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种指标在脑梗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殷金兰;孙丹

关键词:脂蛋白(a),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血脂水平
摘要:目的 检测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探讨6种指标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66例脑梗死患音(脑梗死组)和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LP(a)、D-D、Hcy、TC、TG、LDL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以初入院检测的LP(a)、D-D、Hcy、L.DL血清水平为治疗前组,病情稳定后的检测指标为治疗后组.用SPSS1 9.0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LP(a)、D-D、Hcy、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血清中的LP(a)、D-D、Hcy、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进行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发现特异度和灵敏度D-D> Hcv> LP (a)>LDL.结论 LP(a)、D-D、Hcy、TC、TG、LDL对脑梗死的监测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标本前处理对测定尿微量清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前处理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影响.方法 患者尿液标本54例,其中清澈组25例,浑浊组29例.清澈组、浑浊组均分为3组,未离心组、离心1 min组及离心5 min组,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mALB.结果 清澈组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浑浊尿标本中mALB检测未离心组与离心1 min和5 m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离心标本之间mALB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澈尿标本可直接用于mALB检测,而浑浊尿标本需离心1 min后测定结果较准确.

    作者:谭昆;李全双;徐湛;任思坡;韩光宇;吴燕;梁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留置CAUTI者尿液细菌学培养情况,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 85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CAUTI936例,感染率32.8%.共检出病原菌1 074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3%,大肠埃希菌居所有病原菌的首位,占38.1%;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但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仍保持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发现1例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 CAUT1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耐药性较高,加强对CAUTI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艾娜;吴艳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胃粒细胞肉瘤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髓系肉瘤(GS)是指髓系原始细胞在髓外增殖,可同时发生于骨髓的髓系肿瘤,但也可单独发生[1].其特点是在骨或髓外局部大量浸润形成实质性肿瘤.GS不是白血病的一种类型,而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表现,就像骨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一样,应尽一切努力对髓系肉瘤细胞遗传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发病部位不确定,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2].为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1例胃粒细胞肉瘤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芳;柴华;白洁;朴文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抗氧化能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抗氧化能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RA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 28)将病例组分为低活动组和中高活动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记录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总抗氧化状态(TA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分析其与RA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中高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低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低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AS、SO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 28呈负相关(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RA的致病过程,血清抗氧化标志物SOD和TAS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RA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刘延青;李志豪;宋佳;孙淑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支气管镜下导管吸引采样法诊断重症肺炎病原菌的研究

    目的 比较支气管镜下不同采样法诊断重症肺炎病原菌,评价支气管镜下导管吸引采样法在重症肺炎病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已行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60例及非肺部感染的门诊患者30例经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吸引、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和肺泡灌洗分别获取标本,分析比较3种不同方法获取痰标本培养病原菌的阳性率及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3种方法采样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5.0%、38.3%、56.7%.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38.33%、56.67%,100.00%、96.67%、96.67%,83.33%、57.78%、70.00%,100.00%、95.83%、97.14%,66.67%、43.94%、52.73%.结论 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采样与其他方法比较其诊断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曾敏;李再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LTS-E100粪便分析处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粪便分析处理系统检测粪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患者2 392例临床标本,分别通过粪便分析处理系统和传统手工方法进行常规检查和隐血试验,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进行检测的2 392例标本中,手工法检出红细胞94例,占3.93%,白细胞73例,占3.05%;仪器法检出红细胞105例,占4.39%,白细胞90例,占3.76%.隐血试验共检测300例,其中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36例,占12%;仪器法检测出阳性43例,占14.33%.结论 通过LTS-E100粪便分析处理系统和传统手工方法,对粪便进行显微镜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隐血试验的比较发现,两者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罗娜;罗艳香;马忠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于质谱技术应用CLINPROT系统建立乳腺癌诊断模型

    目的 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LINPROT)系统筛选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并基于差异蛋白建立乳腺癌诊断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43例及健康女性血清标本24例,并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应用ClinProt Tools系统对建模组中的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建立差异蛋白质图谱,应用ClinProTools v3.0软件建立乳腺癌诊断预测模型,而后利用该诊断模型对验证组血清标本进行分组验证,初步评估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通过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质谱峰信息,得到24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蛋白峰(P<0.05).根据遗传算法选取表达差异显著的3个蛋白质建立乳腺癌诊断预测模型,该模型对建模组乳腺癌的识别能力为91.67%.后利用验证组标本对该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其对验证组乳腺癌识别准确率为85.7%.结论 利用ClinProt Tools v3.0软件成功建立并评估了乳腺癌诊断预测模型,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杨帆;陈英剑;胡成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化清蛋白的诊断优势及其检测现状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2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3.71亿[1].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西方化和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全国31省市18岁以上9万余人口的糖尿病调查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65%[2].

    作者:尹逸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等4种T细胞亚群与其发病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中Treg细胞、Th17细胞以及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的数量,探讨各细胞亚群的数量与肺结核发病的关系,为结核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reg细胞、Th17细胞以及CD8+ CD28+T细胞和CD8+ CD28 T细胞,分别比较肺结核组、初治组、复治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肺结核组、初治组及复治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数量分别为(0.74±0.33)%、(0.76±0.34)%、(0.73±0.32)%,CD8+ CD28+ T细胞的数量分别为(39.5±11.4)%、(39.5±10.9)%、(38.7±12.2)%,均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1.17±0.38)%、(62.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肺结核组、初治组及复治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数量分别为(10.1±2.7)%、(11.4±3.8)%、(9.4±2.5)%,CD8+ CD28 T的数量分别为(60.5±11.4)%、(60.5±10.9)%、(61.3±12.2)%,均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2±2.2)%、(3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初治组患者与复治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CD8+ CD28+T细胞、CD8+ CD28 T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效应性T细胞亚群Th17细胞和CD8-CD28+T细胞下降,具有抑制功能的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和CD8+ CD28-T细胞升高,以上4个T细胞亚群可能与肺结核的发病过程相关.

    作者:赵钰;余红岚;宋静芳;聂泽燕;陈俊;马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6种指标在脑梗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检测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探讨6种指标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66例脑梗死患音(脑梗死组)和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LP(a)、D-D、Hcy、TC、TG、LDL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以初入院检测的LP(a)、D-D、Hcy、L.DL血清水平为治疗前组,病情稳定后的检测指标为治疗后组.用SPSS1 9.0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LP(a)、D-D、Hcy、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血清中的LP(a)、D-D、Hcy、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进行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发现特异度和灵敏度D-D> Hcv> LP (a)>LDL.结论 LP(a)、D-D、Hcy、TC、TG、LDL对脑梗死的监测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金兰;孙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脑膜炎脓毒金黄杆菌感染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脑外伤收入本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后,间断性发热,高38.5℃,痰量增多,色黄,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92.3%,胸部X线片表现为双肺纹理稍粗,欠清晰,双下肺见淡薄样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心影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两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考虑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可能性大,故而取气管切开处分泌物申请微生物培养.

    作者:徐亚林;李澄;张梦涵;杨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群体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的结果分析及应用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NAT)的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及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献血者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异的特点,完善无偿献血宣传和人群筛选策略,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对郑州地区201 2年9月至2014年8月259 329例无偿献血者NAT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阳性献血者依据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在259 329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的献血者中检出144例核酸阳性标本,核酸阳性率为0.056%.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献血者核酸阳性率(0.075%)比女性献血者(0.023%)明显偏高(P<0.01);核酸阳性率以36~45岁高(0.088%),18~25岁低(0.022%);不同职业人群中以农民的核酸阳性率(0.095%)较高,公务员(0)、医务工作者(0)、学生的核酸阳性率(0.018%)较低.结论 实施NAT能更好地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学生、公务员及女性血液NAT阳性率较低,应为血站重点招募人群.

    作者:李俊英;葛文超;王艺芳;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25(OH)D在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466例,另选取12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OH)D水平.结果 血清25(OH)D水平在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25(OH)D水平与T2DM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娜;王海静;时慧;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3种方法测定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试验结果比较

    目的 通过斑点免疫印迹法(dot IBT)、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测定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的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变应原,比较分析体外dot-IBT、FEIA与体内SPT的结果,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sIgE实验数据.方法 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dot-IBT、FEIA检测sIgE、SPT测定变应原,分别分析dot IBT、FEIA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通过Kappa检验分析dot-IBT、FEIA与SP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ot-IBT法测定变应原灵敏度均较高,其中树花粉、杂草花粉、真菌、尘螨和动物毛灵敏度都在90.00%以上,特异度指标中,杂草花粉、尘螨和动物毛的特异度好(>90.00%),一致性分析中杂草花粉、尘螨和动物毛一致性较高(Kappa系数>0.9).FEIA法测定变应原的特异度较高,树花粉、杂草花粉、霉菌、动物毛均在90.00%以上,灵敏度指标中好的是尘螨(100.00%)和动物毛(100.00%),一致性分析中显示变应原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 系数>0.6).结论 dot-IBT总体灵敏度较高,快速,需要血清量少,可用于变应原sIgE的筛查.FEIA法结果特异度较高,灵敏度尚可,有利于变应原的确定.综合dot-IBT、FEIA两种方法sIgE的结果,并结合SPT及临床过敏症状共同确定变应原.

    作者:闫津津;余昊;王美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精益管理在缩短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精益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于缩短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的效果.方法 采用精益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原有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优化和改善标本放置、人员培训、岗位时间及岗位分工等环节,再造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流程,比较改造前后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当日发出率及报告时间.结果 流程优化前药敏试验结果当日发出率为21.9%,药敏试验报告所需时平均为20.4h,优化后分别为93.0%和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益管理在缩短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治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敏;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检测sTM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5月于该院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监测,并比较两组的INR和sTM值.结果 术前1d,术后IN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M术前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栓塞组栓塞时sT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TM栓塞时显著增高,对其进行检测可有效地预防栓塞威胁,指导开展抗凝治疗.

    作者:孔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不育男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解脲支原体为阳性或者阴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阴性患者,观察组为阳性患者,对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精子前向活动率、存活率及总活力较低,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较低,顶体酶活性较低,结合率较高,确诊感染比率高.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会使患者的顶体酶异常率升高,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解脲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影响精子顶体酶、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抗精子结合抗体水平、存活率及活力.

    作者:蔡昭炜;赵丽;李青洋;李雪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罗氏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验证

    目的 系统地对罗氏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COBAS C501)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和掌握罗氏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GGT及ALP的精密度(批内、日间)、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正确度及生物参考区间等相关性能.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NCCLS)文件(EP5-A2、EP15-A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简称卫生行业标准)的相关文件进行评价.结果 ALT、AST、GGT及ALP的高、中、低值的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4总误差(TEa),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3TEa;ALT、AST、GGT及ALP的各项目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均在1.00±0.03范围内,R2均≥0.95,线性范围分别为2~730、2~673、3~1 266、3~1 156 U/L,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2~14 600、2~13 460、3~25 320、3~23 120 U/L;对上海市5份室间质控物的ALT、AST、GGT及ALP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分别为0%~5.88%、1.03%~3.33%、-1.64%~1.68%、-0.34%~6.25%,均小于1/2TEa;各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本实验室引用的参考区间内.结论 罗氏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ALT、AST、GGT及ALP检测的主要性能符合质量目标要求,能够满足各大、中型医院的临床检测需求.

    作者:夏万宝;张冬青;周庆丰;沈嘉;侯彦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HLA-B*58∶01基因的人群分布

    目的 全面了解中国大陆各地区HLA-B* 58∶01基因的阳性率和频率,有效地指导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用药及临床基因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对中华骨髓库891 793例中国大陆人群行HLA高分辨分型,并按31个省市自治区分层,明确HLA-B* 58∶01基因阳性率和基因频率.结果 中国大陆人群HLA B*58∶01基因阳性率呈现南方人群中较其他地区高;按地区分类,华南地区的HLA-B* 58∶01基因阳性率高,西南地区及北方地区阳性率较低;按省市自治区分类,阳性率较高的分别为福建(28.43%)、广西(20.75%)、海南(20.20%)、广东(19.66%)、浙江(18.38%),阳性率较低的为天津(3.52%)、内蒙古(3.49%)、西藏(3.27%)、河北(3.11%)、山西(3.08%).结论 重视高尿酸血症HLA-B* 58∶01基因阳性人群,尤其应对中国南方人群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以避免使用别嘌呤醇所致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马骁;张志欣;蔡剑平;潘芹芹;樊甦;王晓艳;毛伟;王振雷;陈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临床检验液相色谱-质谱检验中质量控制

    本文从液相色谱-质谱(LC MS)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着手,讨论了质控品选择、质控浓度和频率、LC-MS的额外质量控制样品、质控品可接受性评价、质控失控的纠正、多组分和多重检测的质控要求、周期性质量保证程序和其他质量保证方面,希望对LC MS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参考.

    作者:叶圆圆;王薇;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