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聪;张华勋;裴速建;夏菁;吴冬妮;林文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53例感染患者,将其分为3组,其中重症细菌感染组42例,轻症细菌感染组130例,病毒感染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4组分别抽取用药前静脉血同时进行PCT、hs‐CRP、WB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 PCT、hs‐CRP、WBC明显高于轻症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细菌感染组PCT、hs‐CRP、WBC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 PCT、hs‐CRP、WB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WBC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血清PC T在细菌感染尤其是重症细菌感染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柳颖;林慧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建立适合用于大规模IgA缺乏症献血者筛选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在微孔板中包被羊抗人IgA、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A抗体作为酶标二抗。结果建立的ELISA测定法灵敏度为0.1μg/mL ,IgA浓度为0.1、100μg/mL的批间变异系数(CV )是1.74%、3.49%,批间CV中位数为3.48%(范围:1.83%~6.96%)。检测过程约80 min。结论成功建立了IgA缺乏症筛查的ELISA测定法,其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省时、操作简易,可用于大规模筛选IgA缺乏症献血者及建立Ig A缺乏献血者库。
作者:袁文声;易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骨髓坏死(BM N )是某些疾病导致的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细胞发生大面积原位坏死,细胞溶解破坏并出现大量脂肪组织缺失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多发于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血液病等,也可见于重症感染、败血症等,BM N常提示预后不良。现将本院收治的9例BM 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贺望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T2DN)的价值。方法149例2型糖尿患者依据尿蛋白结果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微量蛋白尿组(MA组)和临床肾病组(CN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分析并比较各组血清NGAL、CysC、RBP、MMP‐2水平。结果 NA组、MA组和CN 组血清中 NGAL、CysC、RBP水平显著高于 NC组(P<0.05或P<0.01),MMP‐2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NA组、MA组、CN组NGAL、CysC、RBP及MMP‐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6.0%、85.7%、92.0%,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NGAL与CysC、RBP呈正相关(P<0.05),与MMP‐2呈负相关(P<0.05)。结论 DN患者中血清 NGAL、CysC、RBP显著升高,MMP‐2显著降低,联合检测可作为DN 的早期监控评估指标。
作者:董喜环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从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离CD138阴性细胞,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分离到的CD138阴性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的CD138阴性细胞,用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从 U26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离CD138阴性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内呈球体生长。结论 CD138阴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生长的相关特征。
作者:张霞;胡大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 )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作者:王小春;马存花;艾比拜·玉素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应用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验证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应用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对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6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对发现的点突变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研究完成了上述8例患者的基因检测,共检测出大片段缺失变异2个,微小突变10个,其中8个微小突变为首次发现的新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结论 BestSeqTM新一代致病基因检测利用高密度叠瓦式探针及多重标签技术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宗杰;宫璀璀;金星星;代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检测167例 T2DM 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糖和肾功能等指标,再将其按尿M‐Alb排泄率分为3组(单纯DM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纯DM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P<0.05)。尿M‐Alb和尿蛋白阳性率以临床DN组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M 组和早期DN组之间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临床DN组显著高于单纯DM组和早期DN组(P<0.05)。单纯DM组尿素(Urea)和肌酐(Cr)水平明显低于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越重,患者尿M‐Alb、血糖和肾功能指标就越高,尿蛋白和尿糖阳性率也越高,肾功能受损的趋势也越明显。
作者:阮国梅;唐荣德;区洪炎;陈文娟;李志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棘白菌素对念珠菌的“矛盾现象”。方法体外药敏试验中,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观察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180株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 )和“矛盾现象”。结果卡泊芬净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产生“矛盾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6.0%、77.5%、55.0%和35.0%,各菌矛盾现象的起点/终点中位数浓度分别为8/32、16/32、8/32、4/16μg/m L ;米卡芬净只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产生“矛盾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5%和67.5%,各菌矛盾现象的起点/终点中位数浓度分别为4/16、8/32μg/m L。结论“矛盾现象”的产生存在念珠菌种间差异性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特异性。卡泊芬净出现“矛盾现象”的发生率高于米卡芬净。各菌株对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产生“矛盾现象”的发生率与M IC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曾吉;金策;黄舟莹;李辰;王瑞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蜂螫伤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EU%)的变化。方法根据螫伤针数及就诊时间不同,分析315例蜂螫伤患者WBC及NEU%,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蜂螫伤患者WBC及NEU%的变化较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螫伤针数在20针以上与3针以下的患者,其WBC及NE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螫伤后3 h内就诊的患者WBC与其他时间就诊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螫伤后WBC及NEU%会明显升高,且与螫伤针数及就医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闫铭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H cy水平变化在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腺癌采用培美曲塞化疗患者57例,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 Hcy水平,对患者临床特征、化疗前后H cy水平及其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治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6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71.9%,不同临床因素对培美曲塞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比较Hcy水平及Hcy水平变化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水平的高低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治疗后血清 Hcy水平正常者DCR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异常者,化疗后 Hcy水平降低患者ORR及DCR均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升高患者(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过程中监测血清 Hcy水平的变化,有可能用于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
作者:胡冬;吴茜;陈刚;庄利东;陈曦;朱华强;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3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3文件判读。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49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4株。不同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0);不同标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不同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作者:孙敏;徐永成;权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急性造血停滞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停滞,外周血表现以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其中以红系造血停滞为常见,其诱因临床上多见的有:各种溶血性贫血,病毒感染,白血病,淋巴瘤,某些药物、放射性损害等[1‐3]。但是继发于成人Still病(AOSD )的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很罕见,国外学者Moussa等[4]曾报道过类似病例。因本病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治疗及预后大不相同,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病例是1例 AOSD患者妊娠期间发病,行剖宫产后由于感染发生噬血综合征并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鹏;李本伟;孙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取102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实施乙肝病毒五项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乙肝大三阳者56例,占54.90%,乙肝小三阳者33例,占32.25%。结论对于乙肝患者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病毒学检测,能够提升其疾病诊断准确性,可为乙肝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和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中的BRIT1表达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及其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中BRI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BRIT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揭示宫颈癌组织中BRIT1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结果揭示63例标本中的44例(69.8%)宫颈癌组织BRI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的宫颈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级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BRIT1蛋白的表达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BRIT1在宫颈癌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BRIT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麦力;王玎;胡琴;聂红;赵清;陈维贤;邓淋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小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部感染患儿258例为感染组,另选取258例同期健康查体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小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感染组治疗后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联合诊断小儿肺部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84%、99.22%和99.03%。结论血清 PCT、hs‐CRP和IL‐6水平在肺部感染患儿中升高且三者联合诊断小儿肺部感染的价值良好,可用于小儿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
作者:曾研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阳性乳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水平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的100例患者,根据有无骨转移分为2组:骨转移组(n=40),未骨转移组(n=60)。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入院时、随访发生骨转移时血清糖类抗原(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2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血清肿瘤标记物和赫赛汀的应用情况等,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清CA153、CEA对 HER2阳性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骨转移组和未骨转移组入院时血清CEA、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CEA水平(AUC 0.72,95% CI 0.63~0.81,P=0.01)和CA153水平(AUC 0.67,95% CI 0.60~0.77,P=0.03)为预测预测骨转移的因素。其中CA153>17.2 U/mL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45.0%;CEA>2.64μg/L预测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43.3%。结论血清CA153和CEA水平对 HER2阳性乳腺癌的骨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子甲;何英剑;李金锋;解云涛;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欧阳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应用巢式PCR技术对1例罕见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进行诊断和鉴定。方法采集初诊为输入性间日疟患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显微镜镜检和巢式PCR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阴性;镜检查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环状体和滋养体;采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rOVA1v/rOVA2v)进行巢式PCR ,在760 bp处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后经Blast比对,与GenBank数据库中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部分序列的一致性为99%。结论该患者经巢式PCR和序列分析确诊为湖北省首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
作者:孙凌聪;张华勋;裴速建;夏菁;吴冬妮;林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克拉玛依油田不同工种作业人员免疫功能量化指标,为职业病健康体检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采油、炼油、勘探、电气焊4种工种作业人员及健康对照组免疫功能量化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补体C3、C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液分析指标,调查分析4种不同工种作业人员的免疫状况。结果4组作业人员总体免疫功能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作业人员传统检测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指标(尤其是CD细胞)可作为油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建议纳入职业病体检范围。
作者:杨桂英;张学平;冯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含0.5 mg/mL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培养流感嗜血杆菌,应用梅里埃 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 )法。结果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住院肿瘤患者下呼吸道的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72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4.7%(25/72);药敏试验的耐药分别为:氨苄西林43.1%(31/7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47.2%(34/72)、头孢克洛19.4%(14/72)、四环素19.4%(14/72)、氨曲南16.7%(12/72)和氯霉素16.7%(12/72),而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高于9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80%),不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用药。
作者:严瑾;李炜煊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