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T和CRP联合检测对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蒋玉兰;薛小萍

关键词: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早期诊断, 真菌感染, 血液病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9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4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组12例,真菌感染组33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革兰阴性菌感染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1.65±23.00)μg/L和(134.2±95.56)mg/L ,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5.31±19.56)μg/L和(95.21±73.03)mg/L ,真菌感染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0.38±2.84)μg/L和(140.19±41.14)mg/L。革兰阴性菌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 PCT水平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CR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9.7%和89.5%,联合检测PCT和CR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0.1%和85.3%。结论联合检测PCT和CRP可为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对100例AAD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血钠、血钾、空腹血糖和清蛋白水平,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42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血钠、血钾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而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的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而敏感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而敏感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结论对于ADD患者,进行粪便培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作者:邹前芽;刘国忠;周遇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膳食纤维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高膳食纤维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8例GDM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72例由患者自行控制饮食,治疗组76例由营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高膳食纤维干预。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经饮食治疗12周后.FPG、2hPG、 HbA1c、TG和TC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孕妇生产婴儿平均体质量为(3.82士0.72)kg.治疗组为(3.22士0.6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治疗组出现母婴并发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结论:高膳食纤维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征的发生率。

    作者:连炬飞;夏燕琼;王挺;曾文;郑冼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某医院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222株,非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烧伤科、神经外科)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25株,占43.0%(525/1222);普通病房(非普通病房以外的其他科室)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97株,占57.0%;非普通病房的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6.0%~36.4%,高于普通病房的泛耐药菌株检出率(1.7%~3.4%)。非普通病房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普遍高于普通病房。结论2011~2013年该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非普通病房,但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采取各种措施,可以控制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降低耐药率。

    作者:汪平帮;李志波;黄竹英;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内江市9905例企事业及机关单位从业人员血糖水平及其代谢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内江市9905例企事业及机关单位从业人员血糖水平及其代谢情况。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并进行年龄分组分析,部分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者进行葡萄糖2 h耐量(2hPG)试验。结果共检出高血糖患者1296例(13.08%),IFG患者1095例(11.06%);随着年龄增长,高血糖检出率也逐渐增加。5.6≤FPG<6.1组和6.1≤FPG<7.0组2hPG试验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早发现高血糖人群,及时干预,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袁平宗;胡江红;汤雪彪;甘华葵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60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验室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 )的实验室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检查的605例妊娠期女性,排除妊娠前基础性疾病,同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 ),按照OGTT结果分为正常妊娠组和GDM组,对2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5例孕妇OGTT阳性率为8.7%,HbA1c阳性率为66.2%;GDM组 HbA1c水平明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 HbA1c与OGTT联合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GDM ,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优生优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项血清指标联合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多指标联合分析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对153例CHD患者(CHO组)及3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除 TC、HDL-C、ApoA1、ApoB、UA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除 HDL-C、ApoA1、UA 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除 HDL-C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项血清学指标联合分析,对CHD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政;梁日初;李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组),8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百分率4项指标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5±332)μg/L ,明显高于脑梗死组[(365±234)μg/L ]和对照组[(163±7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切全血黏度( r=0.812,P<0.01),中切全血黏度( r=0.917, P<0.01),血浆黏度( r=0.893,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依据之一,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情况更加突出。

    作者:李辉腾;李亚东;贾伟;梁慧贤;钟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临床微生物数字化检验管理平台的建立

    数字化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趋势,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功能的发挥,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1-5]。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数字化建设基本停留在连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 IS )进行报告单生成和发送阶段,基本缺失对微生物检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医院数字化网络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6-9]。个别公司开发了商品化的操作和管理系统,只能被动使用其现有的功能,软件的开放性不够,软件的升级、数据库的完善均受制于公司产品研发和商品化进程[10]。

    作者:邹自英;刘媛;朱冰;谭积善;胡宗海;曾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127例育龄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3127例育龄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3127例育龄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27例育龄女性检出支原体感染1800例,感染率为57.6%。其中,解脲脲原体(U u )感染率、人型支原体(M h )感染率及U u+ M h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6.2%、1.2%、10.1%。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发现,Uu感染患者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较为敏感,Mh感染患者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Uu+Mh混合感染患者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支原体已成为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刘静;张明磊;柏雪婷;孟娇;柴若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基于临床路径的案例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由各医学学科专业人员(临床医学专家、护理医学专家、检验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等)共同针对某一病种或手术制订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标准化工作流程[1]。由于临床路径规范了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并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者:冯钢;张鹏;张玉;张建英;浦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1764例妊娠期女性的血清,同时选取121例非妊娠健康女性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妊娠早期组TSH水平偏低(中位数为1.06 mI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TSH水平逐渐升高,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FT3、FT4水平偏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FT3、FT4水平逐渐降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随妊娠期不同发生相应改变,应该采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对其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进行判断。

    作者:叶青;赖有行;周晓莹;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为COPD合并IP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COPD合并IPA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痛、咳嗽、咳痰、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炎性渗出、实变、结节、空洞等。治疗有效16例,无效32例。结论 COPD合并IPA早期诊断、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雪梅;熊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葛根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侵入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葛根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侵入试验检测葛根素对细胞侵入能力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葛根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管道形成试验检测葛根素对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p-eNOS)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葛根素明显促进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入和血管形成能力(P<0.05),并显著上调p-Akt和p-eNOS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入和血管形成,上调p-Akt和p-eNOS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张杰;龚妙添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uM2-PK 、CK18-3A9联合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型 M2丙酮酸激酶(TuM2-PK )、细胞角蛋白18(CK18)-3A9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NSCLC患者(NSCLC组),7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和75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TuM2-PK和CK18-3A9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良性组比较,NSCLC组 TuM2-PK、CK18-3A9和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一指标检测时,TuM2-PK、CK18-3A9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YFRA21-1(P<0.05),CYFRA21-1的特异性明显高于TuM2-PK、CK18-3A9(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CYFRA21-1(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TuM2-PK和CK18-3A9(P<0.05)。结论 TuM2-PK、CK18-3A9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陶光丽;任传路;丁庆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柱凝胶法检测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判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决定值,提供检测IgG抗A(B)效价的操作标准及应用评价。方法取139例O型Rh阳性孕妇血清分别采用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效价。结果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 G抗A、抗B效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为3.71±0.93和3.75±0.93(实际效价的几何均值为40.9和42.5),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为4.39±1.11和4.31±1.08(实际效价的几何均值为80.6和74.4),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 P<0.01;t=12.9,P<0.01)。以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B)效价64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参考值,计算得出微柱凝胶法的参考值为131.8和153.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血清IgG抗A(B)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敏感性高,适合替代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建平;苏良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肌钙蛋白I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荧光分析(ELFA)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用ELF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测定血清样品中cTnI的浓度,对ELFA法进行精密度试验、线性试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并对 ELFA 法与CLIA法测定cTnI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LFA法测定cTnI浓度,高值(30.00μg/L cTnI)和低值(0.12μg/L cTnI)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1%和1.62%,批间CV分别为5.67%和3.52%。ELFA法检测cTnI的可信检测范围为0.00~30.00μg/L。当总胆红素浓度小于450μmol/L ,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5 g/L ,三酰甘油浓度小于7.0 mmol/L时,ELFA法测定cTnI无干扰。ELFA法与CLIA法测定cTnI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1)。结论 ELFA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范围,与CLIA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检测快速简便,适用于急诊检验,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马小宏;陈爱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驱动蛋白6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驱动蛋白6是驱动蛋白超家族中一类参与胞内转运的特殊蛋白质。近年来,研究发现驱动蛋白6基因 rs20455位点(Trp719Ar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可能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易感性密切相关,且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驱动蛋白6基因变异者显著获益。本文就驱动蛋白6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陈娟(综述);施建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备血及输血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种疾病患者围术期输血率,为术前制订合理备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47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疾病患者输血率,以及术前交叉配血(cross-match)量与实际输血(transfused)量的比值(C/T值)。结果总输血率为18.0%(444/2472),不同疾病患者输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畸形组[55.6%(30/54)],颅底肿瘤组[48.4%(186/384)],脑挫裂伤组[42.2%(81/192)],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组[35.8%(19/53)],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组[25.6%(11/43)],破裂性脑动脉瘤组[10.6%(61/576)],脑凸面肿瘤组[8.3%(40/480)],高血压脑出血组[6.3%(6/96)],脊髓肿瘤组[4.2%(2/48)],颅骨缺损组[2.1%(6/288)],脑积水组[1.0%(2/192)],脑烟雾病组[0.0%(0/66)]。结论脑血管畸形、颅底肿瘤和脑挫裂伤患者有较高的围术期输血率。

    作者:魏晴;史娟娟;熊合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HLA-B27检测在脊柱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脊柱关节炎(Sp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8例SpA患者(SpA组)和195例非SpA患者(非SpA组)HLA-B27的表达水平。结果493例患者中,HLA-B27阳性227例。SpA组中强直性脊柱炎(AS)、幼年脊柱关节炎(JSpA)、反应性关节炎(ReA)、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炎(USpA)和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87.66%、59.09%、58.33%、37.18%、25.00%;非SpA组中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或腰椎疾病、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18.18%、17.86%、16.67%、11.76%、0.00%。SpA组与非SpA组HLA-B27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LA-B27与SpA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断SpA,尤其是AS提供参考。

    作者:姚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全反式维甲酸抗非肿瘤疾病的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RTA)对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A T RA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等机制参与肿瘤的治疗[2]。在研究A T RA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发现了其在抗纤维化、治疗神经疾病、修复免疫损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非肿瘤疾病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1-2]。

    作者:奚凌云(综述);华川(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