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艳;李治锋;王静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初诊患者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2例甲亢患者和4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时检测常规普及的肝功能检验项目和6项尚未广泛普及的肝功能检查项目[5′‐核苷酸酶(5′‐NT )、α‐岩藻糖苷酶(AFU )、单胺氧化酶(MAO)、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 )、谷氨酸脱氢酶(GLDH )]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T 、LAP 、m‐AST 、AFU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GLDH 相关系数高的常规项目是 AST (r =0.436,P<0.01);与 m‐AST 是 AST (r =0.742, P<0.01);与 LAP 是 ALP(r=0.497,P<0.01);与 MAO 是 GGT (r=0.245,P<0.01);与 AFU 是 ALP(r =0.221,P<0.01);与5′‐NT 是 GGT (r=0.537,P<0.01);甲亢患者肝功能常规项目异常率为65.32%,高为 ALP ,其次为 ALT 和 AST ,但未普及项目的异常率较低。结论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对了解其代谢紊乱程度、估计病情、判定肝损害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艳艳;李治锋;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 )对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 Hcy 、PagT 、血压、体质量、身高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再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子。结果合并脑梗死组 Hcy 、PagT 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y 和 PagT 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素;Pe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Hcy 、PagT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cy 、PagT 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 Hcy 、PagT 水平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周以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桂林地区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真菌和滴虫的检出率与季节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门诊47999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999例患者检出真菌4516例,占9.41%,滴虫253例,占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和滴虫全年均可感染,真菌春季(9.82%)检出率高,其次是夏季(9.80%),冬季(8.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滴虫感染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19岁组(13.53%)真菌检出率高,≥50岁组(5.15%)低;≤19岁组(1.10%)和≥50岁组(1.10%)滴虫检出率高,30~39岁组(0.37%)低。真菌和滴虫在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率高于滴虫,春夏季为真菌感染高发期,且呈低龄化趋势。
作者:陈建锌;刘行超;谭秋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Westgard 多规则中22S规则在单一浓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条件。方法将22 S规则适用范围拓展到单一浓度质控品的同批检测。结果22S规则可以提高系统误差的检出率。结论22S规则在使用单一浓度质控品时,应适用1个批次的2次检测,以提高系统误差检出的及时性。
作者:刘长德;马颖;周杏园;吴素芬;翟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生物学变异允许总误差在血脂检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对2015年参加原卫生部脂类正确度验证的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σ分值、质量目标指数(QGI)、优先改进措施及性能评定等指标进行评价,对成绩不理想的 CHOL 作原因分析。结果生物学变异设定的质量规范3个层次,当允许总误差处于适当的水平时,TG 、HDL‐C 、LDL‐C 的σ分值已满足6,无需改进。而 CHOL 的分析性能为差,需优先改进正确度。当允许总误差处于佳水平时,4个项目中只有 TG 的σ分值可达到“良”,可进行精密度改进。当允许总误差处于低水平时,TG 、HDL‐C 、LDL‐C 的σ分值远大于6,分析性能达到“优”,CHOL 的σ分值(2.9)已接近3σ水平,应从正确度进行纠正。结论6σ质量理论可反映检测项目的性能,且能有效提高分析质量。
作者:栗秀芳;钱净;赵滢;杨悦林;曹杰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引起单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分析降低报废率的措施,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收集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报废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全年采集的单采血小板11933个治疗量,报废257个治疗量,报废率为2.15%,其中报废主要原因为检验不合格(230个治疗量)和其他原因报废(27个治疗量)。结论有针对性地对献血者进行干预,加强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可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
作者:李军;杨培;代华友;尹丹;刘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 DN 患者78例(观察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 NGAL 、β2‐MG 、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并进行阳性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 NGAL 与β2‐MG 分别为(473.21±127.09)ng/mL 、(2.76±0.45)mg /L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36±14.230)ng /mL 、(0.81±0.14)mg/L ;观察组 NGAL 与β2‐MG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15%(75/78)、91.03%(71/78),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1/50)、6.00%(3/50);观察组 BUN 、SCr 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 eGFR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GAL 、β2‐MG 与 BUN 、SCr 呈正相关(R =0.812,P=0.000;R =0.728,P =0.001;R =0.748,P=0.001;R =0.685,P=0.021),与 eGFR 呈负相关(R =-0.415,P =0.000;R =-0.371,P =0.000)。结论 DN 患者 NGAL 与β2‐MG 显著升高,两者还与 BUN 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唐西怀;樊凡;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该地区不同育龄女性围产期 B 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技术,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206例标本进行 GBS 核酸检测。结果 GBS 阳性标本226例,阴性2980例,感染率为7.05%,20~25岁组为6.88%,26~30岁组为6.51%,31~35岁组为7.50%,36~40岁组为11.46%,40岁以上组为11.11%,其中30~40岁组感染率高。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育龄女性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该地区34~37周围产期女性开展 GBS 筛查,降低感染率,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临床价值。
作者:何建维;张燕;陈敏;袁寅;范超;李勤琴;邓少丽;陈鸣;唱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鉴别血流感染中的不同革兰染色反应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住院治疗患者血培养呈阳性的132例感染性病例,均为单一菌株感染,分为革兰阳性组(46例)和革兰阴性组(86例);另选取66例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 PCT 水平。结果革兰阳性组患者血清PCT 浓度为(3.16±0.69)ng/mL ,革兰阴性组 PCT 浓度为(11.04±2.31)ng/mL ,对照组患者血清 PCT 水平为(0.97±0.32)ng/mL ,3组患者 PCT 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 PCT 区分革兰阴性与阳性感染的诊断界值为5.25 ng/mL ,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75.6%。结论 PCT 对不同类别致病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的菌株感染。
作者:吴红梅;陈泽城;张洪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缺血修饰清蛋白(IMA )是机体缺血时血清清蛋白末端序列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生化产物,其可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与其他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 ACS 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但 IMA 有诊断时间窗窄、特异性不高的特点,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现就 IMA 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葛庆辉;杨丽(综述);徐菲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出血热患者155例,采用金标法检测出血热抗体免疫球蛋白 M (IgM )和免疫球蛋白 G(IgG),同时使用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出血热抗体阳性患者153例,阳性率98.7%。异型淋巴细胞患者152例,检出率98.1%。结论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明显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对轻型和非典型更有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沈利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应用 Meta 分析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1607bp1G/2G 、‐7‐181bpA/G 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数据库中符合纳入 MMP‐1‐1607bp1G/2G 、MMP‐7‐181bpA/G 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合并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使用 RevMan5.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 MMP‐1的4项,MMP‐7的2项。 Meta 分析显示,MMP‐1‐1607bp1G/2G 在1G/1G +1G/2G ∶2G/2G 模型下 OR 为0.76(95% CI =0.51~1.13,P=0.17),1G/1G ∶2G/2G 时 OR 为0.72(95% CI =0.42~1.23,P =0.42),1G ∶2G 时 OR 为0.79(95% CI =0.57~1.09,P=0.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181bpA/G 在 AA + AG ∶ GG模型 OR 为0.47(95% CI =0.30~0.74,P=0.001),AA ∶ GG 时 OR 为0.43(95% CI =0.26~0.74,P=0.002),A ∶ G 时 OR 为0.77(95% CI =0.62~0.94,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7‐181bpA /G 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有关,A 等位基因是保护性因子。目前的文献尚不能证实 MMP‐1‐1607bp1G/2G 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朱雯;江澄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固液双相培养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0例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固液双相培养法、Bactec 960培养法检测。结果350例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4.8%,改良罗氏培养法为24.0%,固液双相法为35.7%,Bactec 960培养法为40.3%,改良罗氏培养法与涂片抗酸染色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液双相培养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液双相培养法与 Bactec 960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罗氏培养法平均报告阳性时间为21.5 d ,固液双相培养法液相平均为13.2 d ,固相为16.4 d ,Bactec 960培养法平均为11.8 d 。结论固液双相培养法操作简便,阳性率高,时间短,适合基层医院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王智存;白广红;施婕;邹远妩;王卓;朱蕾;李晓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指标降钙素原(PCT)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155例新生儿科住院的1~7 d 新生儿同时进行 PCT 和 hs‐CRP 检测及血培养。结果155例患儿首次血培养阳性率低,为9.6%(15/155),血培养假阳性率高,为33.0%(5/15);PCT 生理性升高为9.0%(14/155);新生儿感染联合指标在各组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 和 hs‐CRP 诊断界值是新生儿早期感染指标,可减少血培养假阳性而造成临床误诊,能准确诊断新生儿 PCT 生理性升高,可避免过度诊断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冯广满;梁勇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果显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以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强。
作者:张丽丽;姚蓓;粟伟;游科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估 STAR 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全血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临床性能。方法参照相关标准检测 FIB 的准确度、精密度、交叉污染率、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结果水平1、水平2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1.9%和3.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3.27%和2.89%;5份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与靶值偏倚为1.18%~4.30%;线性范围为1.95~9.81,r>0.975;SE%<8%,线性范围与厂家说明相近;FIB 验证的参考区间为2.502~2.904g/L ,比率 R(%)=96.7%;交叉污染率为0.11%。结论 STAGO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FIB 的方法学性能良好,检验结果可靠、准确,可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朱克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Ab)法]和转铁蛋白试验[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TF‐mAb)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粪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785例患者粪便 Hb‐mAb 法阳性检出率1.27%;TF‐mAb 法阳性检出率19.62%,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提高至24.46%。结论 TF‐mAb 法对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凤静;何娟;钟丽辉;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再生障碍危象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虽然其他病毒性疾病可引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失代偿表现,但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者非常少见,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 B19病毒感染导致的再生障碍危象,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现报道1例33岁成年男性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的再生障碍危象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杜彦艳;郝冀洪;李顺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2010~2015年该院参加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EQA )结果。方法采用 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5年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年反馈的177幅血细胞图片,回报正确166幅,符合率93.8%;错报11幅,错报率6.2%,其中粒细胞系4幅,其他细胞或物质4幅,单核细胞系2幅,淋巴细胞或浆细胞1幅。89幅尿液沉渣图片,回报正确84幅,符合率94.4%,错报5幅,错报率5.6%,其中细胞类3幅,结晶盐类1幅,其他1幅。90幅寄生虫图片,回报正确81幅,符合率90.0%,错报9幅,错报率10.0%,其中医学原虫4幅,蠕虫3幅,医学节肢动物1幅,其他1幅。结论参加全国医院形态学检查室间质评,可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形态学的识别能力和水平。
作者:朱文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验证该实验室常规凝血检测离心条件并探讨建立优化离心条件。方法以该院体检者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标准组、提速组。应用不同离心条件离心获得乏血小板血浆(PPP),进行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 )的检测;其次对不同血小板含量的标本采用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检测血浆中剩余血小板含量。结果常规组和提速组的凝血常规各项检测结果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浓度低于500×109/L 时,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 PPP 100%合格,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 时合格率降低为64%。结论目前的常规离心条件可以满足常规凝血检测,对特殊类型凝血检测及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 的标本,需要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要求进行离心处理。
作者:马学斌;白璐;赵强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