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循环管理促进护生对实习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金一

关键词: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教育, 护理
摘要: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护理教育相结合,促进护生对实习过程的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方法 对护生和带教老师进行调查问卷,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与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促进护生实习过程中行为改变.结果 护生由原来的平均理论、实践成绩86、90,分别提高至:94、95,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0%提高至96%,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满意度由原来的80%提高至94%.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可提高护生对实习的认知程度,提高实习和带教质量,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环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环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环节质量控制对回收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无菌物品发放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环节管理后回收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无菌物品发放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环节管理,是提高消毒供应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清;袁烈;袁晓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非在编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调动非在编护士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加强培训,转变非在编护士观念,提高薪酬福利待遇,提供组织关怀工作,发挥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表率作用,护理评优等方法调动护士积极性.结果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受到患者及家属高度赞誉,收到锦旗44面、感谢信592封,患者满意度98.9%,比2009年提高0.7%.结论 非在编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主动为患者服务,夯实基础护理,得到患者及医生认可,提升了自身素质,找到了职业归属感,实现了个人价值,稳定了护理队伍.

    作者:冯成梅;林玉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38例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通过对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访视、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了解手术方式、手术步骤、脊柱器械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合理的体位及安全防护措施、医护的密切配合.结果 38例手术顺利配合完成,手术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于我们基层医院来讲难度大,危险性高,器械繁多,要求手术室护士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密切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从金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3例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重度哮喘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33例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经过积极综合治疗,32例症状缓解出院,1例死亡.该患者因为糖皮质激素不敏感,且为过敏体质.结论 依据哮喘指南对哮喘急性发作期作出准确分度,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贾春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展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使其获得可以达到的高健康水平,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在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与护理,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重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丽丽;刘学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护理要点

    颈椎后路手术多采用俯卧位,患者多采用全身麻醉,由于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较大,患者身体的各部分在手术中承受一定的压力,身体的负重点和支撑点明显改变,如果手术体位摆放不当或保护措施不当,会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伤害.因而对手术室护士合理摆放体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安置体位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而引起压疮[1,2].

    作者:于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4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和总结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8-05-2010-12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50~100 ml,均未输血,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第2天拔除胃管和导尿管,并指导患者床上坐起,第三日拔除伤口引流管,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8~10 d出院,3例出现皮下气肿,2例出现高碳酸血症.结论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径路直接,不受腹内脏器的干扰.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曹绒霞;杏玲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克罗恩病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循证探讨克罗恩病患者适宜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将2007-01-2010-09克罗恩病患者26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试验组)14例与常规营养组(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能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杜丽华;荣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东菱迪芙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东菱迪芙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用东菱迪芙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长春西汀治疗,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7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东菱迪荚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许素娟;田红军;贺力男;李彦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致心源性休克

    对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致心源性休克1例分析如下.男,40岁.主因心悸、乏力4h来诊.患者平素体健.4h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心悸、乏力,活动后气短.通讯作者:章德本

    作者:董彦君;张振华;章德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胸部肿瘤106例放疗前CT定位强化扫描的护理

    目的 总结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前CT定位强化扫描的相关护理.方法 106例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注重环节护理,实施有计划的护理措施,保证放疗计划顺利实施.结果 经积极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结论 护理工作在胸部肿瘤CT定位强化扫描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任丽真;张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静脉给药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一旦发生外渗,轻者可造成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徐志香;胡君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高龄患者巨大褥疮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预防老年人巨大褥疮的形成,找到发生褥疮的相关性因素,做好预防.方法 分析褥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28例高龄患者发生褥疮与原发病、照顾者相关知识缺乏及高龄人生理及病理因素关系较大,经过采取积极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措施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高龄患者为压疮高发人群,应针对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作好积极的预防和护理,以提高高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育淑;孔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糖尿病足30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30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心理、运动、饮食、预防诱因、局部等综合护理.结果 28例均痊愈出院,其中25例足部溃疡2~3周愈合,3例3~4周愈合,2例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3.3%.结论 糖尿病足采用综合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琳婧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精美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实施效果与体会

    目的 采取精美护理,提高护理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方法 通过制定详细的精美护理方案,并具体落实,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 精美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感,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结论 精美护理不仅提高护理及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对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娟;徐敏宁;罗盈;王靖;王晓庆;侯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鼻骨骨折复位时晕厥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患者复位时发生晕厥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鼻骨骨折患者复位时发生晕厥的原因,改进护理方法,包括采取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适宜体位等.结果 心理因素导致晕厥2例,疼痛导致晕厥1例.结论 针对晕厥发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护理能有效减少晕厥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于广红;陈琦;全益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护士宣教在静脉留置针护理满意度中重要性的调查

    目的 探讨护士宣教在静脉留置针护理满意度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867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宣教组和未宣教组静脉输液护理的认知度及接受度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宣教能显著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结论 护士宣教是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常态化与制度化.

    作者:秦泽红;王锐;钱立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PDCA循环管理促进护生对实习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护理教育相结合,促进护生对实习过程的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方法 对护生和带教老师进行调查问卷,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与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促进护生实习过程中行为改变.结果 护生由原来的平均理论、实践成绩86、90,分别提高至:94、95,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0%提高至96%,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满意度由原来的80%提高至94%.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临床带教相结合,可提高护生对实习的认知程度,提高实习和带教质量,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金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超声探查对降低PICC并发症的研究

    目的 了解应用超声探查后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降低PICC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了解穿刺前行超声检查确定血管形态、走行及周边情况后行颈外静脉PICC的患者409例,常规经验性评估行颈外静脉PICC患者386例,分析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探查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与非探查组,静脉炎由6.0%降至1.2%,血栓发生率由10.1%降至2.0%,导管易位率由3.9%降至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置管前行血管超声确定颈外静脉分型再行置入PICC,可有效地降低PICC合并症.

    作者:郭彩霞;刘花;黄小亮;裴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胸腹部巨大Askin廇并对侧胸腹交界区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部Askin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对1例青少年Askin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Askin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见,瘤体一般较大,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CT表现单侧胸腔内巨大肿块,可累及胸膜、膈肌等,CT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内部密度、肿瘤的范围、显示肺内的转移、肿块与肺、胸膜、纵隔的关系以及肋骨破坏的情况.病理学特点瘤细胞由小圆细胞构成,有菊形团; 免疫表型:CD99、NSE、VIM、S100 阳性; 电镜下观察到肿瘤细胞胞浆内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Askin 瘤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均为非特征性表现,后诊断须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