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培养方法联合检测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代莉;吴鸿君;司志霖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泌尿生殖道
摘要: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探讨其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液体与固体培养法对临床340例疑似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为52.1%,其中单纯Uu感染42.4%,单纯Mh感染2.6%,混合Uu+Mh感染为7.1%。固体培养法阳性率为43.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实验显示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为敏感。结论两种培养方法联合检测,能够准确鉴定与培养 Uu与Mh ,同时能够排除由于细菌污染所导致单纯液体培养中产生的假阳性现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适用性验证

    目的:应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体检对象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验证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乌鲁木齐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依据Sta‐land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2剔除有明显异常的体检人群(GGT按其建议的参考上限两倍取值)。按照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分组,统计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P2.5~P97.5,并计算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P2.5~P97.5:TP(汉族65~81 g/L、维族64~81 g/L),ALB(汉族41~53 g/L、维族40~52 g/L),ALT男性(汉族9~51 U/L、维族9~53 U/L),ALT女性(汉族7~42 U/L、维族6~43 U/L),AST男性(汉族14~42 U/L、维族12~42 U/L),AST女性(汉族12~37 U/L、维族12~38 U/L ),A L P男性(汉族45~119 U/L、维族47~122 U/L ),A L P女性20~49岁(汉族35~95 U/L、维族40~104 U/L),ALP女性50~79岁(汉族43~131 U/L、维族51~132 U/L),GGT男性(汉族11~71 U/L、维族11~73 U/L),GGT女性(汉族8~54 U/L、维族7~55 U/L)。汉族男性、维族男性和女性参考个体血清AST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之外的比例略超出10%,但超出比例以低于A S T行业标准下限值的比例为主,其余项目的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的比例均在10%以内。结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作者:邓朝晖;梁梦洁;宋颖博;宋雪;易卫东;鹿新红;张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的脑梗死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74例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患者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1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做全血低、中、高切黏度与血浆黏度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8项检查。各疾病组检测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糖尿病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疾病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糖尿病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脑梗死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测可对脑梗死、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监测及预防、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钟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年龄段孕妇二联血清学唐氏筛查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学标志物二联筛查,对不同年龄段产妇胎儿唐氏综合征初筛的意义。方法对该地区2117例孕中期产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浓度的测定,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信息,利用专用数据软件处理数据评估风险,孕妇知情后对高风险产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跟踪随访。结果20~<26岁、26~30岁、>30岁年龄组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47%、5.50%、9.24%,真阳性1例,无假阴性结果。结论随着产妇年龄增加,血清二联筛查唐氏综合征的阳性率越来越高,对30岁以上的产妇,实施该项初筛实验更具意义,对唐氏综合征初筛结果高危的产妇,应给予恰当的结果解释。

    作者:张蕾;姜润涵;李小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011~2014年医院职工体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医院职工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2014年职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主要生化指标中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这5项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14年,按性别分组,血糖和血脂的异常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分组,血糖和血脂的异常率均随着年龄逐步上升,20~<31岁年龄段职工的异常率低,51~60岁年龄段职工的异常率高。结论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率与性别和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医务人员需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何秀娟;李全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五项标志物(HBV‐M )全阴模式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HBV‐M阴性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提供对策。方法采用 ELISA 对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 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对保存的300例 HBV‐M阴性标本,分别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HBsAg、HB‐sAb和PROCLEIX ULTRIO棆 Assay检测HBV‐DNA ,对 HBV‐DNA反应性标本进行病毒载量测定。结果在检测的9143例体检者的标本中,2213例标本为 HBV‐M阴性,阴性率为24.20%;男女 HBV‐M 阴性率比值为1∶1.21。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PROCLEIX ULTRIO棆 Assay分别检测出1例低浓度的HBsAg标本(HBsAb及 HBV DNA均无反应性),4例低浓度的HBsAb标本(HBsAg及 HBV DNA均无反应性),2例 HBV‐DNA反应性标本(HBV‐M 阴性)。其中1例 HBV‐DNA反应性标本定量检测为560 IU/mL。结论杭州地区ELISA HBV‐M 阴性的体检人群中,少数人可检出低浓度的 HBsAg或 HBsAb或HBV DNA。针对ELISA HBV‐M阴性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前进行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及接种乙肝疫苗的方案。

    作者:钟毓红;戴宇;张松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孕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 )、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女性比较,临产孕妇的APTT、PT、AT‐Ⅲ水平明显降低,FIB、D‐Di、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对预防产妇全身微血栓的发生,减少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平竹仙;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查与尿培养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查作为筛选尿路感染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191例,先做尿培养,用余下的尿液做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查,以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求出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阈值,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假阴性/假阳性率和阴/阳性预测值。结果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标本占39.7%,其中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诊断阈值,细菌计数为1024.5个/微升,白细胞计数为135.8个/微升。白细胞和细菌计数联合测定对尿路感染检查的佳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79.6%、假阳性率为1.9%、假阴性率为37.5%、准确率为83.8%。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联合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可筛除大部分阴性结果,尤其对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的预测性较高,但仍然不可替代定量细菌培养。

    作者:李静芳;文丽;周友全;郭凤丽;杨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针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后血浆ET 、NO、CGRP和 EG F水平的检测

    目的:探讨针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ET、CGRP、EGF的水平,用生化法测定NO水平。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ET及EG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和NO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7 d较针刺1 d ,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患者ET、CGRP、EGF和NO水平变化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

    作者:秦蔚;顾炳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06例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 candidiasis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采用真菌显色培养法完成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6份标本共培养出98株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66株占67.4%,非白假丝酵母菌32株占32.6%,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4.2%。98株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高(95.9%),其次是氟康唑(73.5%),而克霉唑(62.3%)和咪康唑(53.0%)较低。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作者:刘九菊;杨文丽;张利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试剂携带污染对腺苷脱胺酶检测的干扰及对策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试剂携带污染对腺苷脱胺酶检测的干扰及对策。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独测定10份相同混合血清的腺苷脱胺酶水平;先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项目后再测定腺苷脱胺酶水平,第2天、第3天继续测定相同混合血清的腺苷脱胺酶水平。结果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后再测定腺苷脱胺酶与单独测定腺苷脱胺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化分析仪检测顺序必须避免先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后再测定腺苷脱胺酶;在添加腺苷脱胺酶的R2试剂之前,不论什么项目,都用清水清洗试剂针2次,以消除试剂针携带造成的交叉污染。

    作者:牛新海;高小焕;殷菁华;束炜;张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P M-S cl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并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清多发性肌炎‐硬化症(PM‐Scl)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2012年通过典型临床表现或皮肤病理活检确诊为SSc的315例住院患者,根据自身抗体谱表达不同,分为PM‐Scl抗体阳性(PM‐Scl+)组90例、Scl‐70抗体阳性(Scl‐70+)组70例、抗着丝点抗体阳性(ACA+)组75例和抗体阴性组80例,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皮肤及内脏损害严重程度。结果 PM‐Scl+组临床表现多样,肌炎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较明显升高( P<0.05);Scl‐70+组内脏器官损害发生率比PM‐Scl+组高(均 P<0.05);ACA+组皮肤色素加深、雷诺现象、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率比PM‐Scl+组高,而肺间质、心脏、肾脏损害发生率降低(均 P<0.05)。结论对SSc患者血清PM‐Scl抗体表达水平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临床医师对SSc常见自身抗体的理解,并作出正确的病情评估。

    作者:叶杨;高晓梅;杨南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9例,糖尿病肾病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清蛋白(mAlb)、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HbAlc、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单纯糖尿病组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HbAlc、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单纯糖尿病组均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CysC、β2‐M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且分别明显高于BUN、Scr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阳性率明显高于BUN、Scr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提示患者的糖尿病发展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指导相关治疗方案。

    作者:王娴默;杨章元;明亮;谢良才;鲁锦志;肖林;李彦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来宾市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对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在该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全市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应用研究,对参加孕检的女性同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确证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孕妇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母亲及所生婴儿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方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安全助产和喂养指导等。结果5年全市孕妇平均艾滋病咨询检测率99.1%(176001/177738),检出 HIV抗体阳性孕妇269例,阳性率0.15%(269/176001)。通过卫生咨询,在告知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后,确诊为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后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有67例,选择生育的有202例。将选择生育的202例孕妇纳入艾滋病母婴阻断系统管理,其中有192例按疗程足量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孕妇服药率为95.05%(192/202);活产婴儿202例,按疗程足量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192例,婴儿服药率95.05%(192/202);对出生婴儿满42 d和3个月时进行艾滋病早期诊断,检出阳性1例,检出率0.50%;已有118例出生满18个月婴儿进行 HIV抗体检测,未捡出 HIV抗体阳性者。结论在孕检女性中同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很有必要,对艾滋病孕妇及所生婴儿采取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性预防措施,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建英;覃玉英;谢世英;黄丹;陈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2例,将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A组,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和血浆6‐酮‐前列环素F1a (6‐Keto‐PGF1a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构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血肌酐(C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增加、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结论高龄、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

    目的:研究观察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同龄的61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协同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ATER)、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测定(RIT)、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均低于对照组,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值(P‐LC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则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分级C级者波动大于 A级和B级者,B级者则大于A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差异也较大。

    作者:张雁;王志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Rta/IgG在鼻咽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EB病毒的Rta蛋白抗体IgG(Rta/IgG)在珠海地区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75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纳入鼻咽癌组,10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肝癌组、胃癌组、肺癌组、淋巴瘤组、宫颈癌组各19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ta/IgG、EB病毒壳抗体(VCA/IgA )在各组被试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鼻咽癌组患者Rt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癌组、胃癌组、肺癌组、淋巴瘤组、乳腺癌组、宫颈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血清中Rta/Ig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VCA/IgA单独检测及 VCA/IgA 联合 Rta/IgG 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3%、89.3%、94.6%,特异度分别为93.0%、84.0%、80.0%。结论 Rta/IgG是鼻咽癌早期辅助诊断及筛查的可靠血清学指标,Rta/IgG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Rta/IgG联合VCA/IgA检测提高了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灵敏度。

    作者:许琴;郑水华;林素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性病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性病患者中淋球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该院性病门诊患者中淋球菌的感染率,以及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特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低抑菌浓度,同时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820例性病门诊患者中共检出65例淋球菌感染者,感染率为7.93%;药敏结果显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钠的敏感性较好。结论淋球菌仍然是造成该地区性病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中青年男性是淋球菌感染的高危群体,在该地区推荐采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单独或联合使用治疗淋球菌感染。

    作者:黄健;黄美容;黄洋;黄娅娅;於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合格的健康者57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PT、APTT缩短,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PT、TT、APTT 较肺癌组延长,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肺癌组降低(P<0.05)。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Ⅲ~Ⅳ期PT、TT、APTT 缩短,而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PT、TT、APTT缩短,FIB水平增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也有差异,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作者: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杨晨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

    目的:了解该院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共分离培养得到173株病原菌,选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 A 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K‐B法,选用英国Oxoid公司的M H琼脂、血琼脂平板和药敏纸片进行。结果在1374株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出苛养菌173株,其中未发现对青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达80%以上,然而对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则高达8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00%;流感嗜血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对于苛养菌的感染,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晓波;周璐坤;张方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414例儿童肺炎衣原体IgM 和 EB病毒IgM 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儿童肺炎衣原体(C P )感染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接受血清CP‐IgM和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 )IgM 抗体检测的414例患者检测结果。结果入选病例共414例,其中CP‐IgM阴性者321例,CP‐IgM可疑者42例,CP‐IgM阳性者51例,抗EBV‐CA IgM抗体阳性者81例,抗EBV‐CA IgM抗体可疑者57例,抗EBV‐CA IgM抗体阴性者276例。414例患儿的CP‐IgM与EBV‐CA IgM抗体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CP感染与EB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朱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