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9期文献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该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102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96例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 Hcy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合并高血压组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组,2组患者 Hcy 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600±2.759)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患者组和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组,后者 Hcy水平[(17.220±4.165)μmol/L]显著高于前者[(8.940±2.8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筛查高危人群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陈园园;王中全;李文华;任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该院200例产前检查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查项目,包含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ORCH 等。比较2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情况,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观察组孕妇乙型肝炎阳性率8.0%,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2.0%,梅毒抗体阳性率1.0%,TORCH 阳性率1.0%。经对症干预后,高危妊娠率为2.0%。对照组高危妊娠率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项目可为及时有效的医学干预提供充分依据,从而提高孕妇的生育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艳;黄云平;聂晓辉;张家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街头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的原因,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对该血站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街头60699例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初筛结果与复检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52例初筛血型与复检不符(0.25%),以 A 型误定为 B 型的比例高(19.74%),其次为 B 型误定为 O 型(14.47%)。夏冬季初筛错型率比春秋季高。人为因素所致的初筛血型错误占86.84%。结论为减少街头初筛血型错误,应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

    作者:董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保证血液安全。方法收集2012~2014年孝感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84783例,其中不合格2618例,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09%,呈逐年下降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不合格率为1.2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0.72%、0.41%、0.01%、0.71%。结论应对不同人群制定科学的献血招募方式,探索有效的血液筛查方法,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证血液质量。

    作者:郑军;李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肇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及年龄分布

    目的:了解肇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型别及年龄分布。方法采用反向杂交技术对该院收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2004例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宫颈分泌物进行分型研究。结果2004例标本中437例阳性,阳性率21.6%,单一感染334例(16.6%),混合感染103例(5.2%)。其中52亚型79例,占阳性例数的18.07%,16亚型45例,占10.29%,58亚型33例,占7.6%。低危型例数明显少于高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V 感染主要分布在21~50岁年龄段。结论肇庆地区 HPV 感染的主要是52亚型,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

    作者:申学基;李成德;刘健;李海珠;吴小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合格检验标本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不同采血工作年限人员共采集患者111894例标本,将釆血人员工作时间分为0~1年、1~2年、>2年,对采集的不合格标本进行评价。结果0~1年、1~2年、>2年采集的不合格标本的比例分别为2.09%、1.50%、0.5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5)。结论采血人员工作年限越短,不合格标本的概率越高。应加强采血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提高血液标本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整体质量。

    作者:刘素品;王文龙;尹琳琳;朱一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人附睾蛋白4联合糖类抗原125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卵巢恶性肿瘤组患者30例、盆腔良性组患者60例(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盆腔炎7例)和健康对照组(60例)的女性进行血清 HE4和 CA125水平双盲检测,并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 HE4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40.00 pmoL/L 和625.00 U /mL ,分别与盆腔良性组(52.60 pmol/L 和28.20 U /mL)和健康对照组(38.65 pmol/L和20.30 U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 HE4单项检测阳性率为70%,低于 CA125(90.0%)单项检测的阳性率。(2)卵巢恶性肿瘤组 HE4和 CA125联合检测与 CA125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0.0%;盆腔良性组 HE4和 CA125联合检测与 CA125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8.3%和38.3%;健康对照组 HE4和 CA125联合检测与CA125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 HE4与 CA125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要优于 CA125单项检测,但盆腔良性疾病与健康者的筛查,两者差异不大。

    作者:蒋维;余清;罗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兰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查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使用 AV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 SOD 活性及 Hcy 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血清 SOD 为(162.23±24.22)U/mL ,女性为(157.97±21.72)U/mL ;男性血清 Hcy 为(14.98±3.97)μmol/L ,女性为(14.33±4.01)μmol/L ,男性 SOD 及 Hcy 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成年人血清 SOD水平随年龄上升逐步下降;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组血清 Hcy 水平明显上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血清 SOD 水平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60岁以上者 Hcy 水平显著增高。

    作者:李志平;袁秀梅;齐发梅;王爱霞;司玉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参加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6年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2010~2015年该院参加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EQA )结果。方法采用 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5年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年反馈的177幅血细胞图片,回报正确166幅,符合率93.8%;错报11幅,错报率6.2%,其中粒细胞系4幅,其他细胞或物质4幅,单核细胞系2幅,淋巴细胞或浆细胞1幅。89幅尿液沉渣图片,回报正确84幅,符合率94.4%,错报5幅,错报率5.6%,其中细胞类3幅,结晶盐类1幅,其他1幅。90幅寄生虫图片,回报正确81幅,符合率90.0%,错报9幅,错报率10.0%,其中医学原虫4幅,蠕虫3幅,医学节肢动物1幅,其他1幅。结论参加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可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形态学的识别能力和水平。

    作者:朱文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清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0例,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血清钙、磷、镁、铁指标,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显著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磷显著升高,钙、镁、铁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钙、磷、镁、铁代谢存在严重紊乱,临床应根据相关检测结果,为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王晓朋;刘新琼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果显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以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强。

    作者:张丽丽;姚蓓;粟伟;游科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人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规律及耐药特点。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48例痰标本有阳性645例,分离菌种66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4例(5.1%),革兰阴性杆菌409例(61.6%),真菌221例(33.3%)。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重要的致病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与夏季比较,冬季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主要阳性菌耐药严重。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治疗,应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迁移和耐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石群;王勤;孙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弱精子症患者与正常生育者精浆差异蛋白的研究

    目的:研究弱精子症患者精浆差异蛋白的特征。方法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就诊的200例弱精子症患者(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期已婚生育健康男性200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精液标本,采用 Percoll 技术获得精浆,酶解获得肽段,Shotgun 技术检测蛋白质成分。比较2组标本唯一肽段数等于1但肽段总数大于或等于4、唯一肽段数大于或等于2的结果。结果2组标本唯一肽段数等于1但肽段总数大于或等于4、唯一肽段数大于或等于2情况下,有172种差异蛋白,其中研究组89种,对照组83种。研究组89种差异蛋白有3种与运动相关蛋白、3种细胞凋亡关联蛋白,分别为磷脂磷酸水解酶1同工型1、凝血酶敏感素1前体、相对分子质量为400×103的蛋白质,另有信号转导蛋白10种、细胞周期蛋白4种、结构分子7种、催化活性蛋白27种、分子功能未知蛋白19种、生物进程未知蛋白29种、细胞成分未知蛋白27种。酶催化活性、信号转导蛋白是常见差异蛋白。结论10种差异蛋白与弱精子症紧密相关,分别为膜联蛋白 A4、蛋白 S100‐A9、蛋白 S100‐A11、维生素 D 结合蛋白前体、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磷酸酶η前体、α辅肌动蛋白、胞质动力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00×103的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受体β亚单位同工型1前体、联蛋白Ⅵ同工型2。

    作者:李旺胜;余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比对标准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 AU5800与罗氏 c701检测结果比对应用

    目的:通过贝克曼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分析仪)和罗氏 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701分析仪)的血清尿素(BUN)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建立分析模式,验证2台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5‐A2文件,验证贝克曼 AU5800的精密度并进行比对分析。分别采用 AU5800分析仪和 c701分析仪对40份新鲜血清 BUN 水平进行检测,计算2台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后以 CLIA′88总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2台仪器的可比性,并通过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质量规范,对 AU5800检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AU5800分析仪 BUN检测结果精密度较高,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较小;2台分析仪 BUN 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结果总误差达到“适当的性能规范”。结论 AU5800分析仪和 c701分析仪检测结果可比性良好,为进一步开展其他项目的比对分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锐华;何谦;周挺;王香玲;王玉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鉴别血流感染中的不同革兰染色反应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住院治疗患者血培养呈阳性的132例感染性病例,均为单一菌株感染,分为革兰阳性组(46例)和革兰阴性组(86例);另选取66例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 PCT 水平。结果革兰阳性组患者血清PCT 浓度为(3.16±0.69)ng/mL ,革兰阴性组 PCT 浓度为(11.04±2.31)ng/mL ,对照组患者血清 PCT 水平为(0.97±0.32)ng/mL ,3组患者 PCT 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 PCT 区分革兰阴性与阳性感染的诊断界值为5.25 ng/mL ,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75.6%。结论 PCT 对不同类别致病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的菌株感染。

    作者:吴红梅;陈泽城;张洪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院2015年真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该院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收集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2109株,其中真菌138株,占6.54%。分离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82株,占59.4%;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占15.9%。真菌分布前3位是痰液、尿液、血液。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两性霉素 B 敏感性高,敏感率达98.6%;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1%以上。结论肿瘤患者极易发生真菌感染,应加强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单武林;李明;邓芳;阚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 CHD 患者124例,其中心肌梗死(AMI)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46例,同时收集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法对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 Lp‐PLA2进行检测,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8(IL‐18)、hs‐CRP 。结果 CHD 患者血清 Lp‐PLA2、IL‐18、hs‐CR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Lp‐PLA2、IL‐18及 WBC 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可能会协同其他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中产生协调作用,是 CHD 新型炎性标志物。

    作者:李玉艳;梁琳琳;张照亮;高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培养法分离出 MRSA ,PCR 法检测 mecA 基因并分型。结果189株 MRSA 标本甲氧西林决定因子(mecA)基因检测有178株为阳性,进行 mecA 基因分型,SCCmec Ⅱ型24株,SCCmec Ⅲ型101株,SCCmec Ⅳ型51株,其他2株未能分型,分型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MRSA以 SCCmec Ⅲ型为主,MRSA 的产生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相关性。

    作者:万小涛;钟方财;叶帮芬;张有辉;袁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3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HCV‐RNA 3种方法联合检测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西宁地区203例 HCV‐Ab 阳性患者及5例 HCV‐Ab 阴性 HCV‐cAg 阳性的患者,使用荧光定量 PCR 法进行 HCV‐RNA 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 HCV‐Ab ,ELISA 法检测 HCV‐cAg 。结果203例 HCV‐Ab 阳性患者中 HCV‐cAg 阳性例数为67例、HCV‐RNA >1×103 U /L 143例;72例 HCV‐Ag 阳性患者中 HCV‐RNA 阳性例数69例,符合率达95.83%,其中5例 HCV‐Ab 阴性 HCV‐cAg 阳性患者中,HCV‐RNA 阳性3例,符合率达60.00%。结论 HCV‐cAg 、HCV‐Ab 和 HCV‐RNA 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用于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有效缩短 HCV 窗口期,降低 HCV 感染的漏检率。

    作者:王春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指标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指标降钙素原(PCT)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155例新生儿科住院的1~7 d 新生儿同时进行 PCT 和 hs‐CRP 检测及血培养。结果155例患儿首次血培养阳性率低,为9.6%(15/155),血培养假阳性率高,为33.0%(5/15);PCT 生理性升高为9.0%(14/155);新生儿感染联合指标在各组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 和 hs‐CRP 诊断界值是新生儿早期感染指标,可减少血培养假阳性而造成临床误诊,能准确诊断新生儿 PCT 生理性升高,可避免过度诊断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冯广满;梁勇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地区阴道分泌物真菌与滴虫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桂林地区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真菌和滴虫的检出率与季节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门诊47999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999例患者检出真菌4516例,占9.41%,滴虫253例,占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和滴虫全年均可感染,真菌春季(9.82%)检出率高,其次是夏季(9.80%),冬季(8.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滴虫感染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19岁组(13.53%)真菌检出率高,≥50岁组(5.15%)低;≤19岁组(1.10%)和≥50岁组(1.10%)滴虫检出率高,30~39岁组(0.37%)低。真菌和滴虫在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率高于滴虫,春夏季为真菌感染高发期,且呈低龄化趋势。

    作者:陈建锌;刘行超;谭秋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胸心外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3例(食管癌手术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食管癌手术组患者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5、14天检测血浆 D‐二聚体,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结果食管癌手术组术前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0,P=0.000)。食管癌手术组术前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 D‐二聚体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 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1天 D‐二聚体水平升至高,术后5 d 开始下降,术后2周时 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血浆 D‐二聚体水平随食管癌进展而升高,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术后 D‐二聚体的实时动态检测可预防肺栓塞发生。

    作者:杨坚;阿不都吉力力;候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游离甲状腺素检测试剂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定量检测游离甲状腺素的化学发光免疫试剂。方法制备吖啶酯‐T4结合物作为信号标记物质,制备链霉亲和素‐磁性微球作为固相载体,结合生物素标记的甲状腺素(T4)抗体,建立小分子竞争法免疫分析体系,分析其灵敏度、准确度和线性范围等性能指标。结果灵敏度为1.5 pmol/L ,线性范围2~75 pmol/L ,批内不精密度 CV 为5.62%~8.24%,批间不精密度 CV 为7.08%~9.82%,与 T3和 rT3无交叉反应,37℃6 d 后发光值降幅为10.7%~14.6%,检测100例临床血清标本,测定结果与进口试剂的相关性 r 值等于0.9245。结论该试剂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稳定性好、受环境影响小、检测结果准确等特点,可配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张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诊患者的肝功能检验项目评价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初诊患者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2例甲亢患者和4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时检测常规普及的肝功能检验项目和6项尚未广泛普及的肝功能检查项目[5′‐核苷酸酶(5′‐NT )、α‐岩藻糖苷酶(AFU )、单胺氧化酶(MAO)、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 )、谷氨酸脱氢酶(GLDH )]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T 、LAP 、m‐AST 、AFU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GLDH 相关系数高的常规项目是 AST (r =0.436,P<0.01);与 m‐AST 是 AST (r =0.742, P<0.01);与 LAP 是 ALP(r=0.497,P<0.01);与 MAO 是 GGT (r=0.245,P<0.01);与 AFU 是 ALP(r =0.221,P<0.01);与5′‐NT 是 GGT (r=0.537,P<0.01);甲亢患者肝功能常规项目异常率为65.32%,高为 ALP ,其次为 ALT 和 AST ,但未普及项目的异常率较低。结论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对了解其代谢紊乱程度、估计病情、判定肝损害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艳艳;李治锋;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尿中蛋白指标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 C 与尿中蛋白指标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该院100例早期 DN 患者(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 C 、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胱抑素 C 与尿中蛋白有助于提高 DN 的早期诊断率,对其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朋;张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利用剩余试剂进行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目的:探讨合并剩余试剂进行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方法将 Sysmex XE5000仪器的原装剩余稀释液、4DL 、FFS 试剂分别进行合并,利用合并的残液以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评价方案为标准进行评价试验。结果利用剩余试剂进行的仪器性能验证,全血细胞计数精密度、准确度、正确度、线性范围良好,携带污染率低,2种进样模式相关性好,实验室内结果可比性好。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对剩余试剂合并再利用,且能保证检测质量,降低检测成本。

    作者:刘丽;李梅;薛暄;王辉;张迎久;孙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STAR Evolution 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方法学性能评价

    目的:评估 STAR 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全血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临床性能。方法参照相关标准检测 FIB 的准确度、精密度、交叉污染率、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结果水平1、水平2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1.9%和3.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3.27%和2.89%;5份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与靶值偏倚为1.18%~4.30%;线性范围为1.95~9.81,r>0.975;SE%<8%,线性范围与厂家说明相近;FIB 验证的参考区间为2.502~2.904g/L ,比率 R(%)=96.7%;交叉污染率为0.11%。结论 STAGO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FIB 的方法学性能良好,检验结果可靠、准确,可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朱克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离鉴定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析其药物敏感结果。结果138株粪肠球菌和143株屎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胆汁;普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的分离率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 G 、氨苄西林、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小于30.0%,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物耐药率高,均大于70.0%。2种细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50.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3.6%)。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37.7%和61.5%。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菌株。结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常见;两者耐药性明显不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临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时,应严格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王化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种方法检测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Ab)法]和转铁蛋白试验[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TF‐mAb)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粪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785例患者粪便 Hb‐mAb 法阳性检出率1.27%;TF‐mAb 法阳性检出率19.62%,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提高至24.46%。结论 TF‐mAb 法对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凤静;何娟;钟丽辉;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诊断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探讨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出血热患者155例,采用金标法检测出血热抗体免疫球蛋白 M (IgM )和免疫球蛋白 G(IgG),同时使用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出血热抗体阳性患者153例,阳性率98.7%。异型淋巴细胞患者152例,检出率98.1%。结论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明显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对轻型和非典型更有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沈利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庆地区不同育龄围产期女性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研究

    目的:探讨该地区不同育龄女性围产期 B 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技术,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206例标本进行 GBS 核酸检测。结果 GBS 阳性标本226例,阴性2980例,感染率为7.05%,20~25岁组为6.88%,26~30岁组为6.51%,31~35岁组为7.50%,36~40岁组为11.46%,40岁以上组为11.11%,其中30~40岁组感染率高。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育龄女性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该地区34~37周围产期女性开展 GBS 筛查,降低感染率,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临床价值。

    作者:何建维;张燕;陈敏;袁寅;范超;李勤琴;邓少丽;陈鸣;唱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单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分析降低报废率的措施,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收集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报废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全年采集的单采血小板11933个治疗量,报废257个治疗量,报废率为2.15%,其中报废主要原因为检验不合格(230个治疗量)和其他原因报废(27个治疗量)。结论有针对性地对献血者进行干预,加强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可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

    作者:李军;杨培;代华友;尹丹;刘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显色固液双相培养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固液双相培养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0例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固液双相培养法、Bactec 960培养法检测。结果350例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4.8%,改良罗氏培养法为24.0%,固液双相法为35.7%,Bactec 960培养法为40.3%,改良罗氏培养法与涂片抗酸染色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液双相培养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液双相培养法与 Bactec 960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罗氏培养法平均报告阳性时间为21.5 d ,固液双相培养法液相平均为13.2 d ,固相为16.4 d ,Bactec 960培养法平均为11.8 d 。结论固液双相培养法操作简便,阳性率高,时间短,适合基层医院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王智存;白广红;施婕;邹远妩;王卓;朱蕾;李晓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析1例 A3亚型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临床交叉配血中,遇1例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终患者血型鉴定为 A3亚型。报道如下。

    作者:李凤莲;田斌;杜丽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分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再生障碍危象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虽然其他病毒性疾病可引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失代偿表现,但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者非常少见,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 B19病毒感染导致的再生障碍危象,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现报道1例33岁成年男性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的再生障碍危象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杜彦艳;郝冀洪;李顺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清肝胆酸及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肝胆酸(CG)及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5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ICP 组)及85例健康妊娠孕妇(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 CG 、TB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总胆红素(TBIL),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CP 组血清血清 CG 和 TBA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 、AST 、TBI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 组血清 CG 和 TBA 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 ICP 时,血清 CG 、TBA 明显升高,可作为 ICP 诊断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 ICP 的早期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芸芸;卢立全;王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种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的临床探讨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 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 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 TPPA 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 S/CO 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结果169例阳性标本经 TPPA 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 S/CO ≥8时,罗氏 S/CO ≥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 ≥8,罗氏 S/CO ≥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

    作者:林博;金京南;张延江;张静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比较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710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214株(5.8%),鲍曼不动杆菌分离347株(9.4%)。铜绿假单胞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7.3%、6.6%、4.7%,呈逐年减少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6%、8.8%、10.3%,呈逐年增加趋势。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创面分泌物、尿液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菌株以重症监护室(ICU )检出率高,分别为27.6%和3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增高;多粘菌素 B 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春波;苏丽菊;韩笑;于波海;姜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自制电化学发光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室内质控品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制备电化学发光检测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室内质控品的方法。方法收集 NT‐proBNP检测结果较高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及 NT‐proBNP 正常者血清,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进行预期靶值及批内重复精度测定、批内天间不精密度测定、稳定性试验,并与罗氏公司原厂质控品比较,评估自制室内质控品与原厂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偏倚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自制 NT‐proBNP 质控品日内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不精密度符合临床检测标准,在控范围明显小于罗氏公司提供的质控允许范围,可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结论自制 NT‐proBNP 室内质控品可以替代进口原配质控品。

    作者:薛一峰;黄建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儿童医院感染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感染科病房患儿标本细菌培养的情况,了解其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该院感染科收治的3745例患儿,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4998份,进行病原学统计。结果3745例患儿,以手足口病为主,占37.30%,其次是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肠炎和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784株,主要为副流感嗜血杆菌(16.20%)、肺炎链球菌(14.92%)、卡他莫拉菌(12.88%)、金黄色葡萄球菌(10.59%)和沙门菌属(10.0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阳性率为27.50%,大肠细菌为46.43%,肺炎克雷伯菌为81.40%;可检出2种以上细菌的类型主要是痰培养标本。结论该院感染病房的病原菌分布以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为主,且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传播。

    作者:雷旻;周高枫;王红梅;王和平;张交生;齐利峰;彭宝玲;邓继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自制大容量扣式负压抽提装置应用于 RNA 抽提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自制大容量扣式负压抽提装置进行扩增前性能评价。方法采用配套负压抽提装置(对照组装置)和自制大容量扣式负压抽提装置(实验组装置)对67份白细胞(WBC)大于2.0×109/L 的新鲜全血进行核酸(RNA)提取并进行扩增前性能评价,验证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提取 RNA 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结果67份 RNA 标本采用对照组装置69 min 完成抽提,处理效率平均为0.97份/分;实验组装置41 min 完成抽提,效率为1.63份/分。对照组抽提标本 RNA 浓度为(248.8±21.4)μg/mL ,实验组为(260.3±21.8)μg/mL 。对照组抽提标本 OD260/OD280和 OD260/OD230分别为(1.995±0.095)和(2.020±0.082),95% CI 分别为1.964~2.025和2.001~2.040,实验组分别为(2.093±0.092)和(2.071±0.120),95% CI 分别为2.075~2.113和2.044~2.1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0,P<0.001),线性回归方程 Y =0.950X +0.039,R2 =0.903。2组装置提取 RNA 后完整性均较好,电泳条带整齐、清晰。结论自制大容量扣式负压抽提装置具有更高的抽提工作效率,且能保证 RNA 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更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作者:庄健海;何娴;卓雪芽;郑文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脐带血血红蛋白电泳联合基因检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红蛋白(Hb)电泳在早期辅助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南宁地区父母双方均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产前诊断的胎儿脐带血1599例,所有标本均确诊。采用 Sebia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对脐带血进行 Hb 电泳组分检测。结果共检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186例,其中重型68例。使用 ROC 曲线分析 Hb A 值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和中重型的诊断结果,携带者佳截断值为5.15%,敏感性83.9%,特异性82.3%;中重型者佳截断值为3.2%,敏感性100.0%,特异性99.4%。结论脐带血 Hb A 值可有效辅助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作者:林丽;陈秋莉;韦媛;陈碧艳;王梁;何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及骨髓、血常规综合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液学和免疫分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显微镜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相关参数,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标志物,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周血细胞约85%的患者提示异常或幼稚细胞的存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其白细胞总数变化差异明显(M1~2、M5以增高为主,M3以减低为主);多数患者是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程度不同;白细胞分类中,仪器无法分类鉴别急性粒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淋巴系统免疫标志物 CD7、CD10和 CD2可交叉表达于髓系白血病,对治疗和预后有临床作用。结论外周血相关参数的检测对白血病的早期筛查、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而免疫标志物检测是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和分型的补充和支持,且异常敏感标志物的差异表达跟预后密切相关,可显著提高白血病的诊治率。

    作者:郭斌;谢宁;刘文;李英;李君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在糖尿病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肌钙蛋白 I(hs‐cTnI)在糖尿病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40例2型糖尿病(T2DM )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 hs‐cTnI 水平。结果 T2DM 组血清 hs‐cTnI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血清 AST 、CK 及CK‐MB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A1c ≥6.5%组 hs‐cTnI 水平及升高率显著高于 HBA1c ≤6.4%组(P<0.05),AST 、CK 、CK‐MB 水平及升高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 组 HbA1c 与血清 hs‐cTnI 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 hs‐cTnI 诊断 T2DM 患者早期心肌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 hs‐cTnI 与 HbA1c 呈正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钱超;谷费菲;丁莹莹;余建华;陈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Westgard 多规则质量控制中22S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目的:探讨 Westgard 多规则中22S规则在单一浓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条件。方法将22 S规则适用范围拓展到单一浓度质控品的同批检测。结果22S规则可以提高系统误差的检出率。结论22S规则在使用单一浓度质控品时,应适用1个批次的2次检测,以提高系统误差检出的及时性。

    作者:刘长德;马颖;周杏园;吴素芬;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CD44v8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 CD44v8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实验组患者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从病理和临床分期2个方面对 CD44v8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20例患者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结果 CD44v8蛋白在对照组膀胱黏膜上皮无表达,拷贝数小于1×102拷贝/毫升。75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阳性表达26例(34.7%),CT 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拷贝/毫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分期(TNM )相关,与肿瘤复发和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CD44v8可作为判断膀胱及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参考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刘小荣;王永翔;赵立明;赵小东;刘学军;任玉林;李少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T aqM an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新型隐球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 TaqMan 荧光定量 PCR 方法定量检测新型隐球菌基因组 DNA ,为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重要方法。方法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查找新型隐球菌各亚型的 ITS‐rDNA 序列,序列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扩增片段为114 bp ,构建质粒标准品,调整质粒浓度为1.42×108 copy/μL ~1.42×10 copy/μL 共8个浓度梯度,分别取2μL 作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评价,并检测临床确诊的15例隐球菌脑膜炎感染菌株。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 PCR 可以检测2.84×102拷贝的质粒 DNA ,对临床分离的各10例其他真菌、细菌、乙型肝炎病毒 DNA 和人类基因组 DNA 均无扩增曲线,重复性良好,3个浓度的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86%、1.48%、1.36%,可准确检测15例新型隐球菌。结论成功建立检测新型隐球菌的荧光定量 PCR 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结果稳定可靠,可早期、快速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韩慧;黄福达;张秀明;吴炳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4379例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患儿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免疫球蛋白 M (IgM )抗体及其感染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4379例患儿血清,分析不同性别、季节、年龄段、病种的呼吸道9项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3392例标本(23.59%)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阳性,其中肺炎支原体(MP)的阳性率高,为18.77%;混合感染361例,主要是2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男性患儿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阳性率(21.46%)显著低于女性患儿(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3,P<0.05)。各年龄组(0~30 d 、~6个月、~1岁、~3岁、~9岁、~18岁)的检出率分别为0.2%、1.8%、15.36%、34.46%、39.73%、30.7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87,P <0.05)。秋、冬季 MP 检出率高(24.42%、23.01%),春季乙型流感病毒(IFu B)检出率高(15.13%),夏、秋季嗜肺军团菌(LP)检出率较高(0.78%、0.80%);该院15个科室比较,耳鼻喉科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高(43.9%)。结论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率与性别、季节、年龄段、病种相关,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崔小健;张嘉懿;沈永明;管卫;司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β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预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DN 患者78例(观察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 NGAL 、β2‐MG 、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并进行阳性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 NGAL 与β2‐MG 分别为(473.21±127.09)ng/mL 、(2.76±0.45)mg /L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36±14.230)ng /mL 、(0.81±0.14)mg/L ;观察组 NGAL 与β2‐MG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15%(75/78)、91.03%(71/78),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1/50)、6.00%(3/50);观察组 BUN 、SCr 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 eGFR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GAL 、β2‐MG 与 BUN 、SCr 呈正相关(R =0.812,P=0.000;R =0.728,P =0.001;R =0.748,P=0.001;R =0.685,P=0.021),与 eGFR 呈负相关(R =-0.415,P =0.000;R =-0.371,P =0.000)。结论 DN 患者 NGAL 与β2‐MG 显著升高,两者还与 BUN 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唐西怀;樊凡;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7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 Meta 分析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1607bp1G/2G 、‐7‐181bpA/G 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数据库中符合纳入 MMP‐1‐1607bp1G/2G 、MMP‐7‐181bpA/G 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合并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使用 RevMan5.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 MMP‐1的4项,MMP‐7的2项。 Meta 分析显示,MMP‐1‐1607bp1G/2G 在1G/1G +1G/2G ∶2G/2G 模型下 OR 为0.76(95% CI =0.51~1.13,P=0.17),1G/1G ∶2G/2G 时 OR 为0.72(95% CI =0.42~1.23,P =0.42),1G ∶2G 时 OR 为0.79(95% CI =0.57~1.09,P=0.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181bpA/G 在 AA + AG ∶ GG模型 OR 为0.47(95% CI =0.30~0.74,P=0.001),AA ∶ GG 时 OR 为0.43(95% CI =0.26~0.74,P=0.002),A ∶ G 时 OR 为0.77(95% CI =0.62~0.94,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7‐181bpA /G 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有关,A 等位基因是保护性因子。目前的文献尚不能证实 MMP‐1‐1607bp1G/2G 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朱雯;江澄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室心力衰竭患者的 B 型脑钠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8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参注射液(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 B 型脑钠肽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 B 型脑钠肽、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N 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B 型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容积指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 B 型脑钠肽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秦继宝;蒋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560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状态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嵌套和 COLD‐PCR 的方法分析560例结直肠癌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状态。结果560例患者 K‐ras 基因总体突变率27.08%,128例血浆标本突变率为0,432例组织标本突变率为27.08%。突变类型包括 G12S 、G12C 、G12D 、G12A 、G12V 、G13R 、G13C 、G13D 、Q61K 、Q61L ,2种不同 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62例男性患者的突变率为20.44%,包括 G12S 、G12C 、G12D 、G12V 、G13R 、G13C 、G13D 、Q61K 、Q61L ;198例女性患者的突变率为21.72%,包括 G12S 、G12C 、G12D 、G12A 、G12V 、G13R 、G13D ,不同性别间K‐ras 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27)。80例年轻患者的突变率为20%,包括 G12S 、G12C 、G12D 、G12V 、G13D ;127例中年患者的突变率为33.07%,包括 G12S 、G12D 、G12A 、G12V 、G13R 、G13C 、G13D 、Q61K 、Q61L ;353例老年患者的突变率为16.71%,包括 G12C 、G12D 、G12V 、G13R 、G13D ,不同年龄间 K‐ras 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560例结直肠癌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 G12D 、G12V 、G13D ,K‐ras 基因突变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年龄间存在差异,不同性别间无差异。

    作者:姚晖;汪杰华;李莉;龚金兰;吴晓峰;陈风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42例男性不育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病种精子参数、生精细胞各阶段超正常范围的影响及其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42例男性患者的不育精子参数、生精细胞各阶段的比例,采用本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在治疗3、6个月调查评估患者的各参数、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不同病种分别在治疗3、6个月时好转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参数明显改善。治疗后3、6个月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减轻,且性生活及精子、生精细胞参数超阈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男性不育精子参数、生精细胞各阶段比例的改善,其结果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减轻显著相关。

    作者:李文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离心条件对凝血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验证该实验室常规凝血检测离心条件并探讨建立优化离心条件。方法以该院体检者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标准组、提速组。应用不同离心条件离心获得乏血小板血浆(PPP),进行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 )的检测;其次对不同血小板含量的标本采用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检测血浆中剩余血小板含量。结果常规组和提速组的凝血常规各项检测结果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浓度低于500×109/L 时,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 PPP 100%合格,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 时合格率降低为64%。结论目前的常规离心条件可以满足常规凝血检测,对特殊类型凝血检测及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 的标本,需要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要求进行离心处理。

    作者:马学斌;白璐;赵强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地区2013~2015年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状况,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地区2013~2015年艾滋病实验室 HIV 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 抗体检测共3955例,HIV 抗体阳性200例,阳性率5.06%,呈下降趋势。人口学特征显示,HIV 抗体阳性率高的分别为男性9.26%;≥50岁人群为25.36%;农民类人群为30.83%;离异或丧偶类人群为30.86%;文盲类人群16.08%。 HIV 抗体检测标本来源中,转介求询人群阳性率高(38.16%)。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重点人群;HIV 抗体检测可更早、更多地发现感染者,有利于控制流行疫情和制定预防策略。

    作者:郭继昌;沈平;陈清华;符嘉慧;刘仕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腺苷酰转移酶耐药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即腺苷酰转移酶基因,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按金黄色葡萄球菌腺苷酰转移酶蛋白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 DNA 为模板,扩增腺苷酰转移酶基因,所得片段与 pGEX‐4t‐1(+)载体连接,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 BL21(DE3),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IPTG 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 及 Western‐blot 对重组蛋白作鉴定。结果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为模板,成功扩增约800 bp 目的片段,重组质粒双酶切见目的片段,测序显示腺苷酰转移酶基因长783 bp ,始于 ATG ,止于 TAG ,预测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75和29×103,目的基因与 Genbank 腺苷酰转移酶同源性为99%,SDS‐PAGE 及 Western‐blot 显示在55×103见重组蛋白表达。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腺苷酰转移酶基因。

    作者:陈洪升;周帅;陈吟霜;谢永强;张咏莉;周珍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和 C-erbB-2检测对于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程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和 C‐erbB‐2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因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良性卵巢瘤各20例,上皮性卵巢癌40例,Ⅰ期13例,Ⅱ期14例,Ⅲ~Ⅳ期13例。另选取30例志愿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卵巢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HB‐EGF 、C‐erbB‐2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 C‐erbB‐2表达。结果 HB‐EGF 和 C‐erbB‐2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rbB‐2在正常子宫内膜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含量比正常子宫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不同,C‐erbB‐2表达也不同,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蛋白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 C‐erbB‐2有助于临床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作者:杨天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 )对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 Hcy 、PagT 、血压、体质量、身高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再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子。结果合并脑梗死组 Hcy 、PagT 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y 和 PagT 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素;Pe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Hcy 、PagT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cy 、PagT 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 Hcy 、PagT 水平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周以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生物学变异允许总误差在血脂检测中的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生物学变异允许总误差在血脂检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对2015年参加原卫生部脂类正确度验证的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σ分值、质量目标指数(QGI)、优先改进措施及性能评定等指标进行评价,对成绩不理想的 CHOL 作原因分析。结果生物学变异设定的质量规范3个层次,当允许总误差处于适当的水平时,TG 、HDL‐C 、LDL‐C 的σ分值已满足6,无需改进。而 CHOL 的分析性能为差,需优先改进正确度。当允许总误差处于佳水平时,4个项目中只有 TG 的σ分值可达到“良”,可进行精密度改进。当允许总误差处于低水平时,TG 、HDL‐C 、LDL‐C 的σ分值远大于6,分析性能达到“优”,CHOL 的σ分值(2.9)已接近3σ水平,应从正确度进行纠正。结论6σ质量理论可反映检测项目的性能,且能有效提高分析质量。

    作者:栗秀芳;钱净;赵滢;杨悦林;曹杰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脂和 CA125对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清 CA125水平对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131例肺癌(Ⅰ~Ⅳ期)、53例肺结核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和血清 CA125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31例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肺癌Ⅰ~Ⅳ期 TC 水平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01),HDL‐C 水平与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131例肺癌Ⅰ~Ⅲ期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肺癌Ⅳ期稍增高(P<0.05);131例肺癌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 B 与载脂蛋白 A1(ApoB/ApoA1)比值水平随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与53例肺结核Ⅰ~Ⅳ期 T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ApoB/ApoA1比值Ⅰ~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131例肺癌患者血清 CA125水平随肺癌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 TC 、HDL‐C 、TG 、ApoB/ApoA1、CA125可能是肺癌与肺结核病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李辉;王婷婷;魏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现状,规范输血管理,提高合理使用血液。方法对各种成分输血用量、人均用血量、各血型使用量及不同科室的红细胞、血小板用量进行统计并分析作比较。结果2008~2014年完全采用成分输血,2010年后血小板使用量大,其次是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用量少。用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不同血型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室用血量有所不同,对输血成分的需求也不同。结论该院2008~2014年临床输血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改进空间。

    作者:廖悦婷;郭玉嵩;林天平;杨芳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性粒细胞 CD64百分比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 CD64在重症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 CD64表达水平[以 CD64(MFI)和 CD64(%)表示],同时行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 CD64(MFI)与 PCT 、CRP 水平密切相关(r =0.2018,P<0.01;r=0.1135,P<0.05),CD64(%)也与 PCT 、CRP 显著相关(r=0.1811,P<0.01;r=0.1359,P<0.05);CD64(MFI)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85.42%,特异度79.36%,CD64(%)的敏感度89.96%,特异度82.2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 CD64(%)诊断感染时与 CD64(MFI)优势相当;在重症感染组中,CD64(%)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 CD64(MFI)。结论中性粒细胞 CD64表达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且中性粒细胞 CD64(%)在重症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D64(MFI)。

    作者:李观华;梅锦;郝猛;陈雪礼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地区2011~201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

    目的:探讨平谷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744株。呼吸道标本96.1%、尿液1.1%、血液0.9%、伤口0.5%、脓液0.3%、胆汁0.2%、导管0.1%、其他分泌物0.7%。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小于4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小于49.0%、氨苄西林/舒巴坦小于52.0%,亚胺培南小于50.0%,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接近50.0%。头孢哌酮/舒巴坦由6.1%上升至57.1%。美罗培南由34.3%上升至85.7%。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逐年减少。病原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泌尿道、血液、胆汁等。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显著升高。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逐年下降。

    作者:李艳;赵明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作用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的水平变化。方法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 ELISA 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 Mig 水平,并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HBV DNA 水平。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 Mig 及 HB‐sAg 、HBeAg 、HBV DNA 明显下降,且治疗后24周比治疗后12周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下调 Mig ,降低血清 HBsAg 、HBeAg 、HBV DNA 水平,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

    作者:张利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某地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及 HPV 感染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6月妇科门诊及住院的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共1368例,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法进行25种 HPV 基因分型检测,并结合年龄信息作统计分析。结果1368例标本中有546例检出 HPV 阳性,阳性率39.91%,共检测出24种基因型,前3位感染亚型依次为16型(12.08%)、58型(8.05%)、52型(7.61%),HPV73型未检测到;各年龄组之间 HPV 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率高为大于或等于56岁年龄组(52.50%),其次是小于或等于25岁年龄组(52.38%)。结论赤峰地区女性 HPV 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和年龄异质性,提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应同时考虑 HPV 分型和年龄因素。

    作者: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实验诊断学典型病例分析题库的构建

    以检验报告单展开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效果,现阐述构建实验诊断学典型病例分析题库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分析题库的构建过程,指出分析题库的构建对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作者:陈敏;张燕;陈鸣;邓少丽;唱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1]。血浆 Hcy 是一个总称,包括还原型 Hcy ,双硫 Hcy ,混合双硫半胱氨酸‐Hcy 和混合双硫蛋白质‐Hcy ,正常情况下游离 Hcy 较少,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2]。

    作者:陈尚武(综述);李青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缺血修饰清蛋白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清蛋白(IMA )是机体缺血时血清清蛋白末端序列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生化产物,其可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与其他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 ACS 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但 IMA 有诊断时间窗窄、特异性不高的特点,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现就 IMA 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葛庆辉;杨丽(综述);徐菲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端粒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肿瘤临床检测与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生殖领域尚属起步阶段。人端粒酶活性(TA)是精子发生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生殖细胞中端粒酶的检测特别是对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灶性精子发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作者:董雪梅;贺锐;章国平;蒲巍林(综述);杜晓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药过敏反应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人类 T 辅助细胞(Th)亚群的特征是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不同[1]。其中以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为主的称为 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等;分泌 IL‐4、IL‐5、IL‐6、IL‐10、IL‐13等称为 Th2,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2]。Th1和 Th2分别介导2类应答不仅在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不同作用,也参与不同免疫病理过程。持续 Th1细胞强烈应答可能与自身免疫病等有关。过度 Th2细胞应答,则可能在遗传易感的个体引发过敏特应性。

    作者:顾敏(综述);谢雁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