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芳;钱新宏;潘凯丽;孙新
目的:探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数据。结果经 G‐CSF刺激后,外周血CD3+(%)、CD3+CD4+(%)、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明显升高(P<0.05);而动员第4天、第5天、第6天骨有核细胞密度、CD34+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别。经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与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 P<0.05),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男性供者优于女性供者,年龄越小,体质量越轻,白细胞计数越高,经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百分比越高。
作者:魏丽;吴炜;李兰娟;汪超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28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对上述280份标本分别予以直接药物敏感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研究2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敏结果在2种不同方法中的相关性。结果直接细菌鉴定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一致性为92.5%,2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药物耐药及中度敏感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可以缩短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报告时间,有效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梁剑宁;苏群志;李洁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75例疑似甲型流感检测结果,了解本市流感患者分布情况,为疾病早期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75疑似甲型流感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中病毒感染情况。结果75例疑似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甲型流感病毒13例,其中 H1N1亚型9例,平均年龄大于50岁。时间分布为2013年3月份3例、4月份1例,2014年1月份7例、2月份2例;未检测出 H7N9亚型。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冬季为流感高发季节,老年患者为流感病毒易感人群,应及时加强监测,早期治疗。
作者:吴敏;张立;王冰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情况,从中了解不同试剂的阳性率和不同年龄段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本站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标本分别用新创和万泰两种试剂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市皮肤医院用TPPA法进行确认。但经TPPA确证后阳性率为77%以上,国内对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数据的报道几乎都是 ELISA筛查数据[1‐4]。结果两种试剂初筛阳性的标本与年龄有一定的关联性,36~45岁的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但是女性献血者的梅毒平均感染率要高于男性。而且两种试剂的阳性率也有所不同,新创试剂的真阳性率要高于万泰试剂。结论为了更好地选择初筛试剂,招募低危献血者,节约血液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医据。
作者:廖惠容;翁远桥;陈日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照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肝胆专科门诊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统计检测数据,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于诊断乙肝的有效性。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6.17%,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7.38%,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52.0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9.17%,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35.23%,诊断符合率达到97.98%;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4.49%,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6.37%,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46.3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3.82%,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28.18%,诊断符合率为78.52%,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更加敏感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谱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010份徐州地区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细胞23种 HPV型别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受检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8010例女性中有1852例HPV感染者,总的HPV感染率为23.12%,其阳性检出率一重型别为17.17%,一重中主要感染型别是 HPV16型为4.35%,其次为 HPV58型2.12%、52型1.82%。阳性检出率多重H PV感染为5.96%;其中16+58型、16+52型、11+16型,分别占多重感染的4.40%、2.94%和2.52%,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一重 HPV16、58和52型及多重16+58、16+52和11+16型是感染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此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女性宫颈H 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林;龚培尧;耿建祥;王宏景;谭进;肖蔚;马文元;龙秀荣;赵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烧伤患者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69例烧伤患者经血培养、分泌物和穿刺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认细菌性感染96例,非细菌性感染73例,2组患者同时进行PC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比较这3项指标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进一步研究PCT浓度水平与烧伤程度的关系。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烧伤患者血清PCT、WBC和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PCT诊断细菌性感染敏感性为90.63%,特异性为89.04%,阳性预测值为91.58%,阴性预测值为87.84%,PC T 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炎症指标, PCT的浓度水平与烧伤患者的烧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细菌性感染的烧伤患者血清 PCT、WBC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 PCT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标志物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WBC和hs‐CRP两项炎症指标。
作者:张立营;陈朴;沈伟;何灵波;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用于治疗以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为降糖方案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停止正在使用的预混胰岛素,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16周,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剂量,并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研究,经甘精胰岛素治疗16周后,受试者HbA1c、FBG、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较入组时预混胰岛素剂量显著减少(P<0.01)。治疗期间有2例(6.2%)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能有效改善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OADs治疗失败的T2DM 患者的糖代谢,并且不增加体质量。
作者:周春来;丘霞;何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及评价乙肝5项ELISA使用水浴箱与快速孵育器实验的结果比对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乙肝患者92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184例作为对照,采用水浴箱和快速孵育器用ELISA同时检测标本的乙肝5项。结果2组结果阳性符合率较高。水浴箱的标本OD值的平均值会比较高。但是快速孵育器的标本S/CO值平均值较高,与其CO值比水浴箱的标本高有关系。结论日常工作中可引进快速孵育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弱反应性”结果的标本,需要使用水浴箱复查,并做好记录。快速孵育器好只用于 HBsAg的反应,因其他四项的反应流程时间比较短,并且有部分结果不符合。
作者:董旭才;史欢欢;程芳;王蔓;徐静;张惠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633)。结论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作者:熊姣梅;郑欣;杨爱莲;魏天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沉仪Monitor‐100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和门诊患者146例,采用自动ESR分析仪Monitor‐100的30 min和1 h及魏氏法测定 ESR ,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进行重复性检测。结果(1)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魏氏法检测ESR值分别为37.8±34.1、38.1±33.7和36.4±32.9,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魏氏法的阳性结果检出率依次为43.2%、44.5%和45.2%,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3)仪器法30 min、仪器法1 h、仪器法30 min与魏氏法、仪器法1 h与魏氏法之间比较,Kapper值依次为0.944、0.875、0.903。(4)重复性检测 CV值均较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全自动ESR分析仪Monitor‐100与魏氏法相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低,且一致性、重复性极好,方便快速且安全,应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作者:田鹏鹏;魏运梅;周名;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当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国家新的医改政策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和任务,一是医院加强管理,切实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即强调完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性职能;二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医院人事制度,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如何结合医院发展战略,挖掘内部管理潜力,调整科室内部管理模式,尽快适应新医改要求,构建一套可操作、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显得尤为得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成功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日益被各领域、各行业所认同和接纳[1],它是指为达成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过程,实现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及成员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过程。
作者:杨楷;马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GE 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部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同时所有患者均需检测血浆 Hcy水平、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H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 Hcy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刘小玲;马珏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VITEC‐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数据处理应用WHONET5.6软件,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间送检标本中PAE的检出情况、标本来源和耐药情况。结果 PAE的检出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送检标本的85%左右;对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除氨曲南耐药率为28.2%,其余抗菌药物均在10%左右。结论 PA E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及时合理监测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敏;张丽霞;张立;冯冉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感染性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300万以上的人群死于感染性疾病[1]。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次是真菌和寄生虫。某些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临床症状相似,但致病机制、发病进程完全不同,需要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早期及时确定感染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使严重感染的生存率下降5倍[2]。因此,对于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的感染性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不仅指导临床有效用药,还阻止耐药病原体蔓延,所以建立快速、准确、敏感且低廉的病原体诊断方法颇为重要。
作者:罗茗月(综述);熊礼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的测定,了解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在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肾功能正常与异常分组,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微量清蛋白肌酐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均明显高于健康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24 h尿微量清蛋白测定而言,随意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具有取材方便、结果稳定、灵敏度高等特点,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
作者:仰大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尿电导率(Cond)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T2DM患者138例,按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NUA)组、微量蛋白尿(LUA)组和大量蛋白尿(MUA)组3个组;然后对其中107例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重新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肾轻度损伤(DC)组。利用SysmexUF‐1000i流式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Cond,利用ARKRAYAUTIONMAXAX‐4280分析仪检测尿液比重(SG),利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U‐Alb)。结果MUA组Cond为(14.1±4.5)ms/cm,显著低于LUA组(15.7±4.3)ms/cm(P<0.05),而LUA组Cond又显著低于NUA组(17.6±5.7)ms/cm(P<0.05);MUA组SG为1.011(1.009~1.012),显著低于NUA组1.014(1.010~1.019)和LUA组1.015(1.010~1.020)(P<0.05)。Cond与SG正相关(r=0.63,P<0.05),与24h‐UAE负相关(r=-0.183,P<0.05)。DN组尿Cond水平为(13.2±4.3)ms/cm,显著低于DC组(15.0±4.4)ms/cm(P<0.05),DN组与DC组间S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02~0.723),当界值设定为11.85时,Cond诊断DN的灵敏度为43.8%,特异度为78.0%。结论尿Cond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但是不能作为其早期筛查指标。
作者:杜振华;鲍布和;王仁杰;张明华;任党利;刘冀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45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狗上皮、猫毛、真菌、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sIg E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鸡蛋、蟹、花生、牛奶sIg E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诱发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繁多,建立常见过敏原分布谱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1‐5],现已成为仅次于乳腺癌导致妇女死亡的肿瘤。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20万的女性死于宫颈癌,而发展中国家占到了75%以上。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近些年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城乡结合部患病率较高。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所以每年新发病例非常多,约占到全世界的30%,当然随着近年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检出率也在逐年提高。现在国内每年约有2万多名妇女因为宫颈癌而病亡,宫颈癌初期没有任何症状,而后期发现时多已严重。目前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是临床发现晚期患者治愈率非常低。所以如何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已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作者:杜伟平;李颖(综述);李芳芹(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本院临床疑似HDN 212例患儿血液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疑似 HDN 患儿血液样本212例,确诊为HDN 50例(23.6%),其中ABO‐HDN 45例(21.2%)、Rh‐HDN 5例(2.4%)。45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23例,阳性率为36.5%(23/63);B型22例,阳性率为28.2%(22/78)。3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50例HDN确诊患儿中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 DT A阳性率为28%,游离试验阳性率为92%。结论微柱凝胶法能快速准确检测出 HDN ,具有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方法学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为HDN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晶晶;袁万博;谢思思;肖秀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