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小亚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属于脂质运载蛋白家族成员。NGAL cDNA及其全基因序列分别于1994、1997年被克隆鉴定[1]。近年来,NGA L基因的功能及其在人体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受到关注,并且在肾脏疾病、肿瘤等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现就其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述。
作者:刘琴(综述);蒋洪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越来越离不开检验医学,而传统的检验医学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分子生物学检验已成为检验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检验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为核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遗传突变以及胎儿血型检测等[1-2]。PCR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优点,但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对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检验专业实习生应接受系统、严格的训练,并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这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带教体会。
作者:许媛;方莉;赵维皎;廖涛;黄义山;赵明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19-2G2与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CA-Ig)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鼻咽癌患者(恶性组),65例良性鼻咽疾病患者(良性组)及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EA、CK19-2G2及EB-VCA-Ig进行检测。CEA、CK19-2G2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EB-VCA-I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法。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CK19-2G2及EB-VCA-Ig浓度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单项CK19-2G2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为48.78%,特异性为83.74%;CEA联合EB-VCA-Ig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为53.44%,特异性为86.99%;3项指标联合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为71.95%,特异性为80.49%。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及进展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CEA、CK19-2G2及EB-VCA-Ig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韧刚;金正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应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 :≥90 mL/min)和肾功能不全组(GFR :<90 mL/min)。根据GFR的降低程度将肾功能不全组再分为轻度组(GFR :60~<90 mL/min)、中度组(GFR :30~<60 mL/min)及重度组(GFR :<30 mL/min)。采集空腹静脉未抗凝血,分离血清。采用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Beckman 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血糖和血脂水平;超声心动图仪检查测定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肾功能不全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组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EF、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正常组、中度肾功能不全组与重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P<0.01);不同肾功能组患者E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EF值和LogNT-proB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0.54,P<0.01);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的 EF值与 LogNT-proBNP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0.36,P>0.05)。结论应用血清NT-proBNP水平诊断心力衰竭必须考虑肾功能的影响,当患者肾功能处于中、重度损伤时,会严重影响NT-proBNP对心力衰竭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江涛;王昌富;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 P )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A P患者作为A P组,3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健康者及A P组患者入院时、缓解期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AP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T、INR、FIB、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PT、PT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P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MPV与缓解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P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变的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潘玉玲;唐红卫;李绵洋;王成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 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 CI:65%~84%),特异性为60%(95% 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亚男;李岩;李莹莹;乔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 )的分布特征并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75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45岁、45~<60岁、≥60岁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PGⅠ、Ⅱ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健康者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检测结果均呈偏态分布( P<0.05)。女性健康者血清 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P<0.01)。相同年龄,男、女性健康者血清PG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GⅡ水平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 P<0.01);PGⅠ/PGⅡ水平随着年龄增大而减低( 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其95%参考值范围,PGⅠ取双侧参考值区间( P2.5~ P97.5),PGⅡ取单侧上限(≤ P95),PGⅠ/PGⅡ取单侧下限(≥ P5)。结论健康人群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参考值区间的制定可以为胃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陈虹亮;滕文友;袁红霞;朱乐攀;张扬南;黄常洪;刘伟;代国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IT P疑合并IFD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确诊IPT并实施治疗前均无真菌感染的证据,送检患者痰、尿、血、引流物、分泌物及穿刺液等。采用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法检查真菌菌丝或孢子,有菌丝则判断为真菌增殖致病状态。将所有标本分别接种于萨布罗培养基上培养,应用VIT 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酵母菌鉴定卡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假丝酵母菌属的菌株再次接种于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属显色培养基上培养。采用ATB真菌药敏试剂条2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有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等。结果126例IT P疑合并IFD患者中,确诊16例(12.7%),临床诊断48例(38.1%),拟诊62例(49.2%)。从确诊和临床诊断的6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致病真菌84株,阳性检出率66.7%(84/126)。分离的菌株分别为念珠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隐球菌、卡式肺孢子菌及其他。念珠菌属占第1位,占分离菌群的59.5%;念珠菌属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念珠菌属的32.1%(27/84),其次为曲霉菌属[19.0%(16/84)],第3位为毛霉菌属[10.7%(9/84)]。氟康唑天然对克柔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无效;毛霉菌仅对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敏感;卡式肺孢子菌除卡泊芬净外对其余抗真菌药均不不敏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为其首选。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菌株以念珠菌属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及卡泊芬净敏感性高。
作者:陈卫布;孙雄飞;吴伟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PT-der法和Von-Clauss法分别测定755例血液标本的血浆Fib浓度;高Fib浓度标本的稀释比例为1∶8、2∶7、3∶6、4∶5、5∶4、6∶3,以稀释比例为横坐标,以2种方法测得的Fib浓度为纵坐标,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Fib:2.0~<6.0 g/L时,Von-Clauss法检测Fib值高于PT-der法(P<0.01);Fib:<2.0 g/L ,>6.0 g/L时, PT-der法检测Fib值高于Von-Clauss法(P<0.01)。PT-der法和Von-Clauss法检测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4.5377 X+1.5513(R2=0.8973),Y=7.7922X+0.2900(R2=0.9805)。结论 Von-Clauss法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内具有凝血功能的Fib水平。
作者:刘振杰;何燕香;徐宁;何文军;吴子安;黄丽英;李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利用循证检验医学的观点寻求一种在维和行动中控制生化检验质量的操作办法。方法通过查询有关国际维和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比较鉴别,结合5年多的维和检验工作经验,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个任务期的实践评价。结果在质量控制体系的监控下,向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制订和实施的检验生化质量控制方法经济、实用、可靠,能保障维和医疗检验生化报告的有效性。结论循证检验医学对维和医疗机构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瞿良;郭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完成,人类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寻求一种快速、高效的蛋白检测技术已成为时代的需求。毛细管电泳-质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CE-MS)技术综合了 CE的高灵敏度、高分离效率所需的样品量少、成本低以及MS的定量、高选择性等多方面优势,在蛋白质检测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芯片电泳及阵列化技术不仅使检测更方便、快捷,而且实现了高通量检测。现已成为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常用技术手段。本文就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雪梅;张轩(综述);陈鸣(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008~2012年该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2012年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采用VIT 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 )。结果鲍氏不动杆菌、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构成比低于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2012年该院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2.4%、17.2%和41.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4%和60.7%,对其他监测抗菌药的耐药率均达50.0%以上。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结合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及临床实际,合理选用抗菌药。
作者:宫丽;卢振;柯俊;汪宏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完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已经日趋成熟,并被医疗机构广泛采用[1]。通过条形码技术[2],实现了检验科L IS系统与 H IS系统很好地对接,使患者信息、标本信息、检验结果等数据能多方共享,本院自2012年6月升级了L IS系统,实现了住院标本采集和检验的条码化,现将应用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东;潘长虹;田丽丽;范久波;董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异位妊娠组,52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就诊当天的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48 h后再次检测血清β-HCG。计算48 h β-HCG比值。分别采用串联法及并联法对受检者进行诊断。结果异位妊娠组患者血清β-HCG比值、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β-HCG 48 h比值的诊断准确性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7],其次为孕酮(AUC为0.84)。根据ROC曲线特性,选择1.91为β-HCG 48 h比值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临界点,此时敏感性为84.91%,特异性为94.35%;选择孕酮8.46 ng/m L 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临界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2%和76.32%。串联法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应降低;而并联法检测,则可显著提高检测敏感性。结论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可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宗小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胱抑素C(Cys 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中心顺产单胎的产妇,选择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 )检测确诊为GDM 的400例产妇,将孕30~40周检测的24 h尿蛋白量大于0.15 g的200例产妇作为GDM组,而将24 h尿蛋白量不高于0.15 g的200例产妇作为GDM 对照组。将排除GDM的200例健康产妇作为正常组。于孕30~40周检测血清尿酸、肌酐、尿素、Cys C ,并检测24 h尿蛋白量。结果GDM组患者血清尿酸、Cys C水平高于GDM对照组(P<0.05),而2组血清尿素、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量与血清尿酸、Cys C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5、0.863,P<0.05),与尿素、肌酐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GDM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及监测指标。
作者:邱先桃;丘媛媛;代玉梅;顾晓琼;张素娟;蔡敏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梅毒检测结果,以了解梅毒的感染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728例确诊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将其按年龄、性别、梅毒种类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8例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446例(61.26%),显性梅毒211例(28.98%),神经梅毒32例(4.40%),先天梅毒39例(5.36%)。梅毒平均检出率为1.49%。女性患者332例(45.60%),男性396例(54.40%)。男性梅毒患者以20~60岁年龄段多见,而女性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显性梅毒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则在20~60岁多发。结论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的增幅高,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
作者:徐峰;张洪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PhaB )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haB法、3D培养法、直接涂片法检测373份痰标本的抗酸杆菌结果。结果 PhaB法、3D培养法、直接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3.6%、56.6%及20.1%。以3D培养法结果为标准,直接涂片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33.2%、95.7%及60.3%;PhaB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1%、93.6%及90.6%。直接涂片法与PhaB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1);PhaB法与3D培养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结论 PhaB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部分元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同期体检的96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值,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微量元素锌(Zn2+)、亚铁(Fe2+)、钙(Ca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VD3)浓度,速率法检测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液Zn2+、Fe2+、Ca2+浓度分别为(55.73±8.24)、(6.57±3.08)、(1.56±1.06) m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56±9.13)、(8.96±1.25)、(2.77±1.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血液Hb、25HVD3分别为(89.61±4.02) g/L、(46.68±3.17) nmol/L ,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3.46±3.57) g/L、(68.96±2.89)nmol/L](P<0.01);而感染组患儿血BALP活性[(247.00±12.56) U/L]明显高于对照组[(221.00±13.2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元素检测可能成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个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贾胜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 ,M M A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钴胺素代谢缺陷所致。钴胺素代谢缺陷可同时导致辅酶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合成障碍,引起体内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蓄积,故称为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酸碱失衡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重型患者病死率高[1]。本科于2012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佳;管利荣;魏丽蓉;余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40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及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前Ⅲ型胶原(PCⅢ)、促甲状腺激素(TSH)、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3(FT3)、FT4。结果对照组中,≥45岁组的受检者血清HA、LN、CIV、PCⅢ水平明显高于45岁以下组,男性受检者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受检者血清TSH、T3、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5)。随Child-Pugh分级级别的增加,肝纤维化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T3、FT3尤为明显。A、B、C级患者血清 HA、LN、CIV、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级患者血清T3、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武春梅;李霞莲;尹莉莉;杜叶平;苗晋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