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娜;罗艳香;马忠义
目的 分析精益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于缩短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的效果.方法 采用精益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原有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优化和改善标本放置、人员培训、岗位时间及岗位分工等环节,再造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流程,比较改造前后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当日发出率及报告时间.结果 流程优化前药敏试验结果当日发出率为21.9%,药敏试验报告所需时平均为20.4h,优化后分别为93.0%和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益管理在缩短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治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敏;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1 病例资料男,17岁,因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且活动后显著于某院就诊.患者初步诊断为心肌炎,给予营养心肌治疗后,一般情况良好.行心肌酶谱检查,免疫抑制法测得肌酸激酶(CK)活力为481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为677 IU/L,其余各项检查均正常.CK-MB是CK的同工酶,其真实值不能大于CK,该患者CK-MB活力测定值大于CK活力,与理论不符.
作者:屈慧;皇海;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明确阴沟肠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分析细菌产酶与药物耐药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非重复阴沟肠杆菌共1 74株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多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 174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92株(52.87%),其中高诱导型25株,部分去阻遏型33株,完全去阻遏型2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54株(31.03%);单产ESBLs 1株(0.57%);AmpC酶和ESBLs均不产有27株(15.52%);阴沟肠杆菌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的耐药率(P<0.0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单产AmpC酶株的耐药率(P<0.05);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92.0%,对氨曲南耐药率高达88.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4.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 阴沟肠杆菌以产AmpC酶为主,单产ESBLs菌株少,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青霉素类具有高度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依然是治疗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杨洪芬;李美;刘宝;万珊;杨焕婕;费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1,男,16岁,两个月前出现胸闷、胸痛、偶伴咳嗽、发热等症状,治疗数天无好转.既往有前纵膈肿块病史.影像学检查:左侧有大量胸腔积液;血液学检查:白细胞24.45×109/L,中性粒细胞79.1%,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507×109/L,C反应蛋白(CRP) 139.7mg/L,糖类抗原125(CA125)105.7 U/mL.后诊断为左侧脓胸;前纵隔肿块.
作者:罗晓成;黄生金;周道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1C-UBT)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14C-UBT采用液体闪烁测试法和13C-UBT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胃镜、活检及病理学确诊的805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14C-UBT和13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检测.结果 805例慢性胃炎患者14C-UBT和13C-UBT检测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p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802例(99.6%)和804例(99.9%).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检出例数结果为324例(l0.2%).结论 14C-UBT和13C UBT优点在于无创伤、快速、简单、准确、费用低,有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者Hp治疗和根除情况.
作者:伏春明;杨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微粒子化学发光(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比较及分析.方法 对2015年10~11月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进行TP抗体的CMIA和ELISA检测,并进行比较,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院2015年10~11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标本2 841例,抗TP的ELISA检测阳性人数为160例,总感染率为5.63%;抗TP的CMIA检测阳性人数为165例,总感染率为5.81%.对两种方法检测出来阳性标本进行梅毒微粒凝集试验法(TPPA)确认试验,阳性率为53.14%,阴性率为44.57%,可疑为2.29%.结论 ELISA和CMIA初筛实验灵敏度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应和TPPA结合,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严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抗氧化能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RA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 28)将病例组分为低活动组和中高活动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记录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总抗氧化状态(TA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分析其与RA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中高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低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低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AS、SO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 28呈负相关(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RA的致病过程,血清抗氧化标志物SOD和TAS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RA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刘延青;李志豪;宋佳;孙淑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142例,测定其PCT、CRP及WBC水平,分析三者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WBC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率分别为95.07%、56.34%、66.90%,革兰阴性菌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患者和革兰阳性菌组患者的CRP及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及WBC的检测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较为理想的感染性疾病标志物,PCT检测更具有特异性.
作者:储楚;杨瑞霞;唐未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一种简易快速染色法.提高阴道真菌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改良龙胆紫快速染色法:于白带常规的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约0.3 mL.龙胆紫(革兰Ⅰ液)l滴,室温染2min,1滴悬液均匀涂于玻片中镜检.结果 孢子无色而夹膜则呈亮黄绿色,真菌菌丝着色不均匀呈紫色或无色,上皮细胞、白细胞、球菌、加德纳菌、线索细胞染成紫色,滴虫、乳酸杆菌不上色,红细胞呈暗红色.孢子检出率高于革兰快速染色法和生理盐水悬液湿片法.结论 改良龙胆紫快速染色法,融合了传统生理盐水悬液湿片法和革兰快速染色法的优点,快速、简单,易掌握,涂片色差大,孢子易于辨认,检测准确性高,实用性强,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陈艳文;周碧云;李淑嘉;赵望;巫小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某个特定人群的梅毒流行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标本先用胶体金法筛检,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确认,并以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以确定其是否为现症感染.另外抽取所有筛检阳性及部分筛检阴性的标本以胶体金法、TPPA和TRUST方法同时检测,以观察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 083例标本梅毒检测结果阳性33例,阳性检出率1.07%;男女比例为1∶3.71;男女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6岁组高于年龄≤25岁组(P<0.05),其余年龄组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招聘从岗人员梅毒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幼教人员(P<0.01).以TPPA为标准,TRUST、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9.09%、100.00%;特异度分别为100.00%、96.40%.结论 选择简单、快速、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梅毒筛查方法对幼儿园从岗人员进行岗前体检,并且每学年定期复检,保证合格的上岗人员,对感染者及其性伴要予以正规治疗,杜绝具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从事幼儿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邹冬梅;林向东;林君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不育男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解脲支原体为阳性或者阴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阴性患者,观察组为阳性患者,对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精子前向活动率、存活率及总活力较低,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较低,顶体酶活性较低,结合率较高,确诊感染比率高.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会使患者的顶体酶异常率升高,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解脲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影响精子顶体酶、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抗精子结合抗体水平、存活率及活力.
作者:蔡昭炜;赵丽;李青洋;李雪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检测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探讨6种指标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66例脑梗死患音(脑梗死组)和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LP(a)、D-D、Hcy、TC、TG、LDL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以初入院检测的LP(a)、D-D、Hcy、L.DL血清水平为治疗前组,病情稳定后的检测指标为治疗后组.用SPSS1 9.0和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LP(a)、D-D、Hcy、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血清中的LP(a)、D-D、Hcy、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进行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发现特异度和灵敏度D-D> Hcv> LP (a)>LDL.结论 LP(a)、D-D、Hcy、TC、TG、LDL对脑梗死的监测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金兰;孙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68例ACS患者、8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的BNP水平,ACS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各组之间的BNP水平差异.结果 ACS组BN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S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组随病变动脉支数的增加BNP水平也相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BN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CS患者的风险评估指标.
作者:柴晓文;谢振中;金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在卡氏肺孢子虫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设计合成卡氏肺孢子虫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第6、8、10用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提取DNA及石蜡切片进行斑点杂交及DNA原位杂交,结果同瑞氏-吉氏染色法比较.结果 DNA原位杂交法和斑点杂交法第6周检出阳性结果,检出率均为(30/30),高于瑞氏-吉氏染色法(25/30).结论 DNA原位杂交法及斑点杂交法是高效准确的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
作者:常志尚;王冰;吕锐;张艳丽;赵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粪便分析处理系统检测粪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患者2 392例临床标本,分别通过粪便分析处理系统和传统手工方法进行常规检查和隐血试验,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进行检测的2 392例标本中,手工法检出红细胞94例,占3.93%,白细胞73例,占3.05%;仪器法检出红细胞105例,占4.39%,白细胞90例,占3.76%.隐血试验共检测300例,其中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36例,占12%;仪器法检测出阳性43例,占14.33%.结论 通过LTS-E100粪便分析处理系统和传统手工方法,对粪便进行显微镜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隐血试验的比较发现,两者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罗娜;罗艳香;马忠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全面了解中国大陆各地区HLA-B* 58∶01基因的阳性率和频率,有效地指导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用药及临床基因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对中华骨髓库891 793例中国大陆人群行HLA高分辨分型,并按31个省市自治区分层,明确HLA-B* 58∶01基因阳性率和基因频率.结果 中国大陆人群HLA B*58∶01基因阳性率呈现南方人群中较其他地区高;按地区分类,华南地区的HLA-B* 58∶01基因阳性率高,西南地区及北方地区阳性率较低;按省市自治区分类,阳性率较高的分别为福建(28.43%)、广西(20.75%)、海南(20.20%)、广东(19.66%)、浙江(18.38%),阳性率较低的为天津(3.52%)、内蒙古(3.49%)、西藏(3.27%)、河北(3.11%)、山西(3.08%).结论 重视高尿酸血症HLA-B* 58∶01基因阳性人群,尤其应对中国南方人群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以避免使用别嘌呤醇所致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马骁;张志欣;蔡剑平;潘芹芹;樊甦;王晓艳;毛伟;王振雷;陈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铁代谢异常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干预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15例MDS、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收集其外周血常规指标,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等铁代谢相关指标,并观察细胞化学铁染色、骨髓组织铁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MDS、AA和健康者间,在铁代谢指标如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总铁结合力(TIB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粒幼红细胞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红细胞输注组和应急性接受少量红细胞输注组的MDS患者,在SI、UIBC、TIBC、sTfR、TS、铁粒幼红细胞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代谢指标具有简单易行且可重复检测的特点,是诊断铁过载和监测去铁治疗疗效的首选方法,可为MDS的临床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开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该院健康体检人群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3 733例健康体检者,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呼出气体中13CO2与12CO2的差值以诊断胃内有无感染Hp,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33例健康体检者胃Hp感染率为36.8%,男性感染率(39.5%)显著高于女性(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30岁与30~<50岁年龄组中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1.5%、27.9%与41.4%、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健康体检者胃Hp感染率与性别有显著相关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温丽娜;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结合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按照项目化教学的六步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研究性学习,使教学观念和模式发生改变,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马桂芳;潘红宁;杨李;吴芹;孙金霞;李启松;黄思怡;郑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支气管镜下不同采样法诊断重症肺炎病原菌,评价支气管镜下导管吸引采样法在重症肺炎病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已行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60例及非肺部感染的门诊患者30例经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吸引、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和肺泡灌洗分别获取标本,分析比较3种不同方法获取痰标本培养病原菌的阳性率及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3种方法采样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5.0%、38.3%、56.7%.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38.33%、56.67%,100.00%、96.67%、96.67%,83.33%、57.78%、70.00%,100.00%、95.83%、97.14%,66.67%、43.94%、52.73%.结论 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采样与其他方法比较其诊断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曾敏;李再清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