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虹;陈书裕;官煜彬;王燕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表面分子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细胞系,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孵育1 h ,再加入脂多糖(L PS )刺激24 h ,收集小鼠细胞,提取RN A进行逆转录,利用TLR4的特异性引物进行DNA扩增,观察不同组别 TLR4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 LPS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TLR4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而两者与4个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干预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不同浓度的胆红素干预组两两比较小胶质细胞系BV‐2表面分子TLR4 mRNA的表达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胆红素可抑制BV‐2表面分子TLR4的表达,且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作者:关小勇;李雪丽;陈华干;高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外周血所得白细胞研究性参数对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感染科门诊96例初诊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淋巴细胞参数 Lymph‐Y、Lymph‐X ,中性粒细胞参数 Neut‐Y、Neut‐X ,记录检测结果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Lymph‐X、Neut‐Y、Neu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HBsAg、AST、ALT、Lymph‐Y各检测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参数Lymph‐Y与 HBV‐DNA(r=0.160,P=0.026)和 HBsAg(r=0.149,P=0.037)均呈正相关。结论初诊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参数Lymph‐Y高于健康人群,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用于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徐阳;张彦平;张磊;王香玲;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形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求减少不合格标本,增强质量控制。方法分析2009~2011年的不合格血液标本,比较各年度的量及形成因素。结果按照不合格原因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凝血标本、溶血标本、用错容器、脂血、量少;年度总不合格标本量逐渐下降;相同因素导致的不合格标本量逐年下降;以9月、2月为不合格标本的高发期,不合格率分别为0.38%、0.42%。结论形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多为人为因素,应加强培训管理。
作者:王光;董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 candidiasis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采用真菌显色培养法完成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6份标本共培养出98株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66株占67.4%,非白假丝酵母菌32株占32.6%,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4.2%。98株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高(95.9%),其次是氟康唑(73.5%),而克霉唑(62.3%)和咪康唑(53.0%)较低。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作者:刘九菊;杨文丽;张利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对纳入研究患者于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将患者按脑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方面的一般性资料,检测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比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脑梗死组患者hs‐CRP、Hcy、血糖水平均低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并且脑梗死面积与血清hs‐CRP、Hcy水平及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0.833、0.651,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脑梗死面积的预测,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
作者:阮桂琴;吕颖;黄清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 K/DOQI指南及预先设定的标准,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由该院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病的患者(患者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26~69岁),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Cys C、肌酐(Cr)、尿素氮(BUN)的浓度及阳性率,并将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Cys C、Cr、BUN的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结论血清Cys C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且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不受许多肾外因素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反映慢性肾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杨云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孕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 )、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女性比较,临产孕妇的APTT、PT、AT‐Ⅲ水平明显降低,FIB、D‐Di、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对预防产妇全身微血栓的发生,减少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平竹仙;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应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体检对象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验证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乌鲁木齐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依据Sta‐land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2剔除有明显异常的体检人群(GGT按其建议的参考上限两倍取值)。按照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分组,统计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P2.5~P97.5,并计算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P2.5~P97.5:TP(汉族65~81 g/L、维族64~81 g/L),ALB(汉族41~53 g/L、维族40~52 g/L),ALT男性(汉族9~51 U/L、维族9~53 U/L),ALT女性(汉族7~42 U/L、维族6~43 U/L),AST男性(汉族14~42 U/L、维族12~42 U/L),AST女性(汉族12~37 U/L、维族12~38 U/L ),A L P男性(汉族45~119 U/L、维族47~122 U/L ),A L P女性20~49岁(汉族35~95 U/L、维族40~104 U/L),ALP女性50~79岁(汉族43~131 U/L、维族51~132 U/L),GGT男性(汉族11~71 U/L、维族11~73 U/L),GGT女性(汉族8~54 U/L、维族7~55 U/L)。汉族男性、维族男性和女性参考个体血清AST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之外的比例略超出10%,但超出比例以低于A S T行业标准下限值的比例为主,其余项目的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的比例均在10%以内。结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作者:邓朝晖;梁梦洁;宋颖博;宋雪;易卫东;鹿新红;张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征。方法选择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的7项指标。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血低切黏度(11.78±2.64)mPa·s、全血高切黏度(5.63±0.63)mPa·s、血浆黏度(2.43±0.22)mPa·s、红细胞凝集指数(2.44±1.02)、红细胞变形指数(0.79±0.04)、红细胞比积(52.43±.6.32)%、红细胞沉降率(8.67±5.41) m m/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检测患者血流变学对辅助诊断、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娜;孙丽婷;方海荣;库热西·玉努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与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手表标本主要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及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的手表标本,送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细菌鉴定,鉴定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388份标本,其中痰液标本194份,护士手表标本194份。共分离得到病原菌6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 -菌)452株(71.41%),革兰阳性(G+)菌134株(21.17%),真菌47株(7.42%)。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G-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16%)、鲍曼不动杆菌(9.63%)、肺炎克雷伯菌(7.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21%)、大肠埃希菌(4.89%);主要G+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9%)、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4.24%)。护士手表分离细菌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G-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6.79%)、鲍曼不动杆菌(5.84%)、大肠埃希菌(4.91%)、肺炎克雷佰菌(3.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79%);主要G+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74%)、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3.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强化护士手卫生管理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遵守。
作者:邹玉珍;余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 U )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ICU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各类标本培养结果,分析各系统主要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829例阳性标本中,491例来源于下呼吸道,占59.23%;965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0.93%(588/965),分离出来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排前四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表现不明显。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低。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低,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表现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所有检出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菌株对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结论 IC U感染多发生在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IC U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IC U患者院内感染及耐药菌产生。
作者:李鸿飞;邱广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ET、CGRP、EGF的水平,用生化法测定NO水平。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ET及EG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和NO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7 d较针刺1 d ,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患者ET、CGRP、EGF和NO水平变化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
作者:秦蔚;顾炳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检测项目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以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为参比系统,Beckman AU5800为试验系统,检测40例患者血清8项生化项目,计算试验系统(Y )与参比系统(X )之间的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和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能力验证规则(CLIA′88)允许总误差1/2作为标准,判断两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和临床接受可接受性。结果两个不同的生化检测系统对8项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相关项良好( r2≥0.95,P<0.01)。计算项目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不同生化项目在各自的医学决定水平相对偏差均小于1/2CLIA′88规定的总误差的1/2,可被临床接受。结论试验系统和参比系统8项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两个检测系统的相对偏差可被临床接受。
作者:李翠芬;董志鹏;位冒冒;李素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职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2014年职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主要生化指标中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这5项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14年,按性别分组,血糖和血脂的异常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分组,血糖和血脂的异常率均随着年龄逐步上升,20~<31岁年龄段职工的异常率低,51~60岁年龄段职工的异常率高。结论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率与性别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医务人员需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何秀娟;李全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为了对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全血细胞计数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以判断该标准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C28‐A3中的推荐方法,采集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临床血液标本进行规范化检测和验证分析。结果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18项血细胞分析相关指标[WBC、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的检测结果超出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概率均不超过10%(允许值为大于或等于90%)。结论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可以应用于本临床实验室。为了确保参考区间的临床适用性,实验室还应建立合理、完善的参考区间验证程序。
作者:杨银芳;张磊;何超;李琳;李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检验尿液标本分析前的因素及对策。方法用V FP6.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4563例住院患者不合格尿液标本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法。结果采样时间不当、标本受污染、患者未规范准备是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前3位因素。结论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是尿液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尿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强化全面质量保证的必要环节和确保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需要检验工作者、临床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作者:胡兰英;郑婕;贾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血脂和高胆红素对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扰。方法将收集的新鲜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分成4组:对照组(HbA1c<6.2%)、糖尿病组(HbA1c≥6.2%)、高血脂组(TG 3~20 mmol/L)、高胆红素组(TBIL 21~549μmol/L)。分别用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IE‐HPLC检测 HbA1c。结果当HbA1c≤18.7%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3;95%置信区间(95% CI)为-0.71~0.89;偏差(%)为-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当 HbA1c<16.3%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7;95% CI为-0.31~0.67;偏差(%)为-5.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HbA1c为16.3~18.7时结果出现正偏倚。当TG≤20.78 mmol/L时IE‐HPLC检测 HbA1c结果相关系数 r=0.995;95% CI为-0.26~0.50;偏差(%)为-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549.3μmol/L对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0;95% CI为-0.08~0.63;偏差(%)为-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TBIL≤342.1μmol/L对IE‐HPLC检测HbA1c相关系数 r=0.994;95% CI为-0.09~0.50;偏差(%)为―5.5%~4.1%,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为380.7~549.3μmol/L时结果出现负偏倚。结论实验数据表明 IE‐HPLC检测 HbA1c有良好的抗脂血能力;当 TBIL ≤342.1μmol/L和HbA1c<16.3%对检测HbA1c无明显干扰能满足一般临床检测需求;当 HbA1c标本的 TG≥20.78 mmol/L、TBIL ≥342.1μmol/L、HbA1c≥16.3%临床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本身情况选择更合适检测HbA1c的方法。
作者:萧金丽;张秀明;徐胜男;索明环;徐全中;陈亚琼;吴剑杨;李曼;阚丽娟;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而探讨PCT、CRP、IL‐6在检测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标本,并用Cobas6000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血清中PCT、CRP、IL‐6的水平,比较这3种检测指标对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PCT、CRP、IL‐6的水平均有增高,但在细菌性脑膜炎中PCT、CRP、IL‐6的升高速度更快,升高水平更多,治疗前和治疗后效果更明显,治疗前后3种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联合IL‐6在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中能够更快速有效地给予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有森;沈林;张丽;李艳红;张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40份,以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深圳希莱恒IM S‐972型电解质分析仪测定标本在室温1 h时及在4℃冰箱保存4、12,24 h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钾(K+)、钠(Na+)、氯(Cl-)、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8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分别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1 h时测定的结果为基准,4℃冰箱存放4 h时,GLU测定结果与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存放12 h时,GLU、K+测定结果与1 h时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存放24 h时,GLU、AST、ALT、CK、LDH ,K+测定结果与1 h时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存放4、12和24 h时Na+及Cl-测定结果与1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标本中部分生化指标会偏高或偏低,影响检验准确度,24 h后如需复检则需重新抽取血液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韦红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性因子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AA患者作为AA组,并进一步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AA组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17细胞百分率及 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Th2、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AAA组外周血 Th1、Th17细胞百分率及 Th1/Th2、Th17/Treg比例高于CAA组,Th2、Treg细胞水平低于CAA组(P<0.05)。AA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A 组血清中IL‐2、干扰素‐γ(IFN‐γ)、IL‐17水平高于CAA组,IL‐4、IL‐6、IL‐10水平低于C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水平、PTL与 Th1、Th17细胞水平及IL‐2、IFN‐γ、IL‐17水平呈负相关,与Th2、Treg细胞水平及IL‐4、IL‐6、IL‐1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A患者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异常,而且与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何亚利;梁顺容;钟一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