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亚男;李岩;李莹莹;乔永红
目的:探讨Reelin蛋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将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症组,8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外周血 Reelin蛋白的表达。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外周血Reelin蛋白表达水平(0.66±0.27)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23)(P<0.05)。精神分裂症组男、女性患者Reel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6±0.22、0.66±0.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1,P>0.05),对照组男、女性受检者Reel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5、1.02±0.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01,P>0.05)。结论 Reelin蛋白表达的降低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作者:冯磊光;曹鸿雁;祁萍萍;赵娜;张虹;宋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40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前Ⅲ型胶原(PCⅢ)、促甲状腺激素(TSH)、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3(FT3)、FT4。结果对照组中,≥45岁组的受检者血清HA、LN、CIV、PCⅢ水平明显高于45岁以下组,男性受检者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受检者血清TSH、T3、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5)。随Child-Pugh分级级别的增加,肝纤维化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T3、FT3尤为明显。A、B、C级患者血清 HA、LN、CIV、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级患者血清T3、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武春梅;李霞莲;尹莉莉;杜叶平;苗晋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异位妊娠组,52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就诊当天的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48 h后再次检测血清β-HCG。计算48 h β-HCG比值。分别采用串联法及并联法对受检者进行诊断。结果异位妊娠组患者血清β-HCG比值、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β-HCG 48 h比值的诊断准确性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7],其次为孕酮(AUC为0.84)。根据ROC曲线特性,选择1.91为β-HCG 48 h比值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临界点,此时敏感性为84.91%,特异性为94.35%;选择孕酮8.46 ng/m L 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临界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2%和76.32%。串联法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应降低;而并联法检测,则可显著提高检测敏感性。结论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可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宗小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高校离退休职工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分析,掌握其健康状况,为防病、治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678例离退休职工,将其按年龄分55~<65岁组、65~<75岁组、≥75岁组进行分析。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及尿酸。结果55~<65岁组男性TG、FPG水平高,分别为(1.86±1.91) mmol/L、(6.06±1.66)mmol/L ;65~<75岁组女性TC、LDL-C水平高,分别为(6.03±1.08)mmol/L、(3.57±1.02) mmol/L ;≥75岁组男性尿酸水平高,为(306.55±87.42)μmol/L。女性TG、TC、HDL-C、LDL-C平均水平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FPG、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FPG、HDL-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C、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TG、尿酸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离退休人员血脂、血糖水平及异常率高于其他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干预。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PhaB )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haB法、3D培养法、直接涂片法检测373份痰标本的抗酸杆菌结果。结果 PhaB法、3D培养法、直接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3.6%、56.6%及20.1%。以3D培养法结果为标准,直接涂片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33.2%、95.7%及60.3%;PhaB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1%、93.6%及90.6%。直接涂片法与PhaB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1);PhaB法与3D培养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结论 PhaB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疑诊 HDN患儿163例,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以及放散试验。结果163例患儿共确诊72例HDN ,ABO血型系统所致 HDN占93.06%,其中,A型30例,B型37例;Rh血型系统所致HDN占6.94%;出生时间不超过3 d的新生儿HDN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3 d以上的新生儿。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检测 HDN具有准确、操作简单、标本用量少以及敏感性高等优点。
作者:王生忠;王佑清;周本霞;喻飞;周玉枝;刘蓓;熊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测对风湿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65例风湿病患者作为风湿病组,其中,SLE 256例,MCTD 124例,RA 336例,干燥综合征(SS)166例,系统性硬化症(SSc)45例,皮肌炎38例。将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胞质型ANCA(c-ANCA)、核周型ANCA (p-ANCA)。ANCA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结果风湿病组、对照组受检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ANCA阳性的血清中,p-ANCA与c-ANCA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SLE的患者血清p-AN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伴MCTD、RA、SS、SSc、皮肌炎患者及对照组受检者(P<0.05);伴MCTD的患者血清p-AN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伴RA、SS、SSc、皮肌炎者及对照组受检者(P<0.05)。165例p-ANCA阳性的风湿病组患者抗MPO抗体的阳性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检者(3%)(P<0.01);ANCA阳性的风湿病组患者伴肾功能损害的阳性率为55.4%,显著高于ANCA阴性的风湿病组患者(21.8%)及对照组受检者(6.25%)(P<0.01)。结论血清ANCA检测对预防风湿病患者肾毒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莉萍;张利方;吴颖涛;秦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8例初诊药疹患者作为药疹组,根据致敏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菌素组(n=9)、青霉素组(n=5)及中药组(n=4),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 T 淋巴细胞(NKT)所占百分比及其绝对计数。结果药疹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 CD4+)、B淋巴细胞和N K T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疹组患者CD3+CD8+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 T、B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NKT细胞所占百分比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谭飞;莫小辉;陈佳;章楚光;胡婷婷;吴飞;宋宁静;顾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2例SAP患者不同时间血浆C反应蛋白(CRP)、IgG、IgM、IgA、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浆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 SAP患者血浆CRP水平具有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血浆IgG和IgM水平的变化趋势呈 V 字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D4+ T 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逐渐增高(P<0.05),但CD8+ T淋巴细胞数在观察期间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NF-α水平先升后降,而IL-10的水平逐步升高(P<0.05),IL-10/TNF-α比值缓慢升高(P<0.05)。结论 SAP患者炎症反应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这有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
作者:周玉;喻华;张春平;李焱鑫;黄文芳;朱世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 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 CI:65%~84%),特异性为60%(95% 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亚男;李岩;李莹莹;乔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各级医院均开展的基础检验项目,临床应用广泛。脑脊液中检出恶性肿瘤细胞和病原体被称为特异性发现[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1996例脑脊液常规检查中23例特异性发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家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占男性活婴的1/3500。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萎缩,进行性无力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走路呈鸭形步态,3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一般3~5岁隐袭发病,9~12岁丧失站立和行走能力,多于20岁左右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1]。现阶段对DM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DMD的发生主要在于防止患儿的出生,阻断缺陷基因的传递。因此,产前诊断及母体携带者筛查是预防DMD发生的有效手段[2]。目前,DMD 的分子诊断方法多样且各有优、缺点,本文就DMD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晶(综述);贺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88例住院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30例非肺癌患者作为肺良性病变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Roche 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对CEA、CA125进行检测,CEA>4.7 ng/mL ,CA125>35 U/mL为阳性。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CEA、CA125的检测水平与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CEA、CA125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对其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也有很大价值。
作者:马丽媛;王金华;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铁、血清镁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 )多中心酶学研究的筛选标准募集18~<80岁健康者722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罗氏检测试剂盒对血清铁、镁进行检测。结果2种方法、城市与农村人群、各年龄段人群铁、镁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结果合为一组。男、女性铁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按性别进行分组,即,男:10.05~36.21 mmol/L ,女:6.19~30.87 mmol/L ;男、女性镁检测结果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其合为一组,参考区间为0.74~1.06 mmol/L。结论西北地区健康人群铁、镁95%参考区间窄于国内检测结果的95%参考区间。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浓度肝素抗凝对心肌肌钙蛋白I(cT nI)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肝素抗凝和普通真空采血管各抽取15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标本进行对比,用UniCel DxI 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同时用高于抗凝管10倍浓度的肝素抗凝剂对5个浓度组的cT nI样本进行干扰试验。结果肝素抗凝管和普通真空采血管两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肝素抗凝剂对4个浓度组的cTnI干扰值均小于干扰试验对照组1.96s。结论肝素抗凝和普通真空采血管对cT nI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可用肝素抗凝血样进行检测以加快结果报告时间,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徐志康;陈望;朱兆钧;汪奇云;朱惠君;刘和录;梁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前主要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芯片(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 ,ChIP-chip )与 ChIP-测序(ChIP-sequen-cing ,ChIP-Seq)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 ,TFBS)、核小体的定位或其他染色质蛋白结合位点的表观遗传机制,组蛋白修饰是控制基因转录的关键因素之一,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共价修饰的形式共同构成了可以通过特殊解码蛋白解读的组蛋白密码,在解码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异常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1-2],随着ChIP-chip与ChIP-Seq等高通量技术的出现,组蛋白修饰的检测变得快捷、高效[3],但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也相继出现,进一步完善技术可使检测结果更精确。
作者:孔令雯(综述);董竞成(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CDKAL1、CDKN2A-CDKN2B、TCF7L2及 HHEX-IDE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及多重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185例无GDM 倾向的健康孕妇(对照组)及176例GDM孕妇(GDM 组)CDKAL1、CDKN2A-CDKN2B、TCF7L2及 HHEX-IDE的SNP位点基因分型,并对所有SNP位点进行连续不平衡分析。结果比较GDM 组和对照组孕妇的等位基因频率,CDKAL1(rs7754840)的等位基因C为GDM的一个危险因素。CC型携带者患 GDM 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1.73倍[ P<0.01,OR=1.73,95% C I:1.28~2.33]。CDK N2A-CDK N2B(rs10811661)、TCF7L2(rs7903146)及 H HEX-IDE(rs1111875)检测位点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CDKAL1(rs7754840)、CDKN2A-CDKN2B(rs10811661)、TCF7L2(rs7903146)及 HHEX-IDE(rs1111875)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遗传平衡法则。结论 CDKAL1(rs7754840)与江苏地区GDM 易感密切相关。
作者:胡晓菡;郑洁;张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中国现行高考制度下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有很好的基础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仍如同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未来5、6年,甚或7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学科特点和中学有极大不同,这使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时不能很快适应,从而滋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补考、重修。
作者:万敬员;龚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梅毒检测结果,以了解梅毒的感染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728例确诊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将其按年龄、性别、梅毒种类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8例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446例(61.26%),显性梅毒211例(28.98%),神经梅毒32例(4.40%),先天梅毒39例(5.36%)。梅毒平均检出率为1.49%。女性患者332例(45.60%),男性396例(54.40%)。男性梅毒患者以20~60岁年龄段多见,而女性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显性梅毒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则在20~60岁多发。结论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的增幅高,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
作者:徐峰;张洪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的建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96株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提取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ITS1-5.8S-ITS2基因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鉴定。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仪检测念珠菌蛋白指纹,Ciphergen ProteinChip软件自动采集数据,筛选稳定表达蛋白峰建立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运用经准确鉴定的念珠菌对建立的蛋白指纹库进行验证。结果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临床分离的所有菌株均为白色念珠菌。SELDI-TOF-MS芯片能捕获15个蛋白峰,其中5个蛋白峰在所有白色念珠菌中均稳定表达,利用相似性分析软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与建立数据库的相似性大于95%,而其他种类念珠菌蛋白指纹与数据库的相似性均小于50%。结论白色念珠菌蛋白指纹库的建立为快速诊断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永长;喻华;刘华;肖代雯;黄文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