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杜昆;李海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 ELISA
摘要: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 P)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采集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和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M P DNA和M P‐IgM ,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59例,ELISA 法检出M P阳性53例,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6.9%;138例非支原体肺炎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出M P阳性4例,特异性为97.1%;ELISA法检出M P阳性30例,特异性为78.3%。结论 PCR法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其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意义大于ELISA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及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传统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的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和评价过程比较松散等。本文针对目前简单、粗糙、片面的考核方式,构建以考核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课堂作业、综述论文、小测验和期中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可以获取相关的教学反馈信息,以此指导各门专业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学。通过这一新型考核体系去评价学生对于医学检验技术各门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等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工作者,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张海方;杜鸿;朱雪明;冯萍;张萍;王敏;何春燕;秦陈浩;温会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CD64指数、PCT 和WBC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指数、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132例,包括全身感染组(67例)和局部感染组(65例),另收集健康体检6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CD64表达、血清PCT水平和WBC ,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三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的CD64指数、PC T水平和WBC均有显著性升高( P<0.001)。与局部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取佳截断值时,CD64对诊断临床细菌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8%和95.2%,PC T 为87.1%和98.4%,而WBC 为74.8%和96.8%。CD64指数与PCT的曲线下面积(AUC)无明显差异,而二者的 AUC均明显大于WBC的AUC(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临床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与PCT、WBC呈正相关,协同升高。结论 CD64指数和PCT在临床细菌感染疾病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稍优于WBC。

    作者:郑立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状况,为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东莞地区抽取3所幼儿园共315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医务人员填写1份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专用的棉拭子采集儿童的咽喉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进行肺炎链球菌培养、血清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鼻拭子标本中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32.79%)高于咽拭子(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史和总居住面积与肺炎链球菌携带有关。共分离出198株肺炎链球菌,其中有21株不可分型,其余177株包含了32个血清型,其中多的血清型分别为14、23F、19A、11A、19F、6B、6A。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血清型覆盖率为34.98%,23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血清型覆盖率为69.13%。对分离出的19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多重耐药率为22.22%。结论东莞地区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率高,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明显。

    作者:邝兆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联合检测CA125、VEGF-C、β2-MG对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1例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29例,选取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 ,比较各组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分别为(1682.5±261.5)μg/mL、(2125.6±96.7)pg/mL、(2.52±0.61)mg/L ,对照组分别为(30.5±6.3)μg/mL、(1738.0±79.8)pg/mL、(1.87±0.5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血清CA125、VEGF‐C、β2‐MG水平更加显著,分别为(1997.3±376.8)μg/mL、(2895.2±126.8)pg/mL、(4.95±0.69) mg/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血清 VEGF‐C、β2‐MG、CA125,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8%、97.3%、98.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VEFG‐C、β2‐MG对早期诊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颖;赵长新;李永明;李宗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相衬技术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不同存储期内细胞碎片及微粒的图像变化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21 d )的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上清液制备,通过显微静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上清液中的微粒进行观察和形态分析。结果保存3d和7d的样品上清液中可见少量微粒,微粒大小和细胞相仿;从14 d开始微粒的数量显著增加,微粒粒径更小,到21 d微粒铺满了整个视场,呈现碎片化。结论保存期超过14 d的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其上清液的细胞碎片及微粒显著增多,较保存期不到14 d的细胞均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外源细胞碎片或微粒可能会成为抗原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建议临床上给患者输注保存期在14 d以内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作者: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研究

    目的:对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调查,研究其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样本1760份,对1760份样本进行水卫生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无机非金属类指标、金属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结果1760份样本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 H、总硬度、铁、锰、六价铬、硝酸盐氮、氨氮、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铅、砷、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9.83%、95.11%、100.00%、100.00%、99.94%、97.50%、98.81%、95.91%、100.00%、100.00%、100.00%、99.89%、88.47%、100.00%、100.00%、87.44%、100.00%、100.00%、100.00%、94.03%、90.00%、94.03%。2013、2014、2015年样本合格率分别为79.59%、67.01%、69.52%。结论灌南县2013~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样本合格率有下降趋势,其中枯水期样本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样本合格率。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3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3文件判读。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49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4株。不同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0);不同标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不同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作者:孙敏;徐永成;权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9例骨髓坏死临床分析

    骨髓坏死(BM N )是某些疾病导致的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细胞发生大面积原位坏死,细胞溶解破坏并出现大量脂肪组织缺失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多发于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血液病等,也可见于重症感染、败血症等,BM N常提示预后不良。现将本院收治的9例BM 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贺望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检测167例 T2DM 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糖和肾功能等指标,再将其按尿M‐Alb排泄率分为3组(单纯DM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纯DM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P<0.05)。尿M‐Alb和尿蛋白阳性率以临床DN组高,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M 组和早期DN组之间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临床DN组显著高于单纯DM组和早期DN组(P<0.05)。单纯DM组尿素(Urea)和肌酐(Cr)水平明显低于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越重,患者尿M‐Alb、血糖和肾功能指标就越高,尿蛋白和尿糖阳性率也越高,肾功能受损的趋势也越明显。

    作者:阮国梅;唐荣德;区洪炎;陈文娟;李志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53例感染患者,将其分为3组,其中重症细菌感染组42例,轻症细菌感染组130例,病毒感染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4组分别抽取用药前静脉血同时进行PCT、hs‐CRP、WB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 PCT、hs‐CRP、WBC明显高于轻症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细菌感染组PCT、hs‐CRP、WBC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 PCT、hs‐CRP、WB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WBC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血清PC T在细菌感染尤其是重症细菌感染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柳颖;林慧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目的:评估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探讨检测HCY、D‐D这2项指标在RS 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30例,RS A组85例,对照组45例,分别进行HCY、D‐D检测,分析数据。结果 RSA组HCY阳性者占49.4%(42/85),与对照组[6.67%(3/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S A组D‐D阳性者占41.1%(35/85),与对照组[4.45%(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CY、D‐D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RSA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杰;任红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EGFR/PI3K/AKT 信号通路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城市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超过25万人因该病死亡[1]。肺癌从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型肺癌和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 ),其中 NSCLC 占85%左右,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性肺癌[2]。NSCLC的传统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但是超过75%的晚期肺癌患者不适合手术[3]。近年来肿瘤的靶向治疗迅速发展,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机遇。研究发现,EGFR/PI3K/AKT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将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并抑制细胞凋亡[4]。

    作者:王娜(综述);栾材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儿科呼吸道感染产ESBL 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儿科呼吸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DL96‐Ⅱ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K‐B法进行 ESBLs确证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共分离出1227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占18.3%(224/1227),非产ESBLs菌株占81.7%(1003/122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99.7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96.98%和95.03%。结论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药物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作者:刘玉线;刘冬霞;陈瑞琼;葛晶晶;罗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学应用研究进展

    基因组DNA中存在一类串联重复序列,其串联重复单位(核心序列)数目在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高度多态性,称为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其中重复单位长度为2~6 bp的重复序列称为微卫星序列,也叫短串联重复序列(S T R )[1]。STR分型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分型是目前国内外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态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莉莉(综述);宋秀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ICU 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39例ICU患者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CRP和DD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BC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BC阴性)组,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 )曲线进行分析,评估PCT、CRP和DD在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确定其Cut‐off值。计算PCT、CRP和DD联合检测在ICU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BC阳性组 PCT、CRP和DD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60 ng/mL、33.33 mg/L和2785.70 ng/mL)均显著高于BC阴性组(中位数分别为0.09 ng/mL、2.28 mg/L和1625.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CT、CRP和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715和0.643,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4050 ng/mL、3.4400 mg/L和2083.90 ng/mL ,其敏感度分别为0.775、0.875和0.656,特异度分别为0.825、0.525和0.629,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43、1.84和1.7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7、0.24和0.5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986、0.8235和0.7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471、0.7143和0.5116。PCT、CRP和DD联合检测敏感度为0.422,特异度为0.971。结论 PCT、CRP和DD对于IC U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作者:李建芳;冯广满;冯叶明;梁勇明;张艳芳;蒋旺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探讨甲状腺疾病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甲状腺疾病孕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禅城区中心医院门诊产检孕妇450例,其中疾病组300例、对照组150例,分别抽取静脉血5 m L及随机收集一次晨尿。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检测尿碘,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SOD浓度。结果450例研究对象结果分析发现,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SOD浓度明显高于疾病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适量组SOD浓度明显高于碘异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孕妇SOD浓度明显低于正常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孕妇尿碘、SOD及甲状腺疾病三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及时处理甲状腺疾病与氧化应激反应对预防甲状腺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伟旗;刘伟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原地区干燥环境下血液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时间对血糖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的血液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新鲜血液标本,即刻离心(0 h),采用Roc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分别于室温下放置1、2、4、6、8 h后,再次检测血糖水平,比较不同放置时间后血糖检测结果与0h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标本在室温下放置1、2h后,血糖检测结果与0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室温下放置4、6、8h后,血糖检测结果较0h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糖检测标本,促凝效果良好,有效阻止了血液离体后红细胞的糖酵解过程;另一方面,高原地区的干燥环境引起的水分蒸发对血糖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作者:李德琴;刘兰民;卫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成人Still病并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急性造血停滞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停滞,外周血表现以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其中以红系造血停滞为常见,其诱因临床上多见的有:各种溶血性贫血,病毒感染,白血病,淋巴瘤,某些药物、放射性损害等[1‐3]。但是继发于成人Still病(AOSD )的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很罕见,国外学者Moussa等[4]曾报道过类似病例。因本病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治疗及预后大不相同,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病例是1例 AOSD患者妊娠期间发病,行剖宫产后由于感染发生噬血综合征并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鹏;李本伟;孙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H cy水平变化在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腺癌采用培美曲塞化疗患者57例,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 Hcy水平,对患者临床特征、化疗前后H cy水平及其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治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6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71.9%,不同临床因素对培美曲塞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比较Hcy水平及Hcy水平变化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水平的高低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治疗后血清 Hcy水平正常者DCR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异常者,化疗后 Hcy水平降低患者ORR及DCR均明显高于血清 Hcy水平升高患者(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过程中监测血清 Hcy水平的变化,有可能用于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

    作者:胡冬;吴茜;陈刚;庄利东;陈曦;朱华强;张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11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0例,心肌梗死(AMI)组34例,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血清sd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dLDL‐C、TG、TC、LDL‐C、Hcy及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比较,sdLDL‐C、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UAP组与SAP组比较,sd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AMI组与 UAP组比较,sd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二聚体水平高于 UAP组。结论测定D‐二聚体与sdLDL‐C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霞;翟励敏;王莉;周玫;陈桂丽;谭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