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者血液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李庆端;林俊山;高凌云;叶少毅

关键词: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CSF)对化疗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使用CSF前后、细菌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浆中IL‐4和 TNF‐α的水平。结果化疗者使用CSF后可使血中IL‐4水平轻度升高,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感染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使用CSF后可使化疗者血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也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化疗者使用CSF后可明显地提高血液中TNF‐α的水平,这也是停用CSF后,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水平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查与尿培养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查作为筛选尿路感染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191例,先做尿培养,用余下的尿液做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查,以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求出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阈值,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假阴性/假阳性率和阴/阳性预测值。结果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标本占39.7%,其中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诊断阈值,细菌计数为1024.5个/微升,白细胞计数为135.8个/微升。白细胞和细菌计数联合测定对尿路感染检查的佳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79.6%、假阳性率为1.9%、假阴性率为37.5%、准确率为83.8%。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联合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可筛除大部分阴性结果,尤其对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的预测性较高,但仍然不可替代定量细菌培养。

    作者:李静芳;文丽;周友全;郭凤丽;杨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 K/DOQI指南及预先设定的标准,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由该院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病的患者(患者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26~69岁),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Cys C、肌酐(Cr)、尿素氮(BUN)的浓度及阳性率,并将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Cys C、Cr、BUN的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结论血清Cys C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且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不受许多肾外因素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反映慢性肾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杨云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布鲁菌病与其他菌属感染患者 PCT 、hs-CRP及白细胞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按感染菌属分为4组,并且检测PCT、hs‐CRP和白细胞,然后将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PCT和hs‐CRP水平均升高,但布鲁氏菌组的升高程度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布鲁氏菌组的白细胞总数(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升高检出率达80.0%。葡萄球菌组、肠杆菌组和链球菌组的WBC和NEUT高于布鲁氏菌组,LYMPH和MONO低于布鲁氏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及白细胞检测可作为辅助布鲁菌病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作者:苏群志;唐荣德;李洁云;陈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T 淋巴细胞亚群与炎性因子在评估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性因子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AA患者作为AA组,并进一步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AA组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17细胞百分率及 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Th2、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AAA组外周血 Th1、Th17细胞百分率及 Th1/Th2、Th17/Treg比例高于CAA组,Th2、Treg细胞水平低于CAA组(P<0.05)。AA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A 组血清中IL‐2、干扰素‐γ(IFN‐γ)、IL‐17水平高于CAA组,IL‐4、IL‐6、IL‐10水平低于C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水平、PTL与 Th1、Th17细胞水平及IL‐2、IFN‐γ、IL‐17水平呈负相关,与Th2、Treg细胞水平及IL‐4、IL‐6、IL‐1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A患者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异常,而且与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何亚利;梁顺容;钟一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E P14-A 3文件在试剂内源性抗体干扰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目前免疫试剂自身抗体干扰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探讨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方法运用EP14‐A3方法,将在研试剂A和在研试剂B分别用对应参比试剂同时测定类风湿因子(R F )干扰样品与正常样品,通过临床样品方法学比对,观察干扰样品是否在正常样品戴明回归的95%单值置信区间内。结果在试剂A中,不同浓度水平的RF样品测值均已超出95%单值置信区间上限,表现为RF对试剂A的正干扰,说明在研试剂A抗RF干扰能力与参比试剂存在差异。在研试剂B中,RF样品测值均在95%单值置信区间以内,RF对试剂B的干扰不明显,说明在研试剂B抗 RF干扰能力与参比试剂相当。结论EP14‐A3文件的方法可用于直观评估免疫试剂抗内源性抗体干扰的能力。

    作者:张娟;韦清;刘君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3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合格的健康者57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PT、APTT缩短,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PT、TT、APTT 较肺癌组延长,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肺癌组降低(P<0.05)。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患者Ⅲ~Ⅳ期PT、TT、APTT 缩短,而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PT、TT、APTT缩短,FIB水平增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也有差异,凝血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作者: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杨晨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 HIV、HCV 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变化趋势的研究

    海洛因成瘾是目前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毒人员作为高危群体,丙型肝炎(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高感染率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但感染情况变化趋势研究报导较少。现将本市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HIV、HCV及T P感染状况变化趋势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桂兰;黄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适用性验证

    目的:应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体检对象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验证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乌鲁木齐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依据Sta‐land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2剔除有明显异常的体检人群(GGT按其建议的参考上限两倍取值)。按照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分组,统计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P2.5~P97.5,并计算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P2.5~P97.5:TP(汉族65~81 g/L、维族64~81 g/L),ALB(汉族41~53 g/L、维族40~52 g/L),ALT男性(汉族9~51 U/L、维族9~53 U/L),ALT女性(汉族7~42 U/L、维族6~43 U/L),AST男性(汉族14~42 U/L、维族12~42 U/L),AST女性(汉族12~37 U/L、维族12~38 U/L ),A L P男性(汉族45~119 U/L、维族47~122 U/L ),A L P女性20~49岁(汉族35~95 U/L、维族40~104 U/L),ALP女性50~79岁(汉族43~131 U/L、维族51~132 U/L),GGT男性(汉族11~71 U/L、维族11~73 U/L),GGT女性(汉族8~54 U/L、维族7~55 U/L)。汉族男性、维族男性和女性参考个体血清AST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之外的比例略超出10%,但超出比例以低于A S T行业标准下限值的比例为主,其余项目的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的比例均在10%以内。结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作者:邓朝晖;梁梦洁;宋颖博;宋雪;易卫东;鹿新红;张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尿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检验尿液标本分析前的因素及对策。方法用V FP6.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4563例住院患者不合格尿液标本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法。结果采样时间不当、标本受污染、患者未规范准备是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前3位因素。结论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是尿液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尿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强化全面质量保证的必要环节和确保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需要检验工作者、临床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作者:胡兰英;郑婕;贾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糖化清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糖尿病(DM )患病率逐年升高,持续性高血糖可促进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DM 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公认的血糖监控标准,可反映既往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与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HbA1c受到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和血红蛋白变异体等因素的影响。糖化清蛋白(G A )是另一重要的血糖监控指标,因清蛋白(Alb)半衰期较短(约17 d),与血糖的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快,所以在短期血糖监控上较HbA1c更加敏感,可反映近2~3周血糖变化。本文将就GA的检测方法、参考区间、临床应用及与其他血糖监控指标的比较做一综述。

    作者:史德宝(综述);吕礼应(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采用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孕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 )、凝血酶原时间(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女性比较,临产孕妇的APTT、PT、AT‐Ⅲ水平明显降低,FIB、D‐Di、F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对预防产妇全身微血栓的发生,减少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平竹仙;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 M P‐9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PCR)的方法检测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 MMP‐9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6%(39/56),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为2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 mRNA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灰度比值)分别为0.9142±0.1081、0.3794±0.04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蛋白及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刘海霞;聂新民;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结合多种方法检测CK-M B

    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时会出现结果异常升高但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现象,给临床医生的诊断造成了困惑。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饶华春;卢海景;粘少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而探讨PCT、CRP、IL‐6在检测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标本,并用Cobas6000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血清中PCT、CRP、IL‐6的水平,比较这3种检测指标对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PCT、CRP、IL‐6的水平均有增高,但在细菌性脑膜炎中PCT、CRP、IL‐6的升高速度更快,升高水平更多,治疗前和治疗后效果更明显,治疗前后3种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联合IL‐6在检测儿童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中能够更快速有效地给予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有森;沈林;张丽;李艳红;张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外周血染色体制备过程的改良。方法利用改良后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技术对1170例外周血进行染色体制备。结果改良后所制备的染色体,其分散度、长度和带型都比常规实验室制备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结论改良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不仅大大节约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更有利于发现染色体异常。

    作者:庄建龙;王元白;庄倩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Rta/IgG在鼻咽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EB病毒的Rta蛋白抗体IgG(Rta/IgG)在珠海地区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75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纳入鼻咽癌组,10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肝癌组、胃癌组、肺癌组、淋巴瘤组、宫颈癌组各19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ta/IgG、EB病毒壳抗体(VCA/IgA )在各组被试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鼻咽癌组患者Rt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癌组、胃癌组、肺癌组、淋巴瘤组、乳腺癌组、宫颈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血清中Rta/Ig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VCA/IgA单独检测及 VCA/IgA 联合 Rta/IgG 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3%、89.3%、94.6%,特异度分别为93.0%、84.0%、80.0%。结论 Rta/IgG是鼻咽癌早期辅助诊断及筛查的可靠血清学指标,Rta/IgG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Rta/IgG联合VCA/IgA检测提高了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灵敏度。

    作者:许琴;郑水华;林素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血脂高胆红素对IE-H 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干扰的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脂和高胆红素对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干扰。方法将收集的新鲜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分成4组:对照组(HbA1c<6.2%)、糖尿病组(HbA1c≥6.2%)、高血脂组(TG 3~20 mmol/L)、高胆红素组(TBIL 21~549μmol/L)。分别用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IE‐HPLC检测 HbA1c。结果当HbA1c≤18.7%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3;95%置信区间(95% CI)为-0.71~0.89;偏差(%)为-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当 HbA1c<16.3%时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7;95% CI为-0.31~0.67;偏差(%)为-5.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HbA1c为16.3~18.7时结果出现正偏倚。当TG≤20.78 mmol/L时IE‐HPLC检测 HbA1c结果相关系数 r=0.995;95% CI为-0.26~0.50;偏差(%)为-5.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549.3μmol/L对IE‐HPLC检测 HbA1c相关系数 r=0.990;95% CI为-0.08~0.63;偏差(%)为-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当TBIL≤342.1μmol/L对IE‐HPLC检测HbA1c相关系数 r=0.994;95% CI为-0.09~0.50;偏差(%)为―5.5%~4.1%,结果无显著干扰;当 TBIL为380.7~549.3μmol/L时结果出现负偏倚。结论实验数据表明 IE‐HPLC检测 HbA1c有良好的抗脂血能力;当 TBIL ≤342.1μmol/L和HbA1c<16.3%对检测HbA1c无明显干扰能满足一般临床检测需求;当 HbA1c标本的 TG≥20.78 mmol/L、TBIL ≥342.1μmol/L、HbA1c≥16.3%临床工作者应结合患者本身情况选择更合适检测HbA1c的方法。

    作者:萧金丽;张秀明;徐胜男;索明环;徐全中;陈亚琼;吴剑杨;李曼;阚丽娟;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成人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

    目的:为了对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全血细胞计数相关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以判断该标准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C28‐A3中的推荐方法,采集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临床血液标本进行规范化检测和验证分析。结果40例健康参考个体的18项血细胞分析相关指标[WBC、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的检测结果超出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概率均不超过10%(允许值为大于或等于90%)。结论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可以应用于本临床实验室。为了确保参考区间的临床适用性,实验室还应建立合理、完善的参考区间验证程序。

    作者:杨银芳;张磊;何超;李琳;李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在浓缩血小板去白细胞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在浓缩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35袋制备好的同型浓缩血小板利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记录过滤前后血小板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及CD62p进行检测,利用生化分析仪对血小板低渗休克进行测定,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利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98.28±0.97)%,血小板回收率为(86.37±2.84)%;过滤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红细胞均较过滤器减少(P<0.05),过滤前后血小板容量、平均血小板体积和p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和CD62p表达、血小板低渗休克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能够有效滤除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不会改变血小板常规指标,且对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和抗低渗休克能力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文辉;阮丽仙;程海涛;危艳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005~2013年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 ALT 不合格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及学历的相关性,并统计ALT不合格率逐年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按年度、职业、性别、年龄和学历方面进行统计,并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2005~2013年间A L T不合格率以25~<3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高,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职业以公务员高,学生低,“其他”学历人群不合格率低。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的宣传和征询,增加献血前必要的筛查,可降低ALT不合格率,杜绝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作者:姜蓓蓓;周军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