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王碧玉

关键词:骨钙素, 脂肪肝, 非酒精性, 三酰甘油, 胆固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NAFLD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64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 ,检测血清骨钙素、三酰甘油(TG)、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糖、胰岛素浓度。结果 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浓度低于对照组,而TG、胆固醇、AL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受检者血糖、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钙素、TG、胆固醇、ALT检测有助于NAFLD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腹血糖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AMI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而高血糖与AM I的发病率、病死率的关系更是目前心血管研究的热点。早在1877年有学者报道了损伤可致应激性高血糖[1],而心肌梗死时,患者高血糖与病死率相关性的报道首见于1987年[2],此后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不断证实高血糖与 AMI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显著关系。近年来,人们对这种相关性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笔者就近年来非糖尿病 AMI与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 ,FBG)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海英(综述);林锦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其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 gyrA和 parC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方法验证;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8.0%和32.0%,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所有菌株检出 gyrA和 parC基因,25株菌株均存在 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A→TTA突变(Ser→Leu),23株菌株存在 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TCG→TTG突变(Ser→Leu),2株菌株存在 parC基因第84位GAA→GGA突变(Glu→Gly );REP-PCR显示,所测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耐喹诺酮类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存在gy rA和 p arC基因突变位点。

    作者:曾慧;周万青;张之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铁、血清镁参考区间建立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铁、血清镁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 )多中心酶学研究的筛选标准募集18~<80岁健康者722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罗氏检测试剂盒对血清铁、镁进行检测。结果2种方法、城市与农村人群、各年龄段人群铁、镁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结果合为一组。男、女性铁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按性别进行分组,即,男:10.05~36.21 mmol/L ,女:6.19~30.87 mmol/L ;男、女性镁检测结果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其合为一组,参考区间为0.74~1.06 mmol/L。结论西北地区健康人群铁、镁95%参考区间窄于国内检测结果的95%参考区间。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红白血病(M 6)引起血型抗原减弱1例

    血型是由人体第9号染色体长臂血型基因控制,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但在某些白血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ABO 血型抗原减弱。笔者在进行血型鉴定时发现1例急性红白血病(M 6)患者的正、反定型不符,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晓珍;魏寿忠;林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身抗体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及评价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将献血员血清置于56℃30 min灭活,离心去除沉淀后,按1∶2、1∶4、1∶6稀释比例检测试剂盒中多批号的阳性对照质控物。结果抗 RNP/Sm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抗SS-A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为+~++。抗RO-52抗体(++~+++):1∶2稀释后,显色为+~+ +;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为+。抗核小体抗体:1∶1、1∶2稀释后可出现阳性;1∶4、1∶6稀释后,显色均为阴性。结论自身抗体质控血清制备方便,质量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室内质控需要。

    作者:陈良琼;吉飞跃;崔益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与传统感染指标在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早产儿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分为感染组(n=29)与及非感染组(n=31)。采用BD FACSCanto Ⅱ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64、CD45RO ,体液及分泌物的培养采用BACTEC 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分别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早产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计算其在早产儿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出生后第1天,感染组早产儿中性粒细胞CD11b、CD64,单核细胞CD64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早产儿CD45RO、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性粒细胞CD64、单核细胞 CD64、hs-CRP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0.7,它们在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1%、96.78%、83.34%及75.00%。结论流式细胞仪分析指标在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睿;马丽亚;钟文明;陈幽;陈丽芝;卢光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NAFLD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64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 ,检测血清骨钙素、三酰甘油(TG)、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糖、胰岛素浓度。结果 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浓度低于对照组,而TG、胆固醇、AL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受检者血糖、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钙素、TG、胆固醇、ALT检测有助于NAFLD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严重创伤患者SIRS评分与葡萄糖、乳酸、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血糖、乳酸、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 )制定的SIRS诊断标准对688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SIRS评分,检测其血葡萄糖、乳酸及CRP水平,并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SIRS评分增加,血葡萄糖、乳酸、CRP水平也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乳酸及CR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682、0.863。688例严重创伤患者均发生SIRS ,患者 SIRS评分与葡萄糖、乳酸、CRP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555、0.402、0.652,P<0.05)。结论 SIRS评分及血葡萄糖、乳酸、CRP监测有助于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成功率。

    作者:许永志;林月云;陈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 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 CI:65%~84%),特异性为60%(95% 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亚男;李岩;李莹莹;乔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两种质量规范在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在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该室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进行σ水平、质量目标指数(QGI)、优先改进措施及性能评定等指标的比较。结果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性能评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2者σ值分级及优先改进措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7、0.012)。结论行业标准WS/T403-2012比国家标准GB/T20470-2006更严格。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校离退休职工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通过高校离退休职工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分析,掌握其健康状况,为防病、治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678例离退休职工,将其按年龄分55~<65岁组、65~<75岁组、≥75岁组进行分析。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及尿酸。结果55~<65岁组男性TG、FPG水平高,分别为(1.86±1.91) mmol/L、(6.06±1.66)mmol/L ;65~<75岁组女性TC、LDL-C水平高,分别为(6.03±1.08)mmol/L、(3.57±1.02) mmol/L ;≥75岁组男性尿酸水平高,为(306.55±87.42)μmol/L。女性TG、TC、HDL-C、LDL-C平均水平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FPG、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FPG、HDL-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C、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TG、尿酸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离退休人员血脂、血糖水平及异常率高于其他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干预。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D64指数在儿童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68例患儿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n=133)及非感染组(n=35)。分别采用Beckman公司和BD公司的CD64试剂检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并计算CD64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分析CD64指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Beckman公司及BD公司的CD64试剂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6.16±29.21、28.11±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种试剂检测的CD64指数分别为4.98±3.09、4.89±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患儿CD64指数(7.06±4.2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93±0.79)( P<0.01)。当CD64指数截点为3.37时,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2%、82.9%。结论 CD64指数可作为儿童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苏晓霁;卓佳佳;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致病菌,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较大的控制。但随着人们对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能水解β-内酰胺环,表现为对青霉素的耐药。人们又研究出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1]。1959年甲氧西林应用于临床后,曾有效控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但时隔2年,英国首次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 RSA )[2]。 M RSA 感染几乎遍及全球,现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菌株的分型及同源性分析是控制该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目前,医院感染中常用的细菌分型法有表型和基因型2大类,血清型、噬菌体分型、抗菌谱型等传统的分型方法均属于表型法。由于表型涉及基因产物(而不是全部基因)的表达,加之细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很易改变其表达性状,因而表型分型分辨率低,现已少用;另一类是基因分型法,近年来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于M RS A的分型研究,为M RS A的分型提供了有用的工具。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基因分型方法。

    作者:陈扬(综述);胡大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凝血酶Ⅲ和纤维蛋白原测定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 T-Ⅲ)和纤维蛋白原(Fib-C )测定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中的AT-Ⅲ活性与Fib-C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STEMI组与NSTEMI组的AT-Ⅲ活性及Fib-C浓度分别为(75.909±16.865)%与(3.784±0.527)g/L及(83.690±15.048)%与(3.488±0.933)g/L。经SPSS v17.0统计软件处理后,STEMI组与 NSTEMI组的AT-Ⅲ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STEMI组与 NSTEMI组的Fib-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的 AT-Ⅲ活性低于 NSTEMI组(P<0.05);STEMI组的Fib-C浓度高于NSTEMI组(P<0.05)。结论 AT-Ⅲ活性降低及Fib-C浓度升高与心肌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通过测定有助于了解二者在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协助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蔡惠兴;苏荣;钟幸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6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12)与对照组(n=124)。记录糖尿病足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合并症;检测其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血清清蛋白(SAL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足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为8.8%,其中,老年和糖尿病肾病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2.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BM I、糖尿病病程、心脏病史、糖尿病肾病、FPG、2hPBG、GHbA1c、低血红蛋白及低SALB是铜绿假单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校正男性、BMI、心脏病史、2hPBG及低红血蛋白后,高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GHbA1c及低SALB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GHbA1c及低SALB是糖尿病足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婉莹;邹原方;荣秀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B型利钠肽、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及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213例,将其中13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作为心源组,7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作为肺源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的体格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免疫化学发光法(全自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BNP浓度,采用电极法检测全血乳酸浓度。结果心源组患者血浆BNP浓度[(415.3±93.7) pg/mL]显著高于肺源组[(58.4±37.5) pg/mL]和对照组[(37.1±20.4) pg/mL](P<0.05);心源组与肺源组患者全血乳酸浓度[分别为(1.8±1.3)、(2.7±1.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3±0.2)mmol/L](P<0.05)。以血浆BNP 98 pg/mL为鉴别呼吸困难原因的临界值,BNP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7.7%。结论血浆BN P及全血乳酸联合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的正确评估。

    作者:刘燕婕;谢玲;杜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的分析

    目的:评价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分别测定755例血液标本的血浆Fib浓度;高Fib浓度标本的稀释比例为1∶8、2∶7、3∶6、4∶5、5∶4、6∶3,以稀释比例为横坐标,以2种方法测得的Fib浓度为纵坐标,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Fib:2.0~<6.0 g/L时,Von-Clauss法检测Fib值高于PT-der法(P<0.01);Fib:<2.0 g/L ,>6.0 g/L时, PT-der法检测Fib值高于Von-Clauss法(P<0.01)。PT-der法和Von-Clauss法检测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4.5377 X+1.5513(R2=0.8973),Y=7.7922X+0.2900(R2=0.9805)。结论 Von-Clauss法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内具有凝血功能的Fib水平。

    作者:刘振杰;何燕香;徐宁;何文军;吴子安;黄丽英;李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庆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HBsAg,ALT及抗HIV、抗HCV、抗TP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2年于重庆市血液中心接受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查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551133例,检测其HBsAg ,ALT及抗HIV、抗HCV、抗TP抗体。采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ITSWELL对检测结果进行读取、保存、汇总,并判断标本是否合格。结果共计检出不合格标本37534例(6.81%),其中,HBsAg ,ALT 及抗 HCV、HIV、TP抗体不合格率分别为1.10%、3.79%、0.51%、0.33%、1.08%。结论加强血液检测试剂筛选及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将有助于临床的输血安全。

    作者:程颖;李维;程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V DNA 载量与 ALT 、HBV-M 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 HBV DNA载量与 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的关系。方法收集兰州地区724例慢性 HBV感染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10 mL静脉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抗 HBV核心抗体(HBcAb);采用 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ALT 浓度。结果724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238例(32.87%),HBeAg阴性486例(67.13%),HBV DNA阳性469例(64.78%), HBV DNA阴性255例(35.2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载量、HBeAg、HBcAg及ALT水平高,而其HBeAb水平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0.463,P=0.000),HBeAb与HBV DNA载量呈明显负相关(r=-0.227,P=0.001),HBcAb水平变化与 HBV DNA 载量变化无相关性(r=-0.062,P=0.366),HBV DNA载量与ALT呈明显正相关(r=0.138,P=0.028),ALT 水平与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00,P<0.01),ALT水平与HBeA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156,P=0.001),ALT水平与 HBcAb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17,P=0.715)。结论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V DNA 载量、HBeAg和ALT 三者呈明显正相关,HBeAb与HBV DNA载量、ALT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李彩东;吴斌;田鹏飞;段正军;李惠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NGAL 临床应用及实验室检测新进展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属于脂质运载蛋白家族成员。NGAL cDNA及其全基因序列分别于1994、1997年被克隆鉴定[1]。近年来,NGA L基因的功能及其在人体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受到关注,并且在肾脏疾病、肿瘤等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现就其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述。

    作者:刘琴(综述);蒋洪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