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剩余试剂进行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刘丽;李梅;薛暄;王辉;张迎久;孙艳艳

关键词:ISO 15189,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剩余试剂, 性能验证, 精密度, 携带污染率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剩余试剂进行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方法将 Sysmex XE5000仪器的原装剩余稀释液、4DL 、FFS 试剂分别进行合并,利用合并的残液以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评价方案为标准进行评价试验。结果利用剩余试剂进行的仪器性能验证,全血细胞计数精密度、准确度、正确度、线性范围良好,携带污染率低,2种进样模式相关性好,实验室内结果可比性好。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对剩余试剂合并再利用,且能保证检测质量,降低检测成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诊断学典型病例分析题库的构建

    以检验报告单展开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效果,现阐述构建实验诊断学典型病例分析题库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分析题库的构建过程,指出分析题库的构建对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敏;张燕;陈鸣;邓少丽;唱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人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规律及耐药特点。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48例痰标本有阳性645例,分离菌种66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4例(5.1%),革兰阴性杆菌409例(61.6%),真菌221例(33.3%)。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重要的致病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与夏季比较,冬季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主要阳性菌耐药严重。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治疗,应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迁移和耐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石群;王勤;孙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肇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及年龄分布

    目的:了解肇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型别及年龄分布。方法采用反向杂交技术对该院收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2004例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宫颈分泌物进行分型研究。结果2004例标本中437例阳性,阳性率21.6%,单一感染334例(16.6%),混合感染103例(5.2%)。其中52亚型79例,占阳性例数的18.07%,16亚型45例,占10.29%,58亚型33例,占7.6%。低危型例数明显少于高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V 感染主要分布在21~50岁年龄段。结论肇庆地区 HPV 感染的主要是52亚型,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

    作者:申学基;李成德;刘健;李海珠;吴小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地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及 HPV 感染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6月妇科门诊及住院的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共1368例,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法进行25种 HPV 基因分型检测,并结合年龄信息作统计分析。结果1368例标本中有546例检出 HPV 阳性,阳性率39.91%,共检测出24种基因型,前3位感染亚型依次为16型(12.08%)、58型(8.05%)、52型(7.61%),HPV73型未检测到;各年龄组之间 HPV 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率高为大于或等于56岁年龄组(52.50%),其次是小于或等于25岁年龄组(52.38%)。结论赤峰地区女性 HPV 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和年龄异质性,提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应同时考虑 HPV 分型和年龄因素。

    作者: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作用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的水平变化。方法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 ELISA 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 Mig 水平,并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HBV DNA 水平。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 Mig 及 HB‐sAg 、HBeAg 、HBV DNA 明显下降,且治疗后24周比治疗后12周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下调 Mig ,降低血清 HBsAg 、HBeAg 、HBV DNA 水平,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

    作者:张利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比较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710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214株(5.8%),鲍曼不动杆菌分离347株(9.4%)。铜绿假单胞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7.3%、6.6%、4.7%,呈逐年减少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6%、8.8%、10.3%,呈逐年增加趋势。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创面分泌物、尿液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菌株以重症监护室(ICU )检出率高,分别为27.6%和3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增高;多粘菌素 B 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春波;苏丽菊;韩笑;于波海;姜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培养法分离出 MRSA ,PCR 法检测 mecA 基因并分型。结果189株 MRSA 标本甲氧西林决定因子(mecA)基因检测有178株为阳性,进行 mecA 基因分型,SCCmec Ⅱ型24株,SCCmec Ⅲ型101株,SCCmec Ⅳ型51株,其他2株未能分型,分型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MRSA以 SCCmec Ⅲ型为主,MRSA 的产生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相关性。

    作者:万小涛;钟方财;叶帮芬;张有辉;袁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脐带血血红蛋白电泳联合基因检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红蛋白(Hb)电泳在早期辅助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南宁地区父母双方均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产前诊断的胎儿脐带血1599例,所有标本均确诊。采用 Sebia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对脐带血进行 Hb 电泳组分检测。结果共检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186例,其中重型68例。使用 ROC 曲线分析 Hb A 值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和中重型的诊断结果,携带者佳截断值为5.15%,敏感性83.9%,特异性82.3%;中重型者佳截断值为3.2%,敏感性100.0%,特异性99.4%。结论脐带血 Hb A 值可有效辅助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作者:林丽;陈秋莉;韦媛;陈碧艳;王梁;何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室心力衰竭患者的 B 型脑钠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8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参注射液(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 B 型脑钠肽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 B 型脑钠肽、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N 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B 型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容积指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 B 型脑钠肽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秦继宝;蒋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现状,规范输血管理,提高合理使用血液。方法对各种成分输血用量、人均用血量、各血型使用量及不同科室的红细胞、血小板用量进行统计并分析作比较。结果2008~2014年完全采用成分输血,2010年后血小板使用量大,其次是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用量少。用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不同血型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室用血量有所不同,对输血成分的需求也不同。结论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改进空间。

    作者:廖悦婷;郭玉嵩;林天平;杨芳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诊患者的肝功能检验项目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初诊患者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2例甲亢患者和4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时检测常规普及的肝功能检验项目和6项尚未广泛普及的肝功能检查项目[5′‐核苷酸酶(5′‐NT )、α‐岩藻糖苷酶(AFU )、单胺氧化酶(MAO)、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 )、谷氨酸脱氢酶(GLDH )]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T 、LAP 、m‐AST 、AFU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GLDH 相关系数高的常规项目是 AST (r =0.436,P<0.01);与 m‐AST 是 AST (r =0.742, P<0.01);与 LAP 是 ALP(r=0.497,P<0.01);与 MAO 是 GGT (r=0.245,P<0.01);与 AFU 是 ALP(r =0.221,P<0.01);与5′‐NT 是 GGT (r=0.537,P<0.01);甲亢患者肝功能常规项目异常率为65.32%,高为 ALP ,其次为 ALT 和 AST ,但未普及项目的异常率较低。结论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对了解其代谢紊乱程度、估计病情、判定肝损害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艳艳;李治锋;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离鉴定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析其药物敏感结果。结果138株粪肠球菌和143株屎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胆汁;普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的分离率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 G 、氨苄西林、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小于30.0%,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物耐药率高,均大于70.0%。2种细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50.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3.6%)。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37.7%和61.5%。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菌株。结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常见;两者耐药性明显不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临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时,应严格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王化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STAR Evolution 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方法学性能评价

    目的:评估 STAR 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全血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临床性能。方法参照相关标准检测 FIB 的准确度、精密度、交叉污染率、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结果水平1、水平2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1.9%和3.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3.27%和2.89%;5份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与靶值偏倚为1.18%~4.30%;线性范围为1.95~9.81,r>0.975;SE%<8%,线性范围与厂家说明相近;FIB 验证的参考区间为2.502~2.904g/L ,比率 R(%)=96.7%;交叉污染率为0.11%。结论 STAGO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FIB 的方法学性能良好,检验结果可靠、准确,可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朱克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CD44v8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 CD44v8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实验组患者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从病理和临床分期2个方面对 CD44v8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20例患者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结果 CD44v8蛋白在对照组膀胱黏膜上皮无表达,拷贝数小于1×102拷贝/毫升。75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阳性表达26例(34.7%),CT 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拷贝/毫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分期(TNM )相关,与肿瘤复发和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CD44v8可作为判断膀胱及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参考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刘小荣;王永翔;赵立明;赵小东;刘学军;任玉林;李少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腺苷酰转移酶耐药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即腺苷酰转移酶基因,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按金黄色葡萄球菌腺苷酰转移酶蛋白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 DNA 为模板,扩增腺苷酰转移酶基因,所得片段与 pGEX‐4t‐1(+)载体连接,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 BL21(DE3),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IPTG 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 及 Western‐blot 对重组蛋白作鉴定。结果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为模板,成功扩增约800 bp 目的片段,重组质粒双酶切见目的片段,测序显示腺苷酰转移酶基因长783 bp ,始于 ATG ,止于 TAG ,预测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75和29×103,目的基因与 Genbank 腺苷酰转移酶同源性为99%,SDS‐PAGE 及 Western‐blot 显示在55×103见重组蛋白表达。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腺苷酰转移酶基因。

    作者:陈洪升;周帅;陈吟霜;谢永强;张咏莉;周珍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种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的临床探讨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 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 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 TPPA 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 S/CO 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结果169例阳性标本经 TPPA 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 S/CO ≥8时,罗氏 S/CO ≥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 ≥8,罗氏 S/CO ≥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

    作者:林博;金京南;张延江;张静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分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再生障碍危象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虽然其他病毒性疾病可引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失代偿表现,但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者非常少见,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 B19病毒感染导致的再生障碍危象,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现报道1例33岁成年男性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的再生障碍危象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杜彦艳;郝冀洪;李顺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胸心外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3例(食管癌手术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食管癌手术组患者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5、14天检测血浆 D‐二聚体,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结果食管癌手术组术前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0,P=0.000)。食管癌手术组术前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 D‐二聚体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 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1天 D‐二聚体水平升至高,术后5 d 开始下降,术后2周时 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血浆 D‐二聚体水平随食管癌进展而升高,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术后 D‐二聚体的实时动态检测可预防肺栓塞发生。

    作者:杨坚;阿不都吉力力;候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弱精子症患者与正常生育者精浆差异蛋白的研究

    目的:研究弱精子症患者精浆差异蛋白的特征。方法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就诊的200例弱精子症患者(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期已婚生育健康男性200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精液标本,采用 Percoll 技术获得精浆,酶解获得肽段,Shotgun 技术检测蛋白质成分。比较2组标本唯一肽段数等于1但肽段总数大于或等于4、唯一肽段数大于或等于2的结果。结果2组标本唯一肽段数等于1但肽段总数大于或等于4、唯一肽段数大于或等于2情况下,有172种差异蛋白,其中研究组89种,对照组83种。研究组89种差异蛋白有3种与运动相关蛋白、3种细胞凋亡关联蛋白,分别为磷脂磷酸水解酶1同工型1、凝血酶敏感素1前体、相对分子质量为400×103的蛋白质,另有信号转导蛋白10种、细胞周期蛋白4种、结构分子7种、催化活性蛋白27种、分子功能未知蛋白19种、生物进程未知蛋白29种、细胞成分未知蛋白27种。酶催化活性、信号转导蛋白是常见差异蛋白。结论10种差异蛋白与弱精子症紧密相关,分别为膜联蛋白 A4、蛋白 S100‐A9、蛋白 S100‐A11、维生素 D 结合蛋白前体、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磷酸酶η前体、α辅肌动蛋白、胞质动力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00×103的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受体β亚单位同工型1前体、联蛋白Ⅵ同工型2。

    作者:李旺胜;余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该院200例产前检查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查项目,包含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ORCH 等。比较2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情况,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观察组孕妇乙型肝炎阳性率8.0%,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2.0%,梅毒抗体阳性率1.0%,TORCH 阳性率1.0%。经对症干预后,高危妊娠率为2.0%。对照组高危妊娠率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项目可为及时有效的医学干预提供充分依据,从而提高孕妇的生育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艳;黄云平;聂晓辉;张家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