高于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血清ox-LDL、Lp-PLA2水平显著性高于中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LDL、Lp-PLA2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清标记物,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静;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张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乳腺癌组织中VEGF、EGFR和Smad4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生长因子R(EGFR)和Smad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EGFR和Smad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9%和59.5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2.62%和26.1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Smad4的阳性表达率为35.7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7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2%和70.83%,高于Ⅰ+Ⅱ期的50.00%和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的Smad4阳性表达率为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和75.00%,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的47.50%和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有淋巴转移的Smad2阳性表达率为22.73%,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GFR和VE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82、0.425,P<0.05);Smad4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68,P<0.05).结论 VEGF、EGFR和Smad4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GFR和VE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Smad4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对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晓英;张卫卫;施先君;兰德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miR-216a水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6a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轻型急性胰腺炎(M A P组)17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 A P组)23例和经检查无异常的健康成人(对照组)30例,采集血液标本检测淀粉酶活性(AM YA)和血清miR-216a的表达水平,采用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改良的CT严重(MCTSI)指数来评价AP的严重程度,分析上述指标与血清miR-216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MAP组与SAP组患者血液淀粉酶活性均高于本组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期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MAP组和SAP组血清miR-216a均显著高于该组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6a表达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和MCTSI指数呈正相关(r=0.667,P<0.05;r=0.396,P<0.05;r=0.648,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R-216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表达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SA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剑彬;吴彩月;王丽斯;吴恺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间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神经功能、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时研究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时研究组IL-6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刘子豪;王海霞;刘林林;冯晨芳;刘颖;刘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胶原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与研究血清胶原相关指标、肝功检测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胶原相关指标、肝功能检测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统计并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分类肝硬化患者的胶原相关指标、肝功能检测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胶原相关指标Ⅲ型前胶原(PⅢ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PⅠC P)及Ⅳ型胶原(CⅣ)分别为(10.25±0.95)ng/L、(145.87±16.34)μg/L及(85.95±7.93)μg/L;肝功能检测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分别为(32.52±4.15)U/L、(33.23±3.56)U/L及(26.86±2.53)U/L;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未成熟红细胞指数(IRF)及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分别为(1.72±0.17)%、(20.87±2.23)%及(1.79±0.20),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1.08±0.11)%、(14.87±1.56)%和(0.8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胶原相关指标、肝功检测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类肝硬化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胶原相关指标、肝功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荣爱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38例骨髓坏死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分析

    目的 讨论骨髓坏死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为骨髓坏死的临床患者的临床表现、原发病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 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单项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在骨髓坏死患者的增生程度、坏死程度的判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名骨髓坏死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占78.95%,非肿瘤疾病患者占21.05%,主要有高热、出血、持续性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全血细胞减少、LDH、ALT、AST升高.38名患者中,8名非肿瘤患者均好转出院,30名肿瘤患者7例仍存活.结论 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预后差,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联检能提高诊断率符合率.

    作者:杨再林;刘灵;张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MCV、RDW、LDH及骨髓异常染色体联检在MDS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脱氢酶(LDH)及骨髓异常染色体(位)联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4例MDS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34名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MCV、RDW、LDH水平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异常染色体检测结果(FISH阳性率),分析其与MDS诊断间关系.结果 MDS患者MCV、RDW、LDH水平及FISH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的FISH阳性率明显高于MDS其他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LDH水平及FISH检测阳性对MDS的阳性预测价值63.85%~77.67%,阴性预测价值34.58%~37.79%,联合MCV、RDW、LDH水平及FISH检查其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8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似然比也明显高于单个指标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LDH水平升高及FISH检测阳性与MDS有不同程度相关性.结论 MCV、RDW、LDH及骨髓细胞异常染色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MDS的诊断正确率,对MDS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危H PV感染型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 R-H PV)感染型别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对2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15种高危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出H PV感染247例,总的H PV感染率为97.24%(247/254),其中一型感染率为81.10%(206/254),多型感染率为16.14%(41/254).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HPV感染型别前七位出现频率数依次为16、58、18、52、31、33、59型 ,这些型别是致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型别 ,16型非常突出 ,占总出现频率数的58 .64% (173/295 ).H PV分型检测有利于妇产科医师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 ,也有利于临床医师锁定高致癌型 HPV感染者 ,并对其感染者跟踪随访 ,以便筛检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东英;赵雪;耿建祥;邓中平;黄华艺;唐玲丽;秦雪;袁凯志;黄淑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Lp-PLA2、Hcy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和研究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互联系,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数表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因胸痛于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是否伴有病变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组患者均通过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Lp-PLA2、Hcy水平检测,并探讨两组间,差异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间的相互联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Lp-PLA2及Hcy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Lp-PLA2及H cy水平增加,临床应重视对二者的检测,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莫昌玉;杨志伟;陈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富氢盐水对高压电烧伤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富氢盐水对高压电烧伤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压电烧伤实验组、高压力烧伤富氢盐水治疗组、假高压电烧伤组,高压电烧伤罂粟碱治疗组.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富氢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罂粟碱.比较伤前及伤后各时相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流变行为变化情况.结果 假高压电烧伤组于观察的各个时相的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流变行为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电烧伤实验组大鼠伤后各时相滚动白细胞数、白细胞黏附数、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长均高于伤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滚动速度则低于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烧伤富氢盐水治疗组与高压电烧伤罂粟碱治疗组伤后各时相滚动白细胞数、白细胞黏附数、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长均高于伤前15 m 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高压电烧伤实验组相比,增长幅度较低;白细胞滚动速度则低于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压电烧伤实验组相比,降低幅度较低.结论 富氢盐水可有效减轻由于高压电烧伤造成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流变行为的改变,对大鼠肠系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魏伟;邵洪波;张晓成;邢亮;杨蒙;冯建科;张庆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56株M RSA防耐药变异浓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两种药物对56株临床分离M RS A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 PC).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56株MRSA的MPC90分别为4μg/mL、20.5μg/mL;MPC90/MIC90分别为2、10.25μg/mL.结论利奈唑胺防MRSA菌株耐药突变的能力强于万古霉素.

    作者:李静;赵建宏;刘晓雷;强翠欣;张庶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肟组、头孢克洛组,每组各46例,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克肟、头孢克洛治疗,连续治疗5~7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3d,头孢克肟组患者的腹泻次数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头孢克肟组患者的急性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AAG)、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均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头孢克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7.83%、无效率为2.17%;头孢克洛组显效率为32.61%、有效率为56.52%、无效率为10.87%,头孢克肟组治疗效果优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克洛.

    作者:姜云达;岳德永;顾立华;杨忠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MHD患者血浆ox-LDL、Scr及ALB水平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肌酐(Scr)、血白蛋白(ALB)水平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进行M HD治疗的14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浆ox-LDL、Scr、ALB水平,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浆ox-LDL、Scr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浆ALB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4例患者SF-36评分及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LVEDD、LVEDS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ox-LDL、Scr及ALB水平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血浆ox-LDL、Scr、ALB水平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监测血浆ox-LDL、Scr、ALB水平可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张颖;王会苗;陈超;牛青青;张国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浆胎儿游离DN A在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胎儿游离DNA(cffDNA)在高龄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产前筛查(唐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建卡产检并进行血清学筛查和胎儿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39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羊水/脐血穿刺细胞核型分析为准,比较传统血清学筛查与高通量无创DNA检测方法应用于高龄孕中期唐筛效率,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血清学筛查出高风险孕妇26例(阳性率8.7%),其中DS高风险(21-三体)孕妇20例(唐筛阳性率6.7%),18-三体5例(1.7%),13-三体2例(0.7%).无创DNA检测出高风险孕妇9例(阳性率3%),均在血清学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范围之内,其中21-三体6例((2%)),18-三体3例(1%).高风险孕妇羊水/脐血穿刺细胞核型分析21-三体5例(1.7%),18-三体阳性2例(0.7%),正常2例(0.7%).血清学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93.3%和94.9%,无创DNA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97.9%和99.6%.两种检查方法的总阳性率、唐筛阳性率、唐筛假阳性率、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运用无创DNA检测技术分析cffDNA对高龄孕妇DS筛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发病后12 h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72 h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比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72 h时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PaO2、PaO2/FiO2、La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72 h时治疗组的CRP、IL-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5例并发ACS,发生率16.7%,治疗组中未见并发ACS病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快速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对腹腔脏器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福楠;杨连祥;刘洪峰;张磊;王立军;田贺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板聚凝胺法筛查无偿献血者抗-Mur抗体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 ,意外抗体引起的临床输血反应日趋受到关注 ,而且意外抗体绝大多数为IgG性质的抗体.有临床意义的意外抗体会造成急性或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输入破坏的不匹配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 ,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轻则影响治疗效果 ,重则危及患者生命[1 ]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能引起输血后的溶血反应、习惯性流产、新生儿溶血等临床疾病.抗-M ur抗体通常为天然抗体 ,大多数以Ig M形式存在 ,但也可以同时存在由免疫产生的IgG抗体.抗-M ur抗体的存在会干扰临床配血试验或者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血站的献血者较多 ,需检测的标本数量大 ,所以寻求一种经济有效、高效灵敏且自动化程度高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

    作者:廖惠容;翁远桥;冯健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靶向核受体RXRα的淫羊藿抗炎活性成分的快速精准鉴定

    目的 建立从中药中高效精准鉴定靶向核受体RXRα的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通过受体-配体识别结合的原理,将中药淫羊藿抗炎活性馏分与核受体RXRα蛋白共同孵育,捕获配体小分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和质谱识别并鉴定配体化合物,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化合物活性验证.结果 从淫羊藿抗炎馏分中快速筛选出核受体蛋白RXRα的小分子配体宝藿苷Ⅰ,生物学活性测试显示该配体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且具有RXRα依赖性.结论 受体-配体识别法能够有效鉴定淫羊藿抗炎馏分中靶向核受体RXRα的活性小分子,该法为天然产物和中药活性成分的精准鉴定提供新的思路,为新型RXRα天然小分子调节剂的快速筛选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方慧;鄢庆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和Th9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检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T细胞17(T h17)、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T h9)的比例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9(IL-9)和总Ig E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6例哮喘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26例)、哮喘缓解组(2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中T h17细胞和Th9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儿童血清中IL-17和IL-9的水平;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3组儿童血清中总Ig E的水平.结果 与哮喘缓解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外周血T h17和T h9细胞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外周血Th17和Th9细胞比例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缓解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发作组血清中IL-17、IL-9和总Ig E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17、IL-9和总Ig E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IL-9与总Ig E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7、0.491、0.786,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 h17和T h9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志;杨婷婷;李文哲;王波;薛邦禄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CT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荧光定量降钙素原(PC T)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建立PC T免疫检测方法,并对本方法进行了精密度、灵敏度、线性、相关性等性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本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0.04 ng/mL,精密度CV<10%,线性范围为0.04~51.14 ng/mL,与罗氏Cobas E601 PCT相关系数r为0.996.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PCT荧光免疫检测方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用于临床血清PC T浓度的检测.

    作者:刘献文;赵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