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颖;林慧铭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现象和血浆凝固能力的影响,以抗毒力为立足点探讨云南白药的新作用。方法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配制为0.5麦氏浊度单位(MCF)的菌液分别点种于含不同浓度云南白药的血琼脂平板中,37℃培养24 h后观察并测量溶血环直径。取不同浓度药液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配制成0.1MCF的菌液分别取20μL加于80μL的血浆中,37℃培养24h,观察凝固现象。结果4种浓度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溶血环直径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对血浆的凝固作用影响不明显且没有规律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溶血能力,但对血浆凝固酶的作用不明显。
作者:周湧;黄少隆;王杰敏;杨卫东;江俊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40份,以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深圳希莱恒IM S‐972型电解质分析仪测定标本在室温1 h时及在4℃冰箱保存4、12,24 h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钾(K+)、钠(Na+)、氯(Cl-)、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8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分别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1 h时测定的结果为基准,4℃冰箱存放4 h时,GLU测定结果与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存放12 h时,GLU、K+测定结果与1 h时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存放24 h时,GLU、AST、ALT、CK、LDH ,K+测定结果与1 h时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冰箱存放4、12和24 h时Na+及Cl-测定结果与1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标本中部分生化指标会偏高或偏低,影响检验准确度,24 h后如需复检则需重新抽取血液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韦红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D44变异体(CD44v )2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从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两个方面对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2表达情况的分析。另外,收集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CD44v2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无阳性表达,拷贝数均小于1×102 co pies/m L。在70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30/70),C t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 copies/mL。CD44v2的表达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D44v2有助于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评估。
作者:刘小荣;王永翔;赵立明;赵小东;刘学军;任玉林;李少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2014年西城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于监测医院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212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结果212例标本中,A群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为21.2%(45/212)。发病人群以4~15岁为主,6~<8岁为高发年龄段,6~<7岁人群的阳性率高。发病高峰月份为5~6月。结论幼儿园和学校是猩红热的防控重点,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作者:李达;王森;苗芳;张晶波;王永全;杨青俊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比较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及手工法使用改良牛鲍计数板对浆膜腔积液细胞进行检测的差异,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可比性。方法随机取患者送检的浆膜腔积液液标本58份,在XE‐5000的体液模式下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及白细胞分类,对仪器法与手工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X E‐5000在总体标本检测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法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 r=0.98,红细胞计数 r=0.52,单个核细胞 r=0.42,多个核细胞 r=0.58。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20×106/L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白细胞计数 r=0.98,红细胞计数 r=0.62,单个核细胞 r=0.73,多个核细胞 r=0.73。白细胞数小于20×106/L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 r=0.31,红细胞计数 r=0.99,单个核细胞 r=0.18,多个核细胞 r=0.50。在红细胞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000×106/L 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 r=0.99,红细胞计数 r=0.46,单个核细胞 r=0.80,多个核细胞 r=0.80。在红细胞数小于1000×106/L的标本经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r=0.97,红细胞计数 r=0.00,单个核细胞 r=0.07,多个核细胞 r=0.30。结论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白细胞数较多的体液标本,可以部分代替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作者:贺端明;蓝惠森;江雁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对纳入研究患者于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将患者按脑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方面的一般性资料,检测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比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脑梗死组患者hs‐CRP、Hcy、血糖水平均低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并且脑梗死面积与血清hs‐CRP、Hcy水平及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0.833、0.651,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脑梗死面积的预测,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
作者:阮桂琴;吕颖;黄清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孕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 )、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女性比较,临产孕妇的APTT、PT、AT‐Ⅲ水平明显降低,FIB、D‐Di、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对预防产妇全身微血栓的发生,减少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平竹仙;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为研究 HSL信号分子对大肠埃希氏菌的影响而建立大肠埃希菌 sdiA基因缺失株。方法通过Red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BW25113和SM10λpir的 sdiA基因,PCR测序鉴定;不同时间点检测A600值,绘制细菌生长曲线;荧光定量PCR检测csgD、csgB基因水平。结果 PCR测序结果经DNAman软件比对分析,与预想结果一致;与野生株相比,sdiA基因突变对细菌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建立BW25113、SM10λpir的 sdiA基因缺失株,为后续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信号分子 HSL对大肠埃希菌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伍彬宁;蔡壬辛;曾建明;鄂顺梅;李有强;叶大柠;鲁洋;陈茶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奇异变形杆菌院内感染状况与耐药机制。方法对20株不重复奇异变形杆菌采用PCR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AmpC)酶、碳青霉烯酶(K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并测序;PCR法检测整合子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对这20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从这20株奇异变形杆菌中均检测出TEM‐1和CTX‐M‐14型耐药基因,10株菌中分离出CMY‐2型耐药基因。从19株菌中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分别整合的基因盒有“aacA4+cmlA1”,“dfrA12+orfF+ aadA2”和“dfrA32+ ereA+ aadA2”。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聚类分析20株菌可分为P1~P11的11个PFGE型别,其中P1~P3的12株菌为同一克隆株。20株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高。结论该院神经内科病区出现奇异变形杆菌同克隆株的传播;携带的耐药基因以CTX‐M‐14和CMY‐2型为主;Ⅰ类整合子携带率高,耐药基因盒以“aacA4+cmlA1”和“dfrA12+orfF+aadA2”为主;菌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氨曲南均为敏感;临床科室应同样重视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冯福英;杨湘越;洪宇;郑宗富;张薇;蒋际城;曾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儿童肺炎衣原体(C P )感染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接受血清CP‐IgM和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 )IgM 抗体检测的414例患者检测结果。结果入选病例共414例,其中CP‐IgM阴性者321例,CP‐IgM可疑者42例,CP‐IgM阳性者51例,抗EBV‐CA IgM抗体阳性者81例,抗EBV‐CA IgM抗体可疑者57例,抗EBV‐CA IgM抗体阴性者276例。414例患儿的CP‐IgM与EBV‐CA IgM抗体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CP感染与EB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朱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齐拉西酮治疗的齐拉西酮组与采用利培酮治疗的利培酮组,共治疗8周,于基线水平(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4、8周评分与基线评分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91.7%,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9.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增加明显,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利培酮可升高血糖、血脂,长期服用需注意其副作用。
作者:李淇坪;赵敖;李辉腾;李春阳;黄再萍;许环宇;关洁萍;肖谭玲;张金花;傅展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职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2014年职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主要生化指标中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这5项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14年,按性别分组,血糖和血脂的异常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分组,血糖和血脂的异常率均随着年龄逐步上升,20~<31岁年龄段职工的异常率低,51~60岁年龄段职工的异常率高。结论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率与性别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医务人员需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何秀娟;李全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探讨其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液体与固体培养法对临床340例疑似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为52.1%,其中单纯Uu感染42.4%,单纯Mh感染2.6%,混合Uu+Mh感染为7.1%。固体培养法阳性率为43.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实验显示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为敏感。结论两种培养方法联合检测,能够准确鉴定与培养 Uu与Mh ,同时能够排除由于细菌污染所导致单纯液体培养中产生的假阳性现象。
作者:代莉;吴鸿君;司志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 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3240例医院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嗜肺军团菌1型(L P1)、肺炎支原体(M P )、Q 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9项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13240例患者血清IgM总阳性率为39.42%(5219/13240),MPIgM阳性率高,为21.90%;其次为IFB ,阳性率为13.70%;其他病原体,LP1、COX、CP、ADV、RSV、IFA、PIV的阳性率分别为1.54%、0.29%、0.34%、1.11%、0.17%、0.23、0.13%。5219例阳性样本中单一感染4363例(占83.60%),混合感染856例(16.40%),以M P+ IFB为主,占阳性例数的11.11%。M P Ig M抗体在小于18岁组中的阳性比例为59.94%,比18~50岁组的25.39%和大于50岁组的23.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MP和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Ig M抗体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莫伟平;张泳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医学诊断及其治疗都依赖于临床检测指标的准确可靠。医学实验室的结果应可溯源至较高级别的参考物质和/或参考测量程序[1‐2]。参考实验室是指运行参考测量程序,提供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符合特定要求的测量结果的实验室[1]。按国际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JCTLM )要求,参考实验室需符合以下3个条件[3‐4]:(1)采用JCTLM 公布的参考测量程序;(2)通过ISO17025与ISO15195认可;(3)定期参加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计划。
作者:全灿;徐蓓;李红梅;史光华;吴佳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肝病患者作为患者组,66例健康体检合格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东芝120全自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其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ALT、AST 和GG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 在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GGT/ALT在肝硬化,重症肝炎中有显著升高(P<0.05),在肝癌或肝癌转移患者中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 ALT、AST、GGT检测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指标。
作者:柳颖;林慧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 M )是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以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G、IgM、IgE或IgD)或游离的单克隆性轻链(κ或λ)过度增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感染及出血性疾病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很多患者以骨病、肝病、肾病等继发病前来就诊,容易造成临床的漏诊及误诊,从而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1]。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实验室检查,其中以 M 蛋白呈阳性、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大于15%为临床诊断标准[2]。近年来MM的检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临床上的准确诊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室依据。做好MM 检验的实习带教工作,让学生把在校学到的 MM 检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既能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也能把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是临床实习带教的关键。现将MM检验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明锋;刘基铎;刘光平;袁晴;黎允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 )测定在早期肾脏功能损害时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了58例早期肾脏功能损害患者(患者组)和1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脂蛋白(a )值,两组间结果比较用 t检验。结果患者组血清脂蛋白(a )水平为(321.82±181.97)mg/L ;对照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为(44.11±40.64)mg/L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脂蛋白(a )对早期肾病诊断的阳性率为66%。结论脂蛋白(a )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脏功能损害诊断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王衍晶;张翠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及学历的相关性,并统计ALT不合格率逐年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按年度、职业、性别、年龄和学历方面进行统计,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2005~2013年间A L T不合格率以25~<3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高,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职业以公务员高,学生低,“其他”学历人群不合格率低。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的宣传和征询,增加献血前必要的筛查,可降低ALT不合格率,杜绝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作者:姜蓓蓓;周军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颅脑损伤患者肾功能及氧代谢的作用。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25例)和观察组(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加乌司他丁治疗,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14 d的肾功能及氧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14 d的肾功能及氧代谢相关指标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肾功能及氧代谢有较大作用。
作者:唐西怀;樊凡;刘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