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武(综述);李青华(审校)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该院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收集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2109株,其中真菌138株,占6.54%。分离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82株,占59.4%;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占15.9%。真菌分布前3位是痰液、尿液、血液。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两性霉素 B 敏感性高,敏感率达98.6%;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1%以上。结论肿瘤患者极易发生真菌感染,应加强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单武林;李明;邓芳;阚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桂林地区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真菌和滴虫的检出率与季节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门诊47999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999例患者检出真菌4516例,占9.41%,滴虫253例,占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和滴虫全年均可感染,真菌春季(9.82%)检出率高,其次是夏季(9.80%),冬季(8.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滴虫感染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19岁组(13.53%)真菌检出率高,≥50岁组(5.15%)低;≤19岁组(1.10%)和≥50岁组(1.10%)滴虫检出率高,30~39岁组(0.37%)低。真菌和滴虫在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率高于滴虫,春夏季为真菌感染高发期,且呈低龄化趋势。
作者:陈建锌;刘行超;谭秋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Ab)法]和转铁蛋白试验[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TF‐mAb)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粪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785例患者粪便 Hb‐mAb 法阳性检出率1.27%;TF‐mAb 法阳性检出率19.62%,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提高至24.46%。结论 TF‐mAb 法对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凤静;何娟;钟丽辉;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估 STAR 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全血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临床性能。方法参照相关标准检测 FIB 的准确度、精密度、交叉污染率、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结果水平1、水平2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1.9%和3.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3.27%和2.89%;5份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与靶值偏倚为1.18%~4.30%;线性范围为1.95~9.81,r>0.975;SE%<8%,线性范围与厂家说明相近;FIB 验证的参考区间为2.502~2.904g/L ,比率 R(%)=96.7%;交叉污染率为0.11%。结论 STAGOEvolution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FIB 的方法学性能良好,检验结果可靠、准确,可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朱克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鉴别血流感染中的不同革兰染色反应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住院治疗患者血培养呈阳性的132例感染性病例,均为单一菌株感染,分为革兰阳性组(46例)和革兰阴性组(86例);另选取66例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 PCT 水平。结果革兰阳性组患者血清PCT 浓度为(3.16±0.69)ng/mL ,革兰阴性组 PCT 浓度为(11.04±2.31)ng/mL ,对照组患者血清 PCT 水平为(0.97±0.32)ng/mL ,3组患者 PCT 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 PCT 区分革兰阴性与阳性感染的诊断界值为5.25 ng/mL ,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75.6%。结论 PCT 对不同类别致病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的菌株感染。
作者:吴红梅;陈泽城;张洪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贝克曼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分析仪)和罗氏 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701分析仪)的血清尿素(BUN)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建立分析模式,验证2台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5‐A2文件,验证贝克曼 AU5800的精密度并进行比对分析。分别采用 AU5800分析仪和 c701分析仪对40份新鲜血清 BUN 水平进行检测,计算2台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后以 CLIA′88总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2台仪器的可比性,并通过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质量规范,对 AU5800检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AU5800分析仪 BUN检测结果精密度较高,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较小;2台分析仪 BUN 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结果总误差达到“适当的性能规范”。结论 AU5800分析仪和 c701分析仪检测结果可比性良好,为进一步开展其他项目的比对分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锐华;何谦;周挺;王香玲;王玉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清 CA125水平对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131例肺癌(Ⅰ~Ⅳ期)、53例肺结核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和血清 CA125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31例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肺癌Ⅰ~Ⅳ期 TC 水平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01),HDL‐C 水平与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131例肺癌Ⅰ~Ⅲ期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肺癌Ⅳ期稍增高(P<0.05);131例肺癌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 B 与载脂蛋白 A1(ApoB/ApoA1)比值水平随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与53例肺结核Ⅰ~Ⅳ期 T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ApoB/ApoA1比值Ⅰ~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131例肺癌患者血清 CA125水平随肺癌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 TC 、HDL‐C 、TG 、ApoB/ApoA1、CA125可能是肺癌与肺结核病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李辉;王婷婷;魏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 C 与尿中蛋白指标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该院100例早期 DN 患者(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 C 和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 C 、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胱抑素 C 与尿中蛋白有助于提高 DN 的早期诊断率,对其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朋;张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红蛋白(Hb)电泳在早期辅助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南宁地区父母双方均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产前诊断的胎儿脐带血1599例,所有标本均确诊。采用 Sebia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对脐带血进行 Hb 电泳组分检测。结果共检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186例,其中重型68例。使用 ROC 曲线分析 Hb A 值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携带者和中重型的诊断结果,携带者佳截断值为5.15%,敏感性83.9%,特异性82.3%;中重型者佳截断值为3.2%,敏感性100.0%,特异性99.4%。结论脐带血 Hb A 值可有效辅助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作者:林丽;陈秋莉;韦媛;陈碧艳;王梁;何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验证该实验室常规凝血检测离心条件并探讨建立优化离心条件。方法以该院体检者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标准组、提速组。应用不同离心条件离心获得乏血小板血浆(PPP),进行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 )的检测;其次对不同血小板含量的标本采用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检测血浆中剩余血小板含量。结果常规组和提速组的凝血常规各项检测结果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浓度低于500×109/L 时,常规条件和标准条件离心后 PPP 100%合格,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 时合格率降低为64%。结论目前的常规离心条件可以满足常规凝血检测,对特殊类型凝血检测及血小板浓度高于500×109/L 的标本,需要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要求进行离心处理。
作者:马学斌;白璐;赵强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该地区不同育龄女性围产期 B 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技术,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206例标本进行 GBS 核酸检测。结果 GBS 阳性标本226例,阴性2980例,感染率为7.05%,20~25岁组为6.88%,26~30岁组为6.51%,31~35岁组为7.50%,36~40岁组为11.46%,40岁以上组为11.11%,其中30~40岁组感染率高。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育龄女性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该地区34~37周围产期女性开展 GBS 筛查,降低感染率,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临床价值。
作者:何建维;张燕;陈敏;袁寅;范超;李勤琴;邓少丽;陈鸣;唱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 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 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 TPPA 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 S/CO 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结果169例阳性标本经 TPPA 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 S/CO ≥8时,罗氏 S/CO ≥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 ≥8,罗氏 S/CO ≥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 S/CO 值。
作者:林博;金京南;张延江;张静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感染科病房患儿标本细菌培养的情况,了解其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该院感染科收治的3745例患儿,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4998份,进行病原学统计。结果3745例患儿,以手足口病为主,占37.30%,其次是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肠炎和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784株,主要为副流感嗜血杆菌(16.20%)、肺炎链球菌(14.92%)、卡他莫拉菌(12.88%)、金黄色葡萄球菌(10.59%)和沙门菌属(10.0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阳性率为27.50%,大肠细菌为46.43%,肺炎克雷伯菌为81.40%;可检出2种以上细菌的类型主要是痰培养标本。结论该院感染病房的病原菌分布以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为主,且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传播。
作者:雷旻;周高枫;王红梅;王和平;张交生;齐利峰;彭宝玲;邓继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出血热患者155例,采用金标法检测出血热抗体免疫球蛋白 M (IgM )和免疫球蛋白 G(IgG),同时使用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出血热抗体阳性患者153例,阳性率98.7%。异型淋巴细胞患者152例,检出率98.1%。结论出血热抗体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明显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尤其对轻型和非典型更有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沈利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肿瘤临床检测与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生殖领域尚属起步阶段。人端粒酶活性(TA)是精子发生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生殖细胞中端粒酶的检测特别是对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灶性精子发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作者:董雪梅;贺锐;章国平;蒲巍林(综述);杜晓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 )对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 Hcy 、PagT 、血压、体质量、身高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再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子。结果合并脑梗死组 Hcy 、PagT 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y 和 PagT 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素;Pe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Hcy 、PagT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cy 、PagT 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 Hcy 、PagT 水平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周以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再生障碍危象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虽然其他病毒性疾病可引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失代偿表现,但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者非常少见,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 B19病毒感染导致的再生障碍危象,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现报道1例33岁成年男性由 B19病毒感染诱发的再生障碍危象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杜彦艳;郝冀洪;李顺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CD44v8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实验组患者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从病理和临床分期2个方面对 CD44v8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20例患者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结果 CD44v8蛋白在对照组膀胱黏膜上皮无表达,拷贝数小于1×102拷贝/毫升。75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阳性表达26例(34.7%),CT 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拷贝/毫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分期(TNM )相关,与肿瘤复发和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CD44v8可作为判断膀胱及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参考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刘小荣;王永翔;赵立明;赵小东;刘学军;任玉林;李少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室心力衰竭患者的 B 型脑钠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8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参注射液(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 B 型脑钠肽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 B 型脑钠肽、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N 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B 型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容积指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 B 型脑钠肽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秦继宝;蒋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液学和免疫分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显微镜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相关参数,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标志物,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周血细胞约85%的患者提示异常或幼稚细胞的存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其白细胞总数变化差异明显(M1~2、M5以增高为主,M3以减低为主);多数患者是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程度不同;白细胞分类中,仪器无法分类鉴别急性粒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淋巴系统免疫标志物 CD7、CD10和 CD2可交叉表达于髓系白血病,对治疗和预后有临床作用。结论外周血相关参数的检测对白血病的早期筛查、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而免疫标志物检测是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和分型的补充和支持,且异常敏感标志物的差异表达跟预后密切相关,可显著提高白血病的诊治率。
作者:郭斌;谢宁;刘文;李英;李君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