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杨云帆

关键词:胱抑素C, 慢性肾病, 肌酐, 尿素氮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 K/DOQI指南及预先设定的标准,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由该院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病的患者(患者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26~69岁),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Cys C、肌酐(Cr)、尿素氮(BUN)的浓度及阳性率,并将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Cys C、Cr、BUN的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结论血清Cys C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且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不受许多肾外因素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反映慢性肾病的诊断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

    目的:研究观察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同龄的61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协同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ATER)、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测定(RIT)、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均低于对照组,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值(P‐LC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则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分级C级者波动大于 A级和B级者,B级者则大于A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差异也较大。

    作者:张雁;王志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414例儿童肺炎衣原体IgM 和 EB病毒IgM 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儿童肺炎衣原体(C P )感染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接受血清CP‐IgM和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 )IgM 抗体检测的414例患者检测结果。结果入选病例共414例,其中CP‐IgM阴性者321例,CP‐IgM可疑者42例,CP‐IgM阳性者51例,抗EBV‐CA IgM抗体阳性者81例,抗EBV‐CA IgM抗体可疑者57例,抗EBV‐CA IgM抗体阴性者276例。414例患儿的CP‐IgM与EBV‐CA IgM抗体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CP感染与EB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朱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五项标志物(HBV‐M )全阴模式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HBV‐M阴性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提供对策。方法采用 ELISA 对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 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对保存的300例 HBV‐M阴性标本,分别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HBsAg、HB‐sAb和PROCLEIX ULTRIO棆 Assay检测HBV‐DNA ,对 HBV‐DNA反应性标本进行病毒载量测定。结果在检测的9143例体检者的标本中,2213例标本为 HBV‐M阴性,阴性率为24.20%;男女 HBV‐M 阴性率比值为1∶1.21。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PROCLEIX ULTRIO棆 Assay分别检测出1例低浓度的HBsAg标本(HBsAb及 HBV DNA均无反应性),4例低浓度的HBsAb标本(HBsAg及 HBV DNA均无反应性),2例 HBV‐DNA反应性标本(HBV‐M 阴性)。其中1例 HBV‐DNA反应性标本定量检测为560 IU/mL。结论杭州地区ELISA HBV‐M 阴性的体检人群中,少数人可检出低浓度的 HBsAg或 HBsAb或HBV DNA。针对ELISA HBV‐M阴性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前进行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及接种乙肝疫苗的方案。

    作者:钟毓红;戴宇;张松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2例,将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A组,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和血浆6‐酮‐前列环素F1a (6‐Keto‐PGF1a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构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血肌酐(C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增加、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结论高龄、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

    目的:了解该院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共分离培养得到173株病原菌,选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 A 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K‐B法,选用英国Oxoid公司的M H琼脂、血琼脂平板和药敏纸片进行。结果在1374株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出苛养菌173株,其中未发现对青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达80%以上,然而对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则高达8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00%;流感嗜血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对于苛养菌的感染,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晓波;周璐坤;张方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测试片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在检测临床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26种标准菌株测定测试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测试片检测细菌的佳培养时间及储存稳定性进行实验。分离培养法细菌鉴定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测试片法和分离培养法测定临床标本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对纯菌检测灵敏度为1 CFU/mL ,与24种非目的菌无交叉反应,24 h完成测定,25℃条件存放2周无明显影响,使用测试片法检测临床标本结果与分离培养法一致。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在特殊条件下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韩善桥;赵晓航;石峰;史成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大肠埃希菌 sdiA 基因缺失株的建立

    目的:为研究 HSL信号分子对大肠埃希氏菌的影响而建立大肠埃希菌 sdiA基因缺失株。方法通过Red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BW25113和SM10λpir的 sdiA基因,PCR测序鉴定;不同时间点检测A600值,绘制细菌生长曲线;荧光定量PCR检测csgD、csgB基因水平。结果 PCR测序结果经DNAman软件比对分析,与预想结果一致;与野生株相比,sdiA基因突变对细菌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建立BW25113、SM10λpir的 sdiA基因缺失株,为后续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信号分子 HSL对大肠埃希菌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伍彬宁;蔡壬辛;曾建明;鄂顺梅;李有强;叶大柠;鲁洋;陈茶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合格的健康者57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PT、APTT缩短,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PT、TT、APTT 较肺癌组延长,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肺癌组降低(P<0.05)。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Ⅲ~Ⅳ期PT、TT、APTT 缩短,而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PT、TT、APTT缩短,FIB水平增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也有差异,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作者: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杨晨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血脂高胆红素对IE-H 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干扰的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脂和高胆红素对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扰。方法将收集的新鲜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分成4组:对照组(HbA1c<6.2%)、糖尿病组(HbA1c≥6.2%)、高血脂组(TG 3~20 mmol/L)、高胆红素组(TBIL 21~549μmol/L)。分别用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IE‐HPLC检测 HbA1c。结果当HbA1c≤18.7%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3;95%置信区间(95% CI)为-0.71~0.89;偏差(%)为-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当 HbA1c<16.3%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7;95% CI为-0.31~0.67;偏差(%)为-5.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HbA1c为16.3~18.7时结果出现正偏倚。当TG≤20.78 mmol/L时IE‐HPLC检测 HbA1c结果相关系数 r=0.995;95% CI为-0.26~0.50;偏差(%)为-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549.3μmol/L对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0;95% CI为-0.08~0.63;偏差(%)为-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TBIL≤342.1μmol/L对IE‐HPLC检测HbA1c相关系数 r=0.994;95% CI为-0.09~0.50;偏差(%)为―5.5%~4.1%,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为380.7~549.3μmol/L时结果出现负偏倚。结论实验数据表明 IE‐HPLC检测 HbA1c有良好的抗脂血能力;当 TBIL ≤342.1μmol/L和HbA1c<16.3%对检测HbA1c无明显干扰能满足一般临床检测需求;当 HbA1c标本的 TG≥20.78 mmol/L、TBIL ≥342.1μmol/L、HbA1c≥16.3%临床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本身情况选择更合适检测HbA1c的方法。

    作者:萧金丽;张秀明;徐胜男;索明环;徐全中;陈亚琼;吴剑杨;李曼;阚丽娟;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结合多种方法检测CK-M B

    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时会出现结果异常升高但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现象,给临床医生的诊断造成了困惑。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饶华春;卢海景;粘少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85例健康者血液标本,用Sysmex CA7000Ⅲ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健康者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 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凝血功能6项指标可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徐向勇;镇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005~2013年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 ALT 不合格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及学历的相关性,并统计ALT不合格率逐年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按年度、职业、性别、年龄和学历方面进行统计,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2005~2013年间A L T不合格率以25~<3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高,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职业以公务员高,学生低,“其他”学历人群不合格率低。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的宣传和征询,增加献血前必要的筛查,可降低ALT不合格率,杜绝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作者:姜蓓蓓;周军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 M P‐9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 MMP‐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6%(39/56),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为2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 mRNA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灰度比值)分别为0.9142±0.1081、0.3794±0.04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刘海霞;聂新民;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E P14-A 3文件在试剂内源性抗体干扰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目前免疫试剂自身抗体干扰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探讨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方法运用EP14‐A3方法,将在研试剂A和在研试剂B分别用对应参比试剂同时测定类风湿因子(R F )干扰样品与正常样品,通过临床样品方法学比对,观察干扰样品是否在正常样品戴明回归的95%单值置信区间内。结果在试剂A中,不同浓度水平的RF样品测值均已超出95%单值置信区间上限,表现为RF对试剂A的正干扰,说明在研试剂A抗RF干扰能力与参比试剂存在差异。在研试剂B中,RF样品测值均在95%单值置信区间以内,RF对试剂B的干扰不明显,说明在研试剂B抗 RF干扰能力与参比试剂相当。结论EP14‐A3文件的方法可用于直观评估免疫试剂抗内源性抗体干扰的能力。

    作者:张娟;韦清;刘君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9例,糖尿病肾病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清蛋白(mAlb)、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HbAlc、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单纯糖尿病组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HbAlc、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单纯糖尿病组均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CysC、β2‐M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且分别明显高于BUN、Scr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阳性率明显高于BUN、Scr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提示患者的糖尿病发展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指导相关治疗方案。

    作者:王娴默;杨章元;明亮;谢良才;鲁锦志;肖林;李彦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 )属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也是慢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治疗非常困难。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报告指出PA在所有院内感染致病菌中检出率居第5位,在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居第2位[1]。近年来由于大量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P A耐药率在逐年递增,多药耐药PA的数量和耐药率不断上升[2],为临床带来很大困难。PA具有目前已知的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已经成为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的代表性革兰阴性菌[3‐4]。

    作者:张妍(综述);张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 HIV、HCV 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变化趋势的研究

    海洛因成瘾是目前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毒人员作为高危群体,丙型肝炎(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高感染率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但感染情况变化趋势研究报导较少。现将本市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HIV、HCV及T P感染状况变化趋势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桂兰;黄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初诊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散点图参数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外周血所得白细胞研究性参数对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感染科门诊96例初诊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淋巴细胞参数 Lymph‐Y、Lymph‐X ,中性粒细胞参数 Neut‐Y、Neut‐X ,记录检测结果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Lymph‐X、Neut‐Y、Neu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HBsAg、AST、ALT、Lymph‐Y各检测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参数Lymph‐Y与 HBV‐DNA(r=0.160,P=0.026)和 HBsAg(r=0.149,P=0.037)均呈正相关。结论初诊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参数Lymph‐Y高于健康人群,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用于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徐阳;张彦平;张磊;王香玲;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布鲁菌病与其他菌属感染患者 PCT 、hs-CRP及白细胞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按感染菌属分为4组,并且检测PCT、hs‐CRP和白细胞,然后将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PCT和hs‐CRP水平均升高,但布鲁氏菌组的升高程度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布鲁氏菌组的白细胞总数(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升高检出率达80.0%。葡萄球菌组、肠杆菌组和链球菌组的WBC和NEUT高于布鲁氏菌组,LYMPH和MONO低于布鲁氏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及白细胞检测可作为辅助布鲁菌病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作者:苏群志;唐荣德;李洁云;陈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成人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

    目的:为了对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全血细胞计数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以判断该标准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C28‐A3中的推荐方法,采集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临床血液标本进行规范化检测和验证分析。结果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18项血细胞分析相关指标[WBC、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的检测结果超出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概率均不超过10%(允许值为大于或等于90%)。结论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可以应用于本临床实验室。为了确保参考区间的临床适用性,实验室还应建立合理、完善的参考区间验证程序。

    作者:杨银芳;张磊;何超;李琳;李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