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

张雁;王志群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参数, 红细胞免疫, 肝硬化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同龄的61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及协同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ATER)、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测定(RIT)、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均低于对照组,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值(P‐LC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则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分级C级者波动大于 A级和B级者,B级者则大于A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免疫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肝功能分级者的差异也较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生化检测系统8项测定结果的比对和偏倚分析

    目的:通过对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检测项目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以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为参比系统,Beckman AU5800为试验系统,检测40例患者血清8项生化项目,计算试验系统(Y )与参比系统(X )之间的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和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能力验证规则(CLIA′88)允许总误差1/2作为标准,判断两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和临床接受可接受性。结果两个不同的生化检测系统对8项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相关项良好( r2≥0.95,P<0.01)。计算项目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不同生化项目在各自的医学决定水平相对偏差均小于1/2CLIA′88规定的总误差的1/2,可被临床接受。结论试验系统和参比系统8项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两个检测系统的相对偏差可被临床接受。

    作者:李翠芬;董志鹏;位冒冒;李素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孕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 )、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女性比较,临产孕妇的APTT、PT、AT‐Ⅲ水平明显降低,FIB、D‐Di、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对预防产妇全身微血栓的发生,减少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平竹仙;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合格的健康者57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PT、APTT缩短,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PT、TT、APTT 较肺癌组延长,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肺癌组降低(P<0.05)。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Ⅲ~Ⅳ期PT、TT、APTT 缩短,而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PT、TT、APTT缩短,FIB水平增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也有差异,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作者: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杨晨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者血液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CSF)对化疗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使用CSF前后、细菌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浆中IL‐4和 TNF‐α的水平。结果化疗者使用CSF后可使血中IL‐4水平轻度升高,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感染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使用CSF后可使化疗者血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也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化疗者使用CSF后可明显地提高血液中TNF‐α的水平,这也是停用CSF后,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水平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庆端;林俊山;高凌云;叶少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外周血染色体制备过程的改良。方法利用改良后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技术对1170例外周血进行染色体制备。结果改良后所制备的染色体,其分散度、长度和带型都比常规实验室制备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结论改良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不仅大大节约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更有利于发现染色体异常。

    作者:庄建龙;王元白;庄倩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乌司他丁对颅脑损伤患者肾功能及氧代谢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颅脑损伤患者肾功能及氧代谢的作用。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25例)和观察组(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加乌司他丁治疗,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14 d的肾功能及氧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14 d的肾功能及氧代谢相关指标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肾功能及氧代谢有较大作用。

    作者:唐西怀;樊凡;刘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进行测定,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和分析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随着NAHY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两者呈正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血浆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两者呈负相关;血浆BNP水平随着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增加明显增(P<0.05)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特异、独立地反映左室功能变化,是心功能受损的重要敏感指标,与左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状态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2例,将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A组,血浆SOD<129 U/mL的患者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和血浆6‐酮‐前列环素F1a (6‐Keto‐PGF1a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构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血肌酐(C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增加、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结论高龄、CRP升高、TXB2升高、6‐Keto‐PGF1a降低、脑卒中、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SOD降低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

    目的:了解该院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共分离培养得到173株病原菌,选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 A 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K‐B法,选用英国Oxoid公司的M H琼脂、血琼脂平板和药敏纸片进行。结果在1374株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出苛养菌173株,其中未发现对青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达80%以上,然而对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则高达8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00%;流感嗜血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对于苛养菌的感染,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晓波;周璐坤;张方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糖化清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糖尿病(DM )患病率逐年升高,持续性高血糖可促进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DM 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公认的血糖监控标准,可反映既往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与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HbA1c受到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和血红蛋白变异体等因素的影响。糖化清蛋白(G A )是另一重要的血糖监控指标,因清蛋白(Alb)半衰期较短(约17 d),与血糖的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快,所以在短期血糖监控上较HbA1c更加敏感,可反映近2~3周血糖变化。本文将就GA的检测方法、参考区间、临床应用及与其他血糖监控指标的比较做一综述。

    作者:史德宝(综述);吕礼应(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ALT 、AST 、GGT 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肝病患者作为患者组,66例健康体检合格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东芝120全自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其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ALT、AST 和GG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 在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GGT/ALT在肝硬化,重症肝炎中有显著升高(P<0.05),在肝癌或肝癌转移患者中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 ALT、AST、GGT检测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指标。

    作者:柳颖;林慧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Sysmex XE-5000检测浆膜腔积液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比较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及手工法使用改良牛鲍计数板对浆膜腔积液细胞进行检测的差异,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可比性。方法随机取患者送检的浆膜腔积液液标本58份,在XE‐5000的体液模式下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及白细胞分类,对仪器法与手工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X E‐5000在总体标本检测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法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 r=0.98,红细胞计数 r=0.52,单个核细胞 r=0.42,多个核细胞 r=0.58。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20×106/L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白细胞计数 r=0.98,红细胞计数 r=0.62,单个核细胞 r=0.73,多个核细胞 r=0.73。白细胞数小于20×106/L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 r=0.31,红细胞计数 r=0.99,单个核细胞 r=0.18,多个核细胞 r=0.50。在红细胞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000×106/L 的标本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 r=0.99,红细胞计数 r=0.46,单个核细胞 r=0.80,多个核细胞 r=0.80。在红细胞数小于1000×106/L的标本经检测中,各项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r=0.97,红细胞计数 r=0.00,单个核细胞 r=0.07,多个核细胞 r=0.30。结论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白细胞数较多的体液标本,可以部分代替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作者:贺端明;蓝惠森;江雁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诊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9例,糖尿病肾病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清蛋白(mAlb)、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HbAlc、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单纯糖尿病组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HbAlc、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单纯糖尿病组均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CysC、β2‐M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且分别明显高于BUN、Scr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阳性率明显高于BUN、Scr指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提示患者的糖尿病发展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指导相关治疗方案。

    作者:王娴默;杨章元;明亮;谢良才;鲁锦志;肖林;李彦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选择合适、有效的检测方法以便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采集静脉血标本3 mL ,分离血清,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进行筛检,阳性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GA)以及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结果359例疑似梅毒感染者的标本(TP‐ELISA阳性标本),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高的为GIGA法(95.0%),其次是T PPA法(93.3%),低的是RPR法(70.2%)。T PPA法灵敏度(98.5%)和特异度(90.5%)均较高;GIGA法灵敏度(99.1%)较高,但特异度(61.9%)较低;RPR法的灵敏度(74.3%)较低,但特异度(95.2%)较高。结论胶体金层析试验适合对急诊患者的快速检测,但阳性结果需经过 T PPA确证,普通患者可直接用 T PPA法筛检,T P‐PA阳性患者联合RPR滴度检测。

    作者:顾文刚;南志敏;蒋芬;陈淑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征。方法选择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的7项指标。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血低切黏度(11.78±2.64)mPa·s、全血高切黏度(5.63±0.63)mPa·s、血浆黏度(2.43±0.22)mPa·s、红细胞凝集指数(2.44±1.02)、红细胞变形指数(0.79±0.04)、红细胞比积(52.43±.6.32)%、红细胞沉降率(8.67±5.41) m m/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检测患者血流变学对辅助诊断、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娜;孙丽婷;方海荣;库热西·玉努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针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后血浆ET 、NO、CGRP和 EG F水平的检测

    目的:探讨针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足三里穴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ET、CGRP、EGF的水平,用生化法测定NO水平。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ET及EG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和NO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7 d较针刺1 d ,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患者ET、CGRP、EGF和NO水平变化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

    作者:秦蔚;顾炳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试剂携带污染对腺苷脱胺酶检测的干扰及对策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试剂携带污染对腺苷脱胺酶检测的干扰及对策。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独测定10份相同混合血清的腺苷脱胺酶水平;先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项目后再测定腺苷脱胺酶水平,第2天、第3天继续测定相同混合血清的腺苷脱胺酶水平。结果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后再测定腺苷脱胺酶与单独测定腺苷脱胺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化分析仪检测顺序必须避免先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后再测定腺苷脱胺酶;在添加腺苷脱胺酶的R2试剂之前,不论什么项目,都用清水清洗试剂针2次,以消除试剂针携带造成的交叉污染。

    作者:牛新海;高小焕;殷菁华;束炜;张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血脂高胆红素对IE-H 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干扰的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脂和高胆红素对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扰。方法将收集的新鲜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分成4组:对照组(HbA1c<6.2%)、糖尿病组(HbA1c≥6.2%)、高血脂组(TG 3~20 mmol/L)、高胆红素组(TBIL 21~549μmol/L)。分别用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IE‐HPLC检测 HbA1c。结果当HbA1c≤18.7%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3;95%置信区间(95% CI)为-0.71~0.89;偏差(%)为-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当 HbA1c<16.3%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7;95% CI为-0.31~0.67;偏差(%)为-5.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HbA1c为16.3~18.7时结果出现正偏倚。当TG≤20.78 mmol/L时IE‐HPLC检测 HbA1c结果相关系数 r=0.995;95% CI为-0.26~0.50;偏差(%)为-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549.3μmol/L对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0;95% CI为-0.08~0.63;偏差(%)为-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TBIL≤342.1μmol/L对IE‐HPLC检测HbA1c相关系数 r=0.994;95% CI为-0.09~0.50;偏差(%)为―5.5%~4.1%,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为380.7~549.3μmol/L时结果出现负偏倚。结论实验数据表明 IE‐HPLC检测 HbA1c有良好的抗脂血能力;当 TBIL ≤342.1μmol/L和HbA1c<16.3%对检测HbA1c无明显干扰能满足一般临床检测需求;当 HbA1c标本的 TG≥20.78 mmol/L、TBIL ≥342.1μmol/L、HbA1c≥16.3%临床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本身情况选择更合适检测HbA1c的方法。

    作者:萧金丽;张秀明;徐胜男;索明环;徐全中;陈亚琼;吴剑杨;李曼;阚丽娟;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测试片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在检测临床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26种标准菌株测定测试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测试片检测细菌的佳培养时间及储存稳定性进行实验。分离培养法细菌鉴定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测试片法和分离培养法测定临床标本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对纯菌检测灵敏度为1 CFU/mL ,与24种非目的菌无交叉反应,24 h完成测定,25℃条件存放2周无明显影响,使用测试片法检测临床标本结果与分离培养法一致。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在特殊条件下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韩善桥;赵晓航;石峰;史成和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产气荚膜梭茵致肱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

    患者,男性,34岁,农民,因“车祸致左上臂外伤后疼痛、畸形、伤口出血、活动受限2h”入某中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7.3℃,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5/80 mm Hg 。

    作者:姚立琼;张亚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