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733例健康体检者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温丽娜;刘磊

关键词:胃幽门螺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 感染, 健康体检者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健康体检人群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3 733例健康体检者,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呼出气体中13CO2与12CO2的差值以诊断胃内有无感染Hp,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33例健康体检者胃Hp感染率为36.8%,男性感染率(39.5%)显著高于女性(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30岁与30~<50岁年龄组中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1.5%、27.9%与41.4%、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健康体检者胃Hp感染率与性别有显著相关性,应引起重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秦皇岛市3787例机关工作人员健康体检部分项目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了解秦皇岛市在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针对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所有参检人员均于体检当日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并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血尿酸.结果 参检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36.5%和16.1%;高血糖和高尿酸的检出率为10.6%和13.6%;主要指标男、女分别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应得到高度重视,提倡健康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利于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董涛;魏欣欣;顾海英;印海娟;刘亚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1183例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 18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并对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183例受检标本中有636例支原体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53.8%,男、女性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6.3%和56.2%;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两者混合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40.4%、1.2%和12.1%;67.8%的Uu感染者菌落计数≥104 cfu/mL,18.9%的Mh感染者菌落计数≥104 cfu/mL;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8.3%、97.0%、92.5%、91.0%);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65.1%,81.2%).单一Uu感染患者对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 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率与以往比有所下降,但依然较高.耐药监测与以往无明显变化,临床应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张竞;凌云映;刘晓一;李万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上消化道出血对Hp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患者后分别进行Hp血清学检测和内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所检测的Hp结果.结果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的患者Hp阳性率显著低于血清学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615,P<0.05);中度出血患者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率显著低于血清学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及出血程度可影响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的结果,临床医生在对胃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应当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检测确定患者Hp感染情况,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旭明;张伟华;杨光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化清蛋白的诊断优势及其检测现状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2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3.71亿[1].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西方化和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全国31省市18岁以上9万余人口的糖尿病调查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65%[2].

    作者:尹逸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临床检验液相色谱-质谱检验中质量控制

    本文从液相色谱-质谱(LC MS)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着手,讨论了质控品选择、质控浓度和频率、LC-MS的额外质量控制样品、质控品可接受性评价、质控失控的纠正、多组分和多重检测的质控要求、周期性质量保证程序和其他质量保证方面,希望对LC MS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参考.

    作者:叶圆圆;王薇;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抗氧化能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抗氧化能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RA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 28)将病例组分为低活动组和中高活动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记录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总抗氧化状态(TA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分析其与RA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中高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低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低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AS、SO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 28呈负相关(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RA的致病过程,血清抗氧化标志物SOD和TAS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RA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刘延青;李志豪;宋佳;孙淑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miR-6801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miR-680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NSCLC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0例健康人和78例NSCLC患者血清中miR-6801的表达量,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清miR-680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miR-680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血清miR-6801在Ⅲ期+Ⅳ期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期+Ⅱ期(P<o.05);血清miR-6801对NSCLC检测的灵敏度为51.9%;miR-6801对Ⅰ期、Ⅱ期NSCLC检测的灵敏度为40.6%.结论 NSCLC患者miR-6801的检测对于NSCLC的辅助诊断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时广利;班武娟;陈燕;尹颜军;白万秋;丁湘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 为了提高对肺癌早期的确诊率,分析和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中心就诊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列为A组,应用相同方法选取相同时间段来就诊的100例肺部良性病变病患者作为B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A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和B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3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和B组各指标检测相比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肺部病变的患者应重视对血清SAA、CEA、CYFRA21-1的检测,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对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廖贵莉;张月霞;许秀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相关炎性指标的临床实验检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视觉损伤而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的理论和研究尚未阐明.近年,DR炎性反应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DR的辅助诊断或预测诊断相关炎性指标的临床实验检测分别加以阐述,为在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规诊疗中选择相应的临床实验检测指标提供参考.

    作者:张雪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不育男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解脲支原体为阳性或者阴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阴性患者,观察组为阳性患者,对精液质量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精子前向活动率、存活率及总活力较低,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较低,顶体酶活性较低,结合率较高,确诊感染比率高.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会使患者的顶体酶异常率升高,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解脲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影响精子顶体酶、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抗精子结合抗体水平、存活率及活力.

    作者:蔡昭炜;赵丽;李青洋;李雪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改良龙胆紫快速染色法检测阴道分泌物真菌的研究应用

    目的 研究一种简易快速染色法.提高阴道真菌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改良龙胆紫快速染色法:于白带常规的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约0.3 mL.龙胆紫(革兰Ⅰ液)l滴,室温染2min,1滴悬液均匀涂于玻片中镜检.结果 孢子无色而夹膜则呈亮黄绿色,真菌菌丝着色不均匀呈紫色或无色,上皮细胞、白细胞、球菌、加德纳菌、线索细胞染成紫色,滴虫、乳酸杆菌不上色,红细胞呈暗红色.孢子检出率高于革兰快速染色法和生理盐水悬液湿片法.结论 改良龙胆紫快速染色法,融合了传统生理盐水悬液湿片法和革兰快速染色法的优点,快速、简单,易掌握,涂片色差大,孢子易于辨认,检测准确性高,实用性强,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陈艳文;周碧云;李淑嘉;赵望;巫小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甘肃地区孕妇孕中期干血斑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孕妇的干血斑甲胎蛋白(AFP DBS)、干血斑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CG DBS)浓度,对孕中期胎儿患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和神经管畸形(ODNT)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运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定量测定孕妇干血斑中AFP DBS、Free-βhCG DBS浓度,采用Life cycle 3.2软件计算风险.结果 5 001例孕妇中高龄65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3%,其中DS、ES和ONTD的阳性筛查率分别为3.7%(185/5 001)、0.4% (20/5 001)和4.3%(215/5 001).确诊阳性病例8例,其中高龄5例.结论 孕妇孕中期干血斑DS产前筛查对实现质控统一管理,提高筛查覆盖度,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芙蓉;郝胜菊;王兴;郑雷;闫有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实验室技术在血瘀证诊断中检测进展

    血瘀证主要是指各类致瘀因素,如气滞、气虚、痰凝、寒凝、血热和外伤等,导致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淤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而引起的病证.血瘀证一直是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热点领域,它的病因目前未能完全解析,很多研究者认为血瘀证与炎症发生、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功能改变等多因素相关,血瘀证形成过程中患者多项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发生改变.

    作者:张长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精益管理在缩短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精益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于缩短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的效果.方法 采用精益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原有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优化和改善标本放置、人员培训、岗位时间及岗位分工等环节,再造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流程,比较改造前后微生物药敏试验报告当日发出率及报告时间.结果 流程优化前药敏试验结果当日发出率为21.9%,药敏试验报告所需时平均为20.4h,优化后分别为93.0%和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益管理在缩短生物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治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敏;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45例真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较易误诊的真菌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确诊为真菌性肺炎的4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45例确诊患者临床症状显示为咳嗽、发热、胸闷、咯血、呼吸困难,均可闻及干湿哆音;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征象、单结节影、多发结节影、胸腔积液、空洞影、晕症、空气新月症等.45例患者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1例,痰培养(包括支气管镜抽吸物)有真菌生长37例,痰液涂片检出真菌25例,无病原学依据拟诊3例.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正规抗真菌治疗,选用氟康唑治疗30例、伏立康唑治疗11例、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联合治疗4例.其中治愈27例,占60.0%;好转出院10例,占22.0%:7例因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自动出院,占15.5%;恶化死亡1例,占2.5%.治疗有效率82.0%.结论 真菌性肺炎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无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极易误诊.临床诊疗应高度重视,加强监测,控制和干预相关的危险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陈剑;周利;张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明确阴沟肠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分析细菌产酶与药物耐药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非重复阴沟肠杆菌共1 74株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多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 174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92株(52.87%),其中高诱导型25株,部分去阻遏型33株,完全去阻遏型2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54株(31.03%);单产ESBLs 1株(0.57%);AmpC酶和ESBLs均不产有27株(15.52%);阴沟肠杆菌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的耐药率(P<0.0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单产AmpC酶株的耐药率(P<0.05);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92.0%,对氨曲南耐药率高达88.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4.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 阴沟肠杆菌以产AmpC酶为主,单产ESBLs菌株少,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青霉素类具有高度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依然是治疗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杨洪芬;李美;刘宝;万珊;杨焕婕;费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精准医疗教学浅析

    精准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方向,具有内涵深、外延广的特点.精准医疗人才的培养将对精准医疗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精准医疗概念、结构化教学、案例教学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对精准医疗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参与这一前沿学科的发展.

    作者:许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重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童输血情况调查的意义及方法

    结合广西南宁地区重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童输血调查情况,从调查的背景、调查的目的及意义、调查的内容以及方法等做了简要的阐述,并指出,要解决重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童这个弱势群体的高额治疗费用以及血液来源,不仅需要血站的努力,更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制定统一的输血费用报销政策,提倡重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童门诊治疗,做到患儿能够登记在册,依据在册登记,定点供血,定点输血,定点规范治疗,定点报销.

    作者:陆祝选;苏相耿;李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铁代谢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铁代谢异常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干预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15例MDS、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收集其外周血常规指标,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等铁代谢相关指标,并观察细胞化学铁染色、骨髓组织铁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MDS、AA和健康者间,在铁代谢指标如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总铁结合力(TIB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粒幼红细胞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红细胞输注组和应急性接受少量红细胞输注组的MDS患者,在SI、UIBC、TIBC、sTfR、TS、铁粒幼红细胞等参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代谢指标具有简单易行且可重复检测的特点,是诊断铁过载和监测去铁治疗疗效的首选方法,可为MDS的临床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开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代谢综合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58例SLE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将患者以是否伴有MS进行分组,分别对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及体型进行测量,然后对各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01例SLE患者伴有MS,发病率为28.2%,相比未伴有MS的患者,其血压、三酰甘油(TG)及体质量指数(BMI)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MS的发生与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无关.结论 SLE患者可以引起高血压、高TG、低HDL及高BMI,且其与用药情况无关.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