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医院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汪平帮;李志波;黄竹英;李秀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泛耐药, 耐药率,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2011~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222株,非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烧伤科、神经外科)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25株,占43.0%(525/1222);普通病房(非普通病房以外的其他科室)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97株,占57.0%;非普通病房的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6.0%~36.4%,高于普通病房的泛耐药菌株检出率(1.7%~3.4%)。非普通病房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普遍高于普通病房。结论2011~2013年该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非普通病房,但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采取各种措施,可以控制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降低耐药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2例NSCLC患者(NSCLC组),3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部良性疾病组)及4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NSE、CYFRA21-1、CEA、CA125、CA19-9和SF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SCLC组血清中NSE、CY-FRA21-1、CEA、CA125、CA19-9和SF的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癌患者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患者,鳞癌患者CYFRA21-1的水平明显高于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NSCLC的灵敏度为96.2%,特异性为87.3%,准确性为90.8%,均优于任何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

    作者:蒙飞;王恒;梁鑫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09~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09~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临床分离病原菌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2012年版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导原则判读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非重复粪肠球菌783株,屎肠球菌664株,二者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非常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0%),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1%和1.4%。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7%、2.6%和2.2%;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2.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90.0%以上。结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球菌感染以粪肠球菌为主,监测其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七绮;牛司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产生的原因及意外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地区各医院抗体筛选阳性和(或)交叉配血不相合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1035例,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抗体(除抗-A、抗-B 外的抗体)的存在是引起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阳性972例,占93.91%(972/1035),其中,同种抗体常见,占52.56%(544/1035);其次为自身温抗体,占27.54%(285/1035)。抗体鉴定为同种抗体的患者以Rh血型单一或复合抗体(2种或多种抗体连锁在一起)常见,分别为34.23%(203/593)、16.02%(95/593);其次为M N S血型系统,占16.53%(98/593)。血型不符或者亚型是引起抗体筛选阴性而交叉配血不相合的主要原因,占5.12%(53/1035)。结论意外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抗体筛选在输血前检查中非常必要。

    作者:侯玉涛;于晶晶;刘素芳;张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861例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 HBsAg阳性率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1-5]。了解本公司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在不同年龄段体检者中的阳性率,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王艳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 K1检测对常见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对常见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444例肿瘤患者和1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T K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患者血清 T K1水平均显明显升高(P<0.05)。肺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患者TK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0%、59.6%、62.9%、60.0%、62.1%、32.3%、21.4%、11.0%。与对照组(T K1检测阳性率为0.0%)比较,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 T K1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TK1检测在常见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张志坚;郑燕苹;林元峰;梅序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参数分析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IgM、IgG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变化规律。方法收集HF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9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46例,IgG抗体阳性5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5例。经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 PLT、MPV、PDW和 PCT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HFRS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PLT及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及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0例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MPV及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FRS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PLT明显低于 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 HFRS病毒感染中有一定的变化,可通过监测血小板参数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海英;张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项血清指标联合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多指标联合分析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对153例CHD患者(CHO组)及3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除 TC、HDL-C、ApoA1、ApoB、UA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除 HDL-C、ApoA1、UA 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除 HDL-C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项血清学指标联合分析,对CHD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政;梁日初;李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LDH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 )-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 H )活性的变化。方法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朱岚;申卫红;龚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

    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相继发生,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如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在动物实验中感染布鲁氏菌,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学生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世界卫生组织于1983年出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美国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早提出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概念,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些都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存在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笔者常年参加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深刻体会到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就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相关探讨。

    作者:范俊丽;常江;叶光明;郑芳;涂建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尿液中mALB、α1-M 和 NAG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 )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诊断肾脏早期损伤中的意义。方法以63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液中mALB、α1-M水平,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尿液中NAG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尿液中mALB、α1-M水平和NAG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尿液中mALB、α1-M水平和N A G活性的单项检测阳性率均低于50.0%,任意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50.0%,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则高于70.0%。结论尿液中mALB、α1-M及NAG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高宁;李妙羡;许楠;杨锐华;赵丽华;王香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初期因规范性问题,曾被全面暂停在临床应用。经过PCR技术工作规范的制订和技术人员培训,卫生部于2002年出台《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重新向临床开放PCR检测项目。2010年卫生部出台《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管理。

    作者:曾艳芬;陈发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甲状腺癌的管理

    2014年4月25日,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甲状腺癌管理的多学科诊治论坛在武汉召开,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滕卫平教授与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吴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临床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和检验科的专家深入探讨了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尤其是甲状腺球蛋白(Tg)与降钙素(calcitonin)在甲状腺癌诊断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备血及输血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种疾病患者围术期输血率,为术前制订合理备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47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疾病患者输血率,以及术前交叉配血(cross-match)量与实际输血(transfused)量的比值(C/T值)。结果总输血率为18.0%(444/2472),不同疾病患者输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畸形组[55.6%(30/54)],颅底肿瘤组[48.4%(186/384)],脑挫裂伤组[42.2%(81/192)],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组[35.8%(19/53)],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组[25.6%(11/43)],破裂性脑动脉瘤组[10.6%(61/576)],脑凸面肿瘤组[8.3%(40/480)],高血压脑出血组[6.3%(6/96)],脊髓肿瘤组[4.2%(2/48)],颅骨缺损组[2.1%(6/288)],脑积水组[1.0%(2/192)],脑烟雾病组[0.0%(0/66)]。结论脑血管畸形、颅底肿瘤和脑挫裂伤患者有较高的围术期输血率。

    作者:魏晴;史娟娟;熊合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肌钙蛋白I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荧光分析(ELFA)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用ELF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测定血清样品中cTnI的浓度,对ELFA法进行精密度试验、线性试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并对 ELFA 法与CLIA法测定cTnI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LFA法测定cTnI浓度,高值(30.00μg/L cTnI)和低值(0.12μg/L cTnI)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1%和1.62%,批间CV分别为5.67%和3.52%。ELFA法检测cTnI的可信检测范围为0.00~30.00μg/L。当总胆红素浓度小于450μmol/L ,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5 g/L ,三酰甘油浓度小于7.0 mmol/L时,ELFA法测定cTnI无干扰。ELFA法与CLIA法测定cTnI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1)。结论 ELFA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范围,与CLIA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检测快速简便,适用于急诊检验,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马小宏;陈爱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基于临床路径的案例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由各医学学科专业人员(临床医学专家、护理医学专家、检验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等)共同针对某一病种或手术制订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标准化工作流程[1]。由于临床路径规范了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并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者:冯钢;张鹏;张玉;张建英;浦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16例MDS患者CD34抗原表达与骨髓形态学同步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CD34抗原检测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 )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16例M DS患者检测骨髓形态学的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步检测CD34抗原。结果在M DS各亚型中CD34阳性细胞与骨髓形态学原始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骨髓形态学检测结果为标准,CD34抗原检测结果与其相同者为符合,316例患者中, CD34抗原检测有244例与骨髓形态学检测结果符合,总符合率77.21%。结论 CD34抗原检测应用于M DS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是对骨髓形态学检测的补充,使M DS患者的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邢江涛;陶朝欣;张玉娜;周敬华;柳江超;朱芸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三级医院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

    从1900年发现了人类的血型,到如今的各种血液制品应用到临床抢救治疗,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一医疗手段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也愈加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和青睐。尤其近年来,输血事业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输血科作为一个“年轻”的科室,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成立时间短、人员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足等。因此,如何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和促进输血科的发展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确保血液输注的质量和加强临床用血的安全也已是每个输血工作者应思考和改进提高的重要问题,现结合本院经验就如何规范、标准化输血科的管理和建设进行探讨[1-3]。

    作者:屈英晓;张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uM2-PK 、CK18-3A9联合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型 M2丙酮酸激酶(TuM2-PK )、细胞角蛋白18(CK18)-3A9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NSCLC患者(NSCLC组),7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和75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TuM2-PK和CK18-3A9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良性组比较,NSCLC组 TuM2-PK、CK18-3A9和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一指标检测时,TuM2-PK、CK18-3A9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YFRA21-1(P<0.05),CYFRA21-1的特异性明显高于TuM2-PK、CK18-3A9(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CYFRA21-1(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独检测TuM2-PK和CK18-3A9(P<0.05)。结论 TuM2-PK、CK18-3A9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陶光丽;任传路;丁庆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组),83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百分率4项指标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5±332)μg/L ,明显高于脑梗死组[(365±234)μg/L ]和对照组[(163±7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切全血黏度( r=0.812,P<0.01),中切全血黏度( r=0.917, P<0.01),血浆黏度( r=0.893,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可作为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依据之一,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情况更加突出。

    作者:李辉腾;李亚东;贾伟;梁慧贤;钟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HbA1c、CRP、IL-6和IMA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液中 HbA1c、h-CRP、IL-6和IM A水平,另选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 HbA1c、h-CRP、IL-6和I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 HbA1c、h-CRP、IL-6和IMA水平又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HbA1c水平与h-CRP、IL-6、IMA水平呈正相关(P<0.05);HbA1c、h-CRP、IL-6和IMA项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联合检测 HbA1c、h-CRP、IL-6和IMA水平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

    作者:黄晓华;黄超林;郑艳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