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AT 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稳转 HL60细胞株的建立

王晋蜀;王伟佳;王婷;张彦

关键词:ICAT基因, RNA干扰, HL60细胞
摘要:目的:构建ICAT基因的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 HL60细胞系。方法人工设计、合成针对ICAT基因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GLV3干扰载体上,与PG‐p1‐VSVG、PG‐p1‐REV、PG‐p1‐RRE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感染HL60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 HL60稳定细胞中ICAT 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ICAT 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滴度为2×108 TU/mL ;建立稳定转染的HL60细胞株。有效干扰验证显示,shICAT能明显降低ICAT的mRNA及蛋白水平(P<0.001)。结论成功构建ICAT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ICAT表达的HL60细胞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检验室地理位置对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影响

    急诊检验结果的及时性是衡量医学水平和实验室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5189:2012在内的国际卫生管理机构也对及时性提出要求[1]。而及时性主要是通过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 ,TAT)来评价的[2]。TAT分为项目申请、标本采集、标本确认、标本运输、前处理、标本分析、结果回报、结果分析及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共9个时间段[3]。任何一个环节均有可能会影响 TAT。目前,针对急诊检验室在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急诊 TAT 的影响少有报道。本文就急诊检验室在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急诊样本运输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急诊检验室在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急诊TAT的影响。

    作者:徐全中;张秀明;温冬梅;吴剑杨;李曼;胡婷;索明环;萧金丽;阚丽娟;庞嘉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山东地区健康人群腺病毒稀有血清型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山东地区健康人群中腺病毒不同血清型的感染状况,筛选出流行水平较低的腺病毒血清型,用于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利用腺病毒不同血清型标准株,以ELISA方法检测健康人群中不同腺病毒血清型的中和抗体。结果山东地区18~70岁的健康人群中腺病毒总抗体的阳性率为95.2%。其中Adv3、Adv5、Adv7、Adv11、Adv26、Adv35、Adv48、Adv49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9.8%、71.0%、61.0%、9.4%、2.2%、5.8%、0.8%、1.6%。Adv11、26、35、48、495个血清型的阳性率远低于Adv3、5、7型(P<0.01)。结论山东地区腺病毒的总感染率较高,不同血清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Adv26、48、49型腺病毒感染率较低,可用于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周奇;马春玲;王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有形成分红细胞的评价

    目的:研究尿液干化学检测隐血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结果的的符合情况,探讨尿液干化学干化学法与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镜检的方法学评价。方法通过尿液干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查检测1227例相同标本,对2种方法测得尿液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的结果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27例尿液干化学检测隐血阳性297例,经显微镜复查有形成分红细胞阳性188例,阴性109例;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阴性930例,显微镜复查有形成分红细胞阳性26例,阴性904例。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63.3%,阴性符合率97.2%。再抽取此1227例尿液中肾内科、泌尿外科与妇科的结果进行进一步比较,肾内科阳性符合率为75%,阴性符合率为89.4%;泌尿外科阳性符合率为78.2%,阴性符合率为95.2%;妇科阳性符合率为75.7%,阴性符合率为93.3%;说明两者并不完全存在相对应关系,肾内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的阳性符合率更高一些。结论临床上可能出现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相符的情形,故在实际工作中,尿液干化学筛查不能完全替代有形成分的检测,多采用镜检和尿液干化学相结合进行检测,提高尿液隐血和有形成分红细胞检测的阳性率,以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朱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曲霉的临床诊断进展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 IPFI)尤其是侵袭性肺曲霉(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 IPA )是由各种曲霉菌属感染肺部组织[1]而导致的、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2]。造成病死率高的罪魁祸首即 IPA 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这使得 IPA 临床治疗难以进行。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IPA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明确的阴性诊断可让患者免除因治疗价格昂贵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及有可能导致严重毒副作用的抗真菌药物的过分使用。

    作者:万秋风;谷兴丽;刘光明(综述);徐思成(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5′-NT、TBA及MAO 联合检测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单胺氧化酶(MAO)联合检测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2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0例健康者做血清5′‐NT、TBA、MAO、丙气温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 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肿瘤组患者血清5′‐NT、TBA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患者 TBA水平升高为严重,其次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患者,急性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增高不明显;肝肿瘤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 AO检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GGT 较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TBA及 MAO 较为敏感的反映肝肿瘤患者肝脏分泌、合成及代谢功能。血清5′‐NT、TBA、MAO、ALT、AST、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平宗;杨舸;汪永强;胡江红;汤雪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SO 15189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管理体系的建立

    目的:为提高实验室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ISO 15189:2012的相关规定,建立一套适宜的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体系。方法使用仪器配套的高、中和低3种水平质控品对全血细胞常规分析22个项目进行检测,绘制Levey‐Jennings控制图,每月或每批次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宜的室内质控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立、新质控靶值和标准差的设定和质控规则的选择等。新批号质控设定靶值时,MCV、HCT和MCHC应采用至少20个值的均值,而其余项目可以采用10个值的均值;同一项目不同水平和不同品牌以及相同品牌不同仪器之间,某些项目 CV值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水平、不同仪器设立相应的质量目标以及新批号的SD值。MCV、HCT和MCHC根据质控品特点,质控图存在漂移现象,因此采用13 s和22 s规则,其余项目则采用13 s 、22 s和10x规则。结论在符合ISO15189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宜的室内质控管理体系。

    作者:王琳;张丽霞;刘健;高丽;徐建;潘世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疾病标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炎症紊乱,由免疫系统变化引起,和基因、环境和激素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种疾病。超过80%的患者有皮肤和黏膜受累,内部器官受累是病死率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SLE的临床表现是它复杂的免疫病理的结果,包括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血管破坏和严重的内部器官功能紊乱。

    作者:阮光萍;姚翔;普有明;刘菊芬;王金祥(综述);潘兴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和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全血C反应蛋白(CRP)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该院于2012~2014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其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结直肠癌且辅助检查确认未发生转移病例97例作为非转移组,初诊时经辅助检查确认已转移病例53例为转移组,同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非转移组与转移组病例初诊手术前与手术并化疗或放疗4个疗程后的血清CEA、血清CA199、全血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EA、血清CA199及全血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中转移组各项水平比非转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全血CRP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CEA、CA199、CRP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全血CR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少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 h分级的关系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 #、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 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红丽;孙岳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孕晚期肌肉注射 HBIG与新生儿及产后乳汁 HBV-DN A含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 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 (+)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 HBIG 200 U ,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 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 HBV DNA含量<500 copies/mL、500‐1×106 copies/mL、>1×106 copies/mL 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 HBV DNA 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 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 HBV DNA的阳性率。

    作者:米永华;黎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异常凝血酶原和唾液酸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唾液酸(SA)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检测12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2例肾功能正常肾脏疾病患者、57例体检健康者和120例肝细胞癌(HCC )患者血清PIV‐KA‐Ⅱ和SA水平。分别测定上述受试者血清尿素(Urea)和肌酐(Cr)水平,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值(eGFR)。结果健康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疾病组和肾功能不全疾病组三组间血清PIVKA‐Ⅱ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H=2.902,P>0.05),且明显低于 HCC组(U值分别为319.50、203.00、665.50,P均<0.001)。肾功能不全疾病组中各期之间血清 PIVKA -Ⅱ水平也没有统计学差异( H=3.991,P>0.05)。血清S A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疾病组和肾功能不全疾病组之间( H=63.685,P<0.001),以及在肾功能不全疾病组各期之间(H=64.689,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清SA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705,P<0.001),与Urea、Cr水平呈正相关(r=0.599、0.704,P<0.001)。 HCC组血清SA水平较CKD1~4期均明显升高(U值分别为126.00、163.50、247.00、715.00,P均<0.001),较CKD5期无明显变化(U=419.00,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对血清 PIVKA‐Ⅱ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提高血清SA的表达水平,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见血清SA水平升高不仅对HCC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还可较好地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状态。

    作者:公帅;孙桂荣;刘明军;席强;彭冲;孙晓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东莞地区某院2012~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至2014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分离鉴定,并采用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法进行ESBLs确认实验和改良 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认,用WHONET5.4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10株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标本分离率高,占55.87%。其次是脓液、分泌物、血液分别占9.53%、9.47%、8.78%;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IC U、呼吸内科、肿瘤内科,分别占16.10%、9.02%、7.8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7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逐年递减,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论对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及时鉴定和药敏分析,跟踪其耐药趋势,可指导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降低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名烤;谢彩连;潘俊均;雷亚利;杜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联合输注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 )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 ,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2组患者输注后凝血功能都有所改善,PT、APTT、FIB、TT和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 ,尤其是FI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FFP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优于单独输注FFP ,能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谢仁伟;王明泉;陈泰裕;盛伊兰;李丽群;郑宝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BN P、N T-proBN 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再评估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心脏病患者99例,采用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标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其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BNP、NT‐proBNP的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BNP、NT‐proBN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独检测,分别为92.0%和81.3%;cTnI和血脂4项指标与心功能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BNP、NT‐proBNP联合检测,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分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丛辉;吴珊;储海丹;朱冰影;鞠少卿;施英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007例乙肝标志物、HBV-DNA 及 ALT 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探讨3项检测指标在乙肝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例标本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ALT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 HBV‐DNA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HBV‐M。结果 HBV‐DNA>100 IU/mL的患者为1098例(54.71%),其中,HBV‐M检测Ⅰ组[HBsAg 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和Ⅱ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 HBV‐DNA 阳性率、ALT 阳性率明显高于Ⅲ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Ⅳ组[HBsAg阳性(+),HBcAb阳性(+)]和Ⅴ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为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含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 HBV‐M、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以及传染性状态。在判断病情转归、肝功能损害情况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成克铭;闵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足口病患儿补体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含量及补体旁路溶血活性(Ap‐CH5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免疫比浊法、溶血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补体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测定,并与3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补体C3、C4、B因子水平均低于与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CH50水平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胡娟;周彦;董双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黄嘌呤氧化酶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目的:观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痛风初次发作患者(痛风组)、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IL‐6、IL‐8的水平,比较3个实验组中各项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的黄嘌呤氧化酶、IL‐6、IL‐8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的水平显著高于高尿酸血症组及健康对照组( P<0.01);高尿酸血症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黄嘌呤氧化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血尿酸、C反应蛋白、IL‐6、IL‐8及血沉等炎症指标在痛风发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建平;林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减少(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占甘伟;汪宏良;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广州花都地区育龄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花都地区育龄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该院做孕前检查的夫妇及在该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新生儿的G6P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成人G6PD<1300 U/L分为轻度缺乏组,G6PD<500 U/L分为重度缺乏组;将新生儿G6PD<2500 U/L分为轻度缺乏组, G6PD<1000 U/L分为重度缺乏组。结果在该院育龄夫妇G6PD筛查中,G6PD缺乏的总检出率为6.07%,其中男性缺乏的检出率为5.92%(57/963),重度检出率为4.67%(45/963);女性缺乏检出率为6.16%(102/1657),重度检出率1.21%(20/1657);该院新生儿G6PD筛查中,G6PD缺乏的总检出率为13.01%(131/1005),其中男性缺乏的检出率为12.63%(71/562),重度检出率为9.79%(55/562);女性缺乏的检出率为13.54%(60/443),重度检出率为1.35%(6/443)。结论广州花都地区为G6PD缺乏病的高发地区,女性的G6PD缺乏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但男性重度缺乏的检出率高于女性。

    作者:丘雪峰;胡汉斌;曾小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国范围内516家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验项目危急值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本研究针对我国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了全国性的现状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国内这项质量指标的现状,并提供相关指标日常监督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参与该中心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专业的实验室发出1238份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为血液学检验中危急值相关调查。实验室通过专门的网络平台在线填报信息,并使用专用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结果516家实验室报告了相关血液学危急值结果,调查中提交信息的大部分为三级综合医院。几乎所有的参与实验室都表明其已制定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参与调查的实验室中,除了RBC的选择百分比在20%左右,其他5项:WBC、Hb、PT、APTT和Fbg都被70%左右的实验室视为门诊、急诊和危急值项目。危急值界限来源选择多的为文献,尽管大部分项目的界限值在住院、门诊和急诊间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实验室的危急值界限与大多数实验室明显不同。结论我国血液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危急项目纳入和界限设定上尚存在一定问题,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作者:费阳;曾蓉;王薇;钟堃;何法霖;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