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中的价值

叶倩;陈燕;罗玲清;李筱莉;余小龙

关键词: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发热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中的价值。方法将218例发热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肿瘤发热组,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CRP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 、CRP 阳性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和肿瘤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发热组PCT 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 诊断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7.83%,特异性为83.33%,均高于其他指。结论 PCT 和CRP 检测有助于鉴别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且PCT 有更好的特异性及敏感度,为抗感染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微生物数字化检验管理平台的建立

    数字化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趋势,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功能的发挥,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1-5]。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数字化建设基本停留在连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 IS )进行报告单生成和发送阶段,基本缺失对微生物检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医院数字化网络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6-9]。个别公司开发了商品化的操作和管理系统,只能被动使用其现有的功能,软件的开放性不够,软件的升级、数据库的完善均受制于公司产品研发和商品化进程[10]。

    作者:邹自英;刘媛;朱冰;谭积善;胡宗海;曾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驱动蛋白6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驱动蛋白6是驱动蛋白超家族中一类参与胞内转运的特殊蛋白质。近年来,研究发现驱动蛋白6基因 rs20455位点(Trp719Ar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可能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易感性密切相关,且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驱动蛋白6基因变异者显著获益。本文就驱动蛋白6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陈娟(综述);施建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参数分析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IgM、IgG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变化规律。方法收集HF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9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46例,IgG抗体阳性5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5例。经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 PLT、MPV、PDW和 PCT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HFRS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PLT及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及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0例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MPV及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FRS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PLT明显低于 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 HFRS病毒感染中有一定的变化,可通过监测血小板参数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海英;张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广州地区健康人群和癌症患者血清 TSGF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健康人群和癌症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方法对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6615例健康体检者及28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TSGF检测。结果>40~5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TSGF水平及阳性率较高;男性健康体检者随着年龄增长,TSGF水平及阳性率都有升高趋势。肺癌、肝癌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TS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而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TSGF水平和阳性率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TSGF作为健康体检的筛查指标,对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TSGF检测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制订相应的参考范围。

    作者:石文;尚陈宇;陈林;林莉;徐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全反式维甲酸抗非肿瘤疾病的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RTA)对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A T RA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等机制参与肿瘤的治疗[2]。在研究A T RA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发现了其在抗纤维化、治疗神经疾病、修复免疫损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非肿瘤疾病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1-2]。

    作者:奚凌云(综述);华川(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川东北地区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研究

    目的:检测川东北地区健康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制订该地区 HbA1c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无糖尿病史及其他重大疾病史的49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静脉血 HbA1c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测定。采用正态分布法的双侧95%可信区间确定参考区间。结果494例健康成人HbA1c水平呈正态分布,参考区间为4.482%~6.012%。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P=0.336)。20~<35岁人群的 HbA1c水平为(5.109±0.150)%,35~<65岁人群的 HbA1c水平为(5.224±0.122)%,≥65岁人群的 HbA1c水平为(5.444±0.125)%,不同年龄段人群 HbA1c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8, P<0.01)。结论不同地区有必要建立各自的 HbA1c水平参考区间。

    作者:梁艳;唐中;蒋兴亮;刘素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E-selectin和sICAM-1检测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3例,糖尿病并发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20例,糖尿病并发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7例。同期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E-selectin、sICAM-1水平,并将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E-selectin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R组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明显高于 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electin水平与 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56,P<0.01)。结论 E-selectin、sICAM-1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检测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有助于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和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王绪山;徐桂玲;王敏;宋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 p )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6例,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 Hp感染组和非 Hp感染组。同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Hp感染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 Hcy水平,分析Hp感染和血清 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非Hp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感染组和非 Hp感染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9,P=0.0003)。在H p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血清 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组血清 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液 Hcy水平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雷鸣;吴建华;汤兰桂;刘龙标;杨丽;向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项血清指标联合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多指标联合分析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对153例CHD患者(CHO组)及3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除 TC、HDL-C、ApoA1、ApoB、UA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除 HDL-C、ApoA1、UA 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除 HDL-C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项血清学指标联合分析,对CHD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政;梁日初;李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EA、CYFRA21-1和 NSE检测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理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8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良性胸腔积液组(55例)和肺癌组(125例),分别对各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NSE和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NSE和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肺癌组中,腺癌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同时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同时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细胞肺癌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NSE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同时高于腺癌组和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在腺癌组中的检测阳性率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在鳞癌组中的检测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EA、CYFRA21-1和NSE分别是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理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淑艳;王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骨髓活检组织检查中应用的分子诊断技术

    骨髓活检组织检查对恶性和非恶性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分期至关重要[1]。目前临床多采用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如苏木素-伊红染色、吉姆萨染色、铁染色等)对骨髓活检组织进行分析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此外,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细胞遗传学分析也是骨髓活检组织检查常用的技术方法[2]。近年来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分子诊断技术也作为骨髓活检组织检查的辅助诊断方法。尽管细胞形态学仍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基本的方法,然而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行疾病亚类的鉴别和提高微小残留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在造血系统紊乱的诊断中不可或缺[3]。骨髓环钻活检和抽吸活检均是获得骨髓标本常用的方法,嘱患者侧卧位从髂后上棘经活体组织穿刺针而得到。因为骨髓抽吸活检会破坏骨髓中各成分的分布、细胞的结构、造血成分和肿瘤细胞浸润的分布,以及骨髓的内部结构,所以在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对疾病进行辅助诊断时主要选用骨髓环钻活检的方法[4]。骨髓环钻活检组织经甲醛固定、酸化、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脱钙、石蜡包埋后即获得形态学完整的骨髓活检标本。本综述概述了分子诊断技术在骨髓环钻活检法制备的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DNA 为基础的技术、以mRNA为基础的技术、DNA和mRNA定量分析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作者:傅强;杨山虹(综述);张秀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861例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 HBsAg阳性率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1-5]。了解本公司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在不同年龄段体检者中的阳性率,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王艳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13例病灶分泌物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目的:分析113例病灶分泌物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确切的治疗药物。方法收集113例真菌感染病灶分泌物标本,对其进行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13例真菌感染病灶分泌物标本中,白色念珠菌75株(66.4%),都柏林念珠菌29株(26.7%),近平滑念珠菌6例(5.3%),克柔念珠菌3例(2.7%)。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94.7%和97.3%;两性霉素B对都柏林念珠菌的敏感率为93.1%;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近平滑念珠菌的敏感率均为83.3%;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加强用药前病灶分泌物的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赖秀花;魏晟潇;邹汉良;邹新妍;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乙型肝炎病毒P reS1-A g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 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及患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PreS1-Ag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10例HBV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1-Ag和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HBV-DNA ,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通过不同的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410例 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样本中,PreS1-Ag 和 HBV-DNA 的检出率分别为25.1%和24.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 与 HBV-DNA 结果总符合率为92.9%。PreS1-Ag阳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PreS1-Ag阴性组(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1-Ag可反映HBV存在和复制,可作为 HBV感染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作者:杨伯家;邹志强;鲍海娥;李芙蓉;鲍春妹;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1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乳汁中细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检测急性乳腺炎患者乳汁中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11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乳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14例标本共分离细菌67株,检出率为58.8%。主要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0.7%(34/67)]和表皮葡萄球菌[44.8%(30/67)],其他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1.49%(1/67)]、肺炎克雷伯菌[1.49%(1/67)]、醋酸不动杆菌[1.49%(1/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8%与46.7%。3株MRSA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均为100.0%,31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苯唑西林的敏感率均为100.0%,16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米诺环素、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苯唑西林的敏感率均为100.0%,14株M RC N 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均为100.0%。M RS A、MSSA、MSCNS、MRCN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急性乳腺炎患者乳汁中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青霉素不应作为首选治疗的抗菌药物。

    作者:许健;王春远;唐建;杨淑哲;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为COPD合并IP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COPD合并IPA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痛、咳嗽、咳痰、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炎性渗出、实变、结节、空洞等。治疗有效16例,无效32例。结论 COPD合并IPA早期诊断、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雪梅;熊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60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验室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 )的实验室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检查的605例妊娠期女性,排除妊娠前基础性疾病,同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 ),按照OGTT结果分为正常妊娠组和GDM组,对2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5例孕妇OGTT阳性率为8.7%,HbA1c阳性率为66.2%;GDM组 HbA1c水平明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 HbA1c与OGTT联合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GDM ,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优生优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时间及湿度对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及湿度对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样,分别采用日本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下手工法进行知网红细胞计数,比较不同时间及湿度对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在同一放置时间,不同湿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湿度下,涂片放置10 min时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与放置60 min和1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在湿度为30%,放置10 min后检测结果为(1.31±0.34)%,与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31±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度在30%,染色后放置时间在30 min以内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效果好。

    作者:侯会香;赵俊红;段雄波;赵英君;刘军敏;甄志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膳食纤维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高膳食纤维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8例GDM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72例由患者自行控制饮食,治疗组76例由营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高膳食纤维干预。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经饮食治疗12周后.FPG、2hPG、 HbA1c、TG和TC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孕妇生产婴儿平均体质量为(3.82士0.72)kg.治疗组为(3.22士0.6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治疗组出现母婴并发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结论:高膳食纤维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征的发生率。

    作者:连炬飞;夏燕琼;王挺;曾文;郑冼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全自动苏木精-伊红染色,助力肿瘤诊断病理学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罗氏诊断常规染色平台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吕宁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金木兰教授及其他病理专家就常规病理工作中组织污染、制片过程中脱水环节问题、自动染色机的使用及特殊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报告,为病理实验室自动化、规范化管理,以及肿瘤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