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毒感染及其流行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徐峰;张洪为

关键词:梅毒, 回顾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检测结果,以了解梅毒的感染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728例确诊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将其按年龄、性别、梅毒种类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8例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446例(61.26%),显性梅毒211例(28.98%),神经梅毒32例(4.40%),先天梅毒39例(5.36%)。梅毒平均检出率为1.49%。女性患者332例(45.60%),男性396例(54.40%)。男性梅毒患者以20~60岁年龄段多见,而女性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显性梅毒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则在20~60岁多发。结论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的增幅高,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疑诊 HDN患儿163例,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以及放散试验。结果163例患儿共确诊72例HDN ,ABO血型系统所致 HDN占93.06%,其中,A型30例,B型37例;Rh血型系统所致HDN占6.94%;出生时间不超过3 d的新生儿HDN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3 d以上的新生儿。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检测 HDN具有准确、操作简单、标本用量少以及敏感性高等优点。

    作者:王生忠;王佑清;周本霞;喻飞;周玉枝;刘蓓;熊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8例初诊药疹患者作为药疹组,根据致敏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菌素组(n=9)、青霉素组(n=5)及中药组(n=4),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 T 淋巴细胞(NKT)所占百分比及其绝对计数。结果药疹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 CD4+)、B淋巴细胞和N K T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疹组患者CD3+CD8+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 T、B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NKT细胞所占百分比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谭飞;莫小辉;陈佳;章楚光;胡婷婷;吴飞;宋宁静;顾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6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12)与对照组(n=124)。记录糖尿病足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合并症;检测其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血清清蛋白(SAL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足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为8.8%,其中,老年和糖尿病肾病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2.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BM I、糖尿病病程、心脏病史、糖尿病肾病、FPG、2hPBG、GHbA1c、低血红蛋白及低SALB是铜绿假单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校正男性、BMI、心脏病史、2hPBG及低红血蛋白后,高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GHbA1c及低SALB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GHbA1c及低SALB是糖尿病足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婉莹;邹原方;荣秀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K PC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 PC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来自2例痰液标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菌株的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法鉴定K PC酶基因型,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的低抑菌浓度(M IC )测定。结果2例菌株均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耐药,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黏菌素及多黏菌素B敏感;其中1株还对替加环素敏感。2例菌株所产碳青霉烯酶不是金属β-内酰胺酶,其亚型为 KPC-2。接合实验未能证明 bla K PC 基因能接合转移到大肠埃希菌 J53中。结论产K PC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作者:赵树龙;刘仁坤;梁慧;张薇;刘佳;胡红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础医学教学与医学启蒙教育

    在中国现行高考制度下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有很好的基础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仍如同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未来5、6年,甚或7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学科特点和中学有极大不同,这使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时不能很快适应,从而滋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补考、重修。

    作者:万敬员;龚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致病菌,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较大的控制。但随着人们对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能水解β-内酰胺环,表现为对青霉素的耐药。人们又研究出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1]。1959年甲氧西林应用于临床后,曾有效控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但时隔2年,英国首次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 RSA )[2]。 M RSA 感染几乎遍及全球,现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菌株的分型及同源性分析是控制该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目前,医院感染中常用的细菌分型法有表型和基因型2大类,血清型、噬菌体分型、抗菌谱型等传统的分型方法均属于表型法。由于表型涉及基因产物(而不是全部基因)的表达,加之细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很易改变其表达性状,因而表型分型分辨率低,现已少用;另一类是基因分型法,近年来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于M RS A的分型研究,为M RS A的分型提供了有用的工具。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基因分型方法。

    作者:陈扬(综述);胡大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EA、CK19-2G2与EB-VCA-Ig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19-2G2与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CA-Ig)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鼻咽癌患者(恶性组),65例良性鼻咽疾病患者(良性组)及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EA、CK19-2G2及EB-VCA-Ig进行检测。CEA、CK19-2G2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EB-VCA-I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法。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CK19-2G2及EB-VCA-Ig浓度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单项CK19-2G2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为48.78%,特异性为83.74%;CEA联合EB-VCA-Ig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为53.44%,特异性为86.99%;3项指标联合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为71.95%,特异性为80.49%。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及进展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CEA、CK19-2G2及EB-VCA-Ig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韧刚;金正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 cy )、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 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脑梗死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德奎;刘跃;朱清红;朱名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空腹血糖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AMI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而高血糖与AM I的发病率、病死率的关系更是目前心血管研究的热点。早在1877年有学者报道了损伤可致应激性高血糖[1],而心肌梗死时,患者高血糖与病死率相关性的报道首见于1987年[2],此后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不断证实高血糖与 AMI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显著关系。近年来,人们对这种相关性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笔者就近年来非糖尿病 AMI与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 ,FBG)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海英(综述);林锦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建立健康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值区间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 )的分布特征并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75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45岁、45~<60岁、≥60岁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PGⅠ、Ⅱ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健康者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检测结果均呈偏态分布( P<0.05)。女性健康者血清 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P<0.01)。相同年龄,男、女性健康者血清PG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GⅡ水平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 P<0.01);PGⅠ/PGⅡ水平随着年龄增大而减低( 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其95%参考值范围,PGⅠ取双侧参考值区间( P2.5~ P97.5),PGⅡ取单侧上限(≤ P95),PGⅠ/PGⅡ取单侧下限(≥ P5)。结论健康人群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参考值区间的制定可以为胃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陈虹亮;滕文友;袁红霞;朱乐攀;张扬南;黄常洪;刘伟;代国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建立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的建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96株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提取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ITS1-5.8S-ITS2基因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鉴定。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仪检测念珠菌蛋白指纹,Ciphergen ProteinChip软件自动采集数据,筛选稳定表达蛋白峰建立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运用经准确鉴定的念珠菌对建立的蛋白指纹库进行验证。结果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临床分离的所有菌株均为白色念珠菌。SELDI-TOF-MS芯片能捕获15个蛋白峰,其中5个蛋白峰在所有白色念珠菌中均稳定表达,利用相似性分析软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与建立数据库的相似性大于95%,而其他种类念珠菌蛋白指纹与数据库的相似性均小于50%。结论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的建立为快速诊断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永长;喻华;刘华;肖代雯;黄文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BS mRNA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组织胱硫醚β合酶(CBS)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SD(Sprague Daw-ley)大鼠和SHR各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其大脑皮层、小脑、延髓、下丘脑、海马组织CBS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SHR下丘脑、海马、小脑、大脑皮层及延髓组织的 CB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01、0.09±0.03、0.36±0.06、0.07±0.01及0.39±0.02,显著低于SD大鼠(P<0.05)。real-time PCR检测,SD大鼠脑组织 CBS mRNA的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脑皮层、海马、延髓、下丘脑、小脑。SHR脑组织 CBS mRNA的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下丘脑、延髓、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SHR脑组织 CBS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SD大鼠(P<0.05)。结论 SHR脑组织中CBS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中枢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作者:郭雅琼;张笠;汪湄;刘媛;宁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早产儿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分为感染组(n=29)与及非感染组(n=31)。采用BD FACSCanto Ⅱ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64、CD45RO ,体液及分泌物的培养采用BACTEC 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分别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早产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计算其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出生后第1天,感染组早产儿中性粒细胞CD11b、CD64,单核细胞CD64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早产儿CD45RO、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 CD64、hs-CRP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0.7,它们在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1%、96.78%、83.34%及75.00%。结论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在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睿;马丽亚;钟文明;陈幽;陈丽芝;卢光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NAFLD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64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 ,检测血清骨钙素、三酰甘油(TG)、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糖、胰岛素浓度。结果 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浓度低于对照组,而TG、胆固醇、AL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受检者血糖、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钙素、TG、胆固醇、ALT检测有助于NAFLD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2062例患者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甲型流感病毒(IAV )、乙型流感病毒(IBV )和副流感病毒(PIV )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 IgM 抗体。结果2062例样本中共检测出IgM抗体阳性809例(39.23%),其中,M p 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为452例(21.92%);IBV IgM 抗体阳性109例(5.28%),PIV 1~3型IgM抗体阳性64例(3.11%),IAV IgM 抗体阳性58例(2.81%),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共167例(8.09%);RSV、QFR、Lp及腺病毒 IgM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0%、1.41%、1.21%及1.12%;Cp感染较少见,为0.87%。2062例样本中单一感染569例(70.33%),混合感染240例(29.67%)。<18岁,18~<50岁,≥50岁阳性病例年龄组患者M p Ig M 抗体的阳性构成比分别为45.4%、20.9%、21.6%,<18岁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 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的病原体,采用IFA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IgM 抗体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冰洁;周迎春;李翠;何惠;梁淑慧;朱海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红白血病(M 6)引起血型抗原减弱1例

    血型是由人体第9号染色体长臂血型基因控制,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但在某些白血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ABO 血型抗原减弱。笔者在进行血型鉴定时发现1例急性红白血病(M 6)患者的正、反定型不符,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晓珍;魏寿忠;林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脊液常规检查中特异性发现23例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各级医院均开展的基础检验项目,临床应用广泛。脑脊液中检出恶性肿瘤细胞和病原体被称为特异性发现[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1996例脑脊液常规检查中23例特异性发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家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CA125、HE4、SM RP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评估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SMRP)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卵巢癌的高风险因素。方法选择4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恶性组,5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45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Roche 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血清CA125、HE4、SMRP水平,并对卵巢癌高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SMR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CA125、HE4及SMRP单独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3.3%、82.8%及70.8%,特异性分别为79.1%、87.4%及83.3%。CA125与HE4、SMRP三者联合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79.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潮年龄小于13岁、月经周期小于30 d、月经不规则为卵巢恶性肿瘤高危因素,其比值比(OR)分别为2.11[95%可信区间(CI):1.09~4.10]、1.91(95% CI:1.21~3.10)、1.57(95% CI:0.83~2.94)。结论 CA125联合 HE4或SMRP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

    作者:李东杰;张亚梅;吴涛;朴文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由proBNP分解而来,其生物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心室细胞受到牵张刺激后首先分泌含有108个氨基酸的proBN P , proBNP通过内切酶的作用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 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BNP ,并释放入血循环。当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时,NT-proBNP分泌增多,是公认的反映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其在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近年的研究发现, NT-proBNP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等均有密切联系。

    作者:王苏梦;季茳(综述);汪俊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检测CRP及G 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GHbA1c(GHbA1c)对妊娠期糖尿病(GDM )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05例GDM 患者作为GDM 组,22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CRP及GHbA1c水平,以 GHbA1c>5.9%、CRP ≥5 mg/L 为阳性。结果 GDM 组孕妇血 CRP 及 GHbA1c 分别为(6.56±1.01)mg/L、(5.15±0.1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2±0.55) mg/L、(3.38±0.14)%](P<0.01)。GDM 组孕妇血CRP及GHbA1c阳性率分别为95.23%(100/105)、64.76%(68/10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89%(47/225)、1.33%(3/225)](P<0.01)。GDM组CRP及GHbA1c检测均阳性为63.81%,对照组二者均阴性为78.67%。结论 CRP及GHbA1c联合检测对GDM 的筛查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邹云芝;业华;蔡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