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韦清;刘君君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 M P‐9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 MMP‐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6%(39/56),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为2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 mRNA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灰度比值)分别为0.9142±0.1081、0.3794±0.04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刘海霞;聂新民;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2例,将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A组,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和血浆6‐酮‐前列环素F1a (6‐Keto‐PGF1a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构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血肌酐(C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增加、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结论高龄、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D44变异体(CD44v )2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从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两个方面对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2表达情况的分析。另外,收集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CD44v2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无阳性表达,拷贝数均小于1×102 co pies/m L。在70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30/70),C t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 copies/mL。CD44v2的表达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D44v2有助于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评估。
作者:刘小荣;王永翔;赵立明;赵小东;刘学军;任玉林;李少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与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手表标本主要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及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的手表标本,送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细菌鉴定,鉴定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388份标本,其中痰液标本194份,护士手表标本194份。共分离得到病原菌6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 -菌)452株(71.41%),革兰阳性(G+)菌134株(21.17%),真菌47株(7.42%)。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G-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16%)、鲍曼不动杆菌(9.63%)、肺炎克雷伯菌(7.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21%)、大肠埃希菌(4.89%);主要G+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9%)、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4.24%)。护士手表分离细菌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G-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6.79%)、鲍曼不动杆菌(5.84%)、大肠埃希菌(4.91%)、肺炎克雷佰菌(3.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79%);主要G+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74%)、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3.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强化护士手卫生管理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遵守。
作者:邹玉珍;余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为了对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全血细胞计数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以判断该标准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C28‐A3中的推荐方法,采集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临床血液标本进行规范化检测和验证分析。结果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18项血细胞分析相关指标[WBC、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的检测结果超出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概率均不超过10%(允许值为大于或等于90%)。结论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可以应用于本临床实验室。为了确保参考区间的临床适用性,实验室还应建立合理、完善的参考区间验证程序。
作者:杨银芳;张磊;何超;李琳;李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而探讨PCT、CRP、IL‐6在检测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标本,并用Cobas6000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血清中PCT、CRP、IL‐6的水平,比较这3种检测指标对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PCT、CRP、IL‐6的水平均有增高,但在细菌性脑膜炎中PCT、CRP、IL‐6的升高速度更快,升高水平更多,治疗前和治疗后效果更明显,治疗前后3种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联合IL‐6在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中能够更快速有效地给予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有森;沈林;张丽;李艳红;张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肝病患者作为患者组,66例健康体检合格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东芝120全自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其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ALT、AST 和GG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 在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GGT/ALT在肝硬化,重症肝炎中有显著升高(P<0.05),在肝癌或肝癌转移患者中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 ALT、AST、GGT检测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指标。
作者:柳颖;林慧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海洛因成瘾是目前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毒人员作为高危群体,丙型肝炎(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高感染率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但感染情况变化趋势研究报导较少。现将本市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HIV、HCV及T P感染状况变化趋势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桂兰;黄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 M )是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以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G、IgM、IgE或IgD)或游离的单克隆性轻链(κ或λ)过度增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感染及出血性疾病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很多患者以骨病、肝病、肾病等继发病前来就诊,容易造成临床的漏诊及误诊,从而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1]。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实验室检查,其中以 M 蛋白呈阳性、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大于15%为临床诊断标准[2]。近年来MM的检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临床上的准确诊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室依据。做好MM 检验的实习带教工作,让学生把在校学到的 MM 检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既能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也能把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是临床实习带教的关键。现将MM检验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明锋;刘基铎;刘光平;袁晴;黎允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医学诊断及其治疗都依赖于临床检测指标的准确可靠。医学实验室的结果应可溯源至较高级别的参考物质和/或参考测量程序[1‐2]。参考实验室是指运行参考测量程序,提供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符合特定要求的测量结果的实验室[1]。按国际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JCTLM )要求,参考实验室需符合以下3个条件[3‐4]:(1)采用JCTLM 公布的参考测量程序;(2)通过ISO17025与ISO15195认可;(3)定期参加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计划。
作者:全灿;徐蓓;李红梅;史光华;吴佳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探讨其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液体与固体培养法对临床340例疑似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为52.1%,其中单纯Uu感染42.4%,单纯Mh感染2.6%,混合Uu+Mh感染为7.1%。固体培养法阳性率为43.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实验显示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为敏感。结论两种培养方法联合检测,能够准确鉴定与培养 Uu与Mh ,同时能够排除由于细菌污染所导致单纯液体培养中产生的假阳性现象。
作者:代莉;吴鸿君;司志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YO)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心肌梗死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MYO与hs‐CR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NT‐proBNP、MYO与hs‐CRP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NT‐proBNP、MYO与hs‐CRP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谈艳芳;刘朝红;姜天华;袁成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 K/DOQI指南及预先设定的标准,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由该院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病的患者(患者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26~69岁),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Cys C、肌酐(Cr)、尿素氮(BUN)的浓度及阳性率,并将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Cys C、Cr、BUN的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结论血清Cys C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且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不受许多肾外因素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反映慢性肾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杨云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外周血所得白细胞研究性参数对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感染科门诊96例初诊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淋巴细胞参数 Lymph‐Y、Lymph‐X ,中性粒细胞参数 Neut‐Y、Neut‐X ,记录检测结果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Lymph‐X、Neut‐Y、Neu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HBsAg、AST、ALT、Lymph‐Y各检测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参数Lymph‐Y与 HBV‐DNA(r=0.160,P=0.026)和 HBsAg(r=0.149,P=0.037)均呈正相关。结论初诊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参数Lymph‐Y高于健康人群,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用于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徐阳;张彦平;张磊;王香玲;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比较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及手工法使用改良牛鲍计数板对浆膜腔积液细胞进行检测的差异,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可比性。方法随机取患者送检的浆膜腔积液液标本58份,在XE‐5000的体液模式下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及白细胞分类,对仪器法与手工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X E‐5000在总体标本检测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法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 r=0.98,红细胞计数 r=0.52,单个核细胞 r=0.42,多个核细胞 r=0.58。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20×106/L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白细胞计数 r=0.98,红细胞计数 r=0.62,单个核细胞 r=0.73,多个核细胞 r=0.73。白细胞数小于20×106/L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 r=0.31,红细胞计数 r=0.99,单个核细胞 r=0.18,多个核细胞 r=0.50。在红细胞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000×106/L 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 r=0.99,红细胞计数 r=0.46,单个核细胞 r=0.80,多个核细胞 r=0.80。在红细胞数小于1000×106/L的标本经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r=0.97,红细胞计数 r=0.00,单个核细胞 r=0.07,多个核细胞 r=0.30。结论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白细胞数较多的体液标本,可以部分代替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作者:贺端明;蓝惠森;江雁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齐拉西酮治疗的齐拉西酮组与采用利培酮治疗的利培酮组,共治疗8周,于基线水平(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4、8周评分与基线评分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91.7%,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9.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增加明显,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利培酮可升高血糖、血脂,长期服用需注意其副作用。
作者:李淇坪;赵敖;李辉腾;李春阳;黄再萍;许环宇;关洁萍;肖谭玲;张金花;傅展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该院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共分离培养得到173株病原菌,选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 A 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K‐B法,选用英国Oxoid公司的M H琼脂、血琼脂平板和药敏纸片进行。结果在1374株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出苛养菌173株,其中未发现对青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达80%以上,然而对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则高达8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00%;流感嗜血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对于苛养菌的感染,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晓波;周璐坤;张方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学标志物二联筛查,对不同年龄段产妇胎儿唐氏综合征初筛的意义。方法对该地区2117例孕中期产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浓度的测定,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信息,利用专用数据软件处理数据评估风险,孕妇知情后对高风险产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跟踪随访。结果20~<26岁、26~30岁、>30岁年龄组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47%、5.50%、9.24%,真阳性1例,无假阴性结果。结论随着产妇年龄增加,血清二联筛查唐氏综合征的阳性率越来越高,对30岁以上的产妇,实施该项初筛实验更具意义,对唐氏综合征初筛结果高危的产妇,应给予恰当的结果解释。
作者:张蕾;姜润涵;李小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血液发放到临床后护士对输注时间的掌握,探讨如何加强对血液质量控制。方法统计该院血库2013年全年的用血资料,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输血记录,对血液出库后临床滞留时间及输注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并将输血患者按输注类型分为单一成分输注者和多个成分输注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液出库到开始输注的间隔时间调查,在单一成分输者中输红细胞悬液者的64.47%,输新鲜冰冻血浆者的82.11%,输血小板患者的78.82%能够达到从出库到开始输注少于30 min的规定,而多个成分输注者明显差于单一成分输注者;血液从开始输注到输注完毕的时间间隔调查显示,输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患者均100%能达到4 h必须完成输注的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士取血后,不能完全在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输注操作会影响输血安全。医院需要加强输血方面知识教育,以及强化护理人员对输血操作规范的执行监督,保障输血的质量安全。
作者:陈钰溪;张立川;刘建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人才教育的多层次培养模式[1]。高职医学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教育与改革工程的重要目标,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体现提升高职医学检验学生的技能创新,现国内高职高专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还均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2],高职学校以技能应用为主旨,着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并且懂得为什么做,有没有更好的代替或更新,从而使其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及创新能力。
作者:袁学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