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较 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的检测

何新发;李燕妮

关键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日间精密度, 比对
摘要:目的:探讨Sysmex CS5100与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连续30 d 进行质控品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日间精密度;收集150例不同浓度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凝血四项在两台仪器的日间质控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 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大偏倚均小于1/2CLIA′88对应项目值。结论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检测因胸痛就诊患者198例,其中急性心梗(AMI)患者10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3例,健康体检者83例,均检测了 hs-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确诊为 AMI 患者的 hs-cTnT、CK、CK-MB 阳性率分别为88.6%、48.6%、71.4%,均高于 UA 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且 AMI 早期患者检测 hs-cTnT 阳性率高于 CK 和 CK-MB。结论hs-cTnT 与心肌酶谱中的 CK、CK-MB 相比,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减少 ACS 的误诊和漏诊,是 ACS 早期诊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作者:詹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凝血及抗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及抗凝血指标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对肝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88例肝病患者和6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188例肝病患者 PT、APTT、TT 均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 在急性肝炎组中结果偏高,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结果降低,其中慢性肝炎组 FIB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肝病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Ⅲ在各组肝病患者中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预测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厚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恶性肿瘤患者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采用 K-B 法进行药敏试验,按 CLSI 2012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 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从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非发酵菌17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多,占45.9%,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6.0%和10.5%。药敏试验表明,5种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性监测,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廖学峰;李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比较及应用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胶体金快速试验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检测 HCV-RNA 病毒载量。结果(1)539份样本中,其中266例抗体阴性,263例抗体阳性。(2)在67例 HCV-RNA 病毒载量小于103 IU/mL 组中,ELISA 法检测 HCV 抗体阳性有60例,胶体金快速试验法检测抗体阳性有30例。208例 HCV-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 组中,ELISA 法检测的抗体阳性有199例,胶体金快速法检测阳性的有181例,另外有6例两种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患者 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3)对208例 HCV-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 样本分成4个组。GGT、ALT 及 AST 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B 及 S/CO 值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人群筛查中为了减少漏诊率,尽早诊断丙型肝炎,要联合运用以上各实验室检测方法,综合分析。

    作者:朱红艳;毕胜;杨曦;李峥;徐永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TNF-α及其拮抗剂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新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泌型的 TNF-α(S-TNF-α),现已证实 S-TNF-α参与全身炎症反应;另一种是跨模型 TNF-α(TM-TNF-α),是 S-TNF-α的前体,其作用广泛,不仅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1],现正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张越铭(综述);鲍依稀(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罗氏 Cobas e601与雅培 Architect i2000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目的: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仪Cobas e601与雅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方法选取在雅培 i2000检测仪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为有反应性,且定量结果小于250 IU/mL 的标本,同时在罗氏 e601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间的差别,并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46份临床标本,剔除1份两台仪器上检测结果反应性不符的标本外,其余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雅培检测值为0.05~1.00 IU/mL 的15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17.49X +0.843,相关系数 r=0.979;1.1~10.00 IU/mL 的15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15.72X +21.06,相关系数 r=0.952;11~250 IU/mL 的15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29.17X -129,相关系数 r=1.000。结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可以通过公式进行相互换算。

    作者:孙彬;李康;吴纯;郭奉洁;白光亮;董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梅毒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 TRUST 法、TPPA 法和 ELISA 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结果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标本,TRUST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166例,阳性检出率14.85%。TPP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52例,阳性检出率22.54%。ELIS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63例,阳性检出率23.52%。结论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PA 法和 ELISA 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TRUST 法。

    作者: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研究及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血小板(PLT)计数不准确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方法收集PLT计数异常标本180例,分为4组,分别为低值 PLT 组(PLT≤20×109/L)72例,小红细胞组54例,大 PLT 组33例,PLT 聚集组21例,分别采用光学法(PLT-O)、阻抗法(PLT-I)、手工镜检法(PLT-M)3种方法同时计数 PLT,用配对 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低值 PLT 组、小红细胞组、大 PLT 组光学法与 PLT 计数 PLT-M 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LT-I 法与 PLT-M 法 PLT 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T 聚集组的标本,PLT-I 法和 PLT-O 法计数结果比较,PLT-O 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结论PLT-I法 PLT 计数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小红细胞干扰导致计数偏高,大 PLT 漏检导致 PLT 结果偏低,PLT 聚集等,当 PLT 计数结果异常时应根据复检规则复检,采用手工 PLT-M 法或者 PLT-O 法纠正,必要时重新采血测定。

    作者:华江;潘扬;马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O 型血孕妇 IgG 血型抗体效价与 ABO 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与ABO 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24例O型孕妇做产前 IgG 抗 A(B)效价测定,对其中136例 IgG 抗 A(B)效价较高的孕妇的新生儿进行 ABO 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孕妇 IgG 血型抗体效价与 ABO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524例 O 型孕妇中,IgG 抗 A(B)效价小于等于32组、64组、128组、256组和大于等于512组分别占60.9%、20.3%、10.6%、5.6%和2.6%。136例有 ABO-HDN 风险的孕妇中,有41例新生儿发生 HDN,占30.1%。妻-夫血型为 O-A、O-B 和 O-AB 各组新生儿 HDN 发生率分别为30.3%、28.8%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gG 抗 A(B)效价64组、128组、256组和大于等于512组中,ABO-HDN 阳性率分别为7.7%、28.6%、50.0%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BO-HDN 发生率与孕妇丈夫血型无关,与孕妇血清 IgG 抗 A (B)效价有关。

    作者:杨伯家;邹志强;鲍海娥;李芙蓉;鲍春妹;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使用 VITEK2-compact 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45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627株,占60.0%;非发酵菌402株,占38.5%。分离前4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7%)、铜绿假单胞菌(20.2%)、肺炎克雷伯菌(14.5%)、鲍曼不动杆菌(6.5%)。53.3%的大肠埃希菌和29.6%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3.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低于30.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产 ESBLs 细菌和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江艳;何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控界限设定的讨论

    目的:讨论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统计质量控制程序中质控图控制界限的设定问题。方法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血清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3个项目每月质控数据作正态性检验并与累积数作比较。结果30组数据中有18个正态性检验不符合,30组均数 t 检验有2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短期内计算出的均数和标准差不能直接应用为质控图的控制限。结论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图控制限的设定应当按照 CLSI 的 C24-A3文件指导,使用稳定时期大量质控数据得到的标准差估计值或6个月累积值作为新批号的标准差,并定期评估。

    作者:冯志刚;刘肖瑛;林佩娜;黄明兰;徐名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L-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乳腺癌患者血清和T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ELISA 法测定血清 IL-17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CA153和 CA125的水平,并分析 IL-17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 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7水平与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及 CA153水平均呈正相关;血清 IL-17水平与 CA125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17水平与乳腺癌有关。

    作者:陈光辉;陈建安;陈慧;曾今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育龄期PCOS患者69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育龄期妇女69例为对照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检测血清抗双鋣 DNA(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NA 和抗 ds-DNA 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ENA 自身抗体谱中各种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OS 患者中存在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作者:向跃芸;毛安华;谭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CL18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CL18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法对诊断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眼结膜炎的患儿和同期健康体检学生的血清 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在临床治疗6个月后重新复检该指标。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 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眼结膜炎3组患儿的 CC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中度和重症患儿两组比较,重症患儿组 CCL18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 CCL1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CL18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治疗后明显下降,提示 CCL18的检测在过敏性患儿的病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治疗效果的监测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猛;丁翠君;陆冬明;高春标;陈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比较 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的检测

    目的:探讨Sysmex CS5100与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连续30 d 进行质控品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日间精密度;收集150例不同浓度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凝血四项在两台仪器的日间质控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 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大偏倚均小于1/2CLIA′88对应项目值。结论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何新发;李燕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乙型病毒肝炎实验室诊断的分析和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以肝脏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改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感染超过3亿人,中国也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 是一个引起重症肝炎和肝癌的常见诱因。HBV 的实验室诊断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应用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提供了确切的依据。除了传统的血清学标志物(HBV-M)、前 S1抗原(PreS1-Ag)、前 S2抗原(PreS2-Ag)的检测还有核酸标志物 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 DNA(即 cccDNA)以及 HBV 基因的分型和突变耐药的诊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HBV的 X 基因的产物 X 蛋白 HBxAg 在肝癌(HCC)的风险预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项指标相互结合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邵君(综述);王伟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8例,记录患儿的 PCT、hs-CRP 及血培养等资料,并与同期48例非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 PCT 和 hs-CRP 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血清PCT(93.75%)、hs-CRP(10.42%)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血清 PCT(79.17%)、hs-CRP(5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和 hs-CRP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有显著改变,血清 PCT 和 hs-CRP 的联合测定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且 PCT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 hs-CRP 高,两者的联合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

    作者:段宝生;赵娜;梁超;王艳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西北地区524例不孕症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西北地区524例不孕症女性的宫颈标本进行高危型 HPV、衣原体及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这3种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在524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中,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支原体、高危型 HPV、衣原体。单纯支原体阳性、单纯衣原体阳性和支原体、衣原体双阳性患者中,高危型 HPV 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衣原体全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中,高危型 HPV 感染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有一定关系,建议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除做好支原体、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外,同时需进行高危型 HPV 的检测。

    作者:王晓昌;陈俊;侯铁塔;尹俊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新生儿 ABO 血型正反定型及其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的符合情况及与异型血交叉配血的试验结果,探讨交叉配血试验在婴幼儿输血时的局限性及保证新生儿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95例新生儿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卡进行 ABO 血型鉴定,并与异型血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095例新生儿标本中,弱 A、弱 B 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99%、17.93%,以弱 B 抗原为主;血型抗体阴性率抗-A 为53.72%,抗-B 为60.70%;与异型血做交叉配血时,主侧未出现预期凝集者占52.87%,弱凝集占33.27%,次侧弱凝集占9.49%。结论新生儿 ABO 抗原抗体成熟度及正反定型符合率均不及成人,依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有一定局限性,应高度重视新生儿 ABO 血型的正确性,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免给新生儿误输 ABO 异型血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其输血安全。

    作者:雷丽明;王华;彭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血清学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失调导致 SLE 患者大量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产生,过量的补体活化以及隐匿的组织炎症,从而导致一组多器官受累的临床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可用来反映 SLE 的发病机制,并用于 SLE 的诊断、监测、分层和预测个人对治疗的反应。长期以来,抗 dsDNA 抗体、补体活性和免疫复合物等免疫学指标是 SLE 疾病活动性的经典标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大量新的 SLE 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出现。本文从表观遗传学、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T 细胞等方面对 SLE 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作一综述。

    作者:常文静(综述);蔡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